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帝听了为什么高兴?

老人头侃史


因为张五哥敢于说真话,说实话,这在康熙看来就是他最珍贵的品质。


此时正值刑部冤案案发,皇子之间的争夺暗流涌动。老八胤禩耍诡诈权谋,诱审肖国兴;老十四胤禵伪造太子手谕,将谋反的罪名栽赃给了胤礽,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废;紧接着,大阿哥胤禔跳出来要替父杀子,三阿哥胤祉一脸忠厚,却落井下石……



康熙这次真的寒心了,在他看来,自己的儿子们表面上一口一个皇阿玛叫着,其实内心都只在乎那个皇位。为了皇位,他们早已卸下兄友弟恭的伪装,互相拆台,手足相残,无所不用其极。唯一光明磊落的,只有十三爷胤祥。但为了稳定局面,康熙也只有忍痛将胤祥暂时圈禁起来。

环顾四周,没有一个敢跟他说真话,说实话的人,到处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即便至亲如父子之间,亦是这样。帝王的悲哀,莫过于此。

但这时出现了一个小人物,他本是刑部案中的受害者,出于孝道,他顶替别人成了死囚。被康熙和胤祥救下后,因其人微言轻没背景,被康熙看中,成为御前侍卫。

他就是张五哥。



当康熙在雪中与他闲聊时,他才真正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普通人,他卸下威严和心防,像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与张五哥唠唠家长里短。

康熙问:“朕的儿子谁最好?”

张五哥回答:“十三爷最好。”

此时胤祥尚在圈禁中,大家唯恐避之不及,张五哥却直言十三爷最好,可见其内心坦诚。

康熙又问为什么。

张五哥给出的理由是:“十三爷心怀坦荡,为人仗义,从来不暗中算计人。”

康熙又问:“既然他最好,那也就是说,你认为他最适合做太子了?”

一般人在此时往往噤口不言,因为知道立储乃是皇家私事,不便评论,但张五哥并不了解这些腹黑权谋,他朴实无华,有一说一,直言十三爷太忠厚,不适合做太子。



几番聊天下来,看着眼前这个说真话,说实话的小伙子,康熙不仅没气恼,反而更加喜欢他了,毕竟在这深宫大院里,真情难寻,真话难觅。更何况张五哥是一个孝子,比起自己这几个满嘴孝道却满肚子坏水的儿子,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所以康熙哈哈大笑,决定赏给他一个天大的面子,让他去宗人府将十三爷胤祥接回来。


达摩说


那就顺着《雍正王朝》来说吧;

我认为康熙是在不断试探张五哥,因为康熙觉得张五哥以后有大用;自张五哥表示要对皇上讲真话的时候,康熙眼前肯定一亮,没想到张五哥有这样的回答。康熙这时候思考了一会,我认为肯定是在想怎么试探张五哥证明他是个可靠的人?!康熙就表示要赏赐张五哥东西,要张五哥自己说。这其实就是在考验张五哥了,康熙本来以为是要东西,要官职,因为毕竟是一个小小的侍卫。康熙没有料到张五哥给十三爷求情,这时候康熙又停了一下,表示给张五哥这个恩典。我认为康熙答应张五哥,是因为十三爷的事也已经查的差不多了康熙心里有底了;也就是说即使张五哥不求情,十三爷也会被放出来。张五哥既然求情,就顺水推舟,既放了十三爷,又给了张五哥恩典,要张五哥对自己死心塌地。

如果查不清十三爷的事,张五哥再求情,康熙也不会放的。

康熙帝听了张五哥对十三爷的看法,觉得很高兴,一个小小的侍卫居然把问题看得这么透,康熙身边这么多聪明人,可只有张五哥说了,其他人或许不愿意说。康熙高兴,又可以为后继之君寻找到一个聪明的人手。

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评价皇帝:好人做不了皇帝,做皇帝的都不是什么好人;这里对“好人”隐含的是拿道德上的好人,来审视皇帝这个职业;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不恰当的,皇帝作为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国内不同人的利益都要靠皇帝去平衡,而人又都是利己的,所以皇帝必须可以对付各种人,来了君子用君子之礼,遇到小人要比小人还小人,只有这样,皇帝才可以不被利用。

十三爷为人善恶分明,嫉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这样的人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反而更容易被臣子利用;皇帝需要喜怒不形于色。一句话,坚决不能要臣子看透皇帝。所以张五哥说十三爷的忠厚不适合做太子,对于做皇帝而言,不懂得权谋的忠厚的优点在做皇帝上面就是缺点。

十三爷只是因为太子被陷害谋反那次,所有皇子都在,唯独老十三不在,跟太子在一起,而有人假借太子手谕调兵包围热河行宫,康熙当时认为太子谋反,后来发现有人伪造太子手谕,这一系列的情况都指向了十三爷,十三爷就有很大的嫌疑的。康熙只能先抓了十三爷,再慢慢查,最后肯定查清了,才这么快答应了张五哥的请求。张五哥觉得十三爷真的很冤。因为十三爷是张五哥的救命恩人,所以求康熙放了十三爷。网络配图

康熙问你为什么要替十三爷求情,只因为他是你的救命恩人?!张五哥回答是,也不是。这个回答很是完美;康熙很是满意。

张五哥毫无意外的成了雍正的得力助手,康熙帝高兴的是这个。


过去即历史


答:真话,康熙帝听到了真话!

作为一代帝王,整天在深宫大院很难听到真话,看到真情。

四阿哥胤禛曾经向自己的父皇康熙帝表示过想当一个孤臣,那么在太子失德的这个节骨眼上,康熙对未来的皇储问题已经有了打算。

那康熙帝心目中的皇储到底是谁,那就是皇四阿哥胤禛,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又要做孤臣,正合父皇康熙帝的心意。

为此;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因为他与四阿哥胤禛走的太近了,要成全四阿哥这个未来的孤家寡人的孤臣,康熙帝暂时把十三阿哥圈禁。

下面有康熙帝与张五哥在散步的时候对话,康熙帝听到了真话:
康熙帝问张五哥:朕那么多皇子中间你认为谁最好?


张五哥答到:十三爷最好了!

张五哥接着说道,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忠厚讲真话!
张五哥亦步亦趋的说着:
人好不一定最应该做太子,张五哥这真是讲了心里话。

这也是张五哥说的!
张五哥对皇上是绝对忠诚的。

张五哥没有想到,康熙帝就要真话
借此,张五哥他向康熙帝求情了!

康熙帝感觉到张五哥的幼稚与真情,更感到今天听到的不易。
张五哥干了一件大事,胆大包天!

康熙帝心痛儿子,借张五哥的话,又送张五哥一个好大的人情。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面子,小小的张五哥哪里懂得帝王心术。

这真是让张五哥措手不及。
张五哥激动了!康熙帝竟然答应了


这就是帝王心术,就是康熙帝高兴以后做了让你想不到的事情,让你惊讶之余还有惊魂未定。

老皇帝的心不是哪一个人能猜得出来的!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日尧居


因为康熙终于遇到一个懂他的人,他能不高兴吗?

张五哥和康熙的对话,是发生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

老十三因为言语失当,说天家没有情分,惹怒了康熙,结果被关了起来。

实际上,康熙并没有生气,反而还有点高兴。

后来康熙也和众位皇子说了,胤祥尽了兄弟的情分,这点很合康熙的心意。

将胤祥关起来,一来是为了维护天家尊严,二来也是为了磨砺一下胤祥,人家父子俩根本没有隔夜仇。

但是的九子夺嫡虽然还没有白热化,但是也进行的差不多了。

康熙怎么会不知道当时的形势呢,所以和张五哥聊天的时候,就提了一句胤祥。

结果张五哥说胤祥最好,引起了康熙的猜忌,因为他最讨厌结党营私。

结果张五哥话锋一转,说了一句:

十三阿哥最好,却也不一定最适合当太子,他没有心机,对人太好,太容易相信别人。

这句话算是说到康熙的心里去了,一来可以确定张五哥的赤诚,二来也确实戳中了康熙的内心。

是啊,胤祥虽然人好,但是一定不会是个好太子,更不会成为一个好皇上。

很少有人能懂康熙,如果老八懂的话,就不会那么明目张胆地结党营私,所以张五哥一个小小侍卫,竟然能说到关键,他能不高兴吗?这是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啊。


十点历史君


按常理,就是一品大员也不敢妄议太子人选,张五哥一个御前侍卫,不但敢说,还敢领赏,真不按套路出牌。

那么《雍正王朝》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帝听了为什么高兴?

有书君来先和大家捋一捋剧情。

当时太子被废,朝中立八爷的风声很盛,康熙正为立谁为太子头疼,那天康熙与张五哥在雪地散步,不经意地问张五哥:“朕众多儿子中,哪一个最好?”

张五哥不假思索的回答十三爷。皇帝说是否因为他救过他,张五哥直言不讳,一半是,一半不是。

最主要的是十三爷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不暗中算计人。

皇上问他是不是觉得应该立十三爷为太子。

张五哥马上否定了皇上的说法,且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十三爷人太直,不会转弯,容易轻信别人,不适合做太子。

皇上高兴的连续说了四个好。还说要奖赏张五哥。

张五哥便斗胆说求赏放了十三爷。

于是便有了小侍卫保皇子一说。

根据这段剧情,有书君认为康熙高兴的原因:一就像康熙自己说的张五哥讲了真话,讲了实话。

二是因为张五哥求放十三阿哥,正中康熙的下怀,正合康熙的心意。

一、康熙高兴臣子说真话,说实话。

皇帝称作孤家寡人,有多少人在皇上面前都是唯唯诺诺,阿谀奉承,是难以听到臣子真话实话的。可是张五哥却敢于在皇上面前说真话,说实话。

张五哥确实认为十三阿哥忠厚,人品好,从心底敬重他。

太子犯了错,失德被废时,其他阿哥唯恐避之而不及,只有十三阿哥顾念手足情深,去探访太子,并陪着太子。

这是康熙所欣慰的,至少还有一个儿子不是明哲保身,而是顾念兄弟情义的,这在皇家是难能可贵的。

胤祥在康熙心中确实如张五哥所说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不暗中算计人。

而且康熙大帝也认为胤祥宅心仁厚,但无霸气,难成大器,不宜立为太子,所以康熙和张五哥对胤祥的评价是一致的。康熙为有一个知己而高兴。

张五哥认为十三阿哥救过自己,哪怕他被圈禁,仍然是心中最好的人,借皇上说要赏赐自己,赶紧求皇上放了十三阿哥。

这样说真话,说实话,而又知恩图报的人,皇上当然喜欢一个和自己想法一致的人,当然高兴有一个这样的人,侍奉在左右。

二、张五哥求放十三阿哥,正中康熙的下怀,正合康熙的心意。

因为太子被废,大阿哥被圈禁,十三阿哥被圈禁,八爷党一党独大,到处都是立八爷为太子的呼声,康熙权衡利弊。

为了平衡众阿哥之间的力量,心里早就想把胤祥给放出来,但是苦于找不到一个台阶下。

正像邬思道所言,康熙大帝乃鲜有的圣明之君,驭权之术早已炉火纯青,对几个孩子看的透透的。

为了防止“八贤王”虎视眈眈自己的皇位,康熙当然得让其他的皇子来制衡他。

康熙深知张五哥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会替救命恩人求情的。

当张五哥说求皇上放十三爷,他说的这些话,正中康熙皇帝的下怀,既顺水推舟卖了人情给张五哥,又替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

同时又让胤祥能够解除禁闭,恢复自由之身。让众阿哥互相制约,互相制衡,这真是深不可测的帝王驭人之术。

康熙大帝识人心,懂权衡,深谙驭权驭人之术,难怪后世人称之为千古一帝,真乃实至名归!


有书博物馆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张五哥这句话,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

“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

康熙喜欢说真话的人

我们知道在朝廷内,大部分都是一些趋炎附势的人,都在琢磨皇上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甚至有些官吏,想说实话,但是又怕得罪圣上,干脆不说了。为什么康熙,乾隆这些人,喜欢微服私访,因为只有实地去看看才能知道真相,否则总是呆在这紫禁城里,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一般听不到多少真话,皇帝跟下面的大臣们交流其实是很累的,对于大臣们的话,皇帝也是要筛选和思考的。


张五哥突然如此耿直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身为一个地位比较低的侍卫,居然敢评价皇子,并且还是守着皇帝评价,原台词是这样的:

康熙:好你这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你怎么敢这么跟朕说话。
张五哥:奴才不知道哪些话当讲,哪些话不当讲,奴才只知道,应该对皇上讲真话,不讲假话。
康熙:对!对!对!

所以让康熙老爷子很欣慰,能难得的听到一句真诚实在的话,所以会龙颜大悦。

说话的时机把握的好

其实康熙知道自己的十三儿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人心怀坦荡,光明磊落,就是有点嫉恶如仇,本性是一个非常具有侠义心肠的人,在康熙心里其实已经盘算着找个借口把十三爷放出来,毕竟当爹的心疼儿子。

这时候憨厚老实的张五哥碰巧说到了康熙的心里。

张五哥知恩图报

过后,康熙便问他,想要什么赏赐,张五哥丝毫没有犹豫的便说道,希望赏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就是把十三爷放出来。

康熙也看的出张五哥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于是送了张五哥一个顺水人情,也给自己宽恕儿子找了个台阶。

所以这是一次非常愉悦的君前对奏,康熙非常的高兴。

希望回答能帮到大家。


红缨先生



《雍正王朝》中的张五哥可以算是天底下最幸运的人,康熙以一国之君的尊贵身份,屈驾亲临法场救下了即将被斩首的张五哥,并且当众宣布张五哥为自己的贴身侍卫。张五哥也从一介草民突然变成了皇帝身边的侍卫,可以说是实现了逆袭。


康熙之所以这样抬举张五哥,除了是做给天下臣民看以外,也是想让自己的皇子们好好体会张五哥的孝道。毕竟,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使得康熙身心疲惫。可太子被废后,却加剧了众位皇子们的争斗,更使得老八胤祀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康熙为了打击老八胤祀,除了用委婉的话术使得佟国维退休外,还通过与张五哥的对话,巧妙的找到了理由释放了胤祥,此种信号让大家清楚老八胤祀并不是自己心中合适的人选。



那康熙与张五哥的对话又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问张五哥:朕这么多皇子中,哪一个你觉得最好呢?


张五哥不假思索的回到道:是十三爷。


后来张五哥又说了十三爷胤祥的很多优点,例如忠厚老实等。


康熙又问:那胤祥能当太子吗?


张五哥回到道:人好,不代表可以做太子。


康熙听完很高兴,没想到一个侍卫居然以这样的方式说出了这样的话,康熙也知道张五哥说的是实话,其实张五哥说的话也是自己所认为的。


于是康熙高兴之际,对张五哥说:朕要给你个天大的面子,你现在去理藩院,把十三爷接出来。



其实当时康熙将胤祥关起来,也是形势所逼,康熙知道胤祥是无辜的,所以康熙也一直想找个机会把胤祥放出来。没想到在与张五哥的交流中,使得康熙下定决心,不顾群臣反对,“以朕心疼自己的儿子”为由,放了胤祥。


一个小小的侍卫都能懂得感恩,心疼胤祥,为什么我这个做皇帝的老子,为什么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心疼自己的儿子呢?


其实康熙也是借张五哥为名,释放胤祥。即便,没有与张五哥的对话,也会以其他方式释放胤祥的。但没想到张五哥不像其他势利的人,没有在胤祥落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也没有因为胤祥帮助过自己,就说胤祥适合当太子。这也是康熙高兴的原因。



当然,张五哥的身份其实也是一个谜。不过我认为,康熙在去法场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张五哥这个人。


是在哪里呢?


江夏镇。就是康熙当年曾经下榻过的地方,并且在那里赐了一块“礼仪德化”的匾额。


在那里,康熙见到了张老太爷一家,包括张五哥,也让康熙记住了张五哥。所以康熙亲自去法场救下了他,还当场任命张五哥为自己的侍卫,并且在康熙驾崩时,也是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的胤禛。


对此,你觉得康熙为什么听完张五哥的话,感到很高兴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小人物值得大家注意,这个人就是张五哥,他也是机缘巧合下认识了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等人,又蒙冤入狱,最后获救后成为了康熙帝的御前侍卫,并最终服侍两任皇帝后,请辞为老十三胤祥守陵。

纵观他在剧中的所有表现,其实处处透露心机,其中一次跟康熙帝雪中散步,为什么他的回答让康熙帝很高兴呢?

一、初次登场

其实张五哥的初次登场,就疑点重重,不仅在于他在帮助一伙外地人,更在于他的这个举动:

在他明知老四胤禛等人杀害的是胡教头的人后,他并没有选择报官,或者是通知庄主刘八女,而是直接参与了毁尸灭迹:

“这房间后面就是河!”

这就是张五哥的高明之处,其实他也在豪赌,赌的就是老四胤禛他们不会杀人灭口,毕竟自己目睹了整个杀人经过,也就是这时候起,他的命运其实就已经跟老四胤禛等人联系在一起了。

之所以他要这样做,完全在于他的身份之神秘,这个身份的神秘,有几处细节可以表明:

比如胡教头对他说的话是:

“好小子有种,老子早想收拾你了!”

这说明,他早就跟胡教头有仇了,这次是新仇旧恨一起算!而胡教头,是什么人,为什么一直忍着,直到现在才肯跟张五哥撕破脸呢?

其次,张五哥功夫了得,在过去的情况下,他练就的这身本领,难道是为了种庄稼?

更蹊跷的是,阿兰竟然知道当晚借宿的是十三阿哥胤祥,不然她怎么知道到老十三胤祥的府上求助呢?

结合这些迹象,杨角风推断,张五哥一家,肯定跟朝中某些人物有联系,而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康熙帝!也就是说,康熙帝当年在江夏镇留宿,极有可能跟张老汉有接触,不然张老汉不会知道这么多事。

而且张老汉必然有办法跟宫里联系上,也就是说老四胤禛等人到了江夏镇,张老汉一家已经知道了,不然哪有没有出阁的大姑娘直接露面伺候几个大男人的?

二、

当然,在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中,阿兰是刘八女培养的,目的也是为了笼络大官用,但是剧中给做了相应改编,但是阿兰能找到老十三胤祥府上,也有可能是老八胤禩告诉她的。

后来张五哥蒙冤入狱,之所以能蒙冤入狱,也就说明这一家人隐藏的很深,不然的话,刘八女等人不敢对他们下手。

另外一种可能性,则是张五哥刻意要顶罪的,一方面是为了救自己父亲,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要混进京城,毕竟已经跟胡教头撕破脸了,江夏镇自然是待不下去了。

这也是他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策略,勇气之大,令人咋舌!

当然,他的豪赌又赢了,康熙帝亲自到法场救了他,甚至为了给他翻案,连太子的脸面都不顾了。

最终,张五哥被救,再加上老十三胤祥的推荐,他顺利的成为了康熙帝的御前带刀侍卫。

有很多人这里不能理解,认为康熙帝是不是太随便了,怎么可以这么随便就让一个汉人在他面前带刀?

这也就印证了我们前面的猜测,极有可能康熙帝见过小时候的张五哥,也认识张老汉,对他们一家印象深刻。其次张五哥的命是自己救的,对他是恩人,张五哥又是一个感恩之人,用他放心!最后,张五哥武艺高强,为人憨厚老实,当时顶罪是为了救父亲,一个有孝心的人,自然也有忠心!

而张五哥确实在康熙帝心中印象不错,尤其是那次雪中散步,康熙帝问他皇子中谁是最好的人,他不假思索就回答十三阿哥。

本来康熙帝以为他心中认为老十三胤祥最适合当太子,结果张五哥却说他不适合当太子,这让康熙帝大为感动。

毕竟这年头能跟康熙帝说真话的人少之又少,这也是张五哥的为人之道,面对皇帝一定要说真话,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信任,而且这次说真话,康熙帝给的赏赐,就是放出老十三胤祥。

三、

其实我们分析康熙帝跟张五哥的这段对话,就会发现张五哥非常的聪明:

康熙帝问哪位皇子最好,此时张五哥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选择老十三胤祥,为什么这样说?

此时的老十三胤祥已经被圈禁,如果张五哥选择了其他皇子,给康熙帝的感觉就是这人忘恩负义,自然也做不成御前侍卫了。而回答老十三胤祥,就像康熙帝理解的第一层那样:

“因为他救过你?”

这是第一个理由,但是张五哥还给了第二个理由:

“心怀坦荡,为人仗义!从来不暗中算计人!”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一方面褒奖老十三胤祥,一方面抨击其余皇子,那就是不心怀坦荡,不为人仗义,暗中喜欢算计人了!

当然,这样说是有后果的,果然康熙帝也听出了话中的意思,认为张五哥这是要支持老十三胤祥夺位,结果张五哥又给了康熙帝一个惊喜:

“人最好,并不一定就应该做太子。”

后来他又说了,老十三胤祥为什么不适合做太子,总结起来就几个理由:

选太子,一定要选人直的,而且会变通的,关键要有坚强意志,且不轻信别人。显然符合这一条的只有老四胤禛,就等于张五哥暗中提醒了康熙帝,选太子可得选好了啊。

这就是张五哥的聪明之处,一方面明着报老十三胤祥的恩,一方面深得康熙帝的喜爱,另一方面也给自己以后的路提前在老四胤禛那打下基础。

四、

可是如果我们定义张五哥就是一个小小的侍卫,他能想出这么好的方式向康熙帝提出意见吗?

所以,张五哥这个人其实高深的很,他的背后会没有人指使?

这个问题,这里不解释,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吧!

后来的张五哥大家也知道了,在雍正帝即位的当晚,他就拿着金牌令箭放出来老十三胤祥,为雍正帝的顺利即位贡献力量。

再后来老十三胤祥去世后,他就主动提出了辞职,要给老十三胤祥守陵,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他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自己这么多年立身之本,就是知恩图报,不管是对康熙帝还是对雍正帝,他都知道这个理。但是作为这个知恩图报的根基,其实是在老十三胤祥身上,如果他不报恩,一方面自己良心不安,另一方面其他人也会有看法。

其次,这么多年的斗争,也让他看透了,自己的靠山一倒,自己又多少知道一些雍正帝的秘密,再留在他身边当差,心里没底,所以,他提出守陵,也是为了自保。

最后,张五哥也算是完成了使命,此时的雍正帝已经没有任何对手了,老八胤禩一伙已经彻底被打趴下,弘时都被赐死了,新政也在顺利执行。张五哥也厌烦了这些事,也看出雍正帝的脸色不好,命不久矣,毕竟天天跟在身边,连老八胤禩都能看出雍正帝命不久矣,更何况张五哥了。

新上任的皇上会不会对自己下手,张五哥心中并没有底,与其无底,不如去守陵,在人生的最高点隐退,也算是能得以善终,毕竟在《雍正王朝》中能看破这一点,能善终的人不多。

或许张五哥在这一刻想到了邬思道吧,不过,放弃,也是需要勇气的!

当然,不小心说多了,回到题目,康熙帝之所以高兴,就在于他被套路了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世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雍正王朝》中的张五哥,绝对是继图里琛之后,另外一个“戏精”般的存在。

图里琛是《雍正王朝》中的“戏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是得到了众多朋友普遍认可的,特别是那一句装傻充楞的“奴才这就去杀了肖国兴”,不仅在康熙眼中建立一个“呆傻憨厚”且非常忠诚的侍卫形象,更是一句话就套出了康熙内心对于八阿哥胤禩的真实评价,明白了自己该有的站队方向。

而张五哥与图里琛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剧中的另外一个“戏精”的存在。

当雍正与十三爷胤祥第一次接触张五哥,张五哥就对这两位北京来的陌生人充满了热情与好客。在李卫、高福除掉了前来暗算雍正等人的此刻后,以一句“腹黑”的“后面有条河”进行暗示,不仅可以博得两位贵客的好感,更是将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净。

死里逃生做了康熙的侍卫后,勤勤恳恳的做着本职工作,但是又非常善于隐藏自己,成为了雍正在康熙身边的重要“卧底”,进而在夺嫡之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自己在雍正朝得到雍正的赏识和重用奠定了基础。

而在自己的恩人十三爷去世后,主动提出为十三爷守陵,看似是“退”,实际上是将自己从朝堂上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抽身出来,让自己暂避锋芒的同时,获得应有的封赏,更是破格获得了黄马褂的赏赐,以善终收场。

抛开这些不谈,整部《雍正王朝》中,张五哥最为出彩的一段“演出”,便是与康熙对于立新太子的那段对话了。

康熙问张五哥哪位皇子最好,张五哥说:“十三爷最好!”康熙接着问张五哥是否应该立十三爷为太子,而张五哥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同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人太直,不会转弯,容易轻信别人。”

而就在康熙话锋一转,突然“质问”他“小小的侍卫,竟然评价其皇子来了”,张五哥却跪在地上,说了一句

“奴才只知道说真话。”

此时的朝堂上,所有人无一例外的都在为了选举、拥立新的太子而积极奔走,为的跟多的是自己的利益,然而张五哥却在这个时候,本有机会为自己的救命恩人十三爷胤祥说话的时候,却依然用说实话的方式答复康熙,而这样却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就连张五哥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简简单单的一番言论,尽然能让康熙将十三爷放了出来,自己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回报了十三爷的救命之恩。


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这无疑是引得了康熙的共鸣。

此时的朝堂之上,推举新太子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八阿哥胤禩无疑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在,朝中绝大多数官员或者继续选择依附于八爷党,要么就是临时性的把握机会,抱上八爷党的大腿,而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为八阿哥胤禩打上了“贤德”的标签。

这样一来,康熙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对于八阿哥胤禩,康熙对于他的“假仁假义”并不认同甚至是非常的厌恶,但是对于朝中呼啸而来的支持声音,康熙皇帝又不得不予以重视。

于是,张五哥的一句“说真话”,让康熙想到了应对这一问题的想法。

首先,是自己要说真话。康熙的内心之中,依然没有放弃太子胤礽,依然希望胤礽能够继续坐在国家储君的位置上,这是康熙所要坚持的内心本意。

其次,是要有人站出来替自己说真话,有人能为太子胤礽说话。而这幅重任落在了张廷玉身上。

再次,就是要有人去承担所有事情的责任。而这就是康熙与佟国维合唱的那出“双簧”。

既然,一个小小的侍卫张五哥,都能放下“报恩”,去说真话,不推荐十三爷做太子,身为皇上的康熙也就更加要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能因为大臣口中的“贤德”,而改变自己内心的初衷,正是张五哥让康熙更加坚定了这样的想法,所以他才会倍感高兴。


除此之外,康熙的高兴还源于一种欣慰,是对于十三爷的欣慰,同时也是对于张五哥的欣慰。

十三爷救下了张五哥的性命,原本这是一个很好的报恩机会,但是张五哥却没有为十三爷说话,但是这确正是张五哥的聪明之处。

一方面,自己的说真话,让康熙看到的是张五哥的忠诚与踏实,这样的张五哥必然让康熙对其是更加的信任。

另一方面,张五哥的言辞更是对于十三爷的侧面的赞誉,十三爷帮助人,仅仅是因为侠肝义胆,而无任何其他的想法,这就于八阿哥胤禩等人不断网罗党羽,邀买人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康熙对于十三爷胤祥有了更好的评价。

于是,张五哥的一番言论,让康熙感受到了自己有这样一个忠肝义胆的好侍卫,更是有着一个好儿子,因此感到非常欣慰,也正是因为如此,康熙才会让张五哥放出了十三爷,给了他一个“天大的面子”。


雍亲王府



“千古一帝”的康熙到了晚年,面子工程更重要,面对千疮百孔的大清,已经是有心无力,只愿风平浪静到闭眼。可是越是表面平静,暗里却越是波涛汹涌。

大阿哥不顾人伦亲情;太子烂泥扶不上墙;老三落井下石,枉读圣贤;老四铁面冷酷,戾气太重;老八处处学自己,戏精腹黑;老九老十贪婪无耻,猪狗不如;老十三性情侠义,不拘小节;老十四武功虽有建树,但心胸狭隘。(这些都是《雍正王朝》逻辑)

所以康熙很悲剧,有过“太子谋反”经历后,更是每况愈下,所以身边用人,都也特别注意,张五哥由冤狱囚犯被康熙调入御前听用。目的很明确,张五哥没有任何背景和后台,人“干净”,放在御前,就必然只能忠心自己。并且张五哥底层朴素的农民出生,没有腹黑的政治心机。


所以康熙问张五哥“朕的儿子谁最好?”张五哥回答说,十三阿哥最好的时候。康熙其实是有点意外的,目前十三阿哥被圈禁,张五哥仍然敢于说十三阿哥最好。所以康熙第一反应就是“因为他救过你?”张五哥承认了,但同时也表示我说十三爷好,并不单单因为他救过自己,他讲了十三爷好在哪里?心怀坦荡,为人仗义!从来不暗中算计人!康熙是满意的,因为老十三在自己的心里也是这样的。

但此刻康熙的思维还停留在“争储”上面,于是康熙紧接着就亮了杀招,“你认为他最好,那么也就是说你认为十三爷最适合做太子啰?”


一个侍卫议论“储位”,这是疯了的行为,如果康熙把这话题扔给内阁任何一个大臣,个个都会吓得汗如雨下。然而张五哥心里完全是没意识到这种话题的严重性的。

张五哥的的确确也就是个实诚人,所以才能把这些杀机重重的话题聊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最好,并不一定就应该做太子。”

这个回答康熙是意外的,因为他想不到一个侍卫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于是便问“你这又是什么道理?”

“就拿十三爷来说吧,他人太直,又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其实话说到这里的时候,连炒米都觉得张五哥真的像我们看到的那么单纯么?这句话里,评价十三爷,人直是他的优势基础;不会转弯是劣势附加;轻信别人是致命弱点。这句话的含义是,十三爷本质是好的,犯错呢,主要是因为不会转弯,得罪了人,主要的错误是因为轻信了别人。

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选太子,要选人直,但会变通,关键要有坚强意志不轻信别人。”当然这一点张五哥是没有想到的,但是康熙听出来。


康熙按照这个标准回顾一下几个皇子,“人直”,老四、老十三、老十四;“会变通”老四,老十四;”坚强意志,不轻信别人”老四。这结果突然豁然开朗啊,最终人选不是很明显么?

“你这个张五哥,一个小小的侍卫,怎么敢这么跟朕说话?”此刻的康熙表面责罚,实际内心欢腾。

“回皇上话,奴才不知道那些话当讲,那些话不当讲,奴才只知道跟皇上讲真话,不讲假话。”这又是一剂猛药。一个侍卫不知道自己讲什么是对是错,因为对皇上忠心,我直人讲真话。

康熙一连说了三个“对”!朕要的就是真话。然后讲王掸当着满朝文武怼自己其实也是说的实话。

于是要赏张五哥,张五哥要求赏个天大心愿,因此要求放出十三爷。结果康熙答应了。张五哥真的没有高人指点?各位看官你们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