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文|诚言呈语


还有最后一个学期,高三的学子就要进入高考的考场了。

每到这最后一个寒假,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开始为高考的目标做进一步的细化,将专业的选择提上了日程。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十多年前,信息的流通远不如现在这么发达。很多人连高校有哪些专业都不见得能了解得透彻,于是就选完了学校后,看哪个专业的名字能读得懂,就填哪个。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我。

大致地看了看学校的专业后,初选了3个名字听起来比较高端的专业。再根据“三短一长选最长”的原则,选择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也可能是校方看出了我的“良苦用心”,于是就把我调剂到了一个名字更长的专业,这个专业叫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我这专业名一说出来,你都不知道它到底是干嘛的。

当然,当时我也不知道。

不过只要不是医学类的专业,我还是愿意去挑战的。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为什么我这么恐惧医学类的专业呢,那是因为我无意中看到过医学生晒出的日常。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据说如今程序员的梗,大部分是由医学生的梗改编而来的。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学医的难点

  • 难点一:教材多

无论你学的是医学类里的哪个二级学科,都逃不过医学公共课的洗礼。

这些教材加起来能多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一米八的医学生跟摞起来的教材合影。人没书高…

别的专业新学期领书时,用书包就行了。而医学生去领书时,得用行李箱。

也许,医学生的教材压根就不应该论“本”,而是应该论“箱”。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 难点二:学习内容多

曾经,有学文的学生自认为能背大部分的四大名著,对医学生吐槽背书难嗤之以鼻。

那咱们简单地拢拢吧。

《红楼梦》73万字,《西游记》86万字,《水浒传》96万字,《三国演义》80万字。

再看医学生的教材。

《生理学》122万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25万字,《外科学》227万字,《内科学》248万字。这还不加那些100多万字的护基、局解什么的。

别的专业考试论周,医学生的考试论月。每一个医学生的黑眼圈,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 难点三:“重点”多

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职业,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诊断的依据。没听说过哪个病人会按照“重点”来给你生个病的。

所以,考试“重点”几乎是不存在的。

当然,也有心疼学生的老师给划过重点,但他们划出的重点,是这样的。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这还划个什么劲的重点啊!直接说全文背诵不就完了!

所以每到考试周的时候,医学生一个个基本都属于“在线去世”的状态。

  • 难点四:学历要求高

大部分专业本科毕业后,都能勉强找个像点样的工作。

但是对于医学生来说,没有研究生学历基本是别想了。三甲医院更是得博士学历才有应聘的资格。

五年本科,三年硕士,毕业后还要规培。

虽然说每个月都有补贴,但那点补贴还真的不怎么够开销的。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医学生究竟能有多崩溃?

据说,曾经有一位医学生在快到考试周的时候,站在天台上给老师打电话…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所以说,如果找了个医学院的男朋友,他只要能有时间跟你谈恋爱,要么他压根就没打算毕业,要么就一定是真爱。

此外,作为医学生,查阅和翻译外文文献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要求医学生必须掌握英语这项技能。

我们平时考个四六级基本就要了老命了,但是医学生的英语专业术语,更是多到令人崩溃。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如果仅仅是单词太多也就算了,医学单词有的还特别长,比如世界上最长的单词就是医学术语。

肌联蛋白,如果把这个“单词”所有的氨基酸从头到尾数一遍,那么它就足足有189819个字母,

看起来就跟电脑乱码了似的。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其实,学医也不见得就是最“恐怖”的专业,法学、会计学、材料学等专业同样不好过。

但凡是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几乎没有哪一门学起来是轻松的。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的日常,每天都活得像“段子”

对医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必须要面对和承担的。课业虽然繁重,但既然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不辞劳苦。那么就放下牢骚,执着地追求知识,迎接挑战吧!


『诚言呈语』从父亲的视角解读育儿难题。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