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華,我愛你”成最戳心的壯行

她,是河南大學淮河醫院腫瘤科的護士,曾在呼吸內科工作,一干就是八年;

他,是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的醫生,以“手繪漫畫+健康科普”的方式向大眾普及健康知識;

她,主動請纓,馳援武漢,只因“國家有難,醫護有責”;

他,積極投身健康扶貧工作,駐村一年,剛從艾滋病村援助回來。

他,是徐國良;她,叫王月華。

在各自崗位上奮鬥著的小兩口沒想到,一段現場視頻竟在網絡上迅速躥紅,讓很多看到視頻的人都溼了雙目。

“就你這小身板,你是要當英雄嗎?”這是一個“不太像她”的決定

1月26日下午,137人的河南省醫療隊在鄭州誓師出征,馳援武漢。在送行的隊伍當中,徐國良不顧一切地大喊道:“王月華,我愛你!我愛你啊!”語罷,嚎啕大哭,眼淚像開了閘一般再也止不住。

“大年三十那天,媳婦兒說她報名去武漢了,我聽到這個消息很驚訝。我當時就說,就你這小身板,你去幹嗎啊?你是要當英雄嗎?”妻子沉默半天,回答他:“我在呼吸科幹過多年,這個時候應該站出來給孩子做個榜樣!”

徐國良和妻子結婚11年,在他看來,妻子很普通,平時就是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照顧好家裡,這是一個“不太像她”的決定。

但同為醫務工作者,妻子的決定也在徐國良的意料之中。“她曾在呼吸內科幹了八年,業務水平肯定是沒的說。作為一名醫護人員,遇到這種事都會報名的。現在我們醫院已經開始第二梯隊報名了,我雖然是外科醫生,但我也報名了。”

談起送別現場流淚的事情,徐國良有些不好意思,直呼自己“丟人現眼”了,“今天眼眶溼潤的次數比這兩年加起來都多!”

“我這人屬於慢性格,特別慢熱,我媳婦和我正好相反,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我倆才能走在一起。1月10號,我才結束了一年駐艾滋病村的工作回家過年,還沒見上幾次面,平時也很少對妻子說過溫情的話,在她臨行那一刻,不自主地喊出來是想讓她知道我一直都在......”

王月華和徐國良有一個5歲的兒子,如今兒子還不知道媽媽已經去了武漢。“現在還沒告訴孩子媽媽去武漢了,只是說去加班了。不過我們平常經常給孩子講醫院的事情,他也能理解,我相信就算告訴他,他也不會哭鬧的。”徐國良說。

記者採訪前,徐國良剛和妻子王月華通了電話,當天晚上七點多抵達武漢,目前分配到了武漢市第四醫院,具體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醫院進行了一輪戰前加強培訓和動員,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作為大夫,作為醫務工作者,我不是很擔心。但作為家屬,就擔心。這種感情非常奇怪,非常揪心,非常矛盾。”徐國良說。

熱衷科普,王月華背後的男人有大愛

說起徐國良,他和大河健康報的淵源很深。

2018年7月,徐國良報名參加了由大河健康報社承辦的首屆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賽,並獲得了銅獎。難得的是,他的參賽課件中用到的素材幾乎都是自己手繪的,也因此被戲稱為被醫生工作“耽誤”的畫家。

“最開始我是用圓珠筆畫人體解剖圖,主要是為了學習人體結構。”徐國良告訴記者,後來他發現用漫畫的形式和病人交流時,病人非常容易理解。他利用不同色彩的圓珠筆畫出不同的器官結構,並且標註了不同部位的名稱。病人看到這些圖之後會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也知道醫生是如何為自己診治的。

“這次比賽真的讓我改變了很多,科普方向更加明確,不像原來那麼盲目了,有了針對性,進一步把專業和興趣結合起來,去年一年我已經畫一百幅科普漫畫了,很多都是成系列的,比如有關泌尿繫結石治療、圍手術期的相關注意事項、跌倒急救等。”

同年12月,徐國良在大河健康報上開設了專欄--“畫”說前列腺,通過漫畫的形式從不同角度為讀者科普前列腺的“那點事兒”,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接下來,徐國良準備將這些科普漫畫整理出書,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向大眾科普健康知識,預防疾病,讓漫畫成為醫患關係的“潤滑劑”。

科普下基層,他兩年走了七個縣

在科普工作中徐國良最大的體會是基層老百姓對健康知識的需求非常強烈。在某次下鄉義診時曾經有一個大媽拉著他的手問他什麼時候再來,“你多來幾次,我們得病就知道怎麼看、怎麼保健了”。經過這件事,更加堅定了徐國良科普下基層的決心。

經過了解,農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例子屢見不鮮。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徐國良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從2018年開始,徐國良報名參加了河南省衛健委、河南省扶貧辦、河南省文明辦主辦的“健康中原行·大醫獻愛心”健康扶貧志願服務專項行動,成為了河南省衛健委健康巡講專家團的一員,平與縣、淮陽縣、淅川縣、扶溝縣、封丘縣、民權縣、蘭考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主要進行科普知識巡講、義診及貧困戶入戶隨訪等工作。

一位醫療衛生系統工作人員介紹,徐國良是個有才氣、接地氣的人,積極參加下基層活動,經常在朋友圈點贊、宣傳,身體力行地鼓勵、動員更多專家加入到健康扶貧的隊伍中來。

據統計,該專項行動建立覆蓋省市縣及各醫療衛生單位的志願服務團隊260支8221人,其中科普專家4312人。全省開展鄉村醫生健康科普技能培訓8616場,培訓人數29.2萬人,健康科普講座7.8萬場,受益群眾達390萬人次,發放健康傳播材料1348萬份,健康文化戲曲下鄉演出3150場,活動覆蓋了全省所有的鄉鎮和街道辦事處。

春節前,他剛結束一年的駐艾滋病村工作

一年前,徐國良受醫院派遣,參加由中共開封市委組織部、開封市衛健委選派的第十批艾滋病幫扶駐村工作隊,來到尉氏縣邢莊鄉簸箕任村,開展為期一年的健康扶貧工作。作為一名外科醫生,遠離了病房、門診和手術室,來到基層參加扶貧工作,對他而言,註定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徐國良所在的工作隊一共7人,其餘6人負責脫貧攻堅工作,徐國良則負責健康扶貧工作。

徐國良所在的簸箕任村,位於尉氏縣北部,下轄三個自然村,有兩千多人口。作為全鄉最後一個貧困村,按照上級整體部署,要在2020年之前實現脫貧。

為了摸清實際情況,徐國良花了一週的時間,遍訪了全村的22個貧困戶,尤其注意排查他們在預防保健、慢性病診療等健康領域存在的突出困難。同時,深入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瞭解農村公共衛生和慢性病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困難。

於是,他抓緊列出“2019年度簸箕任村健康扶貧工作計劃”,並上報了醫院主管領導,提出了“以幫扶貧困戶為抓手,覆蓋全村群眾的健康素養提升和慢性病自我管理”幫扶方案。

兩週後,醫院結合徐國良的幫扶計劃,派遣了第一批“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健康義診專家團”,針對本村群眾的高發疾病和重點人群,開展健康義診和貧困戶巡診活動。短短一上午,就義診群眾300餘人次。

如果說開展健康義診是普遍撒網,那麼針對貧困戶的日常巡診則是徐國良日常的重要工作。他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到貧困戶任文成家的情形,任文成的老伴張大娘多年來飽受下肢靜脈曲張的折磨,雙下肢潰爛見骨。“徐大夫,你看我的病還有得治嗎?”作為一名泌尿外科醫生,徐國良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專業知識可以幫助她,他馬上想到了醫院專業實力很強的燒傷科惠雷主任,藉助視頻聊天開始了詳細的“遠程會診”。一番問診後,惠雷主任為張大娘制訂了科學合理的後續治療和康復方案。

翻開徐國良的駐村工作日記,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今年春節前,徐國良才結束了為期一年的駐艾滋病村工作回家過年,好不容易一家三口能過個團圓年,然而王月華又踏上赴武漢支援疫情防控之路。

“國家有難,醫護有責。”夫妻倆一個選擇逆向而行、奔赴武漢,一個熱衷科普、助力健康扶貧,他們在醫療隊伍中再平凡不過,正是他們,構築了抵抗大疫的長城!

(大河新健康融媒體記者 王麗娜 王嘉譯 孫倩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