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保险公司一直在招聘员工的原因是什么呢?

财道


保险公司不停招人,有下面两点原因:

一、保险业务销售起来较难,员工离职多,需要经常补充新鲜血液

保险卖的是看不见的东西,他的销售难度比较大,你向陌生人去介绍一款产品需要你年年付钱,好处可能是需要很久才能看到。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销售起来特别难。

并且,有的业务员专业知识并不丰富,他很多时候只是根据公司的产品推介向客户推荐。

也就是说,哪个保单提成高,他们就向客户推荐哪种。这就造成双方对产品的理解都不到位,客户过后会发现上当,退单的也比较多。

一旦退单,客户到处向人宣传,某某公司是骗人的,这就更造成了业务难做。

没有业务,就没有工资,坚持不下来,自然很多人员人离职。

二、保险产公司的产品一般都是熟人介绍,新员工把熟人消费完,很难继续做下去

前面我们说过,保险是无形的产品,它的相关事项都是很久之后才能体现。

不能及时看到好处,大家对保险的信任普遍比较低。能够做成业务的员工,大多是熟人介绍。

一个人进到保险公司,经过培训后把自己的亲戚朋友都拉来买了保险。之后,他就找不到新的业务,没有业务就没有工资,他只能辞职。

我的一个邻居,去年有段时间被朋友拉去保险公司听课,冲动之下入职。办了手续后,向身边人不停推销,有的人碍于面子买了一点。

没过三个月,他的业务就做不下去了,只能无奈辞职。

因为业务难做,需要源源不断地来新人做业务,所以保险公司经常招兵买马。


丁香新语


保险公司一直招聘员工只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人员流动率太大,必须不断招聘新人;第二则是以招聘为名义展开销售,把新员工的人脉一网打尽。


很多人会把保险跟传销混为一谈,仔细分析确实有一定道理:

1、两者都要经常洗脑开会,以各种成功案例鼓舞士气;

2、都是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拓展业务;

3、一旦做了脸皮就会变厚,百折不挠,人家反感了都还不走;

4、要想业绩好,就得多发展下线;

5、满嘴放炮,夸大宣传,各种忽悠;

……………………


保险公司招聘员工就像狗熊掰棒子,掰完一个扔一个,不过扔之前玉米棒子的籽都扒干净了。


保险公司以极低的工资把人招聘到公司,然后给高提成鼓励员工出单。很多人为了完成业绩拿到提成,往往首先自己买保险或者给家人买保险。相对于那一点点工资,保险招聘的每个人都能带来数倍数十倍的利润。


每个人的人脉都是有限的,家人的保险买完了,亲戚朋友同事也得罪遍了,再想拓展业务就难了。熟人推销保险尚且如此难,陌生人推销难度可想而知,于是很多人做不了两年就会退出保险行业。到了这个时候,个人价值已经被保险公司榨干了,不管自己买的保险是否继续缴费,保险公司都不亏。


保险行业利润是相当丰厚的,重疾险的赔偿总额还没业务员拿的提成多。至于理财保险,收益率更是跑不赢银行三年期存款。2019年保险最深入人心的一则广告是这样的,一位年轻人给老母亲买了一份寿险,一年较6150元,交了10年,最后保险公司只给五万八千元。


国内保险业务员专业素养低,保险合同文字陷阱多,重疾险、理财险、寿险保障不足,存在诸多缺陷。如今也只能用狗熊掰棒子的模式不断招聘员工,以此拓展业务了。


财智成功


当然为了赚钱,上线吃下线就得不停的招人进来,招聘员工并不完全为了给别人工作机会,里面还带有新人进来了有钱赚的味道。

保险行业还是金字塔结构的模式,虽然是合法的,但是模式的本质还是传销的形式。时间往回倒退20年,那个时候人们对做保险人的看法就是“做传销的”,还有一句话“一人做保险,全家不要脸”。不要认为是人人不理解这个行业,而是要去相信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我老婆在我反对无效情况下在某个保险公司差不多做了一年,现在是我每年续保费用在5万左右,这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和开支了。


保险公司只有不停的招聘才能发展下去

保险公司发展的模式和一般的行业不同,保险靠人头获利和取胜,不停的招聘员工事实上也是钻了劳动法的空子,因为进去的人被“洗脑”或者被灌输了他们的理念之后,没有基本工资也是做得津津有味的,如果说给这些人发工资,保险公司还能赚钱吗?

每一个人都有家庭、有朋友、有亲戚等等,在保险公司眼里每一个人背后的社会关系都存在着潜在的财富,保险公司通过招聘将人弄进来之后一步一步的进行挖掘。

每天都有晨会的交流分享,有一些开单的人来给那些没开单的人鼓劲、打鸡血、给予所有人希望,每天用不同的人在讲台上带领大家编织发财梦。

保险公司发财的套路

保险公司招聘员工,只要来人基本会要,反正公司又不开工资,白干活谁不要,何况不会白干都是有可能给公司带来利益的。保险经纪人开不了单的时候,上级主管就会有技术手段来让经纪人自己买保险,这个月买老公的,下个月买儿子的,在下个月买公婆的,反正总有理由让保险经纪人为家里七大姑八大婆买上保险。

保险经纪人买了保单以后,他的上级主管有提成,上级的上级主管有提成,公司有提成,层层瓜分,可怜的是保险经纪人当局者迷,并且为了一个发财理想努力,其实大多人做的是白日梦。


保险经纪人一般人是做不了的

想吃保险的那碗饭先看看自己有什么样的人脉,一般人先想一下向亲戚推销保险产品的时候亲戚会不会给面子?向朋友推销朋友给不给面子?当然了这些怕不给面子的担忧保险公司会有一套说辞打消你的顾虑,会告诉你不给面子也没事。真没事吗?怎么可能!当推销保险以后,亲戚朋友谁不躲着你!

在我看来,保险公司一直在招聘员工是不道德的,但是想想人在金钱面前的那种人性丑陋就不奇怪了,何况保险公司和皮包公司有什么区别呢?都是用别人的钱在发展,固定资产可怜的很,哪怕是在一线城市的上海保险公司的一些分部,也只是租用写字楼办公。

保险公司一直在招聘员工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就是人员的利益驱动,招聘都是里面的保险经纪人或者基层主管在操作,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下线。大鱼吃小虾,想一下这句俗话就知道保险公司为什么一直在招聘员工了,不招人吃谁去?


大嘴老郭


为什么保险公司不停地在招人

先给你讲下我的保险经历。 2个月前看到有个招聘广告是PICC的据说是个央企,什么周末双休啦、朝九晚六啦、底薪2000加提成啦、看的广告挺吸引人的,就加上了解了解,让我第二天过去面试,刚到第一天说是办理入职程序。我当时都惊呆了,没有毕业证直接带我去照相馆P了一个做了入职。然后开始培训,前期培训3天、每天都有人不同的讲师来讲课,一天4节课早上2节,下午两节、讲师非常不专业,对着资料就是一顿编,给你讲保险的意义,寿险的功用,生命的关怀等等,等熬过了3天说是要考试,好吧考就考。等到了考试那天我又惊呆了,

大概有30多人左右在一个会议室,然后大屏上放的答案所有人就光是个抄,考完试就周五了放假,回去时我问了下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工资说是等工号下来就有,周日中午给我发消息说是工号下来了,然后我又问了下工资的事,我又TM惊呆了!这时候2000底薪又变成了有责底薪,你有业绩才有工资,而且还说是要转正必须卖出去5000的保单,期间面试的一直在给我暗示可以给自己家里人买,瞬间我就对他们一点信任都没了被耍了这么久。堂堂的一个央企这么**


超能小铁骑


我来公布正确答案:保险公司从来就不招聘员工!招聘的是什么人呢?是代理人!代理人根本不是公司的员工(很多人却以为是)——代理人就是我把产品给你,你卖了有销售提成。不卖一分钱都没有,还要参加各种培训,花钱参加各种产说会,酒会。还要考勤,完成公司各种任务!否则动不动就扣钱!

还有考核,完成不了各种扣钱,处罚。最后,熟人资源差不多做完了,陌生人很难。一旦完成不了考核,只有被榨干剩余价值抛弃!

而新人又有多多少少的人脉,这样就不断吸收新人员。能够做一年的不超过10%.很多做几个月3---6个月


摧贪铲恶


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模式类似于传销,最大的特点就是拉人头和杀熟。


首先,保险公司招一批代理人,这些代理人不可能等着客户上门,只能去自己一个一个找客户卖保险,陌生人肯定不愿意买啊,所以一般都从周围的亲朋好友和以前的同事下手。


等到周围的人都推销一遍了,也就没有人会买他的保险了。保险的期限都很长,大多都是买一次管很多年,不可能年年买,等到周围没有人再愿意买保险了,这些保险代理人就差不多要失业了。


保险公司都是靠业绩拿提成的,一旦你没有业绩了,自然要把你扫地出门,然后再重新招一批代理人进来,再继续扩展新的客户。


所以,保险公司才会不断淘汰旧的代理人、招新的代理人进来,只有这样,保险公司才能保证业绩不断啊。


我周围卖保险的人很少有坚持很多年了,一般过个两三年就开始转型干其它的了。这些保险代理人一开始会接受大量的培训才能上岗,在培训的过程中已经被“洗脑”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保险太重要了,一定要买保险啊,所以都会给自己或家人首先买上保险。


不过我很佩服保险代理人,真的是为了业绩一点都不要面子,过去一点都不熟的朋友都能跟你套的特别近乎。我认识个不太熟的朋友最近去卖保险了,最近总是突然“关心”我一下,让我受宠若惊。


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要不要买保险,千万不能听别人的一面之词,熟人更要谨慎,要自己考虑清楚,是否有必要买保险,这款保险的性价比高不高。


小斯笔记


记得以前也有网友问过这个问题。确实现在各家公司都在抢人,通过人海战术实现保费成长。

第一、保险公司需要业务规模

中国的保险市场现在还是比较初级的,没有到了精耕细作的地步,各家公司通过不断的扩大人力规模,带动整体业绩的成长,现在保险行业每年的成长率基本上都在10%以上,前几年更是疯狂,能达到30%以上。在人均保费没有太大成长的时候,只能通过人力的增长实现业务的增长,所以保险公司每时每刻都在招人。

第二、行业留存率低

保险行业的新人13个月留存率现在应该在28%-32%之间,也就是说,每年保险公司新招聘的人员一年后能够还在保险行业继续做销售的人员不到三成。而且还有老业务员的流失,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招聘大量的新人进来才能实现正增长。

第三、保险公司作业模式单一

保险公司的推销模式近十几年变化不大,以产品为导向的销售模式导致好多客户的问题不能通过单一产品解决,也就是保险公司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好多人在保险公司工作以后,做完身边的熟人之后就不能再有效的开拓新客户,而且由于产品的单一性和销售模式的单一性导致好多业务员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出现疲乏感,不愿意再从事保险销售工作而流失掉。

第四、市场需求在变化

原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先生说过,现在保险业的主要矛盾是“保险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保险业务员的销售或者是服务单一化,导致现在销售越来越难做。服务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时候,必然会导致人员的流失。

第五、保险公司培训局限性

好多人都说保险公司的培训是非常好的,都在说着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的,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以公司需求为导向的,每天培训的东西都是如何让客户签单,一招致胜,三步促成、七步成诗等等这些东西,完全是为了保费和公司服务,没有真正的考虑到客户的需求或者不能全部的解决客户的问题,可不不买账,导致保险销售的难度增加,人员流失。


老炮说财经


很多人都会发现,保险公司一直都在招聘员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如果了解这行内幕,你就不会奇怪。

表面员工,实际合伙人(代理)

不少保险公司一直招人,表面上招聘的是员工,其实是合伙人(代理)。

这一部分人入职以后,签署的是合伙协议,你是没有工资的,所有的收入都来源于提成,做不出业绩,企业也没有亏损。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当然多多益善。

其实不少房地产中介也是如此,不给底薪,或者前几个月只给一点,出单了从提成里扣除。

虚则招聘,实则找客户

一般来说,成为保险推销员都会要求你参加内部培训,培训后会告诉你保险的好处,然后要你或者你的亲戚朋友买保险。

对于大多数业务员来说,自己的前几单要么是自己买单了,要么就是周边亲戚朋友买单了。

如此情况,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太赚了,你这个月有业绩留着你,下个月没业绩了开除,反正钱已经到口袋里了。

招到就是赚到,人力缺口大,需要及时补充

大多数销售为主的公司都是大浪淘金,天天都在招人。

你觉得很奇怪,但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销售这个职业就是”剩者为王“,100个人里面能有一个做出来的就不错了,但你又很难通过硬性标准将这样的人找出来,于是最好的办法变成了不断招人。

以我曾经在的公司为例,上海分公司成立一年招聘了2000人,最后稳定的人数不过50-60左右,其他人都是换了一拨又一拨。

业务型公司要的是能出业绩的人,这种人招不到,只能进来了”筛“,慢慢的能做的就留下来了,不能做的都走了。

总结

  • 没底薪的工作,招人也无所谓

  • 你进来首先就要掏钱买保险,为前几个月工资买单。

  • 销售都是适者生存,只能靠不断“招人”进行筛选

因此,保险公司总是在招人就不奇怪了。

蹩脚乌鸦


保险公司天天都在招人其实是招代理人并不是招公司员工,原因应该有两个吧:

第一,天天招人说明保险代理人这活不容易干,淘汰率高,人员流动性大。

第二,这是保险公司的套路,因为它招人其实就是招客户。因为当代理人是靠佣金吃饭的,做业绩一般就从自己开始,然后到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轮过后做陌拜,陌拜如果没业绩就只能走人了。但保险公司并不在乎你做多久,你只要有一单业绩做成,招你进来就已经算成功了。


静而生悟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保险公司可以分成财产险公司和人寿险公司。财产险公司人员相对是比较稳定的。人寿险公司的确人员流动比较大,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销售模式决定,人寿险采取的是人海战术,销售方式接近于传销模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个人寿险业务员或者叫代理人的人脉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基本集中在亲属,同事,同学,朋友,这些人挖掘完毕就没有价值了,按照人寿险公司的薪资模式,这个代理人也该无薪酬了。第二,如上条提到的薪酬模式,每升一级,薪酬几何基数增加,同样任务量也是几何放大,没有充足的资源很少有人能一直持续保持业务的增长规模,完不成会降级,于是有些代理人会已客户利益为代价带客户转公司。上述两点导致整个寿险人员流动非常大。举个例子,平安人寿在青岛地区有将近六万业务人员,下至无业青年,上至八十老太,要知道青岛的户籍人口才有多少。基本上不到十个人就有一个是平安人寿的,加上别的人寿险公司的代理人或业务员,据说青岛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寿险业务人员。确实挺吓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