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市,巴彥淖爾得名於富饒的吉蘭泰鹽池(蒙古語“富饒”為“巴彥”,“湖泊”為“淖爾”)。稱其為“巴彥”,同時還由於巴彥淖爾地處“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區,有我國“塞上穀倉”之稱的緣故。

巴彥淖爾市,1950年3月成立綏遠省陝壩專員公署,轄五原、臨河、安北、狼山、米倉(1953年9月撤,改設杭錦後旗)、晏江縣(1953年10月撤,改設為達拉特後旗)及陝壩鎮。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時屬烏蘭察布盟。1952年10月,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合併,改設為烏拉特中後聯合旗。1954年綏遠省撤銷,綏遠省陝壩專員公署改設為內蒙古自治區河套行政區。河套行政區人民政府設在陝壩鎮,轄五原縣、臨河縣、安北縣(1958年4月撤,劃入烏拉特前旗)、狼山縣(1958年4月撤,劃入杭錦後旗)、達拉特後旗(1958年4月撤,劃入五原縣)、杭錦後旗、陝壩鎮(縣級,1958年4月撤,劃入杭錦後旗)。

1956年,甘肅省所轄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額濟納自治州劃回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巴彥淖爾盟,盟政府駐巴彥浩特市,轄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

1958年,河套行政區、巴彥淖爾盟合併,成立新的巴彥淖爾盟。巴彥淖爾盟行政公署遷至磴口縣巴彥高勒鎮,轄阿拉善旗(1961年撤,分設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歸,1960年7月~1963年12月間隸屬於包頭市)、烏拉特中後聯合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歸)、五原縣、臨河縣、磴口縣(1960年7月~1964年7月間為巴彥高勒市)、烏達市(1961年7月設)。1969年7月,將阿拉善左旗劃出歸寧夏回族自治區,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劃出歸甘肅省。

1970年巴彥淖爾盟革命委員會由磴口縣巴彥高勒鎮遷臨河,10月設置潮格旗,時巴彥淖爾盟轄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潮格旗、五原縣、臨河縣、磴口縣、烏達市(1975年8月劃出)。

1982年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潮格旗分別更名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1984年12月,臨河縣改設為臨河市(縣級)。200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巴彥淖爾盟和縣級臨河市,設立巴彥淖爾市和臨河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駐臨河區,巴彥淖爾市轄杭錦後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前旗、五原縣、磴口縣和臨河區。 2004年國家批准改原巴彥淖爾盟為巴彥淖爾市。


地名看中國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