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中國第一本革命史著作,周總理為何3次提起史實表述錯誤?

一句善意的提醒、一件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周恩來與胡華的直接交往並不多,但他的一次指謬對胡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後,很快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風潮。

為滿足廣大人民學習瞭解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需要,隨華北大學遷入北京的胡華以其撰寫的講義《中國近代革命史講話》為藍本,補充修改,並吸收胡繩、葉蠖生、何干之等學界前輩的意見,編寫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初稿)》,並於1950年3月由新華書店出版發行。

作為新中國第一本新民主主義革命史著作,一經問世便風行全國,廣受歡迎。

由於這是一部開創性的著作,再加之資料有限,書稿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疏漏之處。為進一步修改完善,胡華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初稿)》前言中誠懇地徵求意見。隨後,許多學界同仁和讀者陸續提出了一些修訂意見,胡華十分重視並加以吸收。

1950年5月,胡華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初稿)》送呈周恩來總理審閱。不久,周恩來總理指示秘書於剛向胡華傳達:“書中所寫蔣介石暗殺廖仲愷這一說法不確。據他當時瞭解,刺殺廖仲愷是胡漢民一派的人乾的。”周恩來總理還指示胡華多去查閱檔案材料,多去訪問何香凝等在世的革命老人。

對新中國第一本革命史著作,周總理為何3次提起史實表述錯誤?

後來,周恩來總理兩次提起胡華書中史實表述不確之事。1953年,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宋國柱等中學歷史教師時,提及胡華書中史實錯訛的問題,並指示歷史教師要多去查閱原始檔案、資料。1963年4月10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阿爾巴尼亞檔案工作代表團時,又對陪同的曾三等人再次談及此事,並指示檔案工作要為史學工作服務。

周恩來總理能在日理萬機之中抽空審閱書稿、提出意見並記掛此事,讓胡華十分感動、深受教益。他在1980年撰寫的《回憶周恩來總理對史學工作者的關懷》一文中寫道:“這是總理對我們史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檔案工作者的最親切的關懷。總理日理萬機,而對我這樣一個後輩的史學工作者,一本通俗的小冊子,一個具體史實訂正問題,十多年還記在心裡。總理對我們的工作,是多麼的細心和關注啊!每想起總理的關心和鼓勵,我總感到自己為人民做得太少,激勵自己要奮發前進。”

1981年5月15日,人民日報第八版上發表《瞿秋白的一首佚詩》,文中寫道:“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先生被刺身亡,蔣介石捶胸頓足大哭說:‘廖黨代表是革命的擎天柱,反動派竟敢刺死他,真是罪大惡極,就是把全廣州人殺掉一半,也不能抵償這筆血債!’但是,刺殺廖仲愷的罪魁恰恰就是他本人。”

胡華讀報後,寫信加以指正。1981年6月15日第八版刊登《胡華同志來信》,信中指出:“你報第八版五月十五日周紅興同志所寫《瞿秋白的一首佚詩》說‘刺殺廖仲愷的罪魁恰恰就是他本人。’(指蔣介石)。廖仲愷先生不是蔣介石派人刺殺,這一點,周總理在一九五〇年請秘書於剛同志轉告過我。現在黨史研究者都知道,此案的罪魁是胡漢民。”

時至今日,廖仲愷被刺案的罪魁禍首還存在一些爭議。但周恩來總理的提示令胡華銘刻於心、終身不忘,促使他在長期的學術實踐中十分注重史料的蒐集與考訂,堅持論從史出、秉筆直書。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廣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