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張太雷是我黨早期的一位革命烈士,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和許多革命志士一樣,張太雷以崇高的信念、頑強的精神,為推翻黑暗的舊社會建立新的革命政權,爭取勞苦大眾的利益而奮鬥不息、戰鬥不止,最後犧牲在光榮的戰場上,年僅29歲。在他的諄諄教導下,他的妻子深明大義,子女長大成人後,踏著父親走過的道路,也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張太雷的家庭是一個不平凡的家庭。張太雷及其子女的高尚品格以及為革命奉獻一切的精神,值得後人永遠銘記。

一、少年有志

張太雷,1898年出生於江蘇武進縣。父親張亮採,是破落戶中的一個窮秀才,因家境貧窮,沒錢娶妻,直到29歲才入贅於常州西門外薛家為婿。張太雷誕生時,父親給他取名泰來,這個窮秀才在窮困中嚮往“否極泰來”。

張亮採是個肩不能擔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在人文薈萃又人才濟濟的蘇、常二州,像他這樣窮困潦倒的文人,很難在當地謀到一份“勞心”的職業。最後,經族人張紹曾介紹,年近不惑的張亮採,帶著妻子和一雙年幼的兒女背井離鄉到江西萍鄉安源煤礦洗煤臺謀了一個小職員,依靠微薄的收入,勉強養家餬口。但是,“好景”不長,張亮採在一場突然流行的急病中不治身亡。孤兒寡母在異鄉舉目無親,難以生活,還受人欺凌,寡母只得拖兒帶女返回常州。那一年張太雷8歲,姐姐10歲。

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常州張太雷故居。

為了生計,母親不得不拋下兒女去給一大戶人家當傭工。因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經族長同意,張太雷和姐姐住到了張氏祖墳的墳屋(供看墓人住的房子)裡,姐弟二人相依為命,過著辛酸的日子。

張太雷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雖未上過學,但其父親在生前利用早晚在家的時間,常教他和姐姐認字、寫字。回常州後,在墳屋裡獨立生活的那段時間,姐弟倆白天外出撿柴、挖野菜,自己燒飯,晚上便在螢火蟲似的油燈下讀書。買不起紙,就用竹籤劃地寫字。

張太雷9歲那年,在外祖父的幫助下,才進西郊小學讀書。入學後,張太雷學習更加勤奮,尤愛算術和外文,每學期的成績均列全班第一。毛筆字臨摹趙體,書法是全校學生中最突出的一個。課餘之暇,張太雷還閱讀了大量歷史書籍、名人傳記和文學作品,在同齡的小學生中,可稱得上是一位佼佼者。

二、求學深造

1911年春,張太雷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西郊小學。校長見他少年有志,十分喜愛,特意為他取學名張復(含有復興家業之意),並資助他考進常州府中學堂預科學習,1912年轉入該校本科,與瞿秋白同班,倆人遂成為最要好的同學。

貧困的家庭生活,使張太雷自小就接近和同情勞動人民。在江西,他天天看到安源煤礦工人的悲慘生活,在幼小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進了西郊小學唸書以後,他每天看到的都是衣衫襤褸的船工和碼頭工人牛馬一般的勞動情景,聯繫到自己一家半飢半寒的困境,使他從小就深痛世道之不公。

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張太雷(後排左一)與常州中學旅津校友合影。

張太雷進中學那一年,正是辛亥革命發生的那一年,常州中學的一些老師當時已具有初步的民主愛國的革命思想了,這些革命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少年張太雷。當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時,張太雷同瞿秋白等同學歡呼雀躍,立即帶頭剪掉辮子,走上街頭,熱情地進行革命宣傳。

1915年春,張太雷因組織學生愛國運動,被學校除名。

失學的打擊,迫使張太雷思考自己的前途。這時,張氏族中有一位有錢的長輩,頗看中他的勤奮和才幹,想讓張太雷到他開設的錢莊裡去做事。這在當時可是份被人豔羨的美差,然而張太雷卻斷然拒絕了這份“美差”。他說,他最看不起銅臭十足的人,最不願意做銅臭的工具,他決定去外地繼續求學深造。於是,他去上海參加了北京大學在上海的招生考試,考取了北大預科。但他又猶豫起來,顧慮北大的學制長,學費貴,在經濟上沒有足夠把握唸完北大,他想到另一所國立大學——天津北洋大學。相比之下,北洋大學學費比北京大學少,比較有把握唸到畢業。於是,他放棄了北京大學,於同年底,考取了北洋大學法政科。為了不增加家庭負擔,他一邊唸書,一邊當英文翻譯。就這樣,靠自己的努力,不但維持上學所需的費用,還為每年的寒暑假回家積攢好路費。

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1918年,張太雷與陸靜華結婚。

1918年春,張太雷為了安慰和侍奉孤苦的母親,與常州一小康人家的侄女陸靜華結婚。陸靜華自小就失去父母,是在其叔父家長大的。婚後,張太雷繼續在北洋大學唸書,以完成自己的學業。假期回家與母親和妻子團聚,沒有一點大學生的架子,他穿起短衣短褲、赤著腳和妻子陸靜華一道操勞家務,什麼活都幹。勞動之餘,張太雷還手把手地教陸靜華認字、寫字,鼓勵她趁年青時抓緊時間學習繪畫、刺繡、縫紉,以謀自立之本。在他的幫助下,陸靜華經過一番刻苦自學,從粗識幾個字到能寫信、讀報,還能閱讀古典文學。

當初,張太雷報考北洋大學政法科,曾想在大學畢業後,回到江蘇當律師,通過高等文官考試,考得一個職位,一方面可以為社會主持正義,為窮人主持公道,去改革腐敗的政治,以拯救中華;另一方面還可以為苦寒一生的母親和自幼孤苦的妻子陸靜華,建立一個安逸的家庭。

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在我國激起了巨大的反響,繼之而來的是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爆發時,張太雷作為天津的學生代表之一,來到北京和北京學生並肩戰鬥。

“五四”愛國運動,鍛鍊了張太雷,張太雷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革命潮流迅速地把他推上了參加創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歷史舞臺。他在給新婚妻子陸靜華的家書中,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說,俄國十月革命,使他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他決定徹底拋棄過去個人“安家立業”的想法,決心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來拯救中國。他將自己的學名張復,按父親給他取的乳名“泰來”的諧音改為“太雷”——寓意響徹太空中的衝擊舊世界的春雷,驚醒世人,改天換地。

三、一心為黨

1920年共產國際派維經斯基一行到北京同李大釗等人會談,討論建立中國共產黨,張太雷擔任會談的英語翻譯。

1920年暑假,張太雷由北洋大學畢業後,就積極地投身到創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共產黨活動中去。同年10月,張太雷參加了李大釗創立的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

1921年春,張太雷赴蘇聯伊爾庫茨克,在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任中國科書記,並以共產國際工作人員身份從事共產國際組織局委派的工作。

1921年6月,張太雷被指派為正在籌建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會議,並被安排在會上發表演說。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宣告成立。張太雷於8月回國,擔任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鮑羅廷的助手和翻譯,不但為初創的中國共產黨日夜操勞,而且還要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四處奔走。

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1921年,在蘇聯時的張太雷。

張太雷是中共第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五屆中央委員,大革命時期擔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書記。

1927年4月,隨著北伐戰爭重心向北發展,大革命中心由廣州向武漢轉移,張太雷調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當時叫湖北區委書記),1927年7月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五人小組成員,參加黨的“八七”會議,被選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隨後,張太雷受命冒險趕到福建上杭,向南昌起義部隊傳達“八七”會議精神。同年11月,張太雷擔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根據黨中央的指示,與葉挺、葉劍英、楊殷、周文雍、惲代英、聶榮臻等人一道組織廣州起義,擔任起義總指揮。

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後成立的廣州蘇維埃政府所在地。

12月11日凌晨4時,廣州起義爆發。當日,宣佈中國第一個城市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廣州公社成立,張太雷擔任代理主席(主席蘇兆徵,未到職)。廣州起義,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三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

為了絞殺新生的革命政權,中外反動派聯合起來進攻廣州。張太雷親赴前線指揮戰鬥,在路上遭反撲的敵人伏擊,身中三彈,壯烈犧牲,年僅29歲。

四、前赴後繼

張太雷烈士遺下一子二女:兒子張一陽,在子女中年齡最小,生於1923年農曆冬至那一天。學識豐富的父親,以《易經》上那句“冬至一陽生”之語,為其子取名一陽,乳名燧堂。長女張西屏、次女張西蕾。張太雷為革命捐軀時,長女8歲,次女6歲,兒子才4歲。

1927年農曆臘月,在接近年關的一天,張太雷夫人陸靜華接到從上海寄來的一封信,要她按信上的地址立即去上海。幾天後,陸靜華由滬返回,坐在張老太太的病床上,婆媳二人抱頭痛哭。原來幾天前接到要她去上海的那封信,是中共地下中央機關寄來的。她到上海後,中共地下中央負責人告訴了她張太雷犧牲的消息,並提出要她帶全家去蘇聯,路費由黨組織提供。因為婆婆癱瘓在床,丟下無人照管,她便放棄了黨組織的這一安排。組織上給了她一筆撫卹金,她就回常州了。因為白色恐怖日益嚴重,三個孩子尚且年幼,她沒有對三個幼小的子女講他們的父親是如何為革命灑盡最後一滴熱血而壯烈犧牲的,也不準孩子詢問他們父親的事,只是叮嚀他們,如果有人問起父親,就說他早已在外病逝了。

烈士的母親、夫人和三個孩子在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中度過了漫長歲月。當孩子們陸續到達入學年齡時,陸靜華到處求人,千方百計將孩子送進學校。這三個子女,不愧為張太雷的後代,他們在小學生中出類拔萃,每個人每學期的學習成績都為全班前三名。這樣,按照校方規定,便可以免交學費。

孩子們大了,也漸漸懂事了,陸靜華這才告訴孩子們,他們的父親是一位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中國革命的共產黨人。

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烈士的長女張西屏已在省立蘇州女子師範畢業、次女張西蕾正在蘇州女子師範高師部讀二年級、兒子張一陽在常州中學初中畢業。他們在學校裡廣泛閱讀各種進步書刊,逐漸瞭解了中國共產黨,也進一步理解父親為共產主義事業、為中國革命事業獻身的正義性。

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張太雷的子女,左起:張一陽、張西屏、張西蕾。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他們都參加了各種抗日宣傳活動和傷兵救護工作。這年底,常州淪陷,日軍進入常州大肆燒殺。陸靜華揹著癱瘓的婆母,帶著三個子女連夜逃到常州南鄉避難。全家一無所有,一貧如洗。陸靜華聽說上海有共產黨組織在活動,就決定讓次女張西蕾去上海找共產黨參加革命,參加抗日。長女張西屏留在常州找個職業,幫助養家,兒子張一陽去當學徒,以減輕家庭負擔。

當16歲的張西蕾遵照母訓離家去上海時,14歲的弟弟張一陽纏著他二姐要跟著一道去。張西蕾答應,待找到黨組織後就回來接他,他這才不鬧。

1938年春,張西蕾隻身到了舉目無親的大上海,雖幾經周折,總算還幸運,找到了上海地下黨組織。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已開始奔赴江南各敵後抗日戰場,上海地下黨組織正組織大批黨員、工人、學生去新四軍工作,由上海慈善團體出面,以遣送難民回鄉為掩護。張西蕾在黨組織帶領下,於1938年8月離開上海到達浙江溫州,然後從溫州步行20多天,穿過浙江省,於9月23日抵達新四軍軍部所在地——安徽涇縣雲嶺鎮,被分配在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女生隊學習,張西蕾終於投身到黨的懷抱。

在黨的教育下,張西蕾階級覺悟、革命覺悟不斷提高,在政治上迅速成長起來,於1938年12月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初春的一個早晨,教導總隊女生隊列隊出發,步行去雲嶺軍部聽報告。當張西蕾和學員們剛剛在露天會場坐下,軍部一個幹部來叫她,說首長要見她。張西蕾跟這位幹部進了一間房子,經人介紹,才知道那幾位首長是周恩來副主席、葉挺軍長、項英政委和一支隊陳毅司令員。周副主席像慈祥的父親那樣,拉著張西蕾的手,對在座的首長們說:“她長得多像她父親啊!”接著周副主席詳細詢問了張西蕾全家人的情況和這十幾年他們所經歷的一切。周副主席勉勵張西蕾說:“你已經是個共產黨員了,你要刻苦學習,努力為黨工作,繼承父親未竟的事業。”最後,周副主席當面交待陳毅司令員,馬上派人去常州,把張西蕾在常州的親人全部接送到軍部,然後送去延安。

五、壯烈犧牲

陳毅司令員從雲嶺一回到蘇南茅山就派人到敵佔區常州城向張夫人陸靜華傳達上級的指示。張夫人對黨的關懷十分感謝,但她不願意給黨增加負擔,就以老太太年邁多病,不能行動,她和大女兒西屏必須留在常州照顧為理由,懇切地推辭掉組織上將他們帶去軍部居住的安排。

張一陽則堅決要求隨陳司令員派來的同志去新四軍參加革命。張夫人囑咐他到皖南後,要聽二姐話,跟著二姐一起幹革命,張一陽一一答應。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他跟家人的永訣。

張一陽經茅山然後去雲嶺,找到了二姐張西蕾,張西蕾帶弟弟去見項英政委。項英政委讓張一陽跟他二姐一道進教導總隊學習,說等過些時候軍部領導人去延安時,再將他們帶去。

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張一陽

張一陽被編在教導總隊男生隊,當時年僅16歲,身體很弱,但無論是軍訓還是學習革命理論,他都刻苦認真。待教導總隊畢業時,他已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了。

1940月12月,國民黨反動派掀起了反共高潮,限令長江以南的新四軍必須於12月31日之前移至長江以北地區。

鑑於當時的形勢嚴峻,新四軍領導決定後方機關和女同志分批先行撤離皖南。張西蕾向組織要求,希望讓弟弟張一陽和她同行。張一陽知道後,特地請假從他所在的部隊駐地翻過雲嶺找他二姐,對張西蕾說,他已長大了,不是小孩子了,而且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已能獨立工作和生活了,表示要跟自己的部隊一道行動,要他二姐放心先走。說完便匆匆告別姐姐回部隊去了,這一別竟是他們姐弟的永訣。

1941年1月上旬,張西蕾隨新四軍後方機關部分同志剛剛抵達蘇北鹽城,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便發生了。張西蕾日夜惦念、牽掛著弟弟張一陽和其他熟悉的同志。

一些從皖南國民黨軍隊重重的包圍圈中突圍出來的同志陸續到達蘇北,張西蕾從突圍出來的同志那裡獲悉,張一陽所在的部隊擔任掩護軍部機關的任務,經過敵我力量懸殊的激烈戰鬥,大部分指戰員都光榮地犧牲了,少數同志受傷後被俘。

1942年,有一位從江西上饒集中營跑出來的同志,到軍部機關找到張西蕾。他告訴張西蕾,張一陽被俘後在獄中同其他許多被俘的同志一起,同敵人展開英勇的鬥爭,終因身體虛弱,在集中營非人的折磨下,染上了迴歸熱病,得病後高燒持續不降。此時,敵人已得知他是張太雷的兒子,特務一手拿著治療迴歸熱的特效藥,一手拿著“悔過書”,對張一陽說:“只要你在‘悔過書’上籤個名字,就立即給你打針,還送你去大醫院治療。”

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晚年的張西蕾。

面對生與死的考驗,處在高燒中的張一陽,睡在地鋪上,輕蔑地看了一眼“悔過書”,把頭朝裡一扭,根本不理睬特務那一套。特務幾次誘降,都遭到他怒目而視,最後敵人又以“斷水”來威逼他。張一陽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便把二姐送給他的那支鋼筆拔下筆尖,咬下手上的兩片指甲,包好後,交給身邊的這位同志,拜託他如果活著出去,務必將它送給二姐作紀念,並要二姐替他報仇。年僅18歲的中共黨員張一陽,帶著對敵人的滿腔仇恨在囚室中死去。

弟弟慘死獄中,張西蕾悲痛萬分,難以自抑。新四軍代軍長陳毅和政治委員劉少奇對張一陽的死表示十分痛惜,親自安慰張西蕾。陳老總還清楚地記得三年前派人去常州尋找她們一家人的情形。劉少奇政委語重心長地對張西蕾說:要革命就會有犧牲,中國已經有成千上萬先烈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你們家已經有了兩代烈士,共產主義事業就是靠許多共產黨員前赴後繼地奮鬥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他們勉勵她化悲痛為力量,牢記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深仇大恨,繼續為繼承父輩開創的事業而奮鬥。

張太雷烈士及其子女們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內的張太雷雕像。

首長的勉勵,給張西蕾增添了力量,使她更加奮發努力投入到火熱的革命鬥爭中去。

新中國建立後,張太雷夫人陸靜華被推選為革命老根據地代表團的代表,於1950年去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幸福地見到了毛主席。後來當選為常州市、江蘇省人民代表,擔任常州市婦聯和軍烈屬協會的領導工作。

張太雷烈士的長女張西屏在黑夜漫漫的舊社會,在動盪與驚恐中,默默地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贍養老祖母和體衰多病的母親,任勞任怨地獻出自己的青春年華。解放後,張西屏參加教育工作,並於1957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週年大會上,時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同志在講話中,代表黨中央第一次把張太雷的名字列入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的行列。接著,張太雷的文集和傳記也陸續出版。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