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老人家,我當一回您“外孫”好不好啊?

好,好啊。我外孫和你差不多大……


2月27日

一棟老舊的居民樓中

錫山檢察志願者張堃

在此上演了一場“認親奇遇記”

Story begin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2月25日,無錫撤銷高速卡口檢疫站,在G2京滬高速無錫互通口參與志願工作的張堃,還沒顧得上休息,就在26日又奔赴了新的戰場。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這一次的主要任務是協助社區街道,向社區居民普及錫康碼的使用。錫康碼是無錫政府在疫情期間啟用的市域範圍內出行驗證碼,前期宣傳中大部分居民都已申領了錫康碼,但社區依舊需要挨家挨戶走訪,確保每一個居民都註冊申領,便於居民出行和疫情整體把控。


2月27日上午,張堃分配到的是一個老小區,都是六七層高又沒有電梯的樓房,趁著上午精力足,要先把這些重頭摸排完。先敲門、再“吆喝”,身份來意要表明。才剛跑了兩棟樓,喉嚨口就開始隱隱冒煙,但為了減少上廁所,張堃忍了忍決定還是不喝水了,一鼓作氣先跑完這片區域再休息。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張堃與同行的志願者們分工合作,一上午下來倒也把小區都摸排了一遍。匆匆地扒完了飯,志願者們趕緊趁中午休息時間,在車上眯一會,養精蓄銳好應對下午的任務。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AFTERNOON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你們是志願者吧?我有個情況要反映。”


下午剛走進小區門,一位熱心的社區居民就叫住了志願者們。一邊介紹情況一邊領著志願者們繞過一個隱蔽的樓梯,來到了一戶老人家裡。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這家老爺子今年90啦,每個月都要去醫院檢查身體的,現在沒有錫康碼進不了醫院啊,家裡子女也不在身邊,所以讓你們來幫幫他。”


下午的陽光曬得人昏昏欲睡,頭髮花白的爺爺坐在門口,腦袋一衝一衝的,旁邊的豆漿機嗡嗡作響,一副歲月靜好與世隔絕的模樣。


“爺爺,你最近出過門嗎?有沒有見過什麼人啊?”

“啊?什麼?出門啊,沒有沒有,我們一直在家裡。”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再三確認了老人平時不出門沒有接觸史,張堃拿出手機幫老人家填報錫康碼信息。錫康碼系統的人性化設計已經考慮到部分老年人和兒童不使用智能手機,所以填報系統允許委託他人申領,但這委託人關係一欄卻讓張堃犯了難。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父母、子女等選項匆匆劃過,委託人一欄的選項只有親屬關係。罷了罷了,當志願者,還主動給自己“認個親”!


老人家,我當一回您“外孫”好不好啊?

好,好啊。我外孫和你差不多大……


徵得了老人同意,張堃在委託人一欄裡填上了“外祖父”,“認親”成功!


想著老人腿腳不便利,甚至都無法和他解釋明白錫康碼還需要彩色打印出來後才能使用,於是志願者們決定多花幾分鐘,給老人來個一條龍服務。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沿街的商鋪很多都還沒開門,志願者們走了一圈才找到一家小小的打印店。走進門,老闆的電腦頁面上還在製作著別的錫康碼,看來學校停課之後,這打印店最大的生意就是製作錫康碼了。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光打印出來還不夠,給老人家加個塑封這樣就不容易弄髒弄溼了,再扎個孔掛上繩,這樣出門也不怕弄丟,還得準備個兩份以防萬一,畢竟老人家出門一次也不方便。張堃貼心地考慮到了各種情況,給老人把錫康碼準備地妥妥帖帖。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等再次回到老人家,他將打印好的錫康碼和幾個口罩一併交給老人,耐心地告知老人,“如果要出門一定要記得帶上這個碼和身份證,還有這裡有幾個口罩,出門的時候也要戴上啊。”


老人其實還是沒懂為什麼現在出門就要帶上這個綠色的碼了,也沒懂為什麼現在大家都戴著口罩。但是沒關係,這個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懂為什麼,而這些不懂的人,有我們守護著,這樣就足夠了。


響應戰“疫”丨當志願者,認回來個“外祖父”?

張堃

第六檢察部黨員幹警,技術骨幹,獻血達人,堅持無償獻血十三年,累計獻血量4800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