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是普通人逆襲的典範嗎?

V愛讀書愛生活


在三國時期有一個響噹噹的家族,就是諸葛家族 。這個家族中有三人號稱一龍、一虎、一狗,分別是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他們之中,諸葛亮在蜀漢做丞相,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諸葛瑾和諸葛誕則分別在曹魏和東吳被任命為大將軍,諸葛家族三兄弟在三方勢力中可以說都做到了位極人臣,如此家族出身的諸葛亮無論如何也是和普通人不搭邊的。

在才智方面諸葛亮得益於《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影響,更是被人們視作是智慧的化身。正史中的諸葛亮雖然和《三國演義》中描述有很大偏差,但以他的政治成就以及文學才華甚至軍事戰略也都不是普通人可以相比的。

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劉備的處境是僅有新野一縣之地,敵人卻東有孫權,北有曹操,而諸葛亮卻憑藉區區一縣之力,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藍圖,並逐步實施,可以說就憑這一項諸葛亮便足以比肩管仲、樂毅了。

而諸葛亮的才華並不僅限於戰略規劃,他治理國家的能力更是超群,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去世後,蜀漢全國重務便幾乎全部交給了諸葛亮,這時的蜀漢剛經歷夷陵兵敗國力大損並且人心惶惶,外部又有曹魏、東吳兩大強敵虎視眈眈,諸葛亮卻依然能夠在很快的時間內使得蜀漢恢復元氣,並有足夠的力量組織北伐。除了謀略規劃,諸葛亮在文學、發明等方面也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出師表、誡子書都是小學必讀之作,另外他還有木牛、流馬、孔明燈、饅頭等諸多精巧的發明。

真實的諸葛亮可能比不過文學作品中多智而近妖的形象,但就憑他在戰略規劃、治國理民之術、以及文學發明等成就,足以稱為百年難遇的奇才。


小傷聊史


我認為不是這樣的,諸葛亮出身在琅琊郡,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

先祖諸葛豐做過司隸校尉,父親諸葛珪是泰山郡丞,父親去世後跟隨時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諸葛玄去世後在隆中隱居,從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累世官卿之後。

雖隱居,但有各方面的資源知曉天下大勢,與各方名士交遊密切,早已名聲在外,號稱臥龍。

劉備三顧茅廬,一方面是諸葛亮真有才能,另一方面也是借重諸葛亮背後的力量,最終三分天下,成就帝業。

覺得他是普通人,應是源於出師表裡“躬耕於隴畝之中”這句話,這是諸葛亮的自謙。

其實在諸葛亮所處的東漢末年,普通人想逆襲是難之又難的。

東漢政權是在豪強地主支持下建立的,他們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經濟上兼併土地,逐漸形成名門大族、累世公卿。

比如袁紹,四世三公,自高祖父起,四代人有五人位居三公。

曹操,官宦之後,他父親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很有名望,被封費亭侯。

劉備,家中以織蓆販履為業,但言必稱中山靖王之後,人稱劉皇叔。皇室後裔,這是重要的政治資本。

其餘還有劉表、劉璋、袁術等等都是,從中可以看出門閥政治是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普通人逆襲的也有,像關羽,原本是護院的,後被封漢壽亭侯,在蜀漢被封五虎上將。

張飛,最先是殺豬的,被封五虎上將。

他們這是典型的逆襲,時逢亂世,憑軍功起家,所以被稱亂世英豪。

門閥政治制度在東漢形成,在魏晉進入鼎盛階段,直到唐朝走向衰落,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

1、科舉制度的完善,使大量寒門晉升。

2、三省六部制完善,皇權不斷加強,皇帝不斷打擊門閥勳貴避免分享權力。

自此至清朝整個封建社會結束,很多普通人通過科舉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意見,謝謝~


浮光掠影史海波瀾


這個問題,有些質疑諸葛亮的能力了!

想必題主是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看到諸葛亮寫自己乃一布衣,躬耕於南陽,承蒙先帝劉備的三顧茅廬,就委以重任吧?

其實,諸葛亮寫的是個人出山的基本情況,更多的是自謙!

一,身負才學,諸葛亮仍然耕種,是還沒有碰到了明君!

諸葛亮在劉備沒有相請出山,仍然是過著耕種的日子,不是他沒有才華,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他沒有碰到值得自己去輔佐的明君。

於是,諸葛亮也是等待著機會!

終於劉備來了!

為了考察劉備的誠意,在來了三次後才肯與劉備見面,這就是“三顧茅廬”的佳話!

諸葛亮一出山,立刻給劉備出謀劃策,拔弄三國時期的風雲,逐步幫劉備圖強!

這就是諸葛亮的能力和實力!

二,只能說,劉備和諸葛亮成就了彼此!

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我們看到諸葛亮如果沒有碰上明君,就會一直這樣的過日子的!

所幸,上蒼有眼。

劉備來了!這是上天對劉備和諸葛亮的眷顧!

一個人有了發揮才幹的機會——諸葛亮!

一個人有了能臣輔佐——劉備!

這就是彼此的機會,和成就了彼此!

從而說明了劉備的識人用人之智!

也證明了諸葛亮的經天緯地之才!

由此可見:諸葛亮不是一個普通人的逆襲,而有備靜靜地等待著機會!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