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情深於當下所做的事

一往情深於當下所做的事

1.

昨天,本學期最後一節論文寫作課,老師和我們分享自己了前兩天參加研二學生中期課程考核的感受。

並叮囑我們一定要一往情深於當下所做的事。

他說,前兩天期中考核學生的表現實在是太不理想了,也不知道現在的學生每天都看不看書。

他接著說,人的一生能夠做好一兩件事就已經很不錯了,無論什麼時候,都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不要手頭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就想著其他的東西。當你能夠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慢慢地一切都會好起來。

最後,老師用了一個詞語來概括做事的態度:一往情深。要一往情深專注於當下的事。

在課堂上,老師還和我們說了一位女同學的情況:

研一時,那個學生想考博。老師說,那你好好讀書。到了研二,那個學生不想考博了,想當一名老師,剛好深圳那邊有一個實習機會。當時,老師也允許她去實習。實習回來,學生又想考博,還讓老師幫她做一個推薦。

後來,老師也替她做了推薦,但她自己放棄了。

最終的結果是,在那一屆的學生中,那位女生是畢業論文做的最差的。

老師感嘆道,那個學生是我到目前為止教的最差的一個。那一屆答辯時,因為她寫得太差,我都不好意思說別的老師的學生論文。

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為了告訴我們,現在社會上的誘惑很多,我們面臨的選擇越來越多,但一定要先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好,再去做其他的。

2.

我們會發現,現在大學裡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很多學生無心讀書學習,荒廢學業,卻一心想著做這做那。

到最後,兩頭都沒有做好。大學四年如白駒過隙,畢業那一刻只能悔恨當初沒有好好用功。

也許,很多大學生所說的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什麼叫喜歡的事?

當你沉下心來把當下能夠做的事情學好,慢慢地投入進去,它也能變成你喜歡的事。

能找到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是多麼的幸福而幸運呀。

因為一輩子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找到並堅持自己熱愛的事呢?

而更多的人,不是因為沒有遇見過喜歡的事,而是他們所謂的喜歡,是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就可以得到回報的。

所以,他們在不停地給自己的人生挖洞,不停地嘗試。每當遇到一個瓶頸,就以不喜歡為藉口放棄,繼續挖另一個洞。久而久之,洞越來越多,收穫的東西卻越來越膚淺,人心也越來越浮躁。

3.

前兩天,微信上收到學妹的消息:“學姐,我想全面改變自己,但是不知道從哪開始。”

我回她:“從自己喜歡的事開始做起吧。”

她說:“其實我真沒愛好什麼,也沒什麼喜歡的事。”

我最後發了一條消息:“一往情深於當下能夠做的事,比如你的專業。”

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是對很多學弟學妹說,不要輕視自己的專業課。無論你愛好什麼,都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再去做別的。

一方面,在我們這個年紀,認知是有侷限的,說不定現在認為喜歡的事,不過是被當下的社會風氣所誤導的。

另一方面,學生的首要職責就是讀書學習。當你把讀書學習這件事做好了,會給自己以後帶來很多的便利。比如,你某一天突然想進一步提升學歷,那大學四年的成績單就會為你考研多一分勝算。

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很多人都是慢慢從當下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一步步摸索到未來的道路。

不要做一個永遠不滿意當下,卻渴望追逐未來的人。

即使你對當下真的很不滿意—不滿意自己的院校、專業、周圍的同學,也請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的事情。當你真的做到了這點,不僅會贏得周圍人的尊重,還會發現,其實現狀本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麼糟糕。

追求更好的遠方,也不要錯過了當下的風景。享受當下的同時,也明白當下的侷限,以此激勵自己,追求更高的平臺。

4.

想明白這些,只是第一步;更困難的是,當你明確自己要走的路,如何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分享昨天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昨天晚上八點下課之後,我整整哭了一個小時,晚上睡覺前都心有餘悸。

前幾天我把自己寫好的一篇課程論文拿給一位老師,請他指導一下。

昨天下課之後,老師指出了我論文的好幾處錯誤,並且嚴厲地說了我。

最讓我受不了的一點是,他說我文學基礎知識要好好補補,還懷疑我是不是學習文學專業的。

不知道為什麼,我當時竟然被嚇到了,只怯怯地回答自己只學了一年的文學專業。

結束之後,剛出教學樓,眼淚就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雖然,我從專科到本科只學習了一年的現當代文學,但課程考核都是優秀。

我從來不覺得文學基礎很差,但被老師這麼一說,我的自信心一下子垮掉了,連思考的餘地都沒有給自己留下。

我不停地否定、質疑自己。

晚上睡覺前,一想到老師說的話,心都是發抖的。

5.

今天早上,我還是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七點鐘到圖書館看書。

我翻開了昨天老師批評的那篇課程論文,一樣一樣地找出老師認為文學基礎知識不行的地方。

我一個個對照劃線的段落,發現結果並不是老師說的那麼差。

另外,那位老師的研究領域是現當代文學,而我現在是文藝學,研究方向更加側重於當下的媒介這一塊,已經遠遠脫離了傳統文學。

縱然文學是不分家的,但我是否真的有必要如老師所言,要花大面積的時間去補習文學基礎知識。

我全面審視自己的論文以及目前的研究方向,得出以下三個結論:

第一,我的文學基礎知識並沒有老師說的那麼差勁,我也沒有必要花很多時間補習現當代的作品閱讀。

第二,我有自己的研究領域,當下首先要做的是專注於自己的研究方向,大量閱讀,儘快搭建好自己的知識框架,深入到研究領域中去。

第三,老師所說的是從他的專業研究角度出發,但不全部適用於我。所謂術業有專攻,我們的學科研究屬性還是有區別的,有些他認為重要的,可能我只需要做一個基礎的掌握就可以。

明白了這一點, 我就更加清楚目前應該把時間精力投入到什麼地方。

這件事,也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永遠不要讓任何人否定你,要敢於挑戰權威,質疑權威,打破權威。

第二,做人,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知道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要被禁錮在別人的思想裡。

6.

生活並非一帆風順,別人的否定、質疑,外界的各種誘惑,都可能干擾我們的視線。

越是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越要有強大的生活定力。

一往情深於當下所做之事,慢慢找到值得自己付出一生的事業;然後,把自己當成一件藝術品去精心對待,活出真正所具備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