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教育好子孫後代,朱元璋居然把孩子們的罪行編成了一本書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朱元璋出生低微,歷經磨難終開創大明偉業,可謂是人中龍鳳。他有26個兒子,可有些兒子一點也沒有繼承老爸的優良基因。其中典型代表就是秦王朱樉、周王朱棡、齊王朱榑、潭王朱梓、魯王朱檀、代王朱桂。有意思的是,為了以儆效尤,警誡後世子孫,朱元璋還把這些不肖子外加一個侄孫的惡行全都寫到了一本叫《御製紀非錄》的書裡。

為了教育好子孫後代,朱元璋居然把孩子們的罪行編成了一本書

朱元璋這幾個倒黴孩子共有的特點是:行事荒唐、大肆斂財、驕奢淫逸、草菅人命、屢教不改。比如,老二朱樉的特點是異想天開,他曾在沙質的土壤挖坑養魚,派人到杭州找一個憑空想象出來的美人,將自己正妃像個囚犯一樣關起來;老三就不算太壞,罪狀只有六條,後來改邪歸正了。老七齊王朱榑最喜歡當土皇帝,他利用權勢,把山東的官員、學生髮展為自己的手下,聽他使喚。導致山東的政務無法正常運轉。

老八朱梓最變態,他曾命令人將大便搓成丸子,讓宮中的老婦人吃,還喜滋滋問人家:“好吃嗎?”老十朱檀的諡號是“荒”,因為這個人比較荒唐,年紀輕輕就因為吃丹藥死了。老十三朱桂罪狀只有一條,就是替他三個周王鎮守周地時,搶奪校尉的馬匹,打死了一些人。侄孫朱守謙是個妥妥的混世魔王,就藩廣西,把廣西地區搞得烏煙瘴氣;鎮守雲南,惹得雲南人民怨聲載道。

為了教育好子孫後代,朱元璋居然把孩子們的罪行編成了一本書

其中,齊王朱榑和潭王朱梓的母親都是定達妃。俗話又說,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定達妃的兩個孩子怎麼都那麼令人頭疼呢?其實,朱榑小時候就表現出了及其輕浮和殘忍的一面。一次,有一隻鳥從屋頂飛過,朱榑就對著天空的鳥口吐芬芳,說:“你居然敢從這裡飛過?”一隻鳥有什麼過錯呢?真是搞笑。屋簷下有喜鵲築巢,鳥巢裡恰好有喜鵲幼崽,朱榑就叫人把幼崽取下來,用火把它們活活燒死,手段極其殘忍。這一年,朱榑14歲。

朱元璋知道這件事之後,覺得是及其不好的苗頭,估計這小子經常幹這樣的荒唐事。於是跟朱榑的老媽定達妃說了這件事。這為嬌滴滴的妃子知道自己的兒子如此荒唐,每天惶恐萬分,吃飯也沒有心情。幾天後,跑去跟朱元璋說:“小孩子年幼無知,慢慢教就是了!”朱元璋一臉嚴肅地跟定達妃說:“你知道嗎?從堯舜時期到唐宋之間,有很多不肖子,丟了父母的臉面,父母沒得辦法,只好將其殺了。”聽到這,定達妃哭得更兇了,問:“這孩子做了什麼輕薄的事?做了哪些殘酷的事?”

為了教育好子孫後代,朱元璋居然把孩子們的罪行編成了一本書

看到這裡,我突然理解了為什麼齊王朱榑長大後會變成一個驕奢淫逸、草菅人命的惡魔了,潭王朱梓長大後會變成一個變態了。身為父親朱元璋和母親定達妃必然需要負起主要責任。孩子犯錯,朱元璋不會好好引導,只會一味地責罵,實在教不了,就想著用最簡單暴力的方式解決,一殺了之。身為母親,定達妃只會一味地溺愛,又不關心孩子的日常,否則也不會對孩子的動態一點不瞭解。孩子犯錯,就只會哭,一點主意也沒有。

為了教育好子孫後代,朱元璋居然把孩子們的罪行編成了一本書

朱榑小時候的種種行為,是典型的自我管控能力差。因為長輩沒有正確引導,儘管朱元璋為他的熊孩子操碎了心,也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這跟現代的父母可謂是同病相憐,小孩子自控能力差,不會安排自己的時間,寫個作業拖拖拉拉,一邊寫一邊玩,大半夜也寫不完;出門的時候總是丟三落四、磨磨蹭蹭;房間裡,桌子上總是亂七八糟的;花錢大手大腳,根本不懂父母掙錢的艱辛……你越是衝著孩子大吼“趕緊的!”“收拾收拾!”“這樣不行!”……收到的效果越不理想。

為了教育好子孫後代,朱元璋居然把孩子們的罪行編成了一本書

可問題是,作為家長,要怎麼引導孩子進行自我管理呢?《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就是一本非常值得父母在家讀的一套好書。這套書不僅語言幽默風趣,配有很可愛的插圖,而且內容淺顯易懂,可操作性強,乾貨滿滿,手把手教你如何教育引導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如何主動整理好身邊的物品、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