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曾經的觀鳥愛好者

如今的中國民間綠孔雀保護第一人

2013年 呼籲

田野調查研究綠孔雀

2017年3月 行動

拒絕水電站 深入綠孔雀河谷取證

2017年8月 守護

首個綠孔雀保護環境公益訴訟案立案

守護綠孔雀棲息的樂土

痛心於棲息地生態環境被破壞的滿目瘡痍

震撼於初見綠孔雀的驚鴻一瞥

為瀕危族群做一個保衛它們的勇士

困難與挫折不能熄滅守護的信念

拯救瀕危綠孔雀是他最偉大的探險

(點擊視頻,觀看中國探險協會探險家顧伯健與綠孔雀的故事)


“一身金翠畫不得”,晚唐詩人李郢曾寫下這樣一句詩來稱頌綠孔雀的美。作為同滇金絲猴、藏羚羊一樣瀕危的珍貴物種,綠孔雀進入公眾的視線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在奔走呼籲保護綠孔雀棲息地、並最成功推動全民關注“百鳥之王”、讓綠孔雀最終得以保住最後的家園的眾多身影裡,顧伯健是一位不容忽視的“發現者”“追蹤者”“踐行者”。在【牛人】節目的訪談現場,我們感受到了他被綠孔雀串聯起來的多面人生。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民間保護綠孔雀第一人

2017年,野性中國、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共三家民間自然保護機構,聯合向有關部門致函,並向公眾發聲:中國的綠孔雀棲息地告急,一座水電站將取代他們的家園;中國的綠孔雀數量告急,全國僅剩不到500只。針對水電站的環保公益訴訟被法院立案,水電站停工。雖然案件結果依然懸而未決,但對於綠孔雀的關注從公益環保窄眾範圍,進入到了大眾關注的視野,更多人因此而開始關注綠孔雀、開始支持保護瀕危綠孔雀。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 石羊江邊的綠孔雀 攝影-崔多英


事件的背後,有這樣一位90後,第一個在水壩上游發現綠孔雀蹤跡,從此與綠孔雀結下不解之緣,積極奔走在調研的一線、持續的發出呼救的聲音,成了名副其實的“綠孔雀背後的男人”

在【牛人】節目採訪的這一天,顧伯健身著藍色休閒衣、牛仔褲、無框眼鏡,眼神堅定,語速平和,把自己與“百鳥之王”的淵源娓娓道來。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被“百鳥之王”觸動的觀鳥愛好者

顧伯健目前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目前在從事保護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作。從小自帶學霸體質的他,高中時候就已經是一個觀鳥愛好者了。在他的家鄉寧夏銀川,他開始用旅遊時候買來的望遠鏡觀察城市裡遷徙而來的水鳥,這個習慣伴隨著他到每一個新城市、新地方。瞭解瞭解當地的動植物、觀察觀察本地的飛鳥,是他的必修課。2013年,顧伯健到雲南綠汁江做植被調查,還是習慣性的詢問村民當地有什麼特別的野生動植物。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 石羊江河谷的綠孔雀棲息地 攝影-顧伯健


“他們告訴我說這兒有孔雀,我覺得很驚訝。因為我來雲南之前提到中國野生的綠孔雀,大家都很悲觀的一個想法,都覺得中國的孔雀快滅絕了。因為這麼多年也沒有誰拍到過,沒有誰見到過,都覺得中國的綠孔雀可能是要步華南虎、白鱀豚的後塵了。結果老百姓跟我說他們知道綠孔雀,我就特別興奮。”

這位村民提到的綠孔雀,點亮了顧伯健的雙眸。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 明 呂紀 《杏花孔雀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山海經》中有可查可考的對於綠孔雀的最早記載,平時大家常見的孔雀其實是藍孔雀,原產地在斯里蘭卡和印度,綠孔雀是中國真正的原生種群。目前全世界綠孔雀總體數量不超過一萬隻。2009年的時候,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紅色名錄將綠孔雀列為瀕危動物。“我們去動物園看到的基本都是藍孔雀,綠孔雀就是人工養殖的也幾乎沒有,或者說很少。”顧伯健如此說道。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意外結緣 奔走呼告

被綠孔雀激起了興奮點的顧伯健,開始查閱大量資料,發現關於綠孔雀的研究近乎於零。從僅有的數據得知,上個世紀90年代綠孔雀數量僅為800-1000只左右。人為的生存環境的破壞、盜獵者的肆意妄為……經歷了這些厄運的綠孔雀如今現狀如何,牽動了他的心,從此與綠孔雀結下不解之緣。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 沙浴的綠孔雀 攝影-莊小松


“2017年3月10日傍晚,紅河上游的河谷,日落時山谷中傳來了野生綠孔雀的洪亮的鳴叫!三年的等待與追尋,今日終於聽見了這神話之鳥的聲音!這陣陣鳴聲伴著窸窣的蟲鳴在空谷中迴盪,真是激動人心!同時,我們還撿到了綠孔雀尾羽,看到了綠孔雀的腳印,雖然沒有親眼看見這百鳥之王,但是這鳴聲已經令我難以忘懷!”

這是顧伯健在第一次親耳聽到野生綠孔雀的叫聲之後寫下的文字,激動之情洋溢出文字之外。作為第一個在在水壩上游發現綠孔雀蹤跡的人,他在綠汁江和石羊江河谷沿岸守候已久。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 綠孔雀尾巴上的翎羽 攝影-顧伯健


然而,他發現綠孔雀蹤跡的這片區域,正在如火如荼的修建一個水電站,被挖空的半座山觸目驚心的矗立在眼前。發現綠孔雀的喜悅,馬上被綠孔雀即將失去最後的棲息地的擔憂所取代。

他的發現被幾大公益機構所重視,“一開始這個事情,我們本來都是不認識的一群人,因為保護綠孔雀,因為有了共同的這個信念,大家就走到了一起”,為綠孔雀最後一片完整的棲息地奔走呼告,最終,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其中顧伯健功不可沒。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一生榮光

“2017年我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事情了,我們在一個公路上開車,然後綠孔雀突然從路邊跑出來,還是很震撼的。就是那麼幾秒鐘的時間,當時我一愣,那孔雀也一愣。它就在你跟前,離你的車兩三米遠的地方,然後一下就跑了。”顧伯健描述起難忘的“邂逅”經歷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綠孔雀背後的男人,憑一片羽毛髮現聚集地,叫停水電站留住家園

△ 顧伯健在考察途中


在顧伯健與綠孔雀的故事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生物的奇妙。然而,走向滅亡的並非只有綠孔雀,“地球能經得起生態系統的崩潰,人類卻經受不起,就連海平面上升幾十釐米,都會導致人類經濟體系的潰散。”“如果人類把動物殺光,可能是動物缺乏進化的適應力,但是如果因為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導致人類自身毀滅,那就是人類的愚蠢了。”


不要讓一個物種的基因庫在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中被低估,不要讓代表中國鳳凰文化的原型——綠紅雀只存在古詩中,不要讓綠孔雀美妙洪亮流傳亙古的鳴叫成為絕響——中國綠孔雀的存亡需要得到更多人關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需要生物的多樣性來維持平衡。拯救綠孔雀,就是拯救人類自己。

注:文中圖片由顧伯健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