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 在《出師表》點名表揚的唯一武將,後來結局如何?

神奇巴馬


諸葛亮點名表揚的唯一武將是將軍向寵。《出師表》寫道:“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向寵能得到劉備的讚揚,是他在夷陵之戰中,劉備帶領的蜀軍被東吳陸遜用火攻,燒得七零八落,大敗而歸。各部都損失慘重,唯獨向寵所領本部軍兵,毫髮無損,平安歸來。

諸葛亮暗中對向寵進行考察,發現他性格沉穩,處事有方,與之交談,向寵對答如流,兵法變化,排兵佈陣,無不通曉。

諸葛亮北伐,向後主劉禪舉薦向寵,劉禪於是任命向寵為中領軍,保護宮廷安全。中領軍相當於禁軍總管,是很重要的位置,只有對皇帝忠心且有能力的人才能擔任,向寵任中領軍時期,國家或宮廷都運轉正常,劉禪和諸葛亮都對向寵的工作十分滿意。

公元240年,漢嘉地區蠻夷造反。諸葛亮大軍在祁山與魏軍相持,一時難以回撤,後主劉禪命向寵帶領禁軍去平判,向寵以少量兵力,迅速平定了叛亂,但在班師途中,遭遇小股殘餘蠻夷伏擊,不幸為流矢所中,壯烈犧牲。

諸葛亮在祁山接到戰報,得知向寵英年早逝,不禁老淚縱橫,仰天長嘆曰:“蒼天助曹不助漢也!”


段輝時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是這樣描述這一位將軍的:“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那麼向寵是何人?有何功績得到先主劉備和諸葛亮的青睞呢?結局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一來了解下?

一、向寵是何人?向寵,出生年月不詳,死於公元240年,向朗胞弟之子。劉備時,歷任牙門將,後封都亭侯。向寵為人性格好,善於處理上下級的關係,也善待士卒,受人愛戴,不會輕易與人發生矛盾,是個不計較的人。


二、有何功績。公元221年,隨劉備伐吳,在劉備被陸遜打敗逃跑時,只有向寵所部,完好無損,說明向寵平常治軍嚴明,軍隊紀律好,受到劉備的讚揚,被劉備稱之為“能”。後諸葛亮在北伐之前,向劉禪舉薦向寵,提拔為中領軍(有些類似清朝的九門提督),負責管理宮廷的禁衛軍,要讓其守衛成都的安危,足見諸葛亮對其的信任,向寵也不負眾望,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保衛成都無恙。


三、結局。公元240年,漢嘉地區蠻夷叛亂,向寵率軍去平叛,結果在混戰中身亡。平常向寵善待士卒,受到擁戴,所幸部下把屍體奪回,送回了成都安葬。

向寵更適合做防守的工作,不善於帶兵征戰,但能同時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賞識,也能得到士卒的愛戴和敬重,向寵也不往此生了。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的唯一武將是將軍向寵。222年夷陵之戰火燒連營,那麼大的混亂場面,向寵所率軍隊完好無損,是他有先見之明,不參加戰鬥,早早地躲起來了?一個那麼大的戰役,規模那麼大那麼混亂的戰鬥場面,一支部隊完好無損可能嗎?240年向寵中伏犧牲,孔明痛哭流涕,天不助大漢,這是什麼概念?孔明234年就去世了。240年漢嘉地區彝民造反,中護軍向寵奉旨平亂,兵力雖少,平定叛亂。回來的時候被小股叛軍伏擊,壯烈犧牲,可見向寵能力一般。在蜀漢也沒有什麼驕人的成就和功勳,夷陵之戰中劉備有失察之明,諸葛亮不在夷陵之戰中。


劉坤忠120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夷陵之戰,蜀國的軍隊被大火燒的狼狽逃竄,此時只有向寵的軍隊完好無損,好像打了勝仗一樣。此後,向寵獲得了諸葛亮和劉備的賞識。諸葛亮北伐曹魏,向寵擔任中領軍,負責保障大後方的安定,可惜的是,公元240年,漢嘉一帶蠻夷造反,主力卻在北伐,向寵帶去平叛的軍隊較少,戰鬥力較弱,結果向寵被亂軍殺死。


柿子樹下葡萄架080


肯定說的是向朗的侄子: 將軍向寵。在夷陵之戰中劉備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向寵統領的部隊完好無損,劉備稱之曰“能”。在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北伐時,其《出師表》中向劉禪推薦了三位文官,一位武將,武將就是向寵。並且對向寵著墨很多: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諸葛亮開始北伐後,向寵擔任中領軍,掌管禁軍宿衛,公元240年,漢嘉一帶蠻夷造反,向寵帶軍平叛,不幸中伏,死於亂軍之中。向寵平時對軍將士卒恩信著加,所以其部下聞聽向寵戰死,併力勇戰,搶回向寵的遺體,返回成都安葬。


虎躍鷹揚1


他本身也完不了任務,還有何遠見卓識呢?少評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