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的受眾群體更偏向於年輕化還是老年化呢?

1張宏鵬1


我認為民族的樂器現在更傾向於老年化,以後可能更傾向於年輕的一代,因為現在的青少年接受到的教育,跟老一代人接觸到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所謂民族樂器,包羅萬象,有很多很多種,但是現代的青少年只接觸到了鳳毛麟角,非常的少,我相信在學校老師家長和社會團體共同的努力之下,會讓我們的民族樂器逐漸的在青少年一代當中繼續發揚傳承,中國需要傳承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民族樂器算是其中的一種,所以我也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一定會把民族的東西傳承給下一代。


ghk髙塰堃


作為一個年輕人,雖然我不想承認,但我們的民族樂器,的確更偏向於老年化。

但是有一點值得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接受我們的傳統民族樂器了。

可能有很多人反駁我,現在那麼多孩子學古箏,學笛子,怎麼能說古典樂器衰落了呢?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

我想說的是,雖然有很多年輕人在學,但真正熱愛它,把某種樂器當成生命的有幾人?

民族樂器指什麼

民族樂器,顧名思義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樂器。

有很多我們熟知的樂器,比如:古箏、嗩吶、二胡、笛子、簫等等。

這是我所熟悉的民族樂器,你還能想起來更多嗎?或者說你還認識其它民族樂器嗎?如果你想不出來,那麼民族古典樂器就的確在走下坡路。

不是民族樂器不受關注了,而是古典曲目少有人聽。

其實我們的民族樂器不是不受關注,在很多的樂曲中,民族樂器都有參與,只是我們分辨不出來。

那麼為什麼說古典曲目少有人聽呢?

我們現在聽的是什麼?流行音樂!

真正願意聽曲兒的人還有多少?學習古典樂器必須從古典曲目入手,但是想要被更多人喜愛了解,就必須從流行音樂方面入手學習,這樣才有學習的動力。

但是很多古典樂器和流行音樂是很難融合到一起的,這樣的樂器入門高,學習難度大,同時還不能和流行音樂很好的融合,你說能不衰退嗎?可能只有少數熱愛者能堅持的學習和了解吧。

好的事情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在學習古典樂器。

前邊我就說了,的確有很多的年輕人在學習民族樂器。

例如古箏,可以說快要“氾濫”了。

不能說這是一件壞事,畢竟要想喜歡,首先得了解,接觸,然後才能談是不是喜歡。

所以我說這是一件好事,先有人學,才會有人精。

但我們說的是民族樂器的受眾群體,也就是真正愛聽這些樂器的人,我認為不是年輕人,即便他們學,大多數人也不熱愛。


其實說到民族樂器,我首先想到的是樂器中的“流氓”——嗩吶。

曾幾何時,當聽到那首“百鳥朝鳳”的時候,第一次因為民族樂器熱血沸騰。那高亢嘹亮的音色,那惟妙惟肖的模仿,真的是讓我第一次對於傳統民族樂器湧起一股敬佩的情感。希望我們的民族樂器可以世代延續下去,並且發揚光大。


聞香書坊


從小就喜歡民樂,因為城市小沒條件就買光碟來聽。可能耳濡目染吧,孩子學樂器時選擇了古箏,後來她上了大學,我開始學。所處的五線城市,身邊學琴箏的中年人不少,可還是以孩子居多。我想,應該和琴箏會的宣傳有關。經常在公園等地方開演奏會 雅集,和銀行攜手舉辦免費課程,每年都有大型演出、比賽,時時在群裡宣講琴箏文化,邀請知名演奏家來講課,零租金樂器帶回家等等,今年疫情期間還鼓勵大家網絡打卡。琴箏會創始人拿出大量時間搞這些活動固然是一種營銷策略以便宣傳自己的品牌,但同樣也捨得拿出不少金錢來獎勵獲獎者、參與者,她不遺餘力的宣傳和良好的口碑,使越來越多人喜歡上了民族樂器。很多家長都帶孩子來學,一方面是隨著時代進步自身對民族樂器博大精深的認同,另一方面也想培養孩子傳統文化的情結,潛移默化喜歡上傳統文化。





風吹荷葉煞


民樂不外乎就是中國古代的八音,八音包括: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音對應中華傳統文化的《周易》八卦,

金為兌:如編鐘,

石為乾:如磬

土為坤:壎

革為坎:鼓

絲為離:琴瑟

木為巽:拀、敔

匏為艮:笙、竽

竹為震:籥、管、笛子

今天,國家把弘揚傳統文化做為國之重策,無論是長者,還是青年人都應該學習好民樂文化,傳承民樂!讓祖國的瑰寶繼承和發揚!


韓萬軍


民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吹奏類民族樂器感覺老年化受眾多一些,像嗩吶,笛子,簫,也有少兒很多學習葫蘆絲,像絃樂類的古箏,也有很多少兒學習。


不起名w


民族樂器的受眾群體更偏向老年化,目前民族樂器的傳承和傳播沒受到思想上的重視,學習人數下降,傳播力度和廣度受限,特別是在西洋樂器的衝擊下,年輕大眾的審美髮生轉移,只有老年大眾會欣賞、會傳播。


量哥


這是一個偽命題。民族樂器的學習群體在西洋樂器引入後,發生了一些變化,受眾群體並沒有太多的變化,更沒有老齡化和年輕化的變化。


ABC君13


各有各的好,都是看個人的,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的。


雨夜小睛


老年化!


liutt33


器樂流傳經許秊,環境感染問初先。

男方食米北方面,偶爾變遷非奇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