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他是著名的反贪作家

开创了知青题材话剧的先河

很多人因为影视剧而了解他

他生于昆明,长于上海,现居北京

却对新疆的一草一木念念不忘

他就是,陆天明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读书改变命运

陆天明出生在昆明

却生长在上海

在10岁的时候,父亲便撒手人寰

他们四个兄弟姐妹

全靠在工厂医务室当护士的母亲抚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陆天明从小就特别懂事

成为母亲的得力帮手

然而在繁重的家务之下

陆天明却从没有放弃读书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12岁的陆天明

就参加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文学小组

并且始终都是小组里最出众的一个

年仅12岁的他就有诗歌

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放

14岁的时候,他为了响应党的号召

他主动虚增二岁

报名去安徽太平县插队落户,当了小农民

陆天明这样做

大概带有为减轻妈妈负担的想法在内吧

当农民的第二年

他就成了当地的小学教师

后来轰动一时的描写几十户农民

自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电影《走出地平线》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来自新疆的热血知青

1964年,陆天明怀着激动的心情

踏着“到祖国最需要地方”的歌声

毅然从上海来到了新疆

来到了农七师一三一团

第一次踏上了他一生牵挂的地方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陆天明待的地方

就是新疆著名的准噶尔腹地

在当时需要先坐没有卧铺的火车

五天五夜到乌鲁木齐

再往西240公里,才到了他所在的农场

在这里他住的是半地窝子

睡在铺着麦草的地上

周围五六公里路都没有电,晚上漆黑一片

98%的粮食都是玉米面

而玉米面普遍发潮

蒸出来的馍馍发黑发苦

剩下2%就是每个月仅有的4张白面馍票

“就像你们现在的吃燕窝喝鱼翅汤一样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陆天明说:“

不是说我们多么高尚

是时代训练出了我们

即使现在回忆起来也很宝贵

最初的几年条件最艰苦

但反而是最开心坚定的”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打土块,割麦子,挖渠,拾棉花

陆天明没有表现出一丝

“知识分子”的柔弱

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

并没阻挡陆天明追求文学的心

每天晚上,劳累一天的他

都会拿起一本心爱的书

在昏黄的油灯下,细细的品读

也许对陆天明来说

做自己最爱的事

就是对身体和精神上最好的放松

对只读到高一的陆天明来说

要想写出东西

就必须坚持读书

在当时,书是稀缺品

为了多读书

陆天明就把那些抄家抄来的书

偷出来悄悄的阅读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对于陆天明来说

新疆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他在新疆,在团场结婚生子

俨然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新疆人”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陆天明把文学融进了时光的海洋

契诃夫、易卜生的戏剧

都化作了他的文学梦

终于,由他创作的四幕话剧《扬帆起航》

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年这部话剧代表新疆

参加了在北京的全国话剧调演

一经演出就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而陆天明也因为这部话剧

获得了中央广播文工团青睐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在兵团团场的12年里

他坚持在最基层的连队

住的是半地窝子,吃的是粗粮。

“是兵团教育了我。

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整个时代需求结合起来

才能悟到人生真正的价值

才能把真正的自己放到合适位置上去

体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1975年,他告别了最爱的兵团

离开了忘不了的新疆

成为了中央广播文工团的编剧

陆天明虽然人离开了新疆

但是却把魂留在了这里

陆天明说

如果不到新疆兵团,

如果没有连队火热的生活

就不会有《桑那高地的太阳》和《扬帆万里》

兵团生活,农工身影

是一幕幕那熟悉的场景

驱使我完成了这些作品

我要用我的笔

记录下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为人民创作的反腐斗士

如果说《扬帆万里》

谱写了陆天明的前半生

那么《苍天在上》

就开启了他下半生的新主题

5个半月闭门写稿

陆天明满嘴都是水泡

终于,1995年《苍天在上》

在《小说界》上刊发

一经发布就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反腐题材一时间成为了热点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随后《苍天在上》被翻拍成剧

由于涉及反腐

剧本被反反复复改了九稿

一号人物起初想请一位国内知名演员来演

结果他本子看了一半,就说演不了

他认为这个剧本里的反面角色写到副省

将来肯定播不出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能不能播,这也是陆天明和制作团队

一直提心吊胆的事

果然,没多久他突然接到通知

要求将剧中腐败官员的设定

从“副省级”改成“副县级

陆天明急了,整个制作团队急了

“副省级”一改,台词都要改

牵扯到“副省级”家人的设定也要改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想来想去,团队提出给台长杨伟光写封信

整个晚上,陆天明都在琢磨怎么用词

语气要用得和缓恳切,语重心长

又要把该说的话说清楚

一个晚上写了两页纸

写完了,他不放心

打了个电话给熟悉杨伟光的一个旧交

请他帮忙把把关,改了两处

第二天一早

陆天明忐忐忑忑地发出了信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两天后,杨伟光有话了

只要戏好,可以播出

这两句话对于当时的陆天明来说

就是最美的语言

《苍天在上》播出后

收视率一路攀高

最高一集达39%

几乎与《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一样。

据当年的报道

紧凑的剧情让人们看得简直喘不过气来

当时在公交车上、办公室里

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剧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苍天在上》《大雪无痕》

《省委书记》《高纬度战栗》成为

陆天明的“反腐四部曲”

他也与张平、周梅森

并称为中国反腐写作的“三驾马车”

他一直坚持用自己的方式

参与时代的嬗变

在时代起伏的犬牙交错中

调整自己的步伐

兵团两代人,助疆父子兵

陆天明的儿子

就是大名鼎鼎的导演陆川

陆川1972年生于新疆奎屯市

从小到大,陆川很怕父亲

陆川自小很喜欢看电影

一直梦想着长大后拍电影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但当时考电影学院要文艺团体推荐

他想要是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

当编剧的父亲愿意推荐自己的话

自己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准有戏

谁知陆天明无情地拒绝了陆川的请求

还自作主张地在他的志愿表上填了军校

并说,年轻人就是要多吃苦才好

为此,他跟父亲大吵一架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虽然被迫上了军校

但陆川依然没有放弃当导演的梦想

军校毕业后

他瞒着父亲偷偷报考了电影学院研究生

幸运的是,他以总分第一获得了录取

他本以为父亲会苛责于他

但是陆天明听到这件事后

不仅没有发怒,反而非常开心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从小时候起

陆川就特别渴望得到父亲的肯定

从电影学院毕业的日子

陆川过得非常艰难

两年多的时间在不停的改本拍摄中度过

终于《寻枪》的问世让陆川崭露头角

并一举拿下多项大奖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当陆川开心的把《寻枪》拿给父亲

陆天明看了后却并没有直接做出评价

而是告诉陆川

好电影应如一道佳肴

有着可口的美味汤汁、诱人的斑斓色彩

丰厚得令人吃惊的细节

以一种催眠的方式控制观众的注意力

影响观众的认知,陶冶观众的精神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陆天明的这段话打开了陆川

心灵上的电影大门

2004年10月《可可西里》公映时

陆川特地买票请父母亲和弟弟看

怕父亲失望的陆川一直在边上惴惴不安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电影结束时看到面无表情的父亲

一言不发地走出电影院时

他终于忍不住问陆天明

爸,您在想什么呢?

陆天明听了,答道:“行!”

父亲答非所问的话让陆川悬着的心

陡然落下了一半。

果然,父亲继续说:

“有这部片子,你就站住了!”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陆川生于新疆,又收到了父亲的影响

在他的多部作品

如《九层妖塔》等都看到了新疆元素

陆川曾经表示:

新疆是一个特别需要对外宣传的地方

把新疆的文化宣传出去

把内地的文化带进来

特别需要这样一个交流的渠道

电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我希望能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贡献

我一直想为新疆拍电影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谈起作为知名导演的儿子

陆天明曾说:

我和妻子都是从上海去新疆兵团的知青

陆川出生在新疆,4岁的时候

就随调到中央广播文工团的父母来到了北京

但西部的本质好象已经流到他的血液中去了

“他一直很怀念他的出生地

一直认为自己是新疆的孩子”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陆天明在北京已经生活了35年

至今他都觉得自己是北京的一个客人

他的第一故乡是上海

第二故乡是新疆,是兵团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切实体验过兵团生活的陆天明

直言兵团人太不容易了

他一直坚持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兵团

关注兵团的发展

2010年,陆天明再次踏上了新疆这片热土

“一踏上新疆这片土地

看到熟悉的戈壁滩

一望无际的麦田

看到地里刚刚收获的苞谷

所有的记忆开始复活”

从在新疆知青生活的书稿撰写

到反腐题材的坚持创作

陆天明仅仅是替老百姓表达心声

两位新疆人父子——陆天明 陆川


“我的书主人公多半的原型都来源他们

兵团农工给过我爱

他们深深烙进了我的灵魂

我从没有忘记过他们”

虽然陆天明离开新疆30多年了

但新疆魂早已融入了他的骨髓里

他将新疆魂赋予了笔墨之中

用一个个文字证明着

自己是一个新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