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记者近日从海珠区华洲街了解到,在此次防疫战争中,一批来自街道城管执法队的海军转业干部发扬人民海军的海上先锋精神,当尖刀、打头阵,在防疫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书写转业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据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传统。长期以来,海珠区与海军南海舰队结下了深厚的军地鱼水情。其中,海珠区华洲街道城管执法队的队员基本都是海军转业干部。记者随着街道人员,走近5名海军转业干部的基层防疫故事。

姜交林:

驱车往返两千里 昼夜奋战三十天

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姜交林的戎装照VS防疫工作照。

执法队队员姜交林是湖南新化人,1991年入伍,2011年转业。他毕业于大连舰艇学院,担任过作战指挥长和导弹业务长,并在香港部队舰艇大队服役。姜交林平时喜欢写写画画,吟诗作词,是执法队小有名气的军旅诗人。现年48岁的他,工作上干劲十足,充满激情,被称为城管执法工作的一员猛将。

由于常年在外工作,尽孝的机会少,姜交林感觉很愧对父母。这个春节,他申请到了休假,打算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家,陪父母热热闹闹地过年。腊月二十八,姜交林驾车出发,经过一千公里的长途驾驶,于腊月二十九回到了湖南新化的老家。大年三十当天,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团年饭后,手机新闻上不断弹出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让他揪起了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姜交林萌发了返回广州参加防疫工作的想法。

大年初二一大早,看到父母把腊肉、腊鱼、香肠、鸡蛋等食材塞满了自己车子的后备箱,姜交林愧疚地擦了擦眼泪,然后起程返穗。大年初三,他回到单位,参加了街道党员突击队,投身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华洲街道执法队队长柳明高对姜交林的工作很是赞许:疫情期间,无论是在小洲村健康观察点站岗值守,还是在辖内走访执勤,姜交林和他所带领的小分队都敢于“亮相、发声、管事”。他透露,有天晚上,群众举报有人贩卖假口罩,“老姜”不顾疲劳,联合驻街市场监管所的同志蹲守到深夜,在土华村则康堂旁边抓获了正在贩卖假口罩的违法人员,收缴了千余只“三无”口罩。

战斗最能激发“诗情”,作为一名曾经的军旅诗人,当谈及对防疫阻击战的感想时,他即兴赋诗一首:“皎如玉树临风立,铁马啸啸饮香江。举觞笑傲东风劲,践行两制留功章!新冠病毒虽猖獗,中华儿女志成墙。抗疫行动不怠懈,守土防控好儿郎。昼控夜防不解甲,豪情熠熠护华洲。待到霾散晴空碧,盈步湿地嗅花香。”

陈月红:

担任军医十六载 服务患者我先来

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陈月红的戎装照VS防疫工作照。

执法队队员陈月红是名漂亮的湖南妹子。1998年,芳龄十八的她怀着憧憬来到部队,成为一名海军通信兵。入伍后,她积极备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然而领导却告诉她海岛的医疗条件艰苦,更需要医护人员。于是,陈月红放弃了自己艺术家的梦想,报考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军医学院毕业后,她回到海岛的医疗所,一待就是16年,直到去年年底转业到地方工作。

执法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防疫工作开展以后,出于善意,执法队没有安排陈月红跑外勤,而是安排她加入内勤组,通过电话联系来穗人员。短短两天,内勤组三名女同志拨打了1200个电话,通过电话详细了解来穗人员的在穗住址、离穗时间、离穗去向、离穗方式和复工复产动向等各类情况,宣传广州的防疫政策,告知广州的疫情状况。

小洲村集中健康观察点启用以后,有一名已经出院的确诊患者和几名密切接触者陆续入住。街道领导把全天候值守任务交给了执法队,队长柳明高召集队员开会商量排班的时候,没有通知陈月红。但是,听到消息的陈月红急匆匆跑到会议室,坚决要求第一个去值守。她说:“我是护士,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值守工作需要和社区医生密切合作,还是我去更合适。”于是,陈月红抢着穿上了防护服,成为首个入住健康观察点值班的街道工作人员。

“我的好几个战友去支援武汉了,我不能和她们一起战斗,真是特别遗憾,现在只有把手头工作做好,才能让自己稍微安心。”陈月红还有些许懊恼。

目前,小洲村健康观察点已有56个隔离人员,虽然工作量增大了,感染的风险也增加了,但陈月红从来都是微笑面对,“我坚信这场防疫阻击战,我们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

余国齐:

病毒狡猾如海盗 护航归来护健康

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余国齐的戎装照VS防疫工作照。

1月23日晚,广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在此之前,执法队队员余国齐心里已是惴惴不安。从湖北老家传回来的消息让他意识到,一场严峻的疫情已经袭来,他也做好了思想准备,准备迎接这场战斗。

余国齐老家在湖北汉川市,他从小就想当兵。1992年夏天,一辆绿皮火车载着他和他的梦想,驶向祖国的南海海滨。余国齐在部队一干就是23年,曾作为中国海军第九批、第十批护航编队舰员奔赴索马里亚丁湾护航,历时309天。2015年,他脱下了海魂衫,穿上了城管蓝,成为华洲街道城管执法工作的排头兵。

根据街道的安排,余国齐主要负责小洲村范围内工地的防疫工作,其中,沥滘污水处理厂三期工地是重中之重,这个项目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施工工人多,年前最高峰时有2000多名工人同时施工。沥滘污水处理厂三期工地复工后,余国齐时刻盯着施工方,要求他们做好防疫工作。在他的督导下,工地严格实行单间板房宿舍、分散用餐、分散施工,坚持每日消毒和做好工人的防护措施。截至目前,500多名工人身体健康,无一人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

目前,随着该工地回来复工的工人越来越多,余国齐坦言压力很大,必须时刻绷紧防疫这条弦。“新冠病毒和我在亚丁湾护航时遇到的海盗一样,都很狡猾,我们要高度警惕,沉着应对,才能赶跑它们”。

当兵多年,和家人聚少离多的余国齐十分牵挂父母,牵挂家乡。疫情发生以后,他每天都要打电话回家,当得知父母亲朋安好时,他如释重负。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余国齐怀着感恩之心和责任感,始终走在基层防疫工作最前线。

贾进涛:

当兵扶贫都干过 疫情面前不退缩

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贾进涛的戎装照VS防疫工作照。

执法队队员贾进涛是河南洛阳人,一名典型的北方汉子,憨厚踏实、话语不多。队员们说,他的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遇到困难从不会选择当逃兵。

贾进涛18岁参军,训练刻苦,学习认真,后来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在校期间,贾进涛表现优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也就是这一天,24岁的贾进涛“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毕业后,贾进涛一直在南海舰队某基地汽车营工作,直到2009年转业。

2016年春天,单位领导找到贾进涛,希望他前往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南丰村驻村扶贫。贾进涛二话没说,收拾好行李,住进了离广州市500公里远的贫困村,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贾进涛进村入户,访贫问苦,风风火火地开展扶贫工作:成立特色农业合作社、开发蜜柚系列日化品、种植百香果、投资水电站、实施光纤入户、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培养致富带头人……随着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村民的收益大幅增加,经过三年的艰辛努力,南丰村终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扶贫归来,贾进涛回到了执法队,继续从事城管执法工作。在这次防疫工作中,贾进涛巡查防控、值守执勤,不分白天黑夜,干得热火朝天。他说:“当兵、扶贫,这些经历都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让我觉得我的人生挺有价值。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转业军人,组织安排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应该做什么,全国一盘棋,肯定能胜利。”

陈久贵:

夫妻双双齐抗疫,心系群众有真情

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5名海军转业干部奋战在海珠基层防疫一线,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陈久贵的戎装照VS防疫工作照。

陈久贵是执法队副队长,1992年入伍,一直在南海舰队的后勤部门工作,担任过车队长、油库主任、军港保障队队长,2010年转业到城管执法队,在执法队工作已经10年了。陈久贵业务娴熟,是执法队的骨干,平时总是笑眯眯的,队员们在执法工作中遇到难题都爱请教他。

陈久贵的妻子是海珠区另外一个街道办事处的职工,夫妻俩平时工作很忙,防疫工作开始后,两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在这个特殊时期,13岁的大女儿俨然成了小家长,每天洗衣做饭,照顾妹妹,还随时叮嘱爸爸妈妈记得要戴口罩。看到女儿这么懂事,夫妻俩既欣慰也心酸。陈久贵说,“每天回到家里,看到两个闺女,一天的劳累都没了,感觉全身又充满了干劲。”

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值守站点、巡查辖区、检查市场、卡口防控……陈久贵不怕苦、不喊累,总是抢着干。在辖内巡查工地时,他严格按照防疫标准,督促工地落实防疫措施并做好健康登记;看到留守的工人,他耐心细致地叮嘱工人要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在小洲村集中健康观察点值守时,陈久贵不仅帮忙把快递和外卖送到隔离人员房门口,还会跟他们唠家常、说一些贴心鼓励的话语,缓解他们烦躁的情绪。

“我们的岗位十分平凡,工作也十分琐碎,但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多做点,也不会累死人。”陈久贵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为辖区群众服务的真情,让不少人为之感动。

疫情尚未结束,战斗还在继续,这批转业军人仍将冲锋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线,直至防疫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张姝泓 通讯员 华洲街道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张姝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凤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