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心的父親楊再興是楊家將哪位英雄的後代?

生活小樣69084


依照金庸書中的描述,楊再興的武功當在郭靖之上,一個人打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應該不成問題。

《射鵰英雄傳》中僅在第一章提及了楊再興,就是為了證明楊鐵心是忠良之後,書中說到:

要知楊家槍非同小可,當年楊再興憑一杆鐵槍,率領三百宋兵在小商橋大戰金兵四萬,奮力殺死敵兵二千餘名,刺殺萬戶長撒八孛堇、千戶長、百戶長一百餘人,其時金兵箭來如雨,他身上每中一隻敵箭,隨手摺斷箭幹再戰,最後馬陷泥中,這才力戰殉國。金兵焚燒他的屍身,竟燒出鐵箭頭二升有餘。這一仗殺得金兵又敬又怕,楊家槍法威震中原。

楊再興身體中中了多少箭沒數過,但是有2升,即使鐵箭和水的密度相同,那麼想一下4瓶普通的礦泉水有多少箭頭了,就這樣還支撐著戰鬥好久。

一個人殺了2000人,其中包括千戶長、百戶長等戰鬥素質較高的人,放眼金書有這樣水平的人不多,君山會議上百丐幫普通弟子就讓郭靖沒什麼招架之力,金書中提及金蛇郎君說到“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那也是突出夏雪宜的身法神出鬼沒,而像楊再興這樣正面對剛,一人殺敵2000人的應該沒有其他人了。

歷史上的楊再興

《宋史》對於抗金名將楊再興的結局跟《射鵰英雄傳》中一樣,在小商橋大戰金兵,力竭而亡。

但是《宋史》中對於楊再興的身世沒有其他記載,而楊再興的確是岳飛麾下的大將之一。

除此之外,對於楊再興祖籍的記載便沒有了,可以肯定的是正史中的楊再興和楊家將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從現存的野史、地方誌和族譜中卻能找到一些脈絡,廣泛認同的一種說法就是:

楊再興是湖南崀山(今新寧)人,是當地豪族,兩宋交替之際,天下大亂,巨寇曹成在地方聚眾起義,楊再興被裹挾著加入了曹成的部隊。

隨後曹成兵敗,楊再興便追隨岳飛成了不世之功。

而作為岳家軍的大將之一,沒有理由不追溯其身世來歷,可是史料中並沒有。

這很可能和當初秦檜為了編織岳飛、張憲、岳雲的罪名而毀掉的那些有關岳家軍的資料和物件有很大的聯繫,現存的岳家軍的史料大部分都是由岳飛的兒子岳珂重新收集整理的。

而元人在編撰《宋史》的時候,所留下的資料已經非常少了,自然不能胡亂穿鑿附會。

所以,楊再興的身世來歷就這樣無影無蹤了。

研究歷史必須小心求證,不存在大膽假設的說法,所以不能說楊再興和楊家將有什麼關聯,只能說他是“楊姓”族人中可以和楊家將齊名的武將。


史味人生


楊再興是楊家將中六郎楊景楊延昭的後代。

楊再興的父親是楊畋,他的曾祖父是楊邦玉。而楊邦玉的父親是楊文廣,楊文廣的父親是楊宗保,楊宗保的父親就是六郎楊景楊延昭。因此,楊再興是六郎楊景的後代,也是老令公楊繼業和佘賽花的後代。

楊再興在九龍山落草,手使一杆金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岳飛在勸說楊再興投宋不成後,二人大戰難分勝負,後來,岳飛在夢中跟六郎楊景學習殺手鐧,才在陣前打敗楊再興,使其歸順宋朝,嶽楊二人結為兄弟。

後來,楊再興大破金軍,殺死番邦幾員大將,但在追擊金兵時,卻誤入小商河,被金兵亂箭射死,英勇壯烈地為國捐軀。


魯南羈客


度娘結果:楊再興楊再興是楊家將的第九代. 他的父親是楊畋, 祖父是楊廣榮,曾祖父是楊邦玉,楊邦玉的父親是楊文廣. 他的兄弟有楊再光,楊再取,楊再禮. 楊再興有三個兒子,正拱,正修,和正心. 正拱,正修都無子, 正心在父親戰死後, 改名為義, 隱居起來。楊再興(1104年-1140年),南宋抗金名將,出生於湖南武岡軍綏寧縣石井圖(今城步苗族自治縣資源鄉),祖居河南相州(今河南湯陰縣)。據傳是宋初名將楊業的後代。初為流寇,後成為岳家軍的骨幹,為岳飛破偽齊立下大功,大破金兀朮於郾城下,史稱“郾城大捷”。後誤入小商河,戰死沙場。楊再興,江西吉水縣人,祖居河南相州(今河南湯陰縣),生於宋崇寧三年,死時為紹興十年,36歲。自小習武,弓法神奇,幼年家境貧寒,跟隨父親打魚為生。

實際上是文學杜撰。因為郭嘯天是梁山好漢“小溫侯”郭盛的後代,可能有人覺得應該讓楊鐵心也是梁山好漢的後代,這樣更好!其實不然,梁山好漢是轟轟烈烈,都是好男兒,但是要結合當時的背景,是金國對南宋的侵略,而主要矛盾也是金國與南宋的矛盾,如果找一個抗金名將之後,可能更好的體現出金國與南宋的衝突,增加戲劇的效果!


paradise118


楊鐵心有個女婿叫楊康,不認識沒關係,因為楊康又生了個兒子叫楊過,沒錯,就是和小龍女戀愛的獨臂大俠,一場十六年的相思,一場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愛情。呵呵,扯遠了,咱說回楊鐵心,楊再興是曾祖父,不是父親,所以呢張飛打岳飛的常識不要常犯,歷史可笑侃,輩份不能亂!

一、楊再興其父是南宋抗金名將楊邦乂

對於楊再興,我們就按金庸小說來侃。楊鐵心在小說中是抗金名將楊再興的後人,楊再興當然就是跟著岳飛那個在小商河以三百騎兵衝殺掉金兵二千餘人的牛人,最後陣亡,傳說遺體中箭,不是按支算的,而是按斤算的,總共兩升重!

在《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楊康取名是有來歷的,合起來就是靖康之恥!楊鐵心的名字也不是亂取,是在指一座橋,鐵心橋!

鐵心橋牽涉到一個南宋抗金名將,被金兀朮剖心仍不降的楊邦乂,一句“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的赴死壯語在歷史上留下厚厚的一筆,楊邦乂正是楊再興的父親。

趙構:飛之裨將楊再興,則邦乂之子也。

二、楊邦乂被俘後慷慨赴死,後世建鐵心橋祭奠

楊邦乂,字唏稷,諡號忠襄公。“廬陵四忠”之一,江西廬陵吉水的楊家莊人。實行“除苛政,重教化,均徵搖”的治政方針,建立鄉勇,整頓治安,使轄區“在任三年,盜不入境”。

1129年,楊邦乂時任建康府通判,因留守杜充叛逃而被俘,其“四日”只求一死的事蹟流傳後世,一身錚錚鐵骨訴氣節,一股浩然正氣寫春秋,從容就義的民族氣節可歌可泣!

1、首日,金兀朮令楊邦乂投降,楊邦乂以血書“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示之,跪天跪地跪君王跪百姓,獨不跪外族賊子!

2、次日,金兀朮派人勸降,楊邦乂一頭撞在石柱,只求速死,不做外賊的臣子,勸降者灰溜溜而去。

“世豈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動者?速殺我!”

3、三日,金兀朮招待降將,想以富貴打動楊邦乂,因此叫人帶來楊邦乂。哪知被楊邦乂一頓正義言辭,把李稅、陳邦光的等叛將罵的無地自容,慷慨寫下酣暢淋漓的一個“死”字,青山埋忠骨,一死而已。

4、四日,大地悲慼,楊邦乂直罵金兀朮為賊子,謀奪中原大地,最終殉國,被完顏宗弼剖心要看楊邦乂是不是鐵石心腸!後在剖心處建橋,是為鐵心橋!

結語

楊再興其父楊邦乂也是抗金的名人,是民族英雄,在民族大義上保持了民族的不屈和大無畏的精神,慷慨赴死,從容就義,寫下了一曲氣節的正義之歌。

楊邦乂的家族來源自廬陵楊家,與我們熟知的“天波府”的楊家並沒有關係,但在愛國精神和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蹟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報國之心!

楊邦乂的父親是楊同,在楊邦乂還未出世就已經過世,其始祖是楊輅,所以與楊家將中的金刀令公楊業沒有任何關係。

廬陵楊家也是名人倍出,除了抗金名將,還有“江西三瑞”的楊丕、閩學鼻祖楊時、“中興四詩人”之楊萬里、“元詩四家”之楊載、四朝宰輔楊士奇、明代狀元楊慎等等,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大家族,具有良好的傳統之風的另一個愛國楊家。

楊再興是廬陵楊家楊邦乂的兒子,也是另一個真實存在的楊家後代,其家族愛國之風並不遜於楊業的楊家。

就以忠節總祠的神臺柱題詩作結,因為這已經道盡了楊家的該有的一切,我就不畫蛇添足了。

吉水啟祥,分廬陵分泰和分安福分萬安永豐,六邑濟美;

廬陵種德,若忠襄若文節若貞靖若文惠文貞,五諡傳芳!


西遊夢紅樓


我來大致梳理一下。

傳說中的楊家將,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不過故事大半是虛構,而人物也文學化了許多。一干女眷,基本都是移植;男丁之中,楊繼業是楊業的化名,楊延昭實有其人,也確是楊業之子,但沒有證據表明他是第六個兒子。

請輸入圖片描述

楊延昭的兒子也是北宋時邊關將領,名字叫楊文廣。沒錯,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而楊宗保呢,歷史上可沒有這個人。

我懷疑“楊宗保”是古代小說中一個非常普通的名字,就像今天的“小明”之類。因為在《金瓶梅》中也有一個楊宗保——把《金瓶梅》當黃書看的朋友,大概不會記得這個人。他是孟玉樓的前小叔子,是孟玉樓第一任丈夫楊宗錫的弟弟。

請輸入圖片描述

書歸正傳。楊家將三代從軍,都在山西北部,鎮守邊關,主要是從事對遼的防禦工作。而這段故事,發生在北宋建立初期。

北宋建立於公元960年。到了1127年,北宋滅亡,漢族士民為了抗擊金人(是的,金朝,或者叫金國。北宋的老對手遼國,已經被金所滅。而北宋原來的盟友金國,這時成為北宋的主要對手。不過別急,再過一百多年,蒙古崛起,又會滅亡金國,比南宋的滅亡還早一點),在時代的巨瀾中湧現了許多英雄人物。

請輸入圖片描述

岳飛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而題目中所說的楊再興,是岳飛的部將。他死於與金人的作戰之中,中箭無數。相傳死後金軍得到他的屍體,焚燒之後,共得到箭鏃竟有兩升之多。

請輸入圖片描述

到了《射鵰英雄傳》這個虛構的文學故事裡,作者安排楊嘯天(楊康之父)是楊再興的後代,時間上是大致對得上的。至於說是父子,只能是題主記錯了。因為作品中這樣說:“楊兄,你祖上楊再興是嶽爺爺麾下的名將。”並沒有提到父子。

至於楊再興和楊家將,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沒有證據表明他們有任何血緣關係。


棲鴻看紅樓


在現實生活中,倘若我們遇上兩個同一姓氏的人,或許會在下意識認為他們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而在他們當事人看來,同姓氏之人也往往會更容易產生好感,甚至會有“五百年前是一家人”的錯覺。既然同姓氏有這種潛在的聯繫,那麼問題來了——楊鐵心、楊再興以及楊家將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關聯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了解他們各自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先從楊鐵心說起,楊鐵心是金庸小說的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人物,在小說中他是名將楊再興之後,而歷史上的楊再興一共有三個兒子,他們分別是楊正拱、楊正修和以及楊正心,楊正拱和楊正修膝下都沒有子女,而楊正心在其父親戰死後便改名為義,從此隱居山林。

所以,楊鐵心是虛構出來的人物,而楊再興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二者並沒有任何關係。


再來看看楊再興。南宋時期的楊再興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他的確是著名的抗金名將。

楊再興,新寧崀山人,他早年是曹成的部將,跟隨曹成南下劫掠嶺南,後來曹成的部隊被岳飛打敗,楊再興被俘,岳飛見他相貌堂堂又武藝不凡便收服他做了自己的部下,而後楊再興便追隨岳飛抗擊金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楊再興還曾單槍匹馬衝陣,試圖擒獲金軍將領金兀朮,在失敗之後仍能衝破重重包圍安全歸還。紹興十年,楊再興與金人部隊在小商橋相遇,雙方部隊進行激烈交戰,此戰中楊再興共殺死金軍士兵二千多人、金軍將領萬戶撒八孛堇,以及一百人千戶。但是由於敵我實力差距過大最後仍是以失敗告終,楊再興也因中箭過多而死。後來金軍將他的屍體焚燒過後,竟然得到了兩升之多的箭鏃,由此可見他的驍勇善戰。


(楊再興劇照)

那麼楊家將又有什麼歷史呢?楊家將第一代領軍人物是楊業,楊業本名叫楊崇貴,是北漢的降將。楊業在軍事上有著非凡的才能,他在為北漢駐守邊關的時候就曾屢次和遼軍交鋒,征戰了三十多年也未落過下風。

後來楊業歸順大宋,他因為有著防禦遼國的豐富經驗而被委任掌管代州一職。在雁門關交戰中,他更是上演了一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好戲,楊業率領數百騎兵從小路出發,一直繞到了遼軍背後,然後與友軍部隊前後夾擊遼軍,這一戰他僅僅用幾千人的隊伍就大敗遼軍十萬鐵騎,從此威震天下。


(楊業劇照)

楊家將的第二代領軍人物是楊業的第六子楊延昭,歷史上楊延昭所擁有的真正戰功就是遂城保衛戰。遂城是一個在平原上孤立無援的城池,被遼國大軍圍困後變得岌岌可危,為了守住城池楊延昭在半夜用冰冷的井水澆灌城牆,等到第二天整個牆面直接變成了冰牆,大大加強了城池的防禦力,就這樣他最終保住了孤城,使得遼軍無功而返。

楊家將的第三代,並非《楊家將演義》中的楊宗保,而是楊文廣。不過此人的一生可以說是平平無奇,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而後的楊家也就再也沒有產生什麼名人了。所以總的來說,楊家將的威名僅僅為維持了三代,等到北宋滅亡的時候,楊家將的實力早已不復存在了。


那麼楊再興和楊家將又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他們二者並無關係,楊再興也不是楊家將的後人。在小說《說岳全傳》曾提到楊再興的曾曾祖父是楊文廣,但是小說畢竟不是歷史,其真實性和準確性我們很難保證,僅僅憑藉三言兩語就強行確認二者的關係未免太過武斷了。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任何的歷史證據能夠證明楊再興就是楊家將的後人,所以就目前來看,南宋的楊再興和北宋的楊家將並無血緣關係。

一切的歷史聯繫都必須建立在證據之上,無中生有、臆造聯繫就是對於史實的不尊重。

歷史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真實性和嚴謹性,尤其是在各種真假信息混雜的信息時代,歷史就更具有研究價值。

所以對於歷史人物彼此之間的聯繫,我們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並去求證,但千萬不能無中生有去主觀臆造一些不存在的聯繫,這不但是對歷史的不尊重,也是對他人求知權的不尊重!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怎麼看?


執筆灬寫史


誰告訴你楊再興是楊鐵心他爹的?小說和電視劇裡明明說的楊鐵心是梁山後人。


fdhncfhbvh123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糾正一下題主,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楊再興不是楊鐵心的父親,而是楊鐵心的曾祖。但是在正史中楊再興是存在的,而楊鐵心不一定存在,因為史書中沒有說楊再興有什麼後人。



至於楊再興是楊家將哪位的後人?答案是哪位也不是,楊再興根本不是楊家將的後人。

楊再興的父親在正史中也有記載的,叫做楊邦乂。楊邦乂是一位非常有氣節的人,他是吉水縣楊家莊(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黃橋鄉雲莊村)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以舍選登進士第,後來又任除通判建康軍提領沿江措置使司等職。

金軍南下時,建康城破,大多數官員都投降了金軍。只有楊邦乂嚴詞拒絕,並咬破手指。在衣服上書寫“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後來被金兀朮殘忍殺害,楊邦乂英勇就義,無半點懼怕之意。後人為了紀念楊邦乂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被譽為“廬陵五忠一節 ”。並且在就義處,立廟祭祀。著名歷史學家朱加雁說他:真古今第一人也。



所以楊再興的父親是江蘇人,歷史上也沒有資料記載楊邦乂是楊六郎的後人。楊家將的後人除了比較有名的楊延昭、楊文廣外,後人變得碌碌無為,乃至正史上都沒有記載。由此可見楊再興根本不是楊家將的後人。

之所以有這一問,肯定是受了《說岳全傳》的影響,在小說中楊再興是楊家將的楊六郎的後代。小說這樣寫也是為了突出將門虎子,增加民族認同感,並且可以吸引到讀者。其實在正史中楊再興一樣是無敵的存在,甚至比小說更厲害,在小說裡楊再興的武力表現被貶低,甚至不如高寵、陸文龍這樣的純虛構人物,於是很多看過《說岳全傳》的人,會覺得楊再興在岳家軍裡排不到前三。


歷史上真實的楊再興

其實翻看歷史書籍發現,楊再興是一個與項羽一樣厲害的人物。 正史中的楊再興 楊再興,原為曹成部將,紹興二年隨曹成與岳飛戰莫邪關,殺岳飛之弟嶽翻和第五將將官韓順夫,後為張憲所擒,歸附岳飛。

紹興十年,郾城之戰,楊再興曾經單騎衝入敵陣要擒拿金兀朮,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楊再興能於萬軍之中做到全身而退也是奇蹟,不得不說楊確實勇猛。後來楊再興只帶三百人與金軍主力相遇於小商橋,楊再興拼死力戰,雖然部下以一當十,可是由於寡不敵眾,最後身中數箭,力戰而死。死後金人焚燒楊的屍體,共得到箭鏃竟有兩升之多。



兀朮憤甚,併力復來,頓兵十二萬於臨潁。再興以三百騎遇敵於小商橋,驟與之戰,殺二千餘人,及萬戶撒八孛堇、千戶百人。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出自《宋史.楊再興傳》)

綜上所述,楊再興雖然在演義中是楊家將的後人,其實正史中根本和楊家將也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楊再興確實是一位猛將,小商河一戰,楊再興部隊殺金軍達兩千餘人,據說僅楊再興一人便斬殺了金軍數百人左右。縱觀軍史,能擁有這樣戰績的人實仍少數,被稱之戰神也不為過。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楊再興,雖然與楊家將無任何關係,但是他和楊家將一樣是保家衛國的大英雄,絕對值得我們學習。


楚風說歷史


楊再興確實是楊令公,楊繼業的後代不信在你,說楊再興死到小商河是那裡啊?現今山東省商河縣境內,金沙灘是那裡啊?山東省肥城縣境內,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是那裡啊?山東省泰安市天下聞名的泰山!這都是有歷史考證的不知道真相的以後別亂發佈o


用戶6724046073444


楊鐵心是金庸武俠世界中的人物。為了弘揚愛國精神,金庸老爺子在書中將楊鐵心與義兄郭嘯天都設置為忠良之後。其中楊鐵心是抗金名將楊再興的後人,郭嘯天是梁山泊好漢賽仁貴郭盛的後人。兩人先人都參與對金遼作戰,保衛大宋河山。隨著宋朝朝廷腐敗無能,忠良之後無用武之地,二人就隱居在牛家村。

下面,我們迴歸正題,來探討一下楊再興的身世。

  • 楊再興,南宋抗金名將,岳家軍骨幹,跟隨岳飛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其中就參與了郾城大捷,可惜最終在小商河戰鬥中,終因寡不敵眾,中箭無數而死。
  • 楊再興,根據元代著名學者虞集《道園學古錄》考證,楊再興之父為楊邦乂。同樣,在《鴻山楊氏家譜》中也記載楊再興為楊邦乂季子。然而,小子在此存疑。理由有二:一是楊再興、楊邦乂都是宋朝有名人物,在《宋史》中都是有傳記存在;如果二人真實父子關係,那麼在史書中沒有理由點上一筆。二是根據一些專家考證,楊邦乂的子嗣後代中根本沒有楊再興的存在。二人唯一共同點都是姓楊,也是金兵都是堅決抵抗的態度;楊再興是馳騁在抗金的沙場之上,楊邦乂面對金兵更是“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被金兀朮命人剖腹取心而死。

  • 楊家將是對北宋時期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楊家三代抗遼和西夏的家族的稱呼。說楊再興是楊家將的後代,是出自《說岳全傳》。然而考證楊氏家譜,也並沒有楊再興的存在。同樣,如果楊再興真是楊家將後人,那麼在史書中還是能夠點出一筆的,然而對此是隻字未提。因此,對於題主所問,楊再興是楊家將具體那位英雄後代,實在無從回答。
大家之所以,能夠認定楊再興為楊家將後人,是因為在每個中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英雄情結,認為英雄人物都是有傳承的。楊再興作為抗金英雄,那麼必然與楊家將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