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北风扫堂,家败人亡”,后一句同样精彩,却少有人知

俗语“北风扫堂,家败人亡”,后一句同样精彩,却少有人知

在我们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传统文化在古人不懈的归纳总结后,即便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们依旧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民间俗语便是其中之一,不仅影响着百姓的起居生活,还成了很多寒门子弟修身齐家大展宏图的指路明灯。这些俗语经过几代甚至数代人的实践精炼成了简短易懂的民间智慧,无论是老弱妇孺还是莘莘学子均是朗朗上口,这些高度总结的精华不仅扫清了古人许多的人生阻碍,今天听来依旧让人回味无穷。

俗语“北风扫堂,家败人亡”,后一句同样精彩,却少有人知

俗语是民间百姓智慧的产物,是民间百姓独有的温暖记忆。由于古代农村生产条件落后,能有几亩薄田便已知足,加上封建社会落后的等级制度,文化教育自然高不可攀,百姓大多目不识丁。农忙之后邻里乡亲围坐一起自然不像文人墨客舞文弄墨,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闲适恬淡却成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向往。俗语便在这样其乐融融的环境中被长者娓娓道来,记得有这样一句说的是“北风扫堂,家败人亡”以及它的后半句让在场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啧啧称是。

俗语“北风扫堂,家败人亡”,后一句同样精彩,却少有人知

所谓“北风扫堂”指的的是房屋建筑布局的不合理以至于北风长期穿堂而过的情形,而因为采光通风等需要百姓建房大多采取坐北朝南。之所以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通透,还因为阳光可以有效的除霉杀菌,可以让屋内的气流更加干净温暖。此外,朝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了避开题中强调的北方,因为地势所限,处于北半球的我们不得不解决寒冷北方的困扰。北风因风力较大时常飞沙走石,而凛冽阴冷更是让人避之不及,如果不加以遮挡长期受冷风所侵必然生病,久病难治势必祸及子孙,故而古人才有了“北风扫堂,家败人亡”一说。

俗语“北风扫堂,家败人亡”,后一句同样精彩,却少有人知

而这句俗语的后半句说的是“灶安西北,人穷家败”,这里的“灶”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厨房,古人称之为灶台。古人对于灶台的安置同样极为讲究,目的也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为太阳升落的关系,西北便成了一天里日照时间最长的方位。而灶台是生产食物储存食材的地方,长期处于日照最长的西北方会因为长时间的高温而开始变质,加上古代并无冰箱等保鲜装置,只有将食材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才能延长它的保质期。如果长期使用变质的食物肯定会对身体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人的健康受了影响自然牵连家庭兴衰。

俗语“北风扫堂,家败人亡”,后一句同样精彩,却少有人知

现在高楼林立北风难入,冰箱空调更是寻常之物,古人所担忧的问题无疑都被飞速发展的科学一一解决。但仍旧可以从俗语中看到古人智慧的光芒,在科技落后的时代仍旧依靠自己的智慧来实现美好的生活愿景。不得不佩服古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对自然的因势利导。虽然古代百姓大多鲜有文化,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朴实智慧却依旧值得我们发扬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