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追求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成效。然而,如果每天从事着高效率、快节奏工作的父母,

回家却要面对一个慢性子的孩子,他们必定会因为这种极大的落差而烦恼不已。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其实,慢性子最初并不是特别坏的毛病,纠正起来也并不困难,只是当慢性子的特点泛化到其他事情上,改正起来就很困难了。我们许多父母在孩子慢性子的特点最初显露的时候不以为然,觉得影响也不大,等孩子长大一些自然就好了。

但在等待的过程中,往往就错过了最佳的教育和纠正时机,待到孩子长大上学时,慢性子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变得越来越严重,父母们才开始对此感到苦恼。

因此,如果孩子在3-6岁的幼儿阶段,即没有入学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慢性子的倾向,父母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对孩子的慢性子进行纠正。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如何纠正孩子的慢性子症状就应该从细节方面做好,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先看看为何孩子会出现慢性子症状吧!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总是见不得慢半拍的孩子,在他们的心目当中,认为孩子表现出来慢半拍的行为很有可能就会落后于别人。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导致未来不懂得积极争取,致使自己成为一个好欺负的人。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父母的教育就更加明显。加上自己要是个急性子,一看到孩子做事比较磨蹭就会异常生气,比较严重的还有可能训斥打骂,但殊不知,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之下,孩子很有可能越打越慢。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那么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够改善孩子"慢性子"的习惯呢?

1、 计时

记得在英国寄宿家庭的时候,女主人要求冲凉时间只能十分钟。为了遵守这一规则,我省去哼歌、照镜、三层卸妆的时间,发现十分钟冲个凉挺好。回国后,我在家制定了"十分钟冲凉制",经过一周的执行,孩子冲凉磨磨唧唧的毛病没了,半小时的事五分钟就能完工。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小小的十分钟冲凉制,衍生出了八分钟洗碗、五分钟穿衣、三分钟收拾书桌制度。同时培养了早晨七点起床、晚上八点写完作业、九点阅读、十点睡觉的好习惯。家长最好给孩子买个闹钟或者沙漏,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概念。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2、 读报

经常读报可治说话慢。找一张报纸,选一段文字,最好是带有叙事性的新闻,让孩子用斜线划节奏,然后一口气读完。每次读三遍,计算时间,前后对比。坚持训练一个月,你会发现,孩子的朗读能力提高很快,平时说话节奏加快了,底气也足了。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3、 示范

一次带孩子到饭店吃火锅,服务生的收盘节奏直接亮瞎我的眼。收盘、分类、擦桌、一桌子杯盘狼藉,二分钟便清爽如初,小家伙目不转晴看呆了。自从无意观摩了这一场景,每次在家擦桌子,孩子就模仿服务生的快节奏,嚓嚓嚓,三分钟立马搞定。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家长为孩子多做示范会让孩子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若要孩子快,家长就不能慢。说话做事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示范性至关重要。

北京新闻频道前列推荐的《幼儿情商行为习惯管理绘本》10册,通过一个个可爱的小故事,讲述出孩子成长期遇到的各种困惑,让孩子更有代入感,能勇敢的正视自身的毛病和问题,

培养孩子内心的强大和良好的行为准则。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这套绘本一共有10册,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绘本中的图画也是非常适合孩子看的,因为孩子对图画还是非常敏感的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未来,这套行为习惯培养绘本应该可以帮到忙。

孩子如果有这个坏习惯,家长不能惯着!超过6岁想改就难了

耶鲁大学有研究指出:3~6岁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时期,可以用“潮湿的水泥期”来形容,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在这段期间,一旦发现孩子有慢性子不好的行为和习惯,一定要及时制止和纠正,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