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分析:汽车电动化与世界和平

名词解释

1、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分析新能源的基础是参照常规能源,所谓常规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并广泛利用的能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能源中以煤炭为例已经使用了数千年,所以也称之为传统能源。这些能源的两个共同特点:其一为一次性不可再生或再生时间需要千百万年,以人类有效的生命综合生物灭绝论分析,常规能源储能与人类需求量完全不成正比。其二则是大量使用会造成严重排放,对于生态环境会产生相当严重的破坏。

宏观分析:汽车电动化与世界和平


2、新能源(非常规能源)。其概念并不单纯为电能,而是以新型方式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与核聚变能等能量方式为基础,转化为一种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能源。基于发动机的各类型分析,目前能作为驱动力替代往复式内燃机或外燃机的机器只有电动机,于是这些能源也确定为【用以发电】。这是新能源最终指向电能的原因,那么这些新能源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宏观分析:汽车电动化与世界和平



不可再生与无限再生

以汽车为例,全球十数亿台汽车保有量每年会消耗掉超57亿吨石油,国内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亿台,其中汽车截止2020应突破2.4亿台——中国汽车保有量为全球第二高。众所周知中国也是产油国,但是面对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其产能只能满足不足40%是机动车消耗量;剩余的“60%+”依赖的是进口石油——这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宏观分析:汽车电动化与世界和平


专业领域的分析应交由该领域的行业分析师解读,以汽车行业的角度分析则是油价的最终不可控。陆运、海运、航运承载了文明社会的稳定运转,高效的通勤与大运力的货运运输是人们最容易忽视但又赖以生存的基础,因其涵盖了“衣食住行”所有领域。那么随着石油储量的快速降低,30年出头即可能面对石油消耗殆尽的危机,在这一节点会出现什么问题已然不重要了,因为问题在此之前就会集中出现。

宏观分析:汽车电动化与世界和平


通勤成本的提升可以通过公共出行缓解,而公共出行如果也依赖于石油的话,结果是公共出行的成本也会水涨船高——通勤方式与效率的变化会降低生产力。其次油价随着后期储能的逐渐下降,价格持续上涨几乎是外行人都可以预测的结果;而油价的上升带来的必然是运输成本的同步提升,这些汽车货车传播与飞机运输的是什么呢?——生活相关所有物品。那么这些物品的价格提升对于平常人的生活会不会带来压力,常规能源的消耗会不会造成文明的倒退呢?

宏观分析:汽车电动化与世界和平



无限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的关系

用以发电的新型能源很有意思,不论风光水电热都可以从自然界无限获取,于是电能也就可以无限获取——电能可称之为可再生能源。目前国内的发电量中有超30%为新能源发电,这就意味着为了未来文明的进步而打下了“30%的基础”;后续则是要快速推动新能源发电的增长,逐步取代使用常规能源发电的火力电站,以实现减少排放并且让基础更稳固,而推动发电的增长离不开电动汽车。

宏观分析:汽车电动化与世界和平


新能源发电最大的增长障碍是储能,因为很多电能需要24小时恒定发电(比如核电),而普及率很高的风力发电夜间发电量更大。但不论是工业生产用电还是民用电,其夜间耗电量被定义为“谷电”,因为大部分人和机器都休息了——夜间发电量相对过大而只能被浪费(弃电)。想要让这些电不被浪费而得到有效利用或者循环利用,方式有两种。

1:大量普及电动与插电式混动汽车,这些车辆每个终端都有10~100kwh不等的电池容量,如果这些车夜间充电则能大量消耗弃电减少浪费。不过并不用担心这些车辆充电会造成普通民用车或工业用电的价格上升,目前数百万台电动汽车的耗电量仅以新能源发电30%的比例分析,其消耗量只是几十分之一而已;汽车即使全面电动化也不会造成“电荒”。

宏观分析:汽车电动化与世界和平


2: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有【梯次利用】的价值,在汽车上作为动力电池使用平均8~10年后,这些电池将会被送入新能源发电领域作为储能电池使用30~50年。随着电动汽车电池的淘汰形成有效循环,大量的动力电池不断扩容储能电站,新能源发电不仅可以不用担心峰谷电耗同时可以快速提升占比。清洁电能会在电动汽车的作用下快速成长,届时电能则会替代石油成为生产通勤与生活的主要能源形式。

宏观分析:汽车电动化与世界和平



总结:电动汽车的普及不是某一个国家或行业的问题,而是全球能源领域战略转型过程中的战术。往小了说这是为节能减排,往大了说这是为世界和平;分析问题可以宏观一些,综合石油在20世纪下半叶至今带来了多少战火与死亡去分析电能吧。

宏观分析:汽车电动化与世界和平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