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貸:專家建議允許消費金融持牌機構設定合理利率

中訪網訊 近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消費金融高層論壇圓滿結束,消費金融利率管控成為本次論壇熱議話題。有專家建議,消費信貸公司在保住“36%以上為非法放貸”紅線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允許消費金融公司根據自身風險成本設定合理貸款利率。

會上,主辦方正式發佈了《2019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報告數據顯示,居民消費結構的深層次變化已深入改變消費金融服務場景和業務內容。2004年至2019年9月,我國短期住戶類消費貸款增長大跨步,從1253億元增加至9.53萬億元,消費貸款品類包括大量的非耐用品消費貸款和服務性消費貸款。用戶取得消費信貸後用於購買家電最多,約佔三成,而用於家庭裝修、教育培訓、旅遊和非汽車類交通工具消費貸增長迅速。

此前消費信貸多被用於購買手機、電腦、家電、摩托車等實物耐用消費品,如今中國消費者更注重消費體驗、提升生活品質。為此,許多頭部消費金融公司在旅遊、家裝、教育培訓、健身、生活美容等新興消費場景進行佈局,以適應新趨勢的發展變化。目前,消費金融服務對口的人群多為承擔利息在18%-24%和25%-35%的一般消費者群體。

事實上,不同的貸款利率對應的是不同收入、不同風險偏好乃至不同償債能力的消費者,一味壓低貸款利率並不會起到幫助消費者的作用,而是會逼迫消費金融公司改變服務對象,選擇風險相對較低的貸款人,使得一部分收入相對較低或波動較大的消費者群體享受不到合適的金融服務,一味地強調“惠”只會違背金融市場收益和風險相對稱的基本規則,產生抑制市場發展的作用。

和信貸:專家建議允許消費金融持牌機構設定合理利率

有專家提出,在沒有系統性風險可能性的時候,建議政府在金融服務價格上的監管進一步放寬,讓普惠金融真正覆蓋更多的群體。

和信貸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個人徵信系統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消金市場的不斷髮展,金融科技創新能力成為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在不觸碰紅線的基礎上,金融科技將推動消費金融產品服務不斷創新,並覆蓋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