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下气力练好“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朝阳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扣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和“三化”主攻方向,尽锐出战、铁肩担责,努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坚持首善标准,精雕细刻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围绕主题教育“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朝阳区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展示城市形象,完成2019年度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任务,提升路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明和谐的城区环境。朝阳区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全区822条背街小巷环境变美、品质升级、居住幸福感显著提升,主题教育期间,为方便市民夜间出行,朝阳区对全区背街小巷开展照明排查,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路段安装照明灯具,完成了20条背街小巷的路灯安装,包括裕民中路、甜水园东街、金田郊野公园西侧路、武圣北路、八棵杨北街等,让主题教育成效落地生根。广渠路作为连接首都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的主干道,不仅承载重要的交通功能,同时还具有城市景观提升功能,结合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朝阳区完成了广渠路南侧王四营路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提升,以“缤纷广渠”为主题打造出王四营景观节点,构造出微地形绿地、高大种植、彩色花卉相结合的近观开阔、远看成林的景观空间层次,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春夏可观花、秋冬可观叶赏果”的景观效果,景观面积达2588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1803平方米,给市民提供了城市开放空间、休闲健身场地。

坚持以人为本,垃圾分类改善群众生活空间。

垃圾分类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也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重中之重,朝阳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党建+垃圾分类”的思路引领,促进垃圾分类进一步纵深推进。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精神,朝阳区通过创建示范片区、推行智慧分类、推进垃圾分流、开展强制分类,努力消除覆盖空白、促进精准投放、实现源头减量、形成全民共识,截至目前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达44%,在北京市配套强制法规出台前,全面做好居民宣传发动,打牢群众基础。同时,全区加强餐厨垃圾规范管理,建立集中统一、规范有序的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积极协调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做好餐厨垃圾规范管理工作,规范收集的餐厨垃圾全部运输至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升级改造完毕的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日设计处理能力为400吨,可满足我区餐厨垃圾的处理需求。

坚持创新发展,智慧城管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朝阳区继续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朝阳区推进环卫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全区主要道路全部采用“吸扫冲收”一体化作业方式,使用再生水近200万吨,机械化作业率94.9%、新工艺作业率92.7%。与阿里巴巴公司就“城市大脑”未来构建方向进行研讨,做好应用场景需求发布,探索公共设施、公共卫生、公共空间、井下环境、管网状态等方面的应用,逐步推进智慧管理。深入研究综合执法平台与“综合执法队”接驳问题,进一步固化综合执法机制,多角度深入开展综合执法活动。坚持探索党建全面引领社会全域协同治理机制,将“朝阳群众管城市”微信公众号作为朝阳区环境监督管理的平台,强化其社会引导、群众发动作用,推动群众监督共建共享走向深入,截至11月,“朝阳群众管城市”公众号已注册街巷长1661名、小巷管家7483名、执行人1909名,曝光案件23999件,环境问题高效流转,社会管理全民参与的作用日益增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