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关于《大佛普拉斯》,从不同角度剖析这部黑色喜剧

嗨!这里是记录生活的Jenny,

主要用文字、电影记录生活,或者自己的看法。

“有意思”

前段时间看了《阳光普照》,开篇的影片字体甚是瞩目,后来才知道是为了致敬《大佛普拉斯》,一个17年的片子,黄信尧导演的。一开始只是看到plus,恩,还蛮有意思的,看看吧。看完后,"有意思"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思考。

影片很特别,黑白色调、有导演的画外音、用台湾地道的闽南话还有一看就是大师级别的拍摄镜头,让我不为之叹息,真是一部好片子。下面,我从镜头声音内容来大致分析阐述一下我的观后感。

镜头

电影开始播放的时候就不难发现,这是一部黑白色调的片子,人是黑白的、天空是黑白的、大佛是黑白的,除了,有钱人的世界。我们跟着菜埔和肚财通过老板的行车记录仪窥看着老板黄启文的生活,那里充满着纸醉迷金和杯红酒绿。导演通过一个显示屏,将穷人与富人的世界分割的鲜血淋淋,在同一个世界里,富人可以歪曲真相,但穷人却踌躇于真相之间苟活。在彩色的金钱面前,穷人只有一个非黑即白,非生且死的现实。

影片还有大量的长镜头播放,我们借着菜埔和肚财的主观视角看着行车记录仪所记录下来的污秽,身处低端仰视着富人的五光十色。和其成对比的就是对菜埔捡垃圾的长镜头的拍摄,在空旷的杂草丛生的乡野间,那是小人物的残喘。

我最喜欢的就是该片中的空镜头,那是辽辽阔阔的山野,那是阴晴不变的云絮,他们在阳光的折射下,尽管黑白却无不生机着。它们就像山水画,从镜头中大片的留白里,我看到的是如此大千的世界,却唯不公于贫苦的人儿,那是悲剧却又如此现实的可怕。

「影评」关于《大佛普拉斯》,从不同角度剖析这部黑色喜剧

声音

片子在最开头就是以导演操着闽南调的画外音出场的,着实是很接地气。影片中不光菜埔和肚财说闽南话,黄启文、僧人、警察都说闽南话。恐怕只有在语言的方面他们才没有阶级之分,权位之别吧。反倒是说着地方方言的有钱人才显得足够丑陋与滑稽,他们的原始何曾不是个底层人?

印象最深的声音,估计是影片中的最后,僧人停下念经的声音后,重重敲击答复的声音,像是死去的叶芬茹敲的,又像是,我们。在如此残酷的世间中,谁不曾被禁锢在大佛内,表面和和气气,谁没有在内地里的勾心斗角?说着普照众生,可"公平正义"四个字好像未曾在像菜埔和肚财一样的底层人们所印证。

看看我们,是不是曾经高看自己于乞讨者面前,却又对自己的甲方服服帖帖。人本就是一个矛盾体,才生出了这么多的情感,谁不想做个善人,可在权益或压力面前,事与愿违才是常态。那几声敲响像是结结实实的叩在观影者的心上,你是一生佛善的人吗?你曾对自己愧怍过吗?

内容

整个故事无外乎就是讲穷人与富人的事情,再这样一个失衡的天平里,我想到了《寄生虫》,同样阐述着穷富之间的悲惨现实,只是这里的穷人们试图向上攀爬,纵使粉然碎骨。

《大佛普拉斯》里的穷人们何尝没有反抗,只是在权势面前他们的反抗方式限于自己,希望看到杀人现场这样不干净的东西后希望用祭改来驱散内心的不安。从祭改来看,也不难看得出在这样的世界里他们有能力做的,只有这个。有言曾说,只有在底层的人才能看透这个世界。可无奈于现实,他们只能做那个失声者,满怀着愧怍被现实打的无力回击。影片中菜埔的结局是酒驾身亡,但村里所有人知道他不喝酒,也没钱喝酒。何等讽刺。

「影评」关于《大佛普拉斯》,从不同角度剖析这部黑色喜剧

影片后半段,肚财死后,菜埔坐在肚财像航空飞船一样的家里,望着远方,他的眼神透着些许迷茫,就像他最后明白他其实也并不怎么了解肚财一样。或许,菜埔和肚财同为底层人,他们相依取暖,但内心也各有苦楚,这些苦楚被深深埋在他们自己的心底。

在生活面前,他们没有闲力气去述说自己的过往,感同身受对于他们可能只是一个奢望的词汇,这大概就是"plus"吧,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星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他们有的相依,有的相距千里,却永远也不可能相重叠,随着一个个生命体的诞生,宇宙只会越来越大,人的一生谁也没要求谁得陪你走到尽头,这就是现实。


但还是

希望,世界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