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員李建明:“新兵”時抗非典“老兵”時戰疫情

2月21日,呼和浩特市第四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從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出發,乘專機飛赴武漢開展新冠肺炎醫療救治任務。這次派遣的醫療隊共有23名隊員,其中包括7名醫生和16名護士,來自呼市第二醫院肝病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李建明就是其中一位。

說起與疫情較量,李建明可以稱得上是一名“老兵”。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剛剛參加工作兩年的李建明主動請戰參與一線治療,在隔離病房連續工作35天,創下了醫院隔離病房堅守時間最長的醫護記錄。“當年不懂恐懼,現在不會恐懼,疫情不允許恐懼,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就應該衝鋒在一線。”李建明說。

1月25日接到呼市第二醫院返崗命令後,李建明匆匆離家奔赴抗疫一線,並進入醫院的隔離病房開始了24小時“把關”工作,確診患者、排查疑似患者、留觀患者。在緊張忙碌了20多個日夜後,李建明又有了新的任務——支援湖北抗疫醫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傳染病專家,疫情來臨,我就應該衝鋒在前。”沒來得及與同為醫生的妻子進行更多地商量,也沒有告知父母,李建明背起行囊踏上了征程。

到達武漢後,在上級部門的安排部署下,李建明和他的同事被分配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西院)負責危重症病房的臨床救治工作。

李建明和同事的住地距離醫院23公里,需要40分鐘的車程,早晨6點30分出發趕往醫院,晚上9點20分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住地,在支援湖北的這段時間裡,李建明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度過的。而在危重病房內開展臨床救治工作危險度極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感染,可以說是在與死神較量。

李建明告訴記者,在新冠肺炎病房開展救治工作不僅要詢問患者病情變化,而且要反覆進行心理疏導,更重要的是讀取各種搶救設備的參數,對比分析各參數的變化,以確定下一步診療方案。一個患者檢查下來,花費的時間比普通患者多3倍—4倍。在一次進入危重病房查房中,一位63歲的女患者用武漢方言哽咽地對李建明說:“李醫生,辛苦你了,為了我們不遠千里來到武漢,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說著,患者雙手合十,在胸前不停地向李建明行禮,由於擔心患者情緒過於激動,李建明趕緊進行安撫,經過安撫後,患者才止住了眼淚,情緒也慢慢平靜下來。

“想起那位患者,我的眼淚都會不停地在眼裡打轉。雖然身穿厚厚的隔離服,每次都會被汗水浸透,每次開展醫療救治體力都會透支,但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更是我們的使命。” 李建明說。(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段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