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身價究竟有多高?

名字hao難取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身價究竟有多高?很多人以華為8%利潤率乘以20倍的市盈率來估算華為的總市值是20000億人民幣,再以任正非佔有1.01%的股份來估算他的身價為200億元。但他們卻忽視一個前提,即華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華為的股份也不是所有制的股份,而是一種用以分紅的虛擬股。對於一家不上市的企業,以利潤率為基數來估算市值是有水分的,假如華為有上市的打算,並且在上市前一年做好準備,對標思科20%的利潤率,只要當年收縮戰略投資削減基礎研發,做出一個好看的報表是很容易的事,再考慮到華為已不是一個純粹硬件廠家,軟件佔比越來越高,比如企業防火牆、高斯數據庫、物聯網操作系統等等產品的附加值,實際華為市值可以達到6000億~8000億美金。

回過頭再說說佔有華為98.99%虛擬股的華為員工是否擁有華為98.99%的財產權,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華為所有的財產權歸唯一的自然人任正非,這在華為基本法上有規定的,華為的虛擬股只擁有分紅權,連決策權都沒有,員工離職自動收回虛擬股,而實際意義上的股權則終身擁有。綜上所述個人認為華為的實際擁有者——任正非身價是巨量的,他才是中國的隱形首富。


潛龍見淵


任正非的身價都多高?2018年華為總營收達到7212億元(淨利潤為593億人民幣)。這個營收入相當於2018年的兩個騰訊或者3個阿里巴巴的總營收,同期騰訊集團營收入為3126.94億人民幣(淨利潤為787億人民幣)。阿里巴巴營收入為2502.66億人民幣(淨利潤為640.93億人民幣)。

可以明顯的看到2018年華為集團的總營收入比阿里巴巴加上騰訊集團的總營收都多很多,但是華為集團的淨利潤卻比阿里或者騰訊都低。

在中國富豪排行榜上,我們可以經常看到王健林、馬雲、馬化騰、許家印等人的身影,而華為集團的營收入如此之高,但是任正非卻如此低調。

讓我們來看一下2018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從上圖中看出,任正非身價為205.6億排名第83位。而馬雲身價2387億元位居首位,馬化騰以2263.2醫院位居第二位。令人很驚訝!華為公司的業務量如此巨大,體量在民營企業可以位居首位,但是任正非的個人金錢財富卻如此之少。

任正非在華為集團的股份佔額為1.01%

華為公司一直是全員持股,華為的股權制度建立的初心就是獎勵“奮鬥者”,歷經風霜雨雪,任正非董事長任然保持初心,把公司98.99%的股份都分給了華為180,000名員工。當然這些股份也是劃歸到華為工會管理。

大家都知道華為的工資是很高的,加班福利可以說是業界翹楚。即使是一個剛入華為的應屆畢業生也可以工資過萬。

華為公司在研發上投資巨大

2018年華為公司在研發上總投入大概1000多億元,而同期騰訊投入大概212億元,阿里巴巴投入287億元。如此巨大的研發投入也會造成一些營業利潤的減少。

身價不是單獨的“錢”能衡量

任正非把華為從一家代理公司發展到國際通信行業的巨頭,讓世界都知道了華為公司,知道了這家中國民企。另外華為公司為全球18000人提供工作崗位,帶領華為公司為在5G上為中國通信行業做出突出的貢獻。

他創業的過程、創業過程中難題的處理方式都是立志創業者學習的榜樣。任正非的創業理念、思維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任正非可以說是全民粉絲。(小編也是任正非任老爺子的粉絲)。

些許拙見,供您參考。

從事互聯網開發多年,歡迎大家騷擾


凱騰凱


2018年華為的營收高達7212億元,相當於兩個騰訊(3127億)或者3個阿里(2502億)。

在中國富豪排行榜上,經常看到王健林、馬雲、馬化騰,而華為一年的營收就超過了BAT三家的營收,為何任正非卻很難在榜單上被關注到?

一、任正非的身價

據2018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數據顯示,任正非身價為205億排名第83位。

同時數據顯示,馬雲身價2387億元,馬化騰身價2263億元。

與之非常不匹配的是,華為公司的體量在民營企業的中是獨一檔,但是任正非的身價卻不及兩馬。

二、散財聚人

如果單說205億,可能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而言都是一筆天文數字,但是相比其他中國上市公司的富豪們來看,任正非無疑是那個最窮的老闆。

三、股份1.01%

華為公司雖然是任正非說了算,但是任正非把98.99%的股份都分給員工,這些股份歸華為工會管理。

華為工會根據員工的績效、層級劃分分紅。

華為員工工資高,本科應屆畢業生在華為的收入也能輕鬆上萬。

四、鉅額的研發費用

2018年華為研發投入1015億,同年,騰訊為212億,阿里為287億。

五、主人翁意識&強大的科研團隊

任正非的三句口頭禪:

第一、 以客戶為中心;

第二、 以奮鬥者為本;

第三、 長期堅持艱苦奮鬥

華為2017年利潤475億,員工分紅168億,佔股僅有1.01%的任正非,分不到2億。5G展現出了任正非眼光的長遠,特朗普打壓華為時,也展現了華為追求長遠發展、追求技術的核心理念。

華為擁有1萬名博士,10年時間,華為累計的研究經費高達4000億。

任正非的窮,造就了世界一流的企業,如果僅以金錢來衡量任正非,未免太過狹隘。


各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到這裡,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的金融知識(股市、樓市、債市、匯市),可以關注小白老師的頭條號(小白讀財經),查看更多的原創文章和原創問答。


小白讀財經


任正非也是一名超級富豪,根據2017年的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排行榜,任正非排名國內141位,財富144.3億元,只是很多人認為相比華為的規模以及貢獻任正非這些財富有點低了。小米最近上市,雷軍的身價超過了180億美元,馬雲的目前的身價在440億美元左右。

導致任正非身價不是很高的最重要因素是華為沒有上市,而且任正非的持股比例比較低。雖然華為是非常大的公司,說是國內第一的科技公司也不為過,華為2017年營收超過6000億,如此龐大的企業,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任正非持有華為股權的比例是1.01%,其它為員工持股,所以任正非的財富沒有那麼巨大。

所以雖然華為很大,雖然業務遍及全球,雖然能夠引領科技的發展,但是任正非的財富並不誇張,華為每年還要把鉅額的利潤分給員工,2017年華為員工分紅總額168億 持股員工人均可分21萬。

華為的成績大家都是認可的,任正非的也是有錢人,華為業績好有錢不代表任正非就是超級大富豪,任正非的財富大家是認可的,沒有不信服的,還很多人認為少了。


萌哈科技


即使華為上市,認證非身價只有20-30億美元,距離馬化騰和馬雲還有巨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硬件公司的低估值,以及任正非的低持股比例導致的。


一、華為有多厲害?

目前全球20億人使用華為的設備通信,即使在歐洲,華為市場佔有率也超過50%。

華為的體量相當於BAT的總和。

華為員工數是BAT三家公司的總和。BAT員工:阿里7萬,百度4萬,騰訊4萬。華為員工18萬!

BAT納稅:阿里納稅366億,百度納稅22億,騰訊納稅70多億,華為納稅1100億!

二、任正非身價估算

華為沒有上市,任正非擁有公司1.4%的股權,股權少的可憐。我們通過第三方數據和競爭對手估值來看。

2017胡潤富豪榜的數據顯示,任正非的身價為120億元,在中國富豪排名第262位,在全球富豪中排名第1172位。所以,任正非的身價只有120億元。

那如果以上是公司市值來分析呢?華為的估值預計在2000-3000億美元。如果以1.4%的股權折算,任正非身家大約為28-42億美元。

所以任正非是無望當首富的


毛琳Michael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身價並不高,任正非在華為的持股比例僅僅只有1.14%,因此身價並不高,當然相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依然是一筆鉅額資產。

對比思科、愛立信、三星、蘋果等有類似業務的企業,雖然華為不能上市,但是對標1500億美金到2000億美金的市值應該問題不大,因此這樣算來,任正非老爺子的身價也是20億美金左右。

華為發展走內部融資道路,管理層持股稀釋嚴重、持股比例不多

華為成立比較早,當時國內還沒有成熟的資本環境,更沒有成熟的投資機構。

加上華為早期發展並沒有核心產品,基本上都是靠“倒買倒賣”發展起來了,後來發展過程中也是山寨思科等廠商的設備發展起來的,很難獲得海外資本的認可。

因此在華為發展初期,不得不走內部融資的道路,資金不夠就通過企業、員工內部融資的渠道發展,慢慢地核心高管層的股份就被稀釋得差不多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任老爺子持股比例也只有1.14%左右,這個比例並不高。

在企業家裡面,比起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動輒幾百億美金的身價自然有比較大的差距,畢竟這些互聯網企業一般都是機構融資,企業家持股比例也會比較高,像雷軍這種還到處都是產業,上市公司都有好多家就更富裕了。

任老爺子身價不是單獨的“錢”能衡量的

任正非老爺子金錢身價也許沒有特別高,老爺子對於中國通信領域的貢獻才是最值得肯定的。

當年華為從一個靠著倒買倒賣的代理商企業,到慢慢地山寨思科、愛立信等國際通信巨頭的設備,到現在成為一家擁有18萬員工,擁有通信設備、消費者業務等眾多業務的科技巨頭,老爺子功不可沒。

最重要的是,現在華為在很多核心技術領域擁有了很多技術儲備,比如海思麒麟處理器、比如通信設備、比如5G通信技術,華為都有很深的積澱。

除此之外,更厲害的是,華為是我國國際化最好的科技巨頭,有超過50%以上的收入來自海外,這就是核心競爭力的優勢。

因此,任正非老爺子的“身價”絕對不是單純的用金錢能夠衡量的,更重要的是任正非老爺子帶領華為為中國通信行業做出的貢獻,可以說是豐功偉績!


EmacserVimer


華為2018年營業收入7212億元,淨利潤593億元。任正非持股比例1.01%。

如果我們按照科創板最近的規則,10倍市銷率來算,公司的估值在7.2萬億,任正非的持股市值九尾728億,他的身價就是728億。

如果我們按照正常的市盈率估值,給公司50倍的市盈率估值,公司的市值為3萬億,任正非的身價就為300億左右。

所以我們粗略的估計他的身價在300-700億人民幣左右。


小雷投研


眾所周知,至今,任正非在國際和國內的個人身價都不是高的,都排在第100名以後,年齡倒是排在第20幾位,而2019年4月18日卻進入了美國《時代》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華為呢?公司體量和營收在民營企業中獨居一檔,最新被估值1.68萬億,華為人則收入很高,據說年薪百萬的員工已經超過一萬,而科技研發投入一直佔銷售額的大頭。

任正非以本人的身份和地位是能夠讓自己高居國際和中國富豪榜的,但又沒有,根子在哪兒?在個人理想,在為華為人有理想樹標杆。

1 任正非有高大格局

記得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論壇發佈的《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文章吧,文中透露了華為的人人股份制,任正非寫到設計這個制度是受了父母不自私、慈愛的影響。

任正非實際上也是不自私、真慈愛,自己作為華為唯一創始人和唯一控制人,卻讓自己的持股比例那麼低,這就讓任正非不自私和對員工慈、對公司愛的表白十分可信,不容置疑。

而不自私、能慈愛自然就是有又高又大的格局。

2 任正非有遠大理想

我對僅以格局評價任正非一直持不同看法,認為在客觀上是看低了任正非,我這樣看也有根據。

任正非生長在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貴州偏遠地區的教師,自己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是標準的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大都更有理想,並尤為遠大和執著,任正非正是這樣。

又是個軍人知識分子,畢業後,就業於為建設遼陽化纖總廠而應徵入伍,成為基建工程兵,遠赴法國,做到技術副團級,

43歲時創立了華為,已是不惑之年的軍人知識分子開啟了對為科技發展做貢獻理想的追求,軍人的性格與格局讓知識分子對理想的追求憑添了好幾分堅韌。

對理想追求格外堅韌這個原生性的根本,任正非在回答華為不上市原因時也直白地吐露了:

因為我們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為理想和目標而奮鬥。守住“上甘嶺”是很難的,還有好多犧牲。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我們橫向發展,我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以軍人的口吻,吐露出知識分子的初心。

3 任正非讓華為人有遠大理想

對華為文化體系的設計,也表明了任正非自己想通過以身作則,一意帶出有理想的隊伍,而不主要是逐利、競富。

“以奮鬥者為本”,是華為文化體系的核心,也越來越具有現實針對性,是未來的必需,為什麼?

公司形勢一片大好,業務全面繁榮、營收迅速增長,可謂中國民營企業一哥、中國科技企業一傑,值此之際,管理層容易自滿,還可能滋生懶惰無為、貪圖享受,也就是對原有理想的追求會不再像原來那樣迫切。

員工也一樣,面對著社會上仍舊存在的資產炒作收益大於勞動收益現實,難能不動心,何況一直以來幹得也太苦了,更何況這些年來已屬社會上的高薪階層,原來那般用勞動、奮鬥去追求理想和目標的勁頭會變鬆懈。

對上述問題,任正非也很警惕,在大好形勢之下,越發強調奮鬥、勞動,實際上是想收住管理層和員工的心,讓堅守初心,也採取了措施,並且取得了效果,正如今年5月任正非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所說:

華為公司3年前應該快垮了。為什麼?因為大家有錢了,怕苦了。我們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買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們就琢磨……你在非洲幹,就朝著這個非洲“將軍”的標準,達到了就是“將軍”,就可以拿“將軍”的錢。現在我們的非洲員工根本不想回來。”

任正非用思想、遠見影響華為,也是用理想帶領華為,更可貴也更有效的,是還用自己"不看重利益″來影響和引領華為。

有人說任正非都輸了,中國還會有誰去奮鬥、拼搏,我這裡添上一句:還會有多少科技公司掌門人甘願用個人身價低而影響和引領科技公司上上下下為科技發展理想而執著追求。

寫到這,自然重複地聯想到任正非在華為持有的1.01%這個與外部比低得不能再低的股權比例,如果不是這麼低的比例,哪會有那麼大的理想追求影響力和引領力。


肇俊武


任正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從2018年3月開始他已不在擔任副董事長,為董事會成員。如果按富豪榜來排名計算他的有形資產真的不是很多,但是他是一位實業家,他帶領的華為公司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如果真要說他的身價,那就不得不說華為公司的,大概看下:

  • 華為1987年成立,在他的帶領下從2萬元做到6000億隻用了30年。華為的年收入是阿里的4倍,中興的倍多,小米的6倍多,這是在沒有金融與房地產業務的。
  • 2012年華為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通訊設備製造商。
  • 華為目前有18萬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於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1/3的人口。

任正非身價:一個人的身價是由有形身價與無形身價組成的。

  • 有形的資產,根據華為公司公開的資料顯示,任正非只持有華為1.01%的股份,其餘是華為工會持有,員人有股權激勵可以分紅。他所持有的股份確實是少的可憐。

  • 無形的身價,任正非帶領的華為直接養活了近18萬戶家庭(員工),單純的按就來來說,華為的產業鏈,經銷商,華為科技園附近設施的工作崗位等等,遠比數據統計出來的富豪榜有價值,

任正非曾經說過,全球第掉下一架飛機他都會很著急,他擔心的是那家飛機上面有華為的員工,有網有質疑說,是不是說有的點誇張了?來看下

  • 2005年尼日利亞一加波音737攜帶,3名華為員工遇難
  • 2007年肯尼亞一加飛機墜毀,華為駐喀麥隆市場產品經理遇難
  • 2009年法國客機失事。9名中國遇難者中有1人是華為員工
  • 2014年MH370失事,有華為兩名員工。

小結:一至來都是實業救國,有網友表示,中國可以沒有騰訊,沒有那些互聯網遊戲公司,但是不能沒有華為這樣的企業,我認為是對的。華為提供的通訊設施是和們們的生活息息想關的。大家可以瞭解下美國為什麼處處抵制華為?任正非做為一位偉大的企業家,單純的用數字與富豪榜來評比是不合適的。


數碼新知


2018年,華為的收入達到7212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兩個騰訊(3127億美元)或三個阿里(2502億美元)。 華為公司的體量非常巨大,這方面反映了掌人任正非的鐵腕風格和前瞻性風格是如何正確!
在中國最富有的人榜單上,王健林,馬雲和馬化騰經常出現,華為的年收入超過了英美“菸草公司”。 根據2018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數據,任正非以205億美元的身價排名第83位。 同時,數據顯示馬雲身家2387億元,馬化騰身家2263億元。
任正非的身價不是很高。 最重要的因素是華為未上市,任正非的持股比例相對較低。 儘管華為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但華為2017年的收入超過了6000億美元。 根據公開數據,任正非持有華為1.01%的股權,其餘由員工持有,因此任正非的財富並不那麼龐大。 任正非的莊嚴創始人並不算貴。 華為將其98.99%的股份分配給員工,這些股份由華為工會管理。 2017年,華為的利潤為475億,員工的股息為168億,而僅佔股份1.01%的任正非的資產不足2億。
在華為發展的初期,它必須走內部融資之路。 如果資金不足,它將通過企業和員工的內部融資渠道發展。 慢慢地,核心高級管理人員的股份幾乎被攤薄了。 最具代表性的是,任先生的持股比例僅為1.14%左右,並不高。
在企業家當中,相比於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數百億美元的價值自然會有很大的差距。 畢竟,這些互聯網公司通常是機構融資,持有股份的企業家所佔的比例會相對較高,例如雷軍也是一個行業,而且有許多上市公司使他們變得更富有。
5G和通信行業顯示了任正非的長遠眼光。 當美國和西方列強鎮壓華為時,它們也展示了華為追求長期發展和技術的核心理念。 華為擁有10,000名博士。 在過去的10年中,華為已經積累了4,000億美元的研究資金。 華為的成就得到大家的認可。 華為的良好表現並不意味著任正非是超級富豪。 任正非建造的公司現在是一艘巨大的技術航空母艦。 至於他自己的價值不是很重要,無論如何,價值200億和2000億沒什麼不同,也不重要。 相反,在現實生活中,任老先生非常樸素。 他不坐專車,與普通百姓一起擠地鐵。 對於一個超級企業的創始人來說,這是非常難以想象的,而且這種精神也難能可貴!
任先生的身價是無法單獨衡量,而任先生對中國傳技領域的貢獻是最值得肯定的。
現在華為在許多核心技術領域擁有大量技術儲備,例如海思麒麟處理器,通信設備等5G通信技術等,華為已經有了很深的積累。
此外,華為是中國最好的國際科技巨頭,其收入的50%以上來自海外。 這就是核心競爭力優勢。
任正非創建了世界一流的中國企業,這使中國人站穩了腳跟,揚起了頭。 可以說,他的身價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