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发布,可否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


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发布,可否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


在7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急诊服务工作,北京从加强引导服务、提供就医选择、合理增加能力、改善就诊秩序四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为群众提供适宜的急诊服务。其中通过红、黄、绿三色提示向社会发布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便于患者根据急诊等级信息有序选择医院就诊。(3月8日北京青年报)

尽管疫情期间各地医院均设有发热门诊,但医院急诊科也是甄别新冠肺炎患者,避免携带病毒的患者进入医院病区的重要关口。所以,急诊科在疫情防控期间异常忙碌,既要抓好阻击疫情的诊断工作,又要做好其他病人紧急救治。而急诊科异常忙碌,不仅自身工作压力大,而且部分患者也面临就诊难,比如因为患者多就得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排队候诊,这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

北京发布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首先对患者来说带来多种好处。一是根据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可以选择到拥挤等级低的医院急诊科就诊,有望及时就诊,减少候诊时间。二是降低了急诊过多人员聚集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三是减少了患者无序流动、避免盲目选择医院,可节省时间、交通等成本。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来说,根据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就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有望精确就诊。

同时,也能减轻医院急诊科服务压力,因为发布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能起到分流患者的作用。当急危重症患者不再扎堆大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工作压力就减轻了,急诊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对院前急救转运机构也有好处,可以结合急诊拥挤等级信息,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有序转送患者。当然,此举也有利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发布,可否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


显然,发布这一信息的前提是确定急诊科拥挤等级。据悉,北京是根据各大医院急诊科就诊人次、抢救室和留观床位使用率,来确定医院急诊科的拥挤等级。这种确定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因为把就诊需求与急诊医疗资源等要素充分结合起来。在信息发布方面,有关部门通过相关搜索APP、地图APP等渠道发布信息也很有针对性,不过,这一信息的发布渠道越多越好。

从报道来看,发布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主要是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急诊服务工作,即兼顾急诊服务与抗击疫情两个方面。笔者以为,这一举措在疫情结束后可以考虑长期化,因为大医院急诊科患者拥挤现象长期存在,尤其在流感等期间更为突出。如果发布这一信息能实现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对医院急诊科来说可减轻压力,对急诊患者而言可减少候诊时间。

虽然我国分级诊疗改革已经对大医院急诊科压力有所缓解,但坦率地说,不少急危重症患者更愿意到大医院急诊科就诊,原因是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多、急救能力更强,而且也便于到大医院住院治疗。所以,发布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在此次疫情结束后可以继续沿用,让医院急诊科拥挤信息长期对称。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打通各医院急诊科就诊信息并发布,很容易实现。

另外,北京此举也有推广、借鉴价值。


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发布,可否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