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貨大戰即將到來,酒企如何打贏終端戰?

價格/進店/陳列/壓貨大戰即將到來,酒企如何打贏終端戰?

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疫情過後面對挑戰束手無策。

文 | 王偉設

作者系雲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獨特諮詢創始人

當下,大家比較關注疫情對酒業帶來的直接衝擊,提出了許多應對策略和方法。但是,疫情不是常態總會過去,探討疫情對後市帶來的巨大挑戰及應對策略也許更有價值。


疫情加速酒業進入減量時代,倒逼供給側深度去產能調結構

許多人認為疫情後市必然出現報復性反彈,但筆者認為反彈的力度絕不會對沖疫情帶來的減量。這是由兩個宏觀背景決定的。

首先是GDP增長由高速進入中低速常態化,市場機制的作用必然將供大於求調整到供求平衡狀態。其二是酒業的人口紅利衰退,即一孩化國策使得酒民人口按4:2:1比例遞減,同時50/60後開始退出飲酒主力軍。在兩大宏觀背景利空影響下,疫情的出現必然壓制2019名酒引領的反彈苗頭,把行業推向加速下滑通道。

下滑引發的酒業結構調整是深層次的,不會像2013—2015的調整那樣先停產、再復工、然後過關。

莫以為2016年以來的弱復甦再到名酒集體強勢增長,能表明酒業已經完成了去產能的轉型調整戰略目標。其實不然,因為這幾年酒業調整基本是圍繞產品和價格升級迭代展開的,本質上是產品線瘦身加控量漲價,加上大量中小酒企還沒有淘汰出局,導致酒業總產能及產量始終處於供大與求狀態。如果把國家統計口徑之外的產能計算在內,酒業去產能的目標遠遠沒有完成。

那麼,被倒逼去產能的主要對象是誰呢?顯然是以沒有競爭力的中小酒企為主。因為他們無法抵抗馬太效應與疫情封殺的雙重打擊。在馬太效應下,無論品牌、技術、歷史、文化,還是產品、渠道、代理商、消費者,都會更加向優勢品牌集中,中小酒企想要獲得這些資源難上加難,從而喪失競爭力。

雖然疫情對誰都是公平的,但是抵抗力的巨大差別決定了首先被封殺的必是弱者,大酒企三個月沒銷量最多影響盈利目標,不會傷筋動骨,中小酒企三個月沒銷量資金鍊必然斷裂,50%的就會關門歇業甚至死掉。

從生產角度看,各企業應對去產能調結構大勢的主要對策如下:

1 堅決淘汰或壓縮過剩產能,嚴控新增產能,減少資金佔用及固定資產浪費,保證資金良性週轉。

2 根據市場減量趨勢調整銷售計劃,大中小企業應將原定目標分別下調5/15/40%左右比較合適。

3 根據消費迭代趨勢調整價格,採取高端停止漲價、中端穩價、低端小幅漲價策略,穩定後市價盤。

4 把握追求健康消費趨勢,改進產品理化指標及功效,開發健康品類產品。

5 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增加細分化、場景化、個性化產品結構佔比。

6 建立小額拼單生產及供應模式,滿足經銷商小流水快週轉需求,幫助其擺脫資金週轉困難。


後市引發終端資源爭奪惡戰,倒逼廠商調整和重構渠道模式

從終端經營看,至少2個月的零銷售使得房租人工費無法攤銷,直接導致經營虧損;從終端數量看,至少30%的菸酒店和50%的餐飲店或歇業或倒閉,傳統渠道的市場入口至少被縮窄30%。

從渠道商看,穩定團隊維持倉儲、核銷因倒閉產生的跑單壞賬等已經造成嚴重虧算和資金週轉困難。從廠家看,生產線不能開動、銷售團隊空運轉、倉儲物流閒置等影響年度目標20%以上。

可見,廠、商、端三方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各個環節都憋足了勁要利用後市反彈彌補損失。這種形勢下,圍繞銷售終端的爭奪將爆發一場無法想象的惡戰。

可以預見,未來的惡戰情形大致如下:

1 價格大戰。為了減少庫存,為了資金週轉,為了完成銷量,為了打壓對手等等,各方必將使出降價的殺手鐧,因為出貨盤活資金是當務之急。

2 進店大戰。為了爭奪疫情後活下來的少數有效店,有實力的廠家將不惜代價滿足店方的進店、特價、賒銷、甚至白給等不合理要求。目的是爭奪稀缺資源保證市場份額。

3 陳列大戰。為了爭奪眼球刺激消費,中小酒企會增加陳列費,延長陳列期,中大酒企會贈送陳列架,甚至贈送液晶廣告機等等。店方則待價而沽,步步加碼,直到榨乾供貨商的血汗。

4 壓貨大戰。為了抓住疫情後市反彈機會盡快轉移庫存,各酒企除了加大政策力度外,還會增加賒銷、允許退貨不退政策,甚至採用白送本品誘導店方封殺競品等惡性競爭手段。

面對這種混亂無序的競爭,如果你有足夠的實力,那你就咬定終端不惜一切拿下。如果你實力不如人,打不起這樣的終端戰,那就必須另謀出路。建議如下。

1 採用收縮堡壘策略。降低終端佔有率目標,只保留少量核心店並給以足夠的政策,使其發揮推廣展示促銷功能。同時拿出一款非利潤產品發力,通過搭贈店內產品激勵店方積極配合,達到吸引消費者眼球、保持市場活力、干擾競品的目的。這類核心終端的定位就是要影響不要利潤。

2 建立酒餐銷售聯盟。長期以來,供貨商、流通店、餐飲店三者間存在諸多矛盾。如:如餐飲價格樹立標杆流通低價銷售、消費者自帶酒餐飲店提供服務但不能掙酒水錢、餐飲店只須賒銷佔壓供貨商資金、供貨商任一渠道促銷其它渠道都受影響等等。

疫情過後大家都想盡快增加流水彌補損失,可以建立銷售聯盟通,通過流通餐券導流進餐飲、供貨商以產品保證兌現餐券、消費完成時供貨商線上核銷餐券的業務流程,建立各方和諧共贏的關係,徹底解決困擾各方的諸多銷售矛盾。

3 開展沿街商戶直銷。既然終端的門基本被堵死,那就想辦法直銷沿街商戶。據調研,沿街商戶需求容量大得驚人,而且是個未開墾的處女地。

開發方法很簡單,只要配置沿街業務,大力開展品鑑活動,建立微信社群溝通渠道就可以啟動,後續加強溝通維護客戶即可。

4 開闢跨界聯銷渠道。傳統渠道已成紅海,若要提升資源效能唯有跨界開闢藍海。界外渠道同樣遭受疫情衝擊渴望異業合作增加經營流水渡過難關。可選擇的主要跨界方向是與桶裝水渠道合作直銷社區家庭;與各類酒類關聯終端開展聯合促銷,與汽修美容店聯合促銷鎖定後備箱等等。

5 開闢專業貿易市場。專業貿易市場商戶雲集且業務來往多,是個容量巨大的消費群體。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若干這類市場。

開發思路是:通過品鑑切入,聯誼會為紐帶、溯源建立信任,旅遊為促銷手段,會員升級為激勵。邯鄲叢臺酒開發永年標準件專業市場已獲數千萬銷量,有意者可以學習借鑑。

6 建立社群直銷渠道。社群雖小,但通過矩陣和裂變群體就會按指數關係增長,因此這個渠道不容忽視。基本思路是:以VIP客戶人脈為紐帶,微信群為溝通媒介,虛擬分銷為渠道,數據化平臺為運營支撐,本地化的020市場為區域。


後市引發的消費心態變化,倒逼酒業加速向健康消費市場挺進

從消費者角度分析,疫情後市健康消費的心態將會增強,健康需求由隱性變顯性,消費觀念趨向理性,消費場景會超出傳統渠道,消費量下降,但檔次將上一個臺階。

解析心態變化引發的需求變化,不難發現,儘管健康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但是經歷了疫情的嚴峻考驗後,人們的健康願望會比以往更加強烈,“保持健康身體、對自己好一點”成為共同的心理暗示。

因此,在產品選擇上就會偏向有健康概念或功效的酒類;在消費行為上就會抵制大杯幹、過量飲的不健康行為。更大的變化是健康與休閒運動成為在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選項。疫情過後這類消費將爆發,因為宅在家裡被憋壞了的人們急需釋放壓力和增強體魄。這是個大商機,要想將這些健康休閒運動群體納入酒類消費客戶,就必須進軍開發大眾健身與休閒運動市場。

那麼,如何應對健康心態引發的消費需求變化?各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生產條件、工藝技術、產品指標、市場影響、營銷組織等優勢,選擇性對接消費需求變化。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1 開發健康概念產品。如:非化學添加勾調酒,無糠醛酒,特殊營養糧食釀造酒,保健食材配製酒,生態釀造原漿酒,養生功能果酒等等。

2 推出防醉限量產品。如:將500ml規格減少容量推出400ml產品,滿足“兩人一瓶、正好不醉”需求。推出100ml小瓶產品,滿足佐餐輕度飲酒及社交需求。推出優於國標的限制雜醇油指標含量的產品,滿足不醉或低醉酒度的需求(產品可採用企標生產)。

3 採用健康促銷方式。如:搭配有解酒護肝功效的促銷品,贈送溫酒器皿,根據酒品類及產品特點推出不同人群、不同時間、不同菜品的健康酒菜搭配方案,並與餐飲店聯合開展搭配方案推廣活動。

4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在品牌文化中賦予健康生活價值觀並加以推廣。可與健身房合作推出飲酒與健身講座;與車友會、戶外運動俱樂部等合作提供野營宿酒健康晚餐方案;倡導全民健身適度飲酒生活方式等等。

5 增加健康營銷功能。需要對原有營銷職能進行拓展並調整組織結構。在產品營銷上,要賦予產品有益健康的品質或功能;在渠道營銷上,要開闢健身場所、戶外運動組織、大眾體育組織等細分渠道;在市場推廣上,要增加健康訴求內容並拓展到大眾衛生健康領域。

6 開展健康酒體驗活動。圍繞讓消費者體驗喝本企業酒更放心、更健康的目的,除了開展常見的體驗店品鑑活動外,還需開通線上健康品質溯源體驗鏈接,組織訪廠身臨其境體驗,進行社交場景臨界酒量體驗和混搭酒後體驗等等。

總之,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疫情過後我們面對挑戰束手無策,提出上述洞見及對策的目的是拋磚引玉,僅供參考,歡迎探討。

你怎麼看後疫情期的酒企、酒商應對策略?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