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邊的人們


1999年,中國的考察隊在海拔5224米的拉塞貢瑪的功德木扎山上,確定了瀾滄江源頭的經緯度座標點。在雜多縣莫雲鄉,當地人很容易就找到瀾滄江的源頭,泉水從海拔4875米的扎那日根山體中汩汩而出,他們經常要在那邊唸經,因為扎那日根山是格薩爾王的守護神。圖:德欽縣葉枝鄉同樂村19歲的傈僳族姑娘餘志芳初中畢業後結婚現育有一子,她希望等孩子斷奶後,與丈夫一同外出去打工,去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攝影:吳峻松

瀾滄江流到西雙版納已是一條寬闊而溫柔的大河。在景洪市勐罕鎮傣族園內,曼將、曼春滿、曼乍、曼聽、曼嘎5個傣族村寨被開發成了旅遊景點,瀾滄江就從村旁靜靜的流淌。圖:21歲巖坎香是西雙版納勐捧農場的收膠工。當地男子都有紋身的傳統,他胳膊上的龍字和圖案與傳統沒有關係,現在年輕人更喜歡外來的紋身圖案。攝影:吳峻松

巴麥寺現有修行常住的出家人500多名,並且還有幾十座分支寺廟。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地也有分支道場。東面不遠處,30米高的釋迦牟尼金身坐像,成為囊謙縣的地標。近看高大雄偉,遠看佛和群山都變得渺小了。圖:囊謙縣巴麥寺6歲小活佛魯登多吉。這座寺院由著名影星李連杰供養。攝影:吳峻松


昌都冰川達數百條,為青藏高原上冰川集中分佈區之一。從玉樹發源的昂曲和扎曲在昌都境內終於會師,成為滾滾洪流一股,叫做瀾滄江的大河就此開始。藏語“昌都”的意思就是兩河匯合之處。圖:從城市回到雲龍縣苗尾鄉毛草坪村的傈僳族小夥紫文忠和18歲的妻子豔慈。攝影:吳峻松

蘭坪縣通甸鄉鑼鍋箐的普米族堪稱“森林的朋友”。村寨坐落於3000米的高山草甸上,背靠山林,面對草甸。每逢正月初一,這裡的普米族都要去祭拜神山,唱普米族祭龍調,全村除共有的神山外,每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神樹。圖:蘭坪縣通甸鄉鑼鍋箐村67歲的和求順在從父親去世後,成了當地普米族唯一的祭師。和求順家族世代口口相傳的原始宗教文化,在他這一代可能成為絕唱。攝影:吳峻松

洱海是瀾滄江的另一個源頭,也是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第一個大湖,它的水源來自湖北面的彌苴河、羅蒔河、永安河。圖:和春紅是麗江的一位熬鷹高手,熬鷹這個納西人流傳了千百年的技藝在現代社會多不被認可,長期處於傳統文化與自然生態孰輕孰重的兩難困境中。攝影:吳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