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若去掉前面小鴨翼是否能更隱身?你怎麼看?

夢想一枕


首先,如果是單純的追求隱身性能,把鴨翼去掉當然會更隱身。甚至把垂尾也去掉,隱身性能百分之百的會更好。可是殲-20是不可能去掉鴨翼的,因為它畢竟是一架戰鬥機,他的任務是要上天上去踹門打架的。如果去掉鴨翼殲-20別說去踹門打架了,恐怕連能不能飛起來都是個問題。

殲-20是典型的鴨式佈局,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在機翼的前方有兩個小展弦比的小翼面,並且在機翼的後方沒有水平尾翼。這種佈局鴨翼與機翼都產生正升力,重心分佈在二者之間。鴨翼提供配平力,直接參與飛機的操控。鴨翼一般比機翼的安裝位置高,在大迎角飛行時,鴨翼產生脫體渦,渦流經過機翼上方,與機翼的氣流產生有利的干擾,可以推遲機翼表面的氣流分離,增加飛機在大迎角時的升力,提升飛機的機動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飛機在設計之初,設計師們就已經選定好了氣動佈局,然後整個飛機的一切設計都是基於定好的佈局形式來的。如果把殲-20的鴨翼去掉,那麼殲-20就變成了無尾佈局。無尾佈局的飛機要想有很好的操控性能,重心都是與壓力中心距離很近的。

可是殲-20的整個重心位置是按照鴨翼佈局定的,其重心位置距壓力中心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遠的。這時,飛機的整個平衡控制都成了問題。起飛的時候抬頭力矩肯定不夠,飛都飛不起來。別說上天打架了。一個隱身性能再好的飛機,如果只能趴在機庫裡,又有什麼用呢?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飛機設計同樣也是各種需求與性能的權衡。想要機動性能,勢必會犧牲一些隱身性能。實際上雖說鴨翼確實會對飛機的隱身性能有一些影響,但經過一些優化設計之後,影響也並沒有特別的大。鴨翼並不是飛機推力不夠而做出的妥協,鴨式佈局對於現代高性能戰機有著難以替代的優勢。 類似於B-2轟炸機的那種飛翼式佈局,沒有鴨翼,沒有水平尾翼,甚至連發動機都要遮遮掩掩的埋在機身裡面,這種佈局隱身性能當然好。可是B-2是轟炸機,是上去扔炸、彈導彈的,不打架,所以也不需要什麼機動性能。殲-20是需要有很強的機動性能的戰鬥機。隱身與機動兩手都要抓,否則總不能在戰鬥的時候只能去跟敵機玩躲貓貓吧。


天下布武


無知者無畏!殲20是無尾鴨式佈局!加全動垂尾!加可動邊條翼!加彈性DSI進氣道的超級氣動外形!鴨翼是特色!控制率複雜!一般國家難以駕馭!美帝也不行!望眼全球就法國鴨翼還好!但是不及中國!而且鴨翼採用特殊材料製成!反射源極小!遠不及F22A那碩大的V型垂尾![耶][耶][耶]



Ownerryu


鴨翼機動時和常規尾翼一樣都會產生與主翼的角度、加大散射面積,基本上都是容易被雷達發現的



而隱身航行時鴨翼與主翼基本平行基本上不影響隱身,這點常規佈局的尾翼也一樣。

這時拼的是機動航速這兩方面。而這一點正是鴨翼的絕對優勢,至於被發現的摺疊角度,只不過一個在前,一個在後,就看誰的騷操作比較秀了

雖然我國在航發比較落後(世界第五)加上鴨翼被打上落後的標籤,還有一部分人質疑如果在鴨翼佈局基礎上再加上矢量發動機會影響飛機的平穩機動性


但在珠海航展上殲10b原型機已經證明了這個問題,完全不足慮


用戶51613108831


殲-20在氣動上獨創“小展弦比高升力”的佈局,鴨翼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如果取消鴨翼,那麼殲20可能飛不起來,頭都抬不起來,只能進行氣動修改,變成一種無尾三角翼佈局的隱身四代機!

無尾三角翼佈局,這個怎麼評價呢?

放在四十年前是一種非常時髦的設計,就有點像“可變後掠翼”這種時髦的設計一樣,可變後掠翼今天已經被淘汰了,而無尾三角翼被證實也被淘汰了。

殲20如果取消鴨翼,其超機動性將大打折扣,甚至還算不算一架合格的四代機都大有問題。粗略分析一下,取消了鴨翼,“低可探測(雷達隱身)”應該會受益,阻力減小高速性能也許會更好,這兩項都會受益;戰場感知能力與這個無關,不受影響;但是氣動佈局大受影響,沒有了鴨翼拉出的斡旋,升力下降,沒有了鴨翼提供的額外抬頭力矩,超機動這一條恐怕就談不上了,殲20性質恐怕會變成像F35一樣的攻擊機或者作為一款截擊機,而非空優戰機了!

殲20去掉鴨翼,稍微修改一下氣動,只能向著無尾三角翼方向發展。無尾三角翼的機動性怎麼樣,不用過多分析,現實的例子不少。最典型的就是法國“幻影”系列,現在看來成了典型的反面教材,最具代表性的是幻影-2000,法國標準三代機,雷達和武器都可以,但是機動性比F-16、米格29這些典型三代機差了一個檔次,實戰表現堪憂,如果他足夠優秀,又怎麼會有後來的陣風戰機呢?

由於無尾三角翼佈局特點影響,幻影2000沒有獨立的水平氣動舵面,亮出來的數據挺好看,但是機動反應遲鈍,俯仰動作遲緩,從“平飛”狀態進行機動時反應時間更長,通俗來說就是敏捷太差,機動太差,格鬥中會被F-16、殲10這種高機動戰機吊打。

幻影家族最先進的一款重型戰鬥機,幻影4000其實更像去掉鴨翼的殲20氣動,這款戰機被寄予厚望,幻影希望用這款重型戰機瓜分F15、蘇27系列戰機的蛋糕,為了提高升力,而在三角翼前方加了一對固定小鴨翼,拉出渦流,裝備的兩臺M-53渦扇發動機,動力也算充沛。

結果法國空軍自己都沒看上,測試中也完全被F-15壓制,幻影4000一直都不在法國空軍考慮範圍內,甚至幻影2000也就是湊合著用,那時候沒有替代品,一直等著“陣風”服役,幻影2000在法國的日子也就到頭了!

無尾三角翼的最強代表,幻影4000夭折,幻影2000被放棄,可以想象,去掉鴨翼的殲-20的結果恐怕要麼變成高速隱身突防的攻擊機,要麼變成高速隱身截擊機,機動性嚴重縮水的結果,就是隻能走像F35一樣的路子了,這樣的殲20敢作為空優戰機奪取制空權嗎?誰信得過,會不會是新一代的“F104”?

很多網友認為未來空戰,隱身和戰場感知能力才是王道,機動性好似沒有這麼重要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毫無機動性可言、空頂著戰鬥機編號的F-117,進行稍微的改進升級,是不是就該稱霸世界了!


狼煙火燎


殲20的鴨翼作用很大,而且不影響隱身,可不敢去掉呀!殲20的鴨翼是殲20複雜的氣動設計的關鍵,起到配平重量分佈、增加飛機升力、提高飛機機動性、增強飛機超音速機動能力等作用,而且為了隱身進行了特殊設計。

殲20主翼和鴨翼在同一水平面,鴨翼明顯上反,主翼明顯下反,確保作用同時兼顧了隱身,翼面數量也沒有增加。

首先聲明,殲20的鴨翼不影響隱身。一架戰鬥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和他的翼面有關係,可以說,機體本身做成光滑菱形的設計,就已經基本可以隱身了,再塗上隱身塗料,用上透波材料,就完全沒問題了,問題只存在於飛機的翼面。飛機上產生RCS最大的幾個部分無非是尾翼、機翼、垂尾,可以說翼面越多隱身越差,翼面越少隱身越好。

殲20飛行中可以產生非常多的可控渦流,這些渦流提高了飛機機翼的升力,增強了飛機的超音速作戰能力。

這就是B2轟炸機在不追求機動性的情況下,只保留了主翼這個翼面的原因,這樣罪有利於隱身,這也是為什麼第六代戰鬥機的設計草圖上,都用一對大傾角的垂尾取代過去的垂尾和平尾的原因,都是為了減少翼面。殲20的鴨翼並沒有為飛機增加翼面,因為他同樣採用了無尾三角翼的設計,他沒有平尾,因此翼面數量和常規佈局戰鬥機無異。

F22也可以產生渦流,但是渦流的大小、數量、規模都比殲20的差很多,證明美國設計師在渦流的產生和控制上沒有殲20做的更加自信,更加激進,更加先進。

同時,為了確保鴨翼和主翼在一個水平面上,同時確保鴨翼產生的渦流在主翼的上方,殲20還為此專門把鴨翼設計為上反式鴨翼,主翼則設計為下反式主翼,這樣鴨翼和主翼依然是鴨翼的氣動作用產生在主翼的上方,但是同時確保了他們在一個水平面,不影響隱身,這一設計可謂是撒費苦心,令人佩服。

同蘇57相比,殲20的機體設計更加平滑,使用了絕對完美的升力體設計,飛機整個機體平面形成一個類似於機翼的佈局,這一設計的完美度已經超過了以氣動設計見長的蘇57戰鬥機,圖中可見蘇57的發動機吊艙破壞了升力體設計,並不是完美的設計。

殲20的鴨翼屬於中遠距耦合的鴨翼,他和機翼的距離較遠,但是相比於歐洲的颱風戰鬥機又距離機翼較近。在這裡體現出成飛設計人員的極高技藝水平,因為殲20上有5個渦流產生器,除了鴨翼,還有鴨翼的前緣尖部、大邊條、進氣道的外側道口、DSI鼓包的尖銳前端等,是世界上主翼面上氣流特性最為複雜的可控氣流設計,這些大量的渦流給了殲20巨大的升力,使得殲20可以獲得更好的超音速機動能力。

同時,殲20的鴨翼比殲10的鴨翼更加靠近飛機的前端,屬於較遠的耦合距離,配平作用明顯,飛機在高速飛行中,不至於出現額外的不穩定性,殲20的整體機身被設計為一個升力體翼面,飛機外觀就像是劃破長空的飛鏢一樣,具有很好的高速特性。這使得殲20成為真正的五代機:他具備了超音速機動能力,在速度超過1馬赫以上的時候,依然能夠進行6G左右過載的機動,而四代機在這個速度下,只能進行3G過載的機動,殲20優勢巨大。

如此不影響隱身,又能保證殲20取得優異性能的設計,這是我國設計人員


海事先鋒


去掉鴨翼當然可以做到隱身更好,但殲20不可能這麼做。

你把一架飛機的可動翼面全部去掉,隱身效果必然是可以做到最好~問題是:飛機要實現的基本功能是能飛,還是隱身?如果飛不起來,在地面上停著,就算它隱身了有什麼意義呢?

殲20本身是鴨式佈局設計,採用鴨翼+大後掠角的梯形機翼設計(或者說是切尖的三角翼),在機頭位置放置一對可動小翼。這種佈局決定了它不能去掉鴨翼,去掉了就飛不起來。F-22是常規佈局,去掉了平尾也飛不起來。

殲20的氣動外形決定了它不可能去掉鴨翼,上了矢量發動機也不行

我發現國內一些人受到國內外半吊子媒體的忽悠,對鴨式佈局的隱身性能抱有一定偏見。雖然鴨翼偏轉會帶來一定程度RCS增大的問題,但是,只有鴨式佈局有可動翼面嗎?顯然不是。常規佈局的平尾同樣是可動翼面,相對鴨式佈局,僅僅是這個可動翼面放置位置的不同。鴨翼偏轉增加了額外RCS,平尾偏轉就沒這問題,這是什麼位面的物理定律呢?

實際上鴨翼偏轉時對RCS的影響也沒有那麼大。適當設計鴨翼的形狀,減少尖銳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RCS。看下面這張圖。切角鴨翼在-10°和+40°內的範圍在-20dBsm~-50dBsm之間,而一般隱形戰機在正面很小角度範圍內才能實現-20~-40dBsm。鴨翼對隱形的破壞完全算不上問題。

當然,如果一架隱身戰機完全不在意機動性的畫,也是可以去掉鴨翼或者平尾的。比如F-117,B2都是這麼幹的。B-2比F-117還激進,不僅取消了平尾,還取消了垂尾。飛機的姿態控制,轉彎等完全靠機翼後緣的襟翼、副翼和兩臺發動機的差動來實現。人家是轟炸機不在意機動性,所以才敢這麼玩。殲-20和F-22敢這麼玩分分鐘摔機。

美歐在未來六代機上的設計的確是傾向取消掉鴨翼、平尾、垂尾,採用翼身融合的構型,進一步增強隱身能力,機動動作通過一種叫阻力舵的東西和發動機推力差動來實現。但是阻力舵也得是偏轉才能實現機動。那不還是一回事,一旦偏轉,RCS不也得增大麼。

洛克希德馬丁展示的六代機風洞實驗,機翼上出現了阻力舵

所以真正想看到隱身戰機取消鴨翼,只能是等到六代機。甚至六代機能不能完全取消,也不好說。


紙上的宣仔


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完全達到和超越“4S”標準的四代隱身戰機,代表著中國戰機研發和製造的最高水準,部分水準領先世界。尤其是在近期的中國航展中,更是盡顯大國空軍範兒。

四代戰機的最大特點具備:Stealth(全隱身性)、Supersonic(超音速巡航)、Superior-sensor(超視距作戰)、Super-agility(超機動能力),也被業內稱之為“4S”。Stealth在“4S”指標中首當其衝,也就是說四代機的最大特點就是全隱身性。

殲-20鴨式氣動佈局的唯一性

目前,在世界上所有現役和在研的四代戰機中,殲-20是唯一一款採用鴨式佈局的四代隱身戰機,並且當前殲-20在空軍部隊已開始戰鬥值班。

從殲-20公開亮相開始,它的鴨翼就備受國內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甚至一度還受到美國防務專家的語言“攻擊”和“誤解”,他們認為四代戰機都是採用常規氣動佈局,鴨式佈局會嚴重影響隱身性能,一時間,在國際社會上便很快形成了兩派(隱身和非隱身)輿論言說。那麼,究竟鴨式氣動佈局好還是常規氣動佈局好呢?如果殲-20去掉鴨翼性能是否會更進一步呢?我們來解析一下。

鴨式、常規氣動佈局解析

結合相關權威數據和業內專家言論,四代隱身戰機在航空發動機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鴨式佈局會獲得更好的超機動性,其原理就是:“水平尾翼的前置。”通俗來講,也就是說鴨翼在拉昇時候會增加升力,方便戰機更好的拉昇,缺點是鴨翼設計角度過大會在戰機前方形成較大的雷達反射面,常規氣動佈局的戰機不存在類似問題。

常規氣動佈局的四代戰機的情況是,當戰機拉昇調整水平尾翼時,常規氣動佈局的戰機會產生負升力,結合機翼產生正向升力...在此期間,隱身效果優於鴨翼。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鴨式佈局和常規佈局的優劣勢各有千秋,去掉鴨翼當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全隱身性能,但是超機動性能勢必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殲-20的對標機型

美國的F-22戰機、俄羅斯的蘇-57戰機均是殲-20的對標機型,殲-20最大的直觀優勢就是機體在所有四代隱身戰機中是最大的,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採用鴨式氣動佈局的戰機。這麼做當然是有原因的:

①大航程、大載彈量:具備對南中國海、二導鏈的全覆蓋打擊;

②航發弱勢:掌握矢量噴管技術+採用鴨式佈局提升超機動性能。

經過近幾年來數次的驗證,在殲-20不掛載龍波透鏡的情況下,最先進的反隱身雷達依然發現不了殲-20的蹤跡,從這個角度來看,殲-20的鴨式氣動佈局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也就是說,在採用鴨式氣動佈局的情況下,在複雜的現代化戰爭環境中依然可以與F-22全面抗衡,這樣就沒有必要去考慮和斟酌是否要去掉鴨翼的可能。

大國空軍

目前,依據在中國航展最後的“彩蛋”——殲-20戰機驚喜亮相來看,殲-20腹部被裝配了4枚超視距空空導彈,然而,很多人並沒有看清楚,在其中的兩枚導彈中間還有一個掛架接口,那就意味著殲-20載彈量的結構由之前的“4+2”變成了現在的“6+2”模式,徹底顛覆了西方國家對四代隱身戰機載彈量的認知。

中國從老殲-8到殲-20一路走來歷盡千辛,花了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做到了與美國F-22戰機的相全面抗衡的滿意結果。

日前,據港媒報道稱,中國的殲-20當前並沒有按照軍方的計劃裝配指定航發,也就是說在中國航展上亮相的殲-20戰機的航發並沒有通過軍方的測試和認可,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國已經全面掌握了矢量噴管技術,距離渦扇-15型裝配殲-20已然指日可待。


墨墨觀察


如果去掉前面鴨翼,無疑會提升隱身性能,但是如果不調整氣動中心,飛行效率會下降。



鴨翼對隱身性能有負面影響。即使採取隱身處理,其對戰機隱身性能的影響也不能完全消失,在某些飛行姿態下,甚至不能容忍。J20的鴨翼又比較大,因此鴨翼導致J20結構隱身性能要差於F22。



我們採用鴨翼其實是不得已的選擇。四代機要求的超機動能力對發動機的要求比較高,另外需要推力矢量技術,而早在J20立項的時候,這些技術我們都還很弱,因此選擇鴨翼氣動佈局,現在我們完全有能力調整氣動佈局。



不過有能力是一回事,是否需要是另一回事。隨著探測技術的不斷髮展,傳統雷達隱身到底有多大價值可謂是見仁見智,難有定論。因此,J20的鴨翼可能根本就不是事,對隱身性能的影響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至少在巡航飛行時不會有太大影響,這就夠了。

另外鴨翼僅僅影響結構隱身,完全可以通過材料和塗料來彌補。


鶇飛天


我覺得在這裡討論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意義,懂的人不會來,來的人估計都不會懂。


我覺得一個工程問題,需要大量的計算和數據,乃至試驗作為支撐,不能太想當然。既然當初決定要上小鴨翼,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也許是真的像網絡上傳說的為了彌補發動機的不足,也許是覺得對隱身不構成影響。

將來會不會去掉,也得理論計算和試驗數據說話。我個人覺得想要去掉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僅飛機的動力、外形全部改變了,甚至控制系統都得大變,幾乎相當於重新設計一款新的戰鬥機了。


象眼觀天下


殲廿的持色就是鴨翼,鴨翼才是殲廿擊殺F

22回馬槍,是秒殺F35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