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省府第一衙、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保定直隶总督署,名人辈出


保定直隶总督署坐落在保定市中心,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图为总督署门前的两个大旗杆之一,高30多米,是总督署的标志。

直隶总督署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图为直隶总督署大门。

保定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总督是省最高行政首脑。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直隶是河北省的前身,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直隶总督权重位显,非朝廷重臣莫属。图为大门口及上方门匾“直隶总督部院”。


总督署修建于清雍正七年,面积30000余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筑在中路,东西两路是辅助建筑。进入大门后,穿过一个院落,第二个门是仪门。旧时官衙第二重门称仪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与总督品位相当的文武官员来访,主人出仪门迎入大堂。下属官员只能走东西两侧的便门。文东武西。

这是仪门正门,庄严气派。

这是仪门正门上的牌匾:威抚畿疆

李鸿章曾三次出任直隶总督,任期25年。仪门右楹柱上是李鸿章题写的楹联上联:昔为畿辅,今控严疆,观政得余闲,一壑一丘亲布置

仪门左楹柱上是李鸿章题写的楹联下联:近接太行,远临渤海,豪情留胜概,亦趋亦步许追随。

仪门再往后走,是一座三门四柱的石质牌坊“戒石坊”,意思是说:只有处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的真相。

戒石坊再往后走,是大堂,又称“正堂”。有五间大房。

大堂是总督拜碑迎旨,举行隆重贺典和重大政务活动的地方。该堂是按李鸿章任总督时为背景复原的。

大堂内装备肃穆,仪卫森严。是封建社会官衙权威的象征。

大堂后有一个匾,是第14位直隶总督孙嘉淦写的“居官八约”。

大堂再往北后就是二堂了。二堂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与官员议事的地方,也是总督复审案件的地方。二堂东侧厢房是议事厅,是总督上堂前和幕僚议事,更衣和休息的地方;西侧厢房是启事厅,是幕僚和书吏办公的地方。

二堂内情景

二堂内情景

二堂内情景。光绪二年腊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二堂会见日本驻大清国公使森有礼,二人为朝鲜问题交换意见,并就中、日两国的近代化改革展开了一场辩论。

出二堂再往后走就属于内宅了。进入内宅首先要经过一个小门,被称为“内宅门”。平时有内侍把守。想进内宅见总督,需要给守门的发“红包”,经允许后才可入内。

进入内宅院先是三堂。三堂又称“官邸”。也是五间,中间是过厅。东侧屋两间,是总督平时批阅来文及处理公务的地方。西侧屋两间,是总督温经习字,读书作画的地方。曾国藩曾在此给莲池书院的学子写过劝学篇。

三堂西厢房

三堂东厢房

三堂内情景

三堂内情景。架子上摆满瓷器。

三堂内情景。有烟枪,还有个吸烟时休息的床。

三堂过后是四堂,又称“上房”。是总督和家眷生活的地方。平时外人不能随便入内。除了正房五间,还有左右耳房各两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并以廊庑相连。

四堂内情景

四堂内情景

四堂内情景

四堂内情景

四堂内情景。炕头柜。

四堂内瓷瓶。

四堂内器皿。

在总督署内,有直隶总督方观承《御题棉花图》的石刻。非常精美。左下角有乾隆印章。

这是《御题棉花图》石刻背景和说明。二百三十年前,直隶总督方观承重视农业生产将种棉过程绘制成十六幅图谱,文图并茂。呈乾隆皇帝御览。乾隆皇帝题诗称颂。为永久保存,方观承将文图及题诗一并刻于端石之上。

《御题棉花图》局部

《御题棉花图》局部

在总督署内还可看到当年曹锟所铸的半截进口水泥旗杆。70年代初因为有呼声妨碍交通被推倒,后被移入总督府内。现在门前竖立的旗杆是后来按先前的规格建造的。

在总督署内还有好几个石碑。其中有的和乾隆皇帝有关,有的和几任总督有关。此碑为乾隆帝赐直隶总督梁肯堂诗碑。

此碑为乾隆帝赐直隶总督刘峨诗碑。

李鸿章功德碑。辖内士绅所送。

直隶总督那彦成《督彪五营操兵生息章程碑记》

复建保定大旗杆碑记

在总督署东西两路,还有幕僚居住办公的地方,称为幕府。幕府分钱谷幕、刑名幕、折奏幕等。此处为钱谷幕府南门。门外有个吃水井。

吃水井

幕府院落

总督府两侧,还有许多房屋是总督邀其幕友叙旧论政,吟诗作画,或举行大型宴请活动的地方。称为花厅。

东西两路许多房间现在已经变成了展览馆。房间里有各种展品和知识科普。这里是学习历史知识尤其是清史的好去处。

命妇服饰习俗展览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