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良:穷且益坚

穷且益坚

——马加爵案件警示

辰良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和同学打牌发生口角,先后杀害4人而伏法。从此,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件画上无奈的句号。案件虽然离我们远去,但它给我们留下的血腥教训和刻骨警示仿如昨日: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何等重要!

笔者从全国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总结出案件的起因:马加爵家境贫寒,素遭同窗冷嘲热讽,遂生自卑、报复心理。

毋庸讳言,像马加爵这样的贫困家庭,相当部分的父母,或经济羞涩,或文化尴尬,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诲。久而久之,孩子心里起疙瘩,形成孤僻、冷漠心理,埋下犯罪祸根。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心灵一旦扭曲,他日殊难矫正。

为人父母,千万别以为孩子鲤鱼腰一挺,跃进大学“龙门”,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可以马放南山;殊不知,进大学只是开头,能否学到知识,考取文凭,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可谓“路漫漫兮”!古人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无论读几何书、长多少岁,在父母眼里永远是孩子。既是孩子,难免幼稚,做人道理自家教始。我们应授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美德。

身为学生,追求学业成绩固然重要;打牌娱乐也不可厚非。但古代文学“待人宽厚谦让、与人从善如流”之仪,不可不学。它,能丰富人的内涵,增强人的信心,完美人的一生。

忆往昔,明朝少年解缙,身材矮小,出身贫寒。父亲外出挑水挣钱;母亲在家织布谋生。家庭虽生计维艰,常患断炊之虞、无米之忧,但藏书颇丰;父母安贫乐道,忍辱负重,教子读书做人不敢怠慢。而解缙深知父母艰辛,发奋读书,才气过人。然而,乡里卿孺,多鄙视他。一次,曹尚书故意捉弄他,问曰:“你父母做何生意?”他想起父亲早出晚归,沿街卖水,日月光华倒映水桶;母亲夜以继日,纺纱织布,一双巧手不停转动,便脱口而出:“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这是何等铿锵的心音、何等磅礴的气势!从此,曹尚书无不佩服;他人也不敢拿他开“涮”。而他后来更凭才华、人品赢得朝廷重用,官至翰林学士,名扬天下。

“解府遗风”值得天下父母及其孩子借鉴传承。它阐述了一个道理:凡人,无论家境富贫、身份贵贱,在社会上是平等的,看你是否有内涵和自信。

其实,马加爵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应该自律,若能解读该故事,领略其言行,不致于因冷嘲热讽而大开杀戒,闯下惨祸;而是去努力寻找适合自己人生基点与事业的坐标,去拥抱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说穿了,马加爵正是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贫乏演绎的悲剧。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是特殊矛盾。这不,云南大学莘莘学子,缘何惟马加爵杀人伏法?诚然,马加爵案件的发生,学校和社会都难辞其咎,有待各方“亡羊补牢”。

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文化,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乃至仁人志士,催人发奋读书,激人砥砺志气,教人从善如流,让人尽管身陷逆境、屡遭凌辱,仍不颓废。古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今见刘振兴,逃生死劫难,秉花生油灯,读天文地理,造首颗卫星,称首席专家。志士们化劣势为优势,扳败局为胜局,正所谓:身出贫穷志不丧,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父母无论再苦再穷,都应吸取“马家教训”,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当孩子的好朋友,让孩子把心里话向你倾诉;当孩子学有所成时,劝其再接再厉;当孩子心灵受创时,盼其戒忧戒伤。而孩子也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尊、自重、自爱、自强,力争来日成为国之栋梁。

辰良:穷且益坚

2004年6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