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我們從未學會分離


此生未完成,我們從未學會分離

1、她擁有了愛子,覺得人生圓滿

我家兒子已經兩歲了,在他生日的時候送給他一輛自行車,很快他就學會騎車。

今天他外婆拉著他下樓玩,他頭也不回的衝我擺擺手,告訴我,媽媽,拜拜!

我送他到電梯口,目送他進了電梯。突然內心很失落,我覺得他變得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以前哪個摟著我的腿要抱抱,開始有了新的關注點,也不再完全需要你。

坦白說,不是他離不開我,而是我離不開他了。

于娟的書《此生未完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結婚五年,不期懷孕那一段。

她說,剖腹產生下孩子之後需要輸液,但是老公說初乳對孩子特別好。兩個沒有任何育兒經驗的新手媽媽,就開始著手餵養兒子土豆。

土豆不會吸吮乳頭,被弄得哇哇哭。她也因為輸液跑了針,手背腫了個大包。

當出院回家開始養娃開始,她記不得自己有多少日夜反覆醒來,餵奶給這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她也練就了不管多麼嘈雜的環境,躺下就可以眯眼睡覺。我覺得做過媽媽的人都可以體會,畢竟帶娃太累了。

奇怪的是聽力也會出現選擇性功能,窗外近在咫尺的爆胎吵不醒困累的我,但是寶寶但凡一哼哼唧唧,我就可以立馬穿著汗衫睡褲從被窩裡彈起來,遇上吐奶拍嗝,也就那麼單衣薄衫,直到寶寶重新睡著,才會感覺自己冷。

于娟有事情需要提前回上海,婆婆就商量著可以趁機把奶斷了。就提議她躲起來,讓土豆和奶奶睡。

剛開始離開媽媽的土豆,挨個房間尋找。無果之後只能被奶奶抱著睡,而於娟躺在大大的床上卻失眠了。


此生未完成,我們從未學會分離

2、為了你,再苦我也願意活在世上

她說,婆婆說需要習慣一段時間。她起初覺得是說的土豆,現在才明白是說的自己。並不是土豆離不開自己,而是自己早已離不開他。

與土豆分離兩個月後,于娟確診為乳腺癌晚期。

我註定不能陪他走完他的路,但是我寧可放棄自己的路程也想多陪他走一段是一段。為了他,我寧可放棄我最堅守的自我,放棄我視若生命的自由與獨立,那種超越生命和生活本體的自由,那種感情和精神上的獨立。也許我不會真這麼去做,但是我真實的內心告訴我:我願意。

第六次化療結束回家,十九個月的土豆跑了過來,趴在她的膝蓋上,開始唱歌給她聽。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于娟聽著潸然淚下,差一點兒子就變成草了。

龍應臺有句話,說我們和孩子的距離,就是從不斷地目送開始的。

但是當你能夠看著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看著這個襁褓裡的嬰兒長成大人,那種不得不鬆開手的心情,和你不能夠陪他走過人生,放他孤單的活在世上,本質上是不同的。

于娟說,她寧願全身殘疾衣衫襤褸的匍匐在地,寧願乞討為生艱難度日,只願能夠看著小兒長大,那也心滿意足了。

可是她沒有機會了,她懇求父母留在上海,照顧土豆長大成人。每年的清明節,到她的墓上拜一拜。

告訴他,媽媽為了他已經爭取過,哪怕有一線的機會活在這個世界上。媽媽不是懦弱的人,只不過太疼了太苦了,上天還是把我帶走了。


此生未完成,我們從未學會分離

3、只要你能活著,哪怕只能夠聊天擁抱也好

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方法,是可以用切除乳房來控制癌細胞的。

于娟也經歷了醫生的建議,她坦蕩的不像個女人。覺得胸前四兩肉,並不能代表女人全部。即使切除了乳房,也不影響自己的真性情。除了影響美觀之外,並不覺得損失什麼。

她還是詢問老公的意見,老公很爽快的說,“割掉割掉割掉,我兒子已經喂好了。”

他說他已經不再是二十二歲了,不再是看到女孩的“S”曲線就會血脈僨張的年紀,如果一個男人到了三十七歲還去計較女人胸部到底幾兩肉,無疑只是下半身思考的男人。他說他只在乎我活著,讓孩子有媽,讓他有老婆,哪怕只有聊天講心事的功能。至少,他知道心放在哪裡,每天就會很安心地睡去,夜裡摳鼻子,也會在黑暗裡被背對背的我發覺並笑罵的感覺很好。

我大姨前幾年也患了乳腺癌,不過發現的早。醫生把她的一側乳房切除了,她難受了好長時間。

她覺得乳房沒有了,會被老公嫌棄,會身材不好看了。好在親朋好友開導好一陣子,才走出了那段陰影。

後來醫生又找于娟談,如果已經生了孩子,就準備給她去勢。

所謂“去勢”,就是用放療的方法,把卵巢給放掉。

于娟陷入了猶豫中,失去卵巢代表你是一個女人,它是一個女人的核心能力,代表著你有生育能力。

而失去卵巢意味著提前進入衰老期,你會敏感多疑、失眠多夢、心悸、猶豫、煩躁、種種不適襲來。

而且以後和老公一起出去,會像是兩輩人。她還想給他生個孩子,還想做一個小女人。


此生未完成,我們從未學會分離

4、此生未完成,帶著遺憾離開

可是在和生死較量的時候,她還是選擇了遵從醫生的意思。

她還想多活幾年,可以看著土豆長大,可以繼續熱愛生命,可以去哈佛做個訪問學者,可以對父母盡孝。比較而言,生命誠可貴。

我想她的老公光頭也是一個豁達的人,不管是醫生說去除哪個器官,都是為了爭取她的生命。跟和他生離死別相比,他寧願要于娟健康的活在世上。哪怕身體已經殘缺,但是高貴的靈魂猶在。

于娟後來漸漸的提不上褲子,上了廁所無法擦屁股。光頭就每次幫她擦屁股,抱著她回到床上。

他說,只要你活著,哪怕我給你擦一輩子屁股。

可是于娟還是沒有躲過命運的宣判,最後她蜷縮在床上,像個嬰兒一樣。床上變得空空的,她越來越瘦弱。呼吸越來越困難,吃不下飯說不出話。

光頭依然覺得挺過今天,明天就會好一點點。凌晨五點的時候,她帶著遺憾離開了。

此生未完成,此生也不可能完成了!

無法看著土豆長大,無法再給光頭生個孩子,無法給年邁的父母盡孝,沒法去做學術研究,沒辦法去做訪問學者,沒辦法……

我想于娟寫這本書的初衷,肯定不是要告誡讀者不要努力,不要熬夜,不要去拼事業,這種消極的思想。

而是告訴你,我們一直覺得人生的舞臺很大,臺下仰望你的觀眾很多。其實真正在乎你的人就那麼一小撮人,父母、配偶、孩子,三五好友,真的沒必要活得那麼累。

而是把時間都花在愛你的人身上,享受他們給予的溫暖。也努力行動起來,讓今生的遺憾少一些,陪身邊的親人時間多一些。

功成名就,事業有成,這些永遠沒有盡頭,窮極一生的努力,可能也只是一個續命。切莫本末倒置,走到頭來一場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