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只有8大將,憑什麼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

歷史詩人


《水滸傳》中,宋江率領水泊梁山108將在接受朝廷招安後進行了四次平叛,分別是:北上抗遼、征討田虎、征討王慶、征討方臘。前三次平叛時,梁山軍皆取得勝利,手下108兄弟中,並未未折損一人。然而在征討方臘起義軍的過程中,只擁有8員猛將的方臘卻讓梁山好漢遭受重創。為何宋江征討方臘的傷亡會如此之大呢?其中原委讓小白細細道來。

方臘,宋將是施耐庵在演繹小說《水滸傳》中塑造的英雄人物,方臘乃南方方臘起義軍的首領,宋江是北方水泊梁山108將的扛把子。二人因不滿朝廷暴政,分別率部揭竿起義,反抗朝廷。


這哥倆原本有可能成為好兄弟共謀起義大事,但因宋將所部被朝廷招安,沒得兄弟做,還成為死敵。二人在戰場相見後,拼的你死我活,方臘起義軍最終被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剿滅,但也為此付出慘重代價。經此一役,宋江痛失69位好兄弟,戰死59人(天罡三十六星戰死12人,七十二地煞星戰死47人),病逝10人(天罡三十六星病死5人,七十二地煞星病死5人)。之所以造成如此之大的傷亡,原因有三,如下所示:


一、方臘起義軍非等閒之輩


《水滸傳》中有四大寇,分別是山東宋江、河北王慶、淮西田虎、江南方臘。四人原本是名不見經傳的平民,流落江湖,落草為寇。

四大寇中,實力最強的應該是方臘,其次是宋江勢力。至於王慶,田虎,充其量就是地方惡霸,實力遠不及宋江,被剿滅是必然之事。但方臘不一樣,擁有數萬之眾,文臣武將配備齊全,幾乎在每個對位上都有與梁山好漢不相伯仲的好手,絕非等閒之輩。

先說文臣,擁有中樞官員16人。其中官拜兵部尚書的王寅,頗通文墨,精通文略,又有一身好武藝,慣使一條鋼槍,神出鬼沒,萬夫莫當,可謂文武雙全。


王寅若論智謀,並不輸於智多星吳用。在歙州大戰中,他敗中求勝,設計坑殺了聖水將軍單廷圭、神火將魏定國。如論武力,秒殺吳用。歙州城破之時,他單槍匹馬往外逃走,縱馬踏倒青眼虎李雲;又在數合之內將石勇殺死。還奮勇力敵攔截的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四將,並無懼怯,直至又加上豹子頭林沖,王寅便有三頭六臂,也難敵五將,最終被被眾人亂刀分屍。其武力值在方臘八大猛將中排名第三,相當勇猛。


再說武將,擁有四大元帥,八驃騎等81將。其中更有八大將軍之稱(又稱八大天王)的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兵部尚書王寅(文職,但武力超凡)、護國大將軍司行方、皇侄方傑、鎮國大將軍厲天閏、小養由基龐萬春、東廳樞密使呂師囊等人,個個能征善戰,以一當十。


南離大將軍石寶,在《水滸傳》中堪稱武將第一人。他左手劈風刀,右手流星錘,打遍梁山無敵手。在與宋江所部激戰中,接連擊殺前來征討的索超、鄧飛、燕順、鮑旭、馬麟,擊敗小溫侯呂方,並與梁山好漢中座次排名第五的大刀關勝交戰中不落下風。


皇侄方傑,人不僅長得英俊瀟灑,還有一身好武藝,人稱小呂布,手持一支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被方臘稱作南國第一名將。方傑在驃騎上將軍杜微飛刀的幫助下,殺死了身為"馬軍五虎上將"之一的霹靂火秦明,後又連鬥關勝、花容、李應、朱仝,同時又受到柴靜和燕青的夾擊,在眾人合圍之下,才被殺死。要知道和方傑交戰的可都是梁山好漢天罡三十六星中的猛將啊,可想此人武力之強。

昱嶺關守將龐萬春,在方臘眾將之中可以算是梁山最大的仇人,因為由他直接或間接殺死的梁山好漢就有七名。龐萬春善使弓箭,箭術高超,綽號"小養由基"。養由基可是春秋時期的楚國名將,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神射手,我們常說的"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就出自於他。龐萬春的箭術和小李廣花榮的箭術不相上下,原本想與花榮比試一番,但未能如願。龐萬春把手的昱嶺關最終失守,本人也被活捉後被殺,結局十分悲慘。


至於方臘八大猛將之中的其他幾位就不再多說。從人員配置來說,方臘起義軍的實力相當強悍,雖說只有八大猛將,但個個以一當十。反觀梁山好漢,雖有108將之多,但大部分的好漢實力一般。宋江等人遇到如此強硬的對手,遭受重大傷亡在所難免。


二、方臘起義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


先說天時。方臘因不堪忍受朝廷剝削百姓(花石綱之害),以誅殺貪官為由,號召鄉鄰揭竿而起,一呼眾應,在短短百日之內,就橫掃六州五十二縣,佔據江南。打著替天行道、為民除害的口號,站在貧苦大眾的立場上對抗朝廷,自然會得到民眾的支持,方臘起義軍在天時上就勝人一籌。


反觀宋江率領的梁山好漢,似乎忘記了初衷。(當然怪不得他們,畢竟宋江的思想是反官不反朝廷)站在朝廷的立場上去正壓代表民眾的方臘起義軍,必然會失去民心,遭受激烈抵抗,天時不佔優。


在這裡提及一個小插曲。宋將、吳用等人在軍帳中商討出徵方臘之事,忽聞帳外有人呼喊:"大旗斷了,宋軍大旗這段了。" 宋江、吳用等人走出軍帳,外面狂風大作,吳用隨即命人將大旗扶起,並向宋江建議拖延幾天再出徵方臘,但宋江懼怕朝廷,沒有聽取吳用建議。吳用看著眼前之景,搖搖頭說:"兆頭不好啊!"


大軍出征在即,軍中大旗卻折斷了,這種情況發生可是不祥之兆,想必此次出征並未順從天意,暗示了宋江等人征討方臘的悲壯結局。


再說地利。方臘佔據江南之地,自古便是富饒之地,糧草充足。況且江南地區多江河湖泊,方臘不僅擁有能征善戰的騎兵、步兵,還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水軍。反觀宋江等人,自北方討伐而來,軍多為北方人,難以適應南方溼潤氣候。不諳水性的宋軍攻打佔盡優勢的方臘水軍,傷亡可想而知,侯建、孔亮、段景住等人就是溺水而亡。


更艱難的地方在於宋江等人是勞師動眾,長途奔襲,將士一直處於高強度體力消耗的過程之中,反觀方臘起義軍,面對宋江征討,以逸待勞,憑藉熟悉的江南地段設置各種埋伏和突襲,一點一滴的消耗宋江勢力和意志,導致大戰之前,宋江就被損兵折將,減員眾多。


然後說人和。方臘自從起兵反抗朝廷以來,從未想過招安之事,一條道走到黑。將士上下齊心,十分團結。方臘甚至將自己視作未來皇帝,許諾弟兄,推翻朝廷後必定吃香喝辣,手下將領願意為其賣命。


反觀梁山好漢,在宋江招安之前,率領弟兄殺富濟貧,懲惡揚善,同生共死,共謀大事。可當宋江提出招安之後,梁山眾弟兄之間似乎就不那麼團結了。很多人不願招安,但迫於宋江,勉強答應前去征討方臘。比如三阮、劉唐、白勝、公孫勝是反對招安的,他們原本是晁蓋的人,晁蓋死後跟隨了宋江,征討方臘時,公孫勝並未前行。再比如李逵,武松,魯智深也反對招安,雖有不願之情,但也不想讓宋江這個當大哥的為難,還是跟隨去征討方臘。


很多梁山好漢並不是怕死,只是不想受限於朝廷,況且當初就是看不慣朝廷貪官汙吏,才走反抗之路的,如今要歸順自己唾棄的地方,難以甘心,因此對宋江頗有怨言。


宋江所部面對將士齊心的方臘軍團,又豈能不受挫折呢。


三、宋江征討方臘被朝廷擺了一道


宋江反官不反朝廷,骨子裡還是看不上落草為寇之事,對朝廷愚忠。他認為對梁山好漢而言,最好的結局是招安,想為他們找個安身之處,初心是好的。但朝廷早已不是他想象的朝廷,此時的統治階級腐朽不堪,大宋王朝面對外敵入侵,早已風雨飄搖。


朝廷在對待宋江招安一事,只是想借宋江之手除掉方臘起義軍,看二者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不管結局如何,最終都會將起義軍消滅。梁山好漢自然是看到了這一點,無奈宋江對朝廷抱有幻想,最終還是害了梁山眾多英雄好漢。


在出徵方臘前,朝廷以各種藉口為由,強行留下了梁山五位好漢,分別是:神醫安道全、玉臂匠金大堅、紫髯伯皇甫端、聖手書生蕭讓、鐵叫子樂和。


表面上看朝廷徵用金大堅、蕭讓、樂和是因為皇帝的愛好於此,宋江沒有理由拒絕,留下神醫安道全要為皇帝及各位王公大臣服務,宋江也不敢拒絕,還有紫髯伯皇甫端是醫治馬的神醫,這五人 非戰鬥人員,且在梁山好漢中排名靠後,不會影響宋江征討方臘,宋江就這麼的答應了。


實際上朝廷此舉用心險惡,對宋江而言簡直釜底抽薪,就是想借此機會讓宋江和方臘兩股勢力自相殘殺,甚至同歸於盡。事實上,朝廷的目的達到了,方臘被宋江剿滅,與此同時,宋江遭受重創,精銳盡失,難成氣候。


或許是宋江輕敵,或許是宋江懼怕朝廷,被留下的五人對梁山好漢作用非常大。神醫安道全,醫術高超,妙手回春。此前征討中,梁山好漢未失一人,多虧安道全。如沒羽箭張清,在征戰中被刺中喉嚨,按理說是無藥可救,可安道全硬是將其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


然而宋江面對實力遠勝自己的方臘起義軍,卻沒有帶上神醫安道全,後果非常嚴重。因為安道全不在,那些受傷的兄弟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傷亡嚴重。征戰杭州時,朱氏兄弟不幸染上瘟疫,得不到救治,雙雙而亡。


紫髯伯皇甫端醫治馬匹的神醫,醫道高明,他上梁山後,梁山馬軍更強強悍,為梁山軍建立馬隊立下功勞,也因此排梁山第五十七條好漢。從這我們可以看出皇甫端對梁山軍的作用。


玉臂匠金大堅、聖手書生蕭讓,此二人一位是雕刻高手,一位是書法高手,文學造詣極高,尤其是聖手書生蕭讓,能夠模仿各書法名家筆記,而且能以假亂真。放在現如今,這二位可是做宣傳工作的好手。對內可以安穩軍心,對外可宣揚功績,爭取民心支持,甚至可以借敵人名義,假傳消息,要亂敵心,作用十分明顯,可惜也未帶去。


鐵叫子樂和,事實上此人在梁山好漢中是一個深藏功與名的人,文武全行,聰明絕頂。《水滸傳》中,樂和一出場就成功導演了一出劫牢,逼反孫立,進而臥底祝家莊,為宋江下山第一仗打下堅實基礎,但樂和上梁山後並未受到重用。


論武藝,樂和同浪子燕青旗鼓相當,論智謀,樂和並不輸於吳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然後上梁山後的樂和並未收到宋江的重用,多半歸結於吳用。因為,吳用深知樂和的實力,於公於私,都不應該讓樂和受到重用。


徵方臘前,樂和受到王都尉的賞識,留在府內聽用,從而躲過了徵方臘這場拼死的廝殺。事實上,吳用在征討方臘的過程中並未發揮多大作用,如果真如諸葛亮般神機妙算,也不至於讓梁山軍折損59條好漢,還病故10人。


反觀樂和,從《水滸後傳》中得知,樂和離開王都尉後追隨李俊遠赴海外,奪取金鰲島,首建根基,後又撮合花逢春入贅暹羅國,與國王修好,壯大實力,進而扶助李俊稱帝,建立豐功偉業。由此可知,樂和的實力被宋江大大低估。如果樂和得到宋江的重用,梁山好漢或許有不一樣的結局。


綜上所述,宋江率領的梁山好漢征討方臘,至始至終,都是朝廷的一顆棋子,受人擺佈,再加之遇到方臘這個強勁對手,結局註定悲慘。經此一役,葬送了梁山好漢的大好前程,只是可惜眾多好漢白白丟掉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