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工资了,第一时间把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jsy809371305


一旦越来越多的人,把银行只作为资金的中转站,一有钱就转入到余额宝(或微信)当中,对银行的影响,其实并不会很大,只是存款端资金增长降低、利润增速放缓罢了!

存款是银行核心利益

我们都知道,有足够的存款,银行才能进行放贷,赚取存贷息差收入!2018年,国有六大行累计营收总额为2.96万亿,利差收入为2.26万亿,约占营业收入的76.35%。其中邮储银行的利差收入更是占到营收的90%以上!

因此,存款事关银行的核心利益,如果存款都流失了,银行利润又该从哪来呢!所以,现如今的银行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推出各类“宝宝类”产品,试图挽留储户,尤其是年轻一代!这正应了马云2014年说的话“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虽然货币基金的资产配置,大部分还是银行存款,不过此类协议存款的利率,是要远高于银行活期揽储利息的。而现如今,余额宝货币基金规模已达到了1.94万亿(2018年底),微信零钱通的规模也有近5000亿,两者相加就有高达2.44万亿。因此,哪怕每年只损失2%的利差收入,也有488亿元!这么大的收入损失,银行不“心痛”才怪呢!

对于有贷款需求的人来说,一发工资就将资金从银行卡中转出,其实并不是个好习惯

如果,近段时间(6个月内)有办理银行贷款的打算(房贷、车贷等),个人建议,还是将资金至少要留存银行一天以上,这样才能形成有效流水,对于办理贷款更加有利!

退一步来说,将资金转入余额宝(或微信)也不是最好的选择,现在的灵活理财产品众多,智能存款、活期理财,哪一个不比余额宝的收益更高啊!

总之,将资金转入余额宝(或零钱通),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存银行罢了,银行付出的揽储成本会更高,说不心疼、那是假的,但即便是这样,银行无非就是损失点利润,又会有多大影响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财经者思


虽然我本人是银行工作人员,但每个月还是会往支付宝和微信里转一部分钱。原因也只有一个:使用方便。

今年去青海旅游的经历还是比较让我震惊的,本来怕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无现金支付不方便,准备了两千元带过去,没想到旅行结束了,一分钱都没花掉。 那里的牧民脖子上都挂一个牌子,一面支付宝一面微信,我们同行的一个旅伴因为高反,去一个普通话都不怎么会讲的藏民家借药,他们都拿出微信让我们扫码支付,可见两者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普及程度。

如果要说利息高的话,我还真不会因为这个转到支付宝或者微信。现在二者的收益率已经长久徘徊在3个点以下,而被支付宝反逼的银行,已经开发了多款类似货币型基金,收益率在3.5以上。



而题主说会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第一:在支付宝出现之前,大多数人发了工资扣去花销,基本都放在活期了。而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失到支付宝微信上去,所以最直接的影响是存款流失。

第二个影响就是资金成本变高。银行本身肯定是想留住这些钱的,当然不能靠嘴说,于是各种各样的银行货币型基金诞生了,之前0.3%就能留下的钱现在3%都不一定留得住,这部分资金成本几乎翻了十倍。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银行息差变窄,利润降低。


四大财子


发工资后第一时间把钱转入支付宝或微信,是用户的选择,银行无可厚非

为什么我们一发工资,就马上把钱转到支付宝或者微信?难道银行心里没数吗?工资放在银行卡里,每年利率只有0.3%。而转到支付宝上的余额宝或者微信里的零钱通,目前可以获得年化收益2.3%-3%的收益,差不多是放银行卡里利息的7-10倍,而放在余额宝或者零钱通可以像银行活期一样方便使用。因而,大家发了工资就把钱转走,怪不了客户,这是人的本能而已。

第一时间把钱转走对银行会有什么影响?

我以中国银行为例来看一下,2018年按收入类别来看,利息收入占比81.4%,也就是说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利息,贷款利率要高于存款利率,银行赚钱这中间的利差。而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可获利的利差就最大,银行按照存款准备金率计提存款缴存在央行,剩下的就可以用来放贷或者投资。

这意味着,在央行没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存款越高,可放贷的的资金就越多,获得的收入就越高。反之,存款越小,可贷金额越小,获得的收入就越低。而大家一发工资就把钱转走了,瞬间就会减少银行的存款总额。假如每个月都是这样,就不会产生增量,对银行造成持续性的业绩影响。

银行也在想办法争夺存款

就算是大家一发工资就把钱转走,会减少银行的存款,那这也是客户的选择,银行也没有什么办法。因而,银行只能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我们要转走?因为银行存款的利率太低了,因而现在银行也有所改变,各家银行现在也推出了各种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业务,可以打破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留住一批客户,毕竟银行有存款保险制度,依然是很多人的选择。而且,很多银行也在手机APP上推出了各种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有短期,也有中长期,用户在买入前或者赎回后,都会马上回流到银行卡上,大量客户汇集在一起,就能不断提供银行款的增量部份。


财经宋建文


对于银行最大的影响当然就是银行的揽储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第三方支付机构

很多人会认为,发工资了,第一时间把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那么银行会减少储蓄存款,这个确实没错,会少掉一部分,但是现实中转入微信或者支付宝中的钱,大部分还是回流至银行,比如余额宝、零钱通等等,其资金大部分的配比基本均为银行存款。

不过回流的存款,银行付出的成本就远远高于储户直接存银行的成本,举个例子:虽然目前余额宝的收益率一直在下降,但是其给出的收益率仍然可以超过2.5%,而且可以随时存取,与活期类似,但是银行的活期远远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收益率,这是因为余额宝聚少成多,资金量足够庞大之后可以与银行协议利率,而我们普通的存款者资金量太少,远远无法达到与银行协议利率的起存金额。

有何后果?

银行的利润来源为存贷息差,吸收存款的成本提高了,除非银行肯压缩自身的利润,否则贷款的利率也会相应的提高(这个跟大小银行一样,大银行揽储利率低,相应的贷款利率也低;反之小银行由于揽储利率高,现实中的贷款利率也比较高)。

所以当这个资金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就是银行提高贷款利率,这个对于有贷款的用户增加了融资成本。其实相当于有在银行融资的客户,多支付成本给予未在银行融资的客户。

额外说一点

如果你近期有打算在办理房贷,而你又需要银行流水资料的话,那么建议不要第一时间把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因为这种立马进立马出的流水对于银行而言属于无效流水,银行是不认可的。其实支付宝或者微信提供的服务(定期理财或者货币基金),银行本身也有提供,可以选择把资金存入银行系的产品中,且收益率更高(自身的产品很多没有收取托管费用)。


鲤行者


如果发工资后大家都把钱全部转到微信或支付宝上, 那对于银行来说会有很大的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再小的水滴集聚在一起也会变成很大的力量,虽然单个人的工资不高,就算有部分人发工资之后马上把钱转到微信或支付宝上,对于银行来说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所有人一旦发完工资全部转到微信或支付宝上,那对银行来说影响会非常大。

以前就算大家发完工资就把钱转到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上,但对银行的影响都不是很大,因为钱到了支付宝之后还是会回到银行系统内,比如客户从建设银行把工资转到支付宝上,有可能这个钱又会回到支付宝开设在建设银行的专属账户上,这个跟从左口袋放到右口袋其实没有多大的区别。

不过从2019年1月份之后,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必须缴存所有的备付金,也就是客户的钱不再放入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合作银行的账户上,而是放在网联的专属账户上。这样一来,大家每从银行转出一笔钱到支付宝上,这个钱都会进入网联系统,而不是银行自己的账户,如此一来,客户每转出一笔钱银行系统内的流动资金就会少一笔,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对于银行来说将是重大的打击。

目前全国人均工资大概是6000元左右,截止2018年末,我国就业人口大概是77586万人,这意味着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大概是4.65万亿,一个月突然少这么多存款对银行来说影响非同一般。要知道目前工资性存款是很多银行的重要存款来源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银行都抢着去拉企业通过本行发工资的原因。

而且工资性存款基本都是活期存款,目前活期存款利率是0.35%左右,这个利率跟定期存款相比成本是非常低,所以活期存款是银行非常重要的利润来源,如果一下突然少了4.65万亿活期存款,很多银行的利润会出现很大的下降。

当然在实际当中,是不可能出现所有人都把钱放在支付宝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情况。

第一、如果微信、支付宝资金规模过大必定会引来监管;

第二、目前有很多人发工资之后会用于还贷款、信用卡等债务,这些钱还是会回到银行体系内;

第三、有不少人发工资之后会存成定期,而目前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要比余额宝高出不少;

第四、除了银行、支付宝、微信等渠道,目前还有很多理财渠道,比如股票、基金、信托等,这些理财渠道的钱最终还是会托管在银行,钱也会回到银行体系内。

第五、如果有大量的钱进入支付宝、微信,一方面是支付宝微信上的一些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另一方面是银行的存款会变得异常紧张,这样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会上浮更高的利息,最终还是有很多人把钱从支付宝取出来拿到银行去存款,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市场自动调节的一种结果。


贷款教授


发工资第一时间把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对银行和个人都有一定影响,下面详细说一下。

对银行

近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深深打击着传统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在余额宝和理财通等货币型基金的资金量不断增加,这个代表银行存款相对降低,变相增加银行吸收现金的难度还有成本,所以对银行是有一定冲击的。


不过对于银行来说,我认为是一件好事,原因是:

1.增加银行业的竞争,银行业算是半垄断行业,一直处于一个揽储相对容易的水平对于存款人来说是一件坏事,自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后,银行利率不断提高,银行之间竞争最终受惠的是存款人。

2.提升了银行的服务质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银行服务水平的提升,毕竟手机可以转账,减少了一部分人去柜台交易,还有近年不少银行都推出智能柜台,加快服务速度。

对个人

对于个人来说,一发工资就转入银行其实影响不大,不过对于需要房贷的人来说影响有点大,毕竟贷款方是银行,银行的收入流水是贷款的重要证明,贷款人一般贷款前都会把银行流水做漂亮,银行贷款才能更容易通过审核,银行审核是看个人账号上的结息,所以要贷款的人建议把资金放在银行中,方便贷款,这也是银行的优势,毕竟目前银行是市面上贷款利息最低的地方。

最后总结

自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出台,不少用户把资金都放在里面方便日常手机支付,不过转账出来要收取一定手续费的,这也是平台的盈利方式,所以存入第三方支付宝平台前要考虑清楚,建议零钱可以存入平台,大钱存到银行,毕竟固定储蓄都合适放在安全性较高的地方,保本为重。


财经乐少


对银行最大的影响就是存款的流失,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影响。我觉得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题主你吧!

影响一、手续费

你很轻松的让银行卡内的钱都转到了支付宝微信,如果哪天需要转到银行卡,那可是需要手续费的。提现手续费按提现金额的千分之一收取。

影响二、收益损失

题主每月把工资转入支付宝和微信,想必是为了转入余额宝和零钱通来获取活期利息。事实上余额宝和零钱通的年化收益并没有那么高了。说没那么高主要有两个因素:

  1. 余额宝和零钱通的利率不能再和银行的活期存款比了,因为银行也有类似的活期理财。
  2. 支付宝和零钱通的利率也并没有高于银行的活期理财利率。

影响三、攒不住钱

对于支付宝来说,基本上银行有的产品它都有,比如理财、基金、保险等等。而微信的理财产品却相对较少。基本上大部分人用支付宝和微信,都是使用活期理财。微信发红包,支付宝购物这两大场景,足以让你的资金如流水一般流出,而你自己可能也并无感知。

影响四、服务缺位

如果题主只是买余额宝或零钱宝,可能无需任何服务,买入赎回即可。但如果涉及到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一个好的理财经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支付宝和微信在这方面是缺失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支付宝和微信并不适合大多数工薪阶层理财。对于工薪阶层攒钱,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强制储蓄,尽量避免冲动消费。活期理财只能让随时可能会使用的钱利率稍高点,但却并不是理财的好产品。



对于理财真正的好产品是利率不低,还能让客户攒到钱。适合工薪阶层的理财是“基金定投+定期理财”。每月的工资做定投,达到一定金额后取出做定期理财。微信没有基金定投。支付宝两者都有,但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基金什么样的理财,没有人工给你出建议。

总结:

我建议题主可以在银行,向工作人员了解清楚各种理财产品的优缺点,形成自己的理财方案。或在银行或在支付宝进行购买。不能一味地为了转出而转出。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银行研究僧


开工资了,钱打到了银行卡上,然后再把钱转到了支付宝或者微信,你说对银行能有什么影响,我就想问一句,弱弱的问一句,你一个月能开一个亿啊?如果没有的话,那对银行没有丝毫的影响。


会讲故事会讲话


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越来越快,支付宝或微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支付的首选,很多人发完工资,第一时间把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这将对银行产生以下影响:

损失一部分活期存款

对于个人来说,把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都可以随时用于支付日常支出,从商场到街边小贩,基本都可以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不仅支付便捷,而且比银行活期储蓄的利率高出许多。余额宝和零钱通的7日年化利率都超过了2%,而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才0.3%,活期存款的低利率将会使银行损失一部分活期存款。

影响商业银行的基金代销业务

支付宝和微信还没有兴起的时候,基金场外交易一般都需要去银行柜台或者银行APP办理,佣金在1.2%-1.5%左右。使用支付宝或微信理财通的人会发现,支付宝和微信申购基金的手续费大多是1折,即0.12%-0.15%左右。也就是说同样购买10000元的基金,用支付宝申购可以节约108-135元手续费,随着申购金额的增加,投资者节约的成本将会更多。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所以肯定有一部分投资者不再选择在银行购买基金,而是选择低费率的支付宝或微信购买。

提高银行的综合业务能力

支付宝和微信之所以让很多年轻人喜欢,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是一个综合平台,不仅可以满足社交需求,而且还能随时满足支付需求。传统的银行业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基本只用于存款、取款,功能十分单一。随着支付宝和微信的兴起,银行也开始思考更多的便利措施,手机银行的功能也更加完善,现在不少手机银行做的非常不错,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的存取款业务,日常生活缴费完全可以满足,这些都是支付宝和微信对银行的促进作用。
发完工资把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对银行来说有利有弊,一方面抑制了存款和代销业务的扩展,一方面打破了银行业的传统储蓄功能。支付宝、微信和银行是共生关系,他们都将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

我是小墨爱理财,用五年的时候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欢迎与您沟通和交流。


墨非鸣


对银行来说,是赤裸裸的抢劫。

一直在金融食物链顶端的银行大哥,想必内心是极度抓狂的。


但是大哥就是大哥,有地位有影响力,重要的是也有脑子。

毕竟储户选择支付宝还是微信,选择A行还是B行,说到底顾客还是上帝。


在市场上策略方面,银行所做的不过是软硬皆施、多重突破:

从银行卡转到支付宝、理财通上,各个银行都是设有限额的。

比如,银行卡转入支付宝,邮政储银行单笔限额是10000元,中信银行是20000元,兴业银行是50000元,而四大行几乎一致性设定都为10000元。

从金额上看,各大行对支付宝的态度上看,有一种很明确的态度:小数额我不跟你计较,大账目就死了这条心的意思。

第二,在支付宝、微信上出售理财产品。

真的是小数额不计较吗?实则不然,看似一个人数目小,经不住支付宝上亿用户,每天这么小折腾,也是很恐怖的。于是,大佬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跟支付宝和微信分一杯羹。就是在其平台上投放理财产品,那么自然这笔钱又将回流到银行的口袋中,成为银行的资产。支付宝和微信也从中获取了好处,大家都一团和气,何乐而不为?

第三,在银行活期储蓄中开展类似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业务。

细心的小伙伴们也发现了,很多银行都开始推出活期的货币基金了,更厉害的是你发了工资以后根本不用取,超过一定额度就按照货币基金的理财收益率计算收益了。大有要将支付宝和微信取代的架势。

总的来说就是一堵、二疏、三替代。



不过事实也是很残酷的,支付宝有强大的电商平台,微信也有强大的社交平台,这些都是银行系望尘莫及的。更可气的是,由于它们抢先占领市场,大到购房小到路边小摊,使用范围已经非常广了,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消费习惯,再拿张银行卡消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因此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理财支付平台在大哥的眼里,不仅仅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大家各有千秋,又彼此利用,用战略型伙伴关系最合适不过。

(家族财富密码:金镰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