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波特是誰?第一個關注到秦嶺終南山隱士的人

比爾•波特是誰?第一個關注到秦嶺終南山隱士的人

美國作家、翻譯家、漢學家

提到比爾•波特,一般鮮為人知。中國人對於外國人的名字,患有“臉盲症”。

提到《空谷幽蘭》,好多人又讀不懂。蘭梅竹菊,合稱“四君子”,在古典文學裡被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所謂空谷幽蘭,字面意思指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實際指代一個人人品高雅,正所謂“蘭生空谷,不為無人而不芳”。

提到隱士,大部分人都知道。“隱居在山上的修行人,秦嶺終南山裡面多得很!”

而比爾•波特,就是第一個關注到中國現代隱士的人,《空谷幽蘭》就是根據他1989年尋訪秦嶺終南山隱士寫成的一本書。

- 1 《空谷幽蘭》-

唸叨了好久,終於認認真真讀完了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一本寫終南山隱士的書籍,尋訪和

成書的時間大約是1989-1993年

關於秦嶺終南山,他去過的地方,我大多去過;而我去過的地方,他大多沒去過。

這句話很繞,不過確實事實。限於一個外國人的身份,比爾•波特先生在他那個年代,盡了全力去尋找他心中的隱士。

嘉午臺、南五臺、觀音山、華山……,淨業寺、草堂寺、興善寺、興教寺、臥龍寺……,道教、佛教、儒家,終南山上下幾千年的故事和人物,信手拈來、娓娓道來,讀起來確實有點意思。作為關於中國古代文化的入門類書籍,還是不錯的。

快三十年過去了,比爾還在寫書,還在宣傳和介紹中國古代文化。譬如剛剛讀過的《一念桃花源》,這樣的精神令人感動。

如果是一個外國人,要想了解神秘的中國文化,從閱讀終南山開始確實是正確的;如果是一個不太瞭解自己國家歷史的中國人,從閱讀終南山開始也是恰當的。

中國文化的終極目標,就是追求心靈的澄淨和人格的完善。科學和技術是向外的,修行和思考直指內心。

- 2 《一念桃花源》-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美國老先生,寫出來的一本有意思的小書。比爾•波特,就是那個通過一本《空谷幽蘭》,把一千年前已經死去的終南山隱士又復活的人。

書籍確實並不都是有益的,書籍也並非都催人上進,但是這本《一念桃花源》,確實既是有益的,也是催人上進的。

讀起來有意思,靈魂上有觸動,讀完也想這樣去做,這樣去生活,這就是這本書的價值。

我們的精神世界裡,需要住一個陶淵明,也需要住一個蘇軾,更需要住一個比爾•波特!

- 3 《彩雲之南》-

《彩雲之南》其實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是“多彩貴州”,後一部分才是“彩雲之南”。

在多彩貴州的旅行之中,比爾•波特去了鎮遠、貴州、安順和六盤水,這是我的老家。在彩雲之南的旅行之中,他又去了昆明、景洪、大理、麗江、攀枝花和元謀。

曾經有三年春節,我都在雲南浪,比爾•波特書中提到的地方,除了景洪之外,我都去過。而且,我還去了怒江、騰衝、紅土地這些他沒去過的地方。所以說,這本書跟我很有緣分。

雖然我已經算是一個老雲南遊客了,不過卻還是購買了這本書,希望看看1992年的雲南長什麼樣子。

說到旅遊,我始終覺得大部分的中國人都還沒有學會這項技能。旅遊並不是簡單出去走走,一次性完成的事情。

我眼中的旅遊,起碼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前期文化歷史知識準備,二是中期徒步深入緩慢接觸,三是後期總結書寫提升凝練。比爾•波特的書,大概就有這樣的感覺。

- 4 《黃河之旅》-

只1天時間,我就讀完了《黃河之旅》。

開篇提到的虹口,前陣子剛去過,只可惜沒去看魯迅的故居。

從第九章開始,開封、鄭州、嵩山、洛陽和三門峽,我都比較熟悉。我翻譯過林散之遊記,比爾•波特提到的景點,我甚至分得清方位,比他了解得更多一些。當然,都是間接獲取的知識。

關於陝西部分,比爾•波特先生去了韓城、延安和榆林。

韓城的黨家村他原本有機會去,但錯失了,真是遺憾。反倒是司馬遷墓,這個也算不錯。然後是壺口瀑布,我也去過,當然也是很多年之前的事情了。延安我去過很多次。榆林那邊,曾經去過一些,只可惜沒有走到真正的毛烏素沙漠。

30年前,貌似和30年後,景緻都是一致的。

至於包頭和呼和浩特,前幾年我們的內蒙古之旅時,整整5000公里,我走得比比爾•波特先生更遠和更深遠。他追逐黃河,我追逐的是草原。這一趟下來,真是令人難忘呀。

轉到青海之後,重點的塔爾寺、拉卜楞寺、日月山、青海湖、茶卡鹽湖,正巧我也都去過。真沒有想到,我的行程之中,居然有那麼多與比爾•波特的行程是重合的。

只是最後的黃河源頭,我沒有去過。

讀完這本書,慢慢悟出了旅行之道,那就是主題旅遊,設定一個目標,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走哪兒算哪兒的瞎玩。

我們行千里路,總得有一個擬定的方向。

一個外國人,對我們廣袤的國土都如此迷戀,我們沒有理由不走出門去,好好看看。看看那些,五百年前、一千年前、三千年前、五千年前就存在的歷史和文化。

- 5 《絲綢之路》-

要說有趣和冒險的話,比爾•波特的這次絲綢之路之旅,確實稱得上是一次偉大的旅行。

他們從西安出發,經過了天水、蘭州、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然後來到了新疆。最後從新疆,翻越崇山峻嶺,又去了伊斯蘭堡。

許多年前,唐代的著名僧人玄奘,就是從走這條路取回了大乘佛教的經典。

1992年,比爾•波特和他的朋友芬恩,從香港出發,為了給一檔旅遊做節目,開始了這段神秘的冒險旅程。

一路上他們跋涉沙漠戈壁,翻越高山雪原,遊歷了河流湖泊,探訪埋藏於綠洲文明和乾枯河流旁失落的古城,傾聽絲路沿線居民講述不朽的民族神話和民族間的征戰與融合。

那時候,我還在讀小學。

一個人這一生,必須有那麼幾場有意思的長途旅行,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有一個要好的朋友,有一定的經費支持,去一個自己特別想去又特別有趣的地方。

旅行的目的,就是滿足一種特殊的心理需求,是對自己日常平淡生活的補充,去體驗別人生活的方式,並與自己當前的狀態形成對比。

只有在這種不同的比較之中,你才能感受到生活的魅力和特殊,才能覺得日子還是挺有意思的。

我的書架裡面,已經讀完的比爾•波特的書,已經有五本了。這些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比如說隱士文化,詩歌文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黃河文明,還有絲綢之路文明

- 6 《江南之旅》-

“江南”是什麼意思?“江南”在哪裡?比爾•波特說,十個中國人會有十個不同的答案。確實如此,即便是一個家庭中,夫妻二人也不會對“江南”達成共識!

於是,比爾•波特和他的兩個好朋友,踏上了尋訪江南的旅程。

一路見聞包括:廣州、長沙、廬山、南昌、南京、蘇州、杭州、紹興和寧波,以及慧能、齊白石、毛澤東、劉少奇、杜甫、屈原、陶淵明、虛雲、朱耷、李白、孫中山、徐霞客、石屋、寒山和蔣介石,還有瓷器、墨錠、宣紙、茶壺、園林、黃酒。

一個外國老人,知道的比中國人多。旅行的方式,比中國人地道。各種旅行中的智慧,更是眼花繚亂,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防扒竊、倒臥鋪、住賓館、談價格、開口問路,以及買買買中的精打細算,即便是今天,恐怕也沒有幾個人能超越比爾的旅行智慧。

尤其,是他們對於美酒和美食的欣賞,更是發自內心的。

走出家門就是旅行,但很少有人能夠遊覽完畢之後,留下那麼多文字記錄,發生那麼多能與人分享的故事,每件事情都值得學習,玩也是一樣的。

我喜歡閱讀比爾的書,就是想看看別人的行程到底有何不同。

- 7 《禪的行囊》-

《禪的行囊》開篇,比爾•波特先生交代了自己的人生,然後的本書結束的時候,他又交代了自己家族的故事。

於是,僅僅通過這兩個部分,比爾•波特先生本身就已經成為一個傳奇。只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奇妙有趣,寫出來的書才會奇妙有趣。

《禪的行囊》一點點回顧了《空谷幽蘭》《黃河之旅》《江南之戀》《彩雲之南》的寫作來由,雖然往往點到為止,但對於已經讀過這四本書的我來說,看見那些熟悉的文字,總會會心一笑。比如,終南山中修行的隱士,黃河源頭的兩匹矮馬,屈原李白的陵墓,廣西瑤族的傳說。

《禪的行囊》補全了我關於禪宗的知識結構圖。之前,閱讀熊逸《思辨的禪趣》,對於禪宗六祖慧能的故事,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這一次,剛好隨著比爾•波特的腳步,領略了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傳奇。

閱讀使人豁然開朗,哦,禪宗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情,至少對禪宗不再是睜眼瞎。

去年在終南山太平峪管家坪金明寺,遇到一個獨居山寺修行的僧人,從他口中印象深刻地知道了一個詞彙:“廟產!”當讀完《禪的行囊》之後,終於對於這個詞彙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禪修就是勞作與修行的統一,共同的集體勞動讓彼此孤獨的修行之路,變得容易了一些。否則,普通的修行人很難走完這條道路。而寺廟的“廟產”,也就是土地是僧尼勞作的場所。

歷史上,對於佛教來說,廟產發揮過正反兩反面的巨大作用。

興時,因為有了廣闊的土地,從幾畝、幾十畝、幾千畝,到幾萬畝,寺廟有了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得以快速發展。

衰時,因為僧人可以通過把土地轉租給農人耕種,逐漸使自己成為了剝削階級,甚至動搖了政府的稅收,繼而慘遭滅佛,亦或者被沒收充公,寺廟一度成為學校、機關。

從閱讀來說,這一本書的文字語言很流暢,相比於之前比爾•波特書籍的翻譯者,葉南的文字駕馭能力超乎其上,譯文是地道的中國文字表述,幾乎讓人讀不到翻譯的任何痕跡,這實在是太難得了。

閱讀的過程中,我也剛剛把林散之20世紀30年代的遊記,從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累計發佈38篇網友,受眾多達上百萬人次。這個工作,讓人深知翻譯,無論是跨文化、跨語言、跨表達習慣,都十分考驗譯者對於語言的運用能力。

- 8 彩蛋《遠村行走》-

為什麼要介紹比爾•波特?

2019年,我打算出了一本書,是關於秦嶺的,書名叫做《遠村行走》,尋訪的是中國最後的山村。

7月9日,出版社希望邀請到寫過秦嶺終南山隱士的比爾•波特寫推薦語,於是通過電子郵件聯繫到比爾•波特先生,沒想到老先生很爽快,回信答應寫幾句話。

比爾•波特是誰?第一個關注到秦嶺終南山隱士的人

7月30日,比爾•波特先生在仔細閱讀完《遠村行走》之後,寫下了這樣一段推薦語:

秦嶺自古以來吸引著無數的修行者和探索者。我1989年尋訪秦嶺終南山裡的隱士,寫成了《空谷幽蘭》。三十年後的今天,秦明先生以《遠村行走》向秦嶺南坡的平凡山民們表達了敬意。我希望讀者朋友們也對山裡的修行人和平民相敬如賓。同時,我也祝大家在行走中更好地發現自己。

——比爾•波特

人世間的一切,都是緣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