污染为啥不能根治?来看郑州市大气污染的“七种武器”

  郑州的事实工业规模较大,SO2、NOx、烟粉尘总排放量在全省排第2位;煤电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仍存在“电力围城”问题;目前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00万辆,每年以40万辆的速度快速增长,根据郑州市PM2.5源解析结果,机动车排放贡献率为24.5%。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郑州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发布郑州市大气污染物来源分析,共涉及七个方面。

  原因1丨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气自净能力弱

  郑州市工业规模较大,在线监控重点企业排放量占全省十分之一,SO2、NOx、烟粉尘总排放量在全省排第2位。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超过了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上限”。

  郑州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山地、丘陵、平原分界明显。郑州市市区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而其西北方向太行山山脉和西南方向的嵩山在西边将其围拢,形成天然屏障,污染物不易越过高山,静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易在郑州市积聚。郑州市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近年平均风速为1.5—1.9m/s,风速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规划》提到,因此,地理和气象自然条件对郑州污染的治理较为不利,特别是冬季暖湿气流偏多的情况下,气象条件会更加有利于本地污染物的累积,同时北方南移的污染因为北风偏弱导致在郑州停滞的时间更长,即传输量和本地量叠加就会出现非常显著的污染。

  原因2丨工业布局不尽合理,污染包围城市

  2017年全市共有11家燃煤电厂,占全市电力装机89.3%,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装机占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26.1%,煤电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围绕中心城区,共分布着10家燃煤电厂,其中有3家位于城区,2家位于夏季主导风向上风向,5家位于冬季主导风向上风向;以二七塔为中心,半径90公里范围内燃煤电厂达到26家,占全省燃煤电厂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郑州市“电力围城”问题十分突出。

  根据郑州市2017年污染源排放清单,共有工业企业4441家,其中中心城区共有1177家工业企业,郑州市12个产业集聚区中5个位于郑州市夏冬季主导风向上风向。随着污染源外迁及周边中小型工业企业快速发展使城市及周边污染连片,形成了“城市坐落于工厂中”的布局,污染源上风向的清洁区及下风向的缓冲区已不复存在。

  《规划》强调,要改变郑州市工业布局,必须中心城区煤电清零,推进城区污染企业搬迁、退城进园。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空间,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原因3丨结构性问题较突出,产业结构待优化

  2013—2017年郑州市GDP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重心逐步向第三产业倾斜,一、二产业比重逐年降低,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总体方向相同。但郑州市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对资源和能源的依存度仍较高。

  根据2017年在线监控数据,郑州市烟粉尘、SO2、NOx三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电力行业占55.6%,排第一位;水泥行业占21.3%,排第二位;电解铝氧化铝行业占5.5%,排第三位;炭素行业占3.6%,排第四位,传统资源和能源的依存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

  《规划》建议,因此必须严控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对传统行业进一步提升整合,实现产业结构绿色升级。

  原因4丨清洁能源占比较低,能源结构有待提高

  2017年郑州市能源消费总量约为2475万吨标准煤(不含巩义),其中煤炭消费量占63.2%,清洁能源整体占比较低。郑州市煤炭消耗量主要来自电力和热力生产、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造等行业,其中电力部门耗煤约占原煤消耗总量70%,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94%、欧盟81%)。

  《规划》指出,郑州市能源结构和燃煤结构不合理,亟待推进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原因5丨清洁生产水平不高,需加强深度治理

  综合脱硫、脱硝效率有待提升。2017年,郑州市电力供热和工业锅炉SO2排放量为0.9万吨,排放贡献率为34.4%;电力行业基本采用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双碱法脱硫。水泥行业的NOx排放量为1.4万吨,占NOx排放总量的11.0%。《规划》提出,水泥行业的脱硝效率还有待提升,应推广水泥生产企业,实施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改造。

  目前、钢铁、耐材、砖瓦、铸造行业的脱硫脱硝效率相对较低,存在较大的减排潜力。涉VOCs企业待深化治理。郑州市涉VOCs行业类别多样,企业数量庞大,分布散乱,印刷、家具制造等行业多使用溶剂型涂料,采用光催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VOCs,活性炭更换频率低,整体去除效率较低。

  《规划》建议,应深化治理化工、工业涂装等行业,鼓励采用预处理后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蓄热燃烧等高效处理技术。

  原因6丨机动车增速过快,重型车污染物排放量大

  目前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00万辆,在全国排名第七,每年以40万辆的速度快速增长,呈现出总量大、密度高、增速快的显著特点。其中还有26万辆柴油车,以及大量伴随工程建设所使用的重型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同时,郑州市作为全国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每天有大量外地物流车辆和重型车辆过境。

  根据郑州市PM2.5源解析结果,机动车排放贡献率为24.5%。《规划》提出,必须加大机动车管控。

  郑州市2017年道路移动源中,老旧车的保有量为95.8万辆,占比为24.6%。老旧车SO2、NOx、CO、VOCs、PM2.5和PM10的排放量在道路移动源总排放量中的贡献率分别为38.9%、53.0%、64.5%、66.3%、63.2%和63.8%。其中,重型载货汽车为老旧车NOx排放的主要来源,排放量为13304吨,占比为43.3%。

  《规划》提出,加速淘汰老旧车是快速改善郑州市机动车污染的重要手段,其中重型载货汽车为郑州市机动车重点控制车型。

  原因7丨建设施工强度大,扬尘污染不容忽视

  郑州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强度大、工程数量多。加之裸露地面以及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原因,扬

  尘对空气质量影响显著。

  从“拆”的层面看,“十二五”期间,郑州市累计拆迁约4.2亿平方米,回迁群众210万人;从“建”的方面看,大量的安置房需要建设,加上高铁、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等项目,每年施工工地数量在2500-3000个,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多是线性工程和连片工地,虽然管理初步规范,但扬尘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