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為何最害怕古墓出現雞蛋

中華有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一個個傑出人才給歷史添上了精彩的篇章。古代封建王朝的那些權貴們生前享受著人世間的榮華,死後也會帶走無數的財富。到了近現代古代眾多的古墓就促使了考古學的產生,考古學家們主要是發掘古墓對古墓進行保護,而他們在發掘古墓的過程中最害怕的就是古墓中出現雞蛋,這是為什麼呢?

考古為何最害怕古墓出現雞蛋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很早就開始有人發現去進行古代遺蹟考察的重要性。北宋時期,有學術系統的金石學,到了清朝更是發達,這成為了中國考古學的前身。而盜墓的年代更為久遠,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變化之後,厚葬的行為越來越多。出於古墓裡面文物非常多,盜墓這一行也就應時而生。

考古為何最害怕古墓出現雞蛋

在陝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目前發現的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墓。但這座墓被發現有盜洞247個,還有十多個直接打進了槨室。更是從盜墓這一行發明了洛陽鏟,據說是陽邙山馬坡村裡,民國十二年有一個姓李的人就是以盜墓為生。他去趕集的時候看見有一個人用鏟子正在地下挖了一個豎起的坑,鏟子出來的時候帶出了很多的土,他靈機一動,自己回去琢磨設計,洛陽鏟就此誕生了。

考古為何最害怕古墓出現雞蛋

盜墓的人這麼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在墓裡放金銀珠寶就好。但是古人不願意,他們覺得人死了之後還能享受這些,於是就精心在古墓裡設計了各種機關。還把古墓設計在極其隱秘的地方,古墓在地下多年形成了一個密封的環境,環境越密封裡面的文物也就保存得越好。專家們在古墓之中多是小心翼翼的,大多時候害怕的是見到被破壞的古墓。

雞蛋,就是母雞生的卵,外面有一層不算硬的硬殼。因為營養豐富、價格便宜、產量較多成為現今人類經常食用的一種食物之一。雞蛋在現代我們的生活之中可以說是經常看見的食物了,它們有時候也會出現在古墓之中,目前距今出土最早的雞蛋在距今兩千八百多年的西周墓葬裡面發現的。

考古為何最害怕古墓出現雞蛋

西周雞蛋出土在江西的一個墓葬群裡,裝它的那個罐子叫“西周幾何印紋硬陶瓿”。出土的時候考古人員才看見裡面盛有雞蛋,因為時間太久了雞蛋已經石化了。這些雞蛋的殼非常的薄,為了保護裡面的雞蛋,專家們就沒有將這些雞蛋拿出來,而是保持了原有的樣子。許多網友而是對這些雞蛋進行了猜測,還有些好奇兩千多年前的雞蛋是什麼味道了,甚至有人問能不能孵化小雞?

考古為何最害怕古墓出現雞蛋

這些都是不可行的,古墓裡面有雞蛋,專家們都會又害怕又期待。因為這些雞蛋不僅在現代珍貴,在古代也是很珍貴的。他們沒有現代的技術,對於雞蛋自然也就顯得稀少了,在古墓裡面放雞蛋的更是非富即貴,平常人家基本不會在墓裡放這些。同時,這些雞蛋經歷了多年,接觸到空氣都有可能會融化。倘若是碰一下,更有可能會化或者是直接變成一堆灰燼。但另一方面來說,雞蛋對於研究很有價值,正是出於脆弱和保護考古學家們才不敢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