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

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

此情如水长流不息

此恨绵绵终无绝期

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

彼此不负相思情意

悠悠长江水

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

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

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

又是双方永恒友谊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

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写这首词明白如话

感情深沉真挚

表达了情人之间的深情与思念

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的新巧

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


写这首词的人叫李之仪

生于1038年,卒于1117年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沧州无棣(庆云县)人

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我们对李之仪可能不熟

但对李之仪的好友苏轼却很熟悉


元祐末跟随苏轼于定州幕府

苏轼比李之仪年长

李之仪视苏轼如兄若师

二人经常诗词唱和

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好

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苏轼的熏陶和指点

他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


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被流放外地

李之仪甚为不平

还积极联系一些旧日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动

以图苏轼早返京师

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等远寄黄州

所以这首词看起来像是情诗

也可以理解成是李之仪对苏轼的思念

诗歌的精彩之处便在于它的多义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