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一、別再反對女生節

這兩天女生節被盯上了,因為有人說女生節反女權。我倒覺得有點矯枉過正,沒大意思。

確實有些很傻的條幅,什麼“女生節,晚歸要放開,不歸要張開”,“春風十里,不如睡你”,“社人女神,為國造人;全面二孩,共創未來”。性騷擾,道德綁架,刻板印象,性騷擾,高校想露臉結果把屁股露出來了。但傻人哪都有,賴不到女生節頭上。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引起不適的條幅

女生節本身,沒那麼多內涵,除了傻樂,一個重要作用是男女生聯誼。

上了大學,終於可以放飛自我了,地下黨情情愛愛要露頭。男女聯誼,除了社團,還真沒什麼好機會。情人節?也太直白了點,這天送異性禮物,跟表白差不多。七夕節?傳統節日,這兩年才慢慢熱起來,普及度不夠。清明節?那是給前男友和前女友過的節。婦女節?這個一個政治意味濃厚的節,談情說愛,狗頭不怕被打爆?

女生節這類傳統娛樂節日是個聯誼的好機會。趁熱鬧,可以認識陌生人,平時害羞的人這天也可以打著關愛異性的幌子找異性朋友。關係不明朗的,也可以送送小禮物,夯實革命友情。

以前,大學也有女生節。有一些傳統環節,比如女生在小紙條上寫心願,然後男生隨機挑選心願完成。

這樣的活動也治癒不了很多男生的懵懂和害羞。女人,是洪水猛獸,我有個朋友是這樣認為的。這天,他選好了心願條,心願是要他把教學樓的書包帶到女生寢室。他倒是送去了。

回來了,大家問,

“見著了?”

“見著了。”

“說什麼了?”

“謝謝我。”

“那qq要到了嗎?”

“哎呀,我給忘了。”

嗨。這樣的男孩子多的是,這樣的女孩子可能也不少。

我們對年輕人的不成熟的自留地,沒必要非用政治正確框起來。他們沒想那麼多,只是結束了修道院高中時代,試圖伸出觸角觸碰以前沒觸碰過的小世界。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二戰期間勞動力不足,美國鼓勵婦女進入工廠的海報

參加女生節和尊重婦女節,並不矛盾,那些在女生節裡懵懂的,窘迫的年輕人也會走向一個更大的世界,為一個更平等的社會做些不大不小的努力。

非要把這個對立起來,對平權運動可能是不利的。

二、男女平權:我們要成為誰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說女生穿熱褲的事。

女生穿熱褲,男朋友嘴上不好意思反對,但心裡往往不情不願。男人的心理是有點彆扭的,一個男人,既希望女人風騷,但又希望風騷的不那麼明顯。

這和自信沒有關係,好像一直天然佔有慾。林更新,多帥,不自信嗎?但馬東要問他,他對女朋友穿熱褲的態度,他雖然取支持態度,但還是不情不願。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林更新在奇葩說

男人在社會里越是處於支配地位,同時在文化上女人的自我意識越弱,女人包裹的越是嚴實,女性美越不得舒展。在這種男權社會里,女人被認為是男人的財產,而不是個人。他不希望他的財產被覬覦,他希望女人妖嬈,但只在自己的房裡妖嬈。

女性服裝的變遷史,就是女性地位上升,自我意識覺醒的歷史。到1920年代,女人時尚還很保守,這時,歐洲女人已經穿了上百年的長裙了。這種長裙花紋繁複,往往有蓬大的裙襬,把雙腿和腳踝整個掩映在裙子裡。不過,相比中世紀簡單樸素禁慾的風格,這種服裝已經是經過一次思想洗禮的產物了。

更早之前,文藝復興一掃以往陰鬱和單調,在17世紀,為歐洲帶來了巴洛克風格,自由散漫的精神影響到了女性服裝,束腰成為這個時代的特點。為了讓胸部更挺,腰更細,臀部更翹,歐洲的女人穿上了緊身胸衣,把腰收得一緊再緊。到天才的可可·香奈兒之前,女人們的服裝基本成為標準款,普通人可能沒有繁複的花紋,但一襲便宜的胸衣是愛美女性免不了的。更自由的文化,更看重個人精神的文化帶來的是女性對自身美的發掘。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服裝:胸衣和纖腰

但這種美還是男性凝視下的產物,是在一個還很保守的風氣裡尋求自我表達的產物,而這種自我表達最終仍然附著在對男人審美的迎合上——女人希望通過自己的胸、臀和美貌來征服那些男人,獲得一次在男權社會里的可悲勝利。

香奈兒不是那樣一個甘受擺佈、囿於傳統的女人。她攻城略地,無視法則,通過時尚征服所有人。她創造了一種新的服裝,女人們露出腳踝和一節小腿,在過去,這可能會被視為淫蕩,但她足夠大膽。同時,她為這套服裝賦予了一種中性風格,腰線被放在臀部,上身不再突出胸部和腰,透露著新一代女性的英氣、自由、優雅。從她的一張老照片裡,還能看出她身上的桀驁不馴。她後來,還引領婦女穿上褲子,褲子長期以來都是男人的專利。

香奈兒的時裝暗示了一個女人在男性社會里取得勝利的新路徑:勝利,不以性特徵征服男人來實現,勝利,要以自信、優雅、自愛的新氣象爭取。而且,中性風,有這樣一層含義,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同樣,男人能穿的,女人也能穿。女人要野心勃勃地深度參與到社會里,要從她們的時裝開始。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1920年代街拍,香奈兒正在引起時尚革命

雖然,女權主義在那個時候還沒有真正興起,也很難把香奈兒和女權主義聯繫起來。女權主義的大興盛,要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相關的左翼力量形成。而香奈兒,她太獨特了,只能被叫做香奈兒,而不能被叫做一個女權主義者。但在她的時裝裡無疑能夠找到女性力量舒展的象徵。

女人自由了,可是自由的女人要成為什麼?告別了束縛,那女人的歸依在哪裡。廣闊的世界裡,倘若找不到歸依,那便在茫茫中迷失,營營不知所措。自由,是沉重的。要從男權社會里解放出來,至此,有了兩條歧路,如草蛇灰線一樣埋藏在女人的時尚史裡。

一條路,大膽地放縱自己的女性美,不要管丈夫的小心眼,不再把身體包裹起來,不再把美掩藏起來作丈夫的私密財產。我要大膽地有大胸,有翹臀,有纖腰,有長腿,穿上自己的熱褲。把暴露作為一項自由,以美凸顯自我,以美帶來征服。

可是,總有人說,這樣的路終歸是對男性凝視的順從。一個女人申辯道,我的美是為了我自己,不為取悅男人審美,可男性凝視,是那樣難纏的一縷幽魂,像是再多的申辯都甩不掉。漫長的文化,似乎已經把男性凝視和女性之美綁定起來了,總有這種質疑,女性的美難道不是男人視角建構出來的嗎?穿上熱褲的那一天,彷彿已經悄然預留了一片陰暗角落,在那裡,有一個男人盯著看,他說,你的美由我定義,在過去,我們愛大胸、翹臀、纖腰、長腿的女人,所以,你們便打扮成大胸、翹臀、纖腰、長腿的女人,如今依然。申辯好像只是把男人趕得更遠,男人都已經在那裡了,他們是文化投下的一個陰影。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香奈兒帶領女人穿起褲裝

那女人不再大胸、翹臀、纖腰、長腿,我們不修邊幅以示抗爭可以嗎?女人受夠了男權壓迫的苦,男人愛細腰,所以歐洲的女人們用緊身胸衣束腰,有人束斷了肋骨,男人愛小腳金蓮,所以中國女人百年來代代致殘雙腳。男人不僅壓迫女人的政治、經濟權利,還壓迫她們的身體,女人應該對抗他們,不再讓男人的審美得逞。女人應該穿中性的衣服,行為上則像個男人一樣,處處表明我們不比男人差。

這是第二條路。這樣的路看起來是主動地拋棄了男性凝視,可是把女人打造地像個男人,女人的特色又在哪裡呢?而且,像男人一樣,不又是把男人作為標杆,把男人崇尚的價值作為女人行動的指歸,不更是對男權價值的再確認嗎?

出離男權社會的兩條路看下來,好像都是死衚衕。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無論如何,都沒能跳出男女二元論的圈套。成為一個人,不論對男權價值進行反抗,還是對男權價值進行順從,都是對男權社會的再確認,根基上都是對男女二元論的再確認。困境存在於男女二元思維。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一代文化象徵:瑪麗蓮夢露

如果以抗爭或者征服的姿態去建立一個針對男權力量的反動形象,如果為了反對而刻意成為什麼,那不是女人的出路。更加女人,或者更像男人?性感的瑪麗蓮夢露,還是共產中國的工裝女工?誰是女人要走向的未來呢?恐怕都不是,這麼想問題,已經是二元論下的迷失。

我們到底為什麼要支持女權主義,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我們都應該支持女權主義,為什麼?女權主義的基本信念應該是什麼,女權主義為個人成長帶來什麼?

有人會說平等、公正,我說這很重要,但不是終點,不是根基。女權主義是這樣一種精神:每個人都應該去自我發現,自我實現。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支持女權主義,因為每個人都應該鼓勵社會、他人、自我去走上自我發現、自我實現的路。我們是命運共同體。當每個人都如此,而形成一個多元的社會,人真正成為一個特別的人的時候,男人和女人的二元論便瓦解了,至少是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一個男孩面對一個女孩的時候,他會說,你僅僅是你,我僅僅是我,愛僅僅是我愛你,你不是女人,我不是男人,愛不是男人愛女人。

成為瑪麗蓮夢露,還是“男性化”的女工人,都不再是困境,男人和女人都應該從對抗裡解放出來。女人不是為了抗爭或者征服刻意成為什麼,你是因為我要成為什麼,所以我成為什麼。

香奈兒和西敏公爵有一段情事,一度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但最後這樁婚姻流產了。當被問到,為什麼沒有嫁給西敏公爵的時候,香奈兒說,“公爵夫人可以有很多,但香奈兒只有一個。”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1970年代的中國女性-中性、革命

自我發現和自我實現是一件難事,因為人不是天然知道自己是誰。良好的男女關係,應該是我們彼此都鼓勵對方去多嘗試不同的人生維度,去發現更本質的自己,然後去實現自己。鼓勵一個女人成為她自己,也是鼓勵一個男人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不受刻板印象指引,不受文化為你規定的既定路線影響的人,也是鼓勵社會上的每個人成為他自己,成為不被社會扭曲的自己。女權主義,不是對抗的,而是共同的追求,共同為個人的自我發現和自我實現創造平等、自由的環境條件。阻礙別人自我實現的,只為鞏固某些女人特權,亦不是女權主義。

三、賽博格:女權主義的終結?

有段時間,有個詞很火——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中的賽博,來源於英文cybernetic,意譯是控制論,是一門信息交流和系統控制的學科。Cybernetic和punk接起來,就是cyberpunk(賽博朋克),和space連接起來,是cyberspace(賽博空間),和organism連接起來,就是cyborg(賽博格)。這樣一些詞都指向一個高科技的,人工智能高度發達,虛擬現實無處不在,人類義肢化的未來社會。Cyberpunk是基於未來社會的一種藝術表達和精神指引,Cyberspace是未來社會空間,cyborg是未來社會中的新型人類主體。賽博格,指半生物半機器的新物種。

對這些詞進行精確定義比較難,那個社會會有些什麼具體的高科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但都離不開一個主題——模糊化。

《攻殼機動隊1995》為我們想象未來世界提供了藍本。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攻殼機動隊1995,高度義肢化的女特工草雉素子

人逐漸義肢化,除了少量的腦細胞以外,身體各部分都能換成更強大的機器部件。更快,裝機械腿,目眇,換機械眼。義肢化,讓人更快、更強。

人逐漸信息化,記憶、精神能夠轉變成信息存儲在一個芯片裡,傳輸、複製、融合,然後植入另一個機器身體裡。AI能夠發展出更高的智能。更發達的虛擬現實技術。

這樣一個社會里,許多邊界都被模糊了。義肢化和信息化的人,是機器還是人AI出現自我意識的世界裡,什麼是機器,什麼是人?虛擬現實的世界,怎麼確定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虛幻與真實,機器與人的邊界都變得模糊了。其實這樣一些技術,並不完全是想象了。電腦,不就是我們人腦的一個外在輔助裝置嗎,它已經深度參與到我們的生活裡來,成為人類身體的一部分。耳機、手機、pad,離開了他們,人們會覺得缺點什麼。人已經部分機器人化了。人的信息化,AI、虛擬現實,這樣一些詞,已經不再是純科幻的。

這和女權主義有什麼關係呢?賽博格存在的未來社會,可能會終結女權主義這個議題,唐娜·哈拉維,在1985年發表的《賽博格宣言》,激動人心地指出這一點。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約翰·斯嘉麗扮演的電影版草雉素子:美麗的賽博格

賽博格,是男人,還是女人,邊界也變得模糊。信息化的人,能夠把信息傳輸到任何一個機器身體裡,一個“男人”的身體裡,可能因為某些原因附著了“女人”的信息,而且信息化的人,根本上和一串代碼無異,代碼只是代碼而已,有何男女之別呢。一個女人,可以把自己義肢化,變得和男人一樣健壯強大。而且,人已經信息化了,生殖從女人身處剝離便可以了。未來社會,可能再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女人形象了,有的只是一個個私人訂製的賽博格。賽博格的世界,不僅僅是機器和生物、現實和虛擬邊界的模糊,還可能帶來男人和女人邊界的模糊。男女二元結構在科幻小說和科幻片裡首先消解了,女權主義不再是一個問題。

這樣的未來,也許是女權主義的未來。技術會帶來一場革命。

當然,討論女權主義的未來,不能建立在尚且存在在科幻小說裡的技術。而且,技術真的會帶來邊界的模糊嗎,還很值得懷疑。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Youtuber: naomi sexy cyborg wu

油管上有一位中國區排名前五的中國youtuber,自稱“sexy cyborg”,平常做一些介紹3D打印機的視頻。她是個性感的女孩,據她自己說,她已經在乳房裡植入了“1600cc”的填充物,所以胸部很大。這些填充物,雖然算不上什麼機器電子裝備,但作為異質參與到人體構造中,不儼然是一個初代“cyborg”嗎。她鼓搗3D打印機,女人參與工業科技,亦是對傳統女性角色的突破,這種邊界模糊也是“cyborg”的特徵。可是,在評論裡,常常出現的不是對工業產品的興趣,而是男人們對“大胸”、她極短的“熱褲”和“上衣”的興趣。

“cyborg”可能會來,但男權文化未必會轉變視角。這種頑固的視角,依然會阻礙男女邊界的模糊,甚至會繼續形成“鼓勵”式的刻板印象——希望女人有完美的身材,而且技術會助紂為虐,它們能夠為男權視角下的“完美身材”和“完美角色”提供技術支持。新技術的出現可能反而帶來的是舊秩序的強化。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古馳2018秋冬秀上的賽博格

古馳在2018年秋冬秀上出了一場賽博格秀,用時尚展示未來景象。秀臺上,男人和女人,機械呆板冷酷,有的人把要送去維修的機械頭顱夾在自己的胳膊肘下,形成怪異詭譎的場面,男人和女人不太分明。可是,我還是很難相信這是未來社會,如果非要預言的話,我寧願相信電影《攻殼機動隊》裡賽博格的形象,約翰遜斯嘉麗在其中扮演高度義肢化的特工草雉素子,草雉素子於是有了“寡姐”健美又性感的身材。文化可能有相當強的延續性,義肢化在初期帶來的很可能是男女特徵的強化,男人和女人都能夠憑藉義肢化實現文化理想中的完美形象。就像社會里有了改造身體的技術,女人首先把它們用在整容上,希望變成更美的“女人”。

唐娜·哈拉維尋求女權主義的未來,不完全是建立在科幻小說裡的虛幻空間和虛幻技術裡。過多的討論幻想,沒有意義。唐娜·哈拉維之所以討論賽博格,並把女權主義的終結寄望於賽博格,不是因為技術本身,而是技術給了文化和思想新啟迪,新視角,新隱喻。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張偉麗贏下UFC冠軍

賽博格,邊界模糊的新人類。雖然那些科幻技術沒有完全到來,但我們已經可以用賽博格的視角來重新審視男人、女人、機器和生物,這是唐娜·哈拉維真正要宣告的。世界已經悄然變得模糊起來,二元論已經不能用來分析人類了。最近,張偉麗在格鬥賽UFC248裡贏下冠軍,人們很為她的勝利而歡欣。張偉麗,用女人來概括她太粗糙了,她雖然是個女性,但卻是與眾不同的女性,是個體的女性,是不同於傳統視角下的女性,這種勇敢突破邊界的人類,不就是賽博格新人類嗎?

唐娜·哈拉維在《賽博格宣言》的末尾宣稱,“我寧願是賽博格而不願是女神”。在一個更加鼓勵自我發現,自我實現的社會里,人們做獨特的人,而不是被歸類在某種二元論下的人,這就是賽博格隱喻,這就是賽博格精神。女權主義不再是個問題,我們以賽博格的新身份團結起來。技術亦不妨礙人成為賽博格,勇氣才妨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