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槐树到底流放出来多少姓氏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是一首流传在华北地区、淮河流域很多地方的民间歌谣,一般唱完这首歌谣,还要脱袜默默地审视一下小脚趾。

显示所有大图

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是一个有名的寻根之地,自在1991年4月洪洞县政府举办了首次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起,每年都有大型寻根祭祖活动,规模之大,涉及18个省份,500个县市的812个姓氏。

为什么大槐树这个地方会成为一个寻根祭祖的地方呢?

那是因为在史料记载中,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这五十余年间,山西省洪洞县就一共组织了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八次的移民活动规模之大涉及18个省,500个县市,812个姓氏。下图是有族谱记录的其中一百个主要的姓氏。

如此庞大的移民规模还得从政策出台的原因提起:

中原地区由于连年的天灾人祸,比如说水灾、旱灾、蝗灾和各种规模的战争冲突,让原本繁华的中原,变成了片片杳无人烟的荒地,使得百姓的生存都成困难,民不聊生,所以中原的百姓急需一个能属于自己安生立命之地。

历史上的山西,由于地形等因素,处于较少受到战争波及的地带,成功地吸引了中原百姓大批地迁入山西,也因此,山西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口流入大省。

到了明初,当江山渐趋安定,统治者抱着平衡各地区和发展中原地区的想法,采纳了有关官员移民的上奏。

那么,作为人口大省的山西,自然是首屈一指的人口流出地。

按照统治者的意图,移民活动能开疆拓土,促进各个地区的平衡发展,促进全面的繁荣和稳定局面。但是,对于即将离开自己家乡土地的村民,尤其是受中国几千年浓厚的落叶归根思想影响的中国人而言,必须承受特别的痛苦代价,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寻根祭祖活动的开展。

更甚者,当时的移民政策不近人情,苛刻到近乎泯灭人性。

移民中若是同姓同宗的,不可以迁往同一个地方。如果一户人家里有四口人,则留下一口人不迁;如果一户有六口人,则留下两口;如果一户八口,就留下三口人……以此类推。这种移民条件硬生生地拆解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使得骨肉分离,痛不欲生。

平民百姓无法对抗官方意志,这样的强制性迁移即便不愿面对,他们却也无力反抗。

即将离别之际,亲人们在大槐树下痛哭流涕,并告诫和约定家人:若是以后不知家在何方,就以此大槐树为标记,再慢慢地寻找。因此,对于迁移出去的人们而言,“大槐树”是家的方向,家的象征,有着历来现实的浓厚感情。

当年大家一起约定的第一代地标大槐树,已在后来清朝汾河发生的洪涝灾害中3被冲毁。人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与第一代大槐树同根孳生的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的第二代以及第三代槐树。

它们作为第一代大槐树的后代继承着第一代古槐与人们的约定,向这812个姓氏的子孙后代指引着回家的道路。所以,“大槐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找寻“根”所在的源头。

从这大槐树中流放出来的812个姓氏的人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无疑非常重要,客观的说,他们促进了我国南北方和东西方地区的交流,加强了后世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为各种无脑“地域黑”提供了一堵坚实的防卫墙,他们的贡献值得被尊敬。

山西大槐树到底流放出来多少姓氏


山西大槐树到底流放出来多少姓氏


山西大槐树到底流放出来多少姓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