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3个非理性颤栗瞬间,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来帮助梳理

01

序言


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首先袭击了武汉,逐步蔓延至中国、全球。截止2020-3-3中国已累计确诊80303例,治愈人数47448例,死亡2948例;海外确诊12553例,治愈人数891例,死亡216例。

通常情况下,正常的人都被视为理性动物,有合理推理的能力,理性地指导行为。

但是随着深入的研究发现,人在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的判定经常是非理性的。

特别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的综合洞察力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发现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人的判断和决策不同于传统标准经济预测结果。

卡尼曼将这些研究发现整合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发现。

处于这种对疫情蔓延的这种未知情况,人们的情绪是恐惧、焦虑。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下,通常理性的人们,时常作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让人们不解。

让我们用这本《思考,快与慢》对以下3个非理性颤栗瞬间进行解读、梳理。


疫情下3个非理性颤栗瞬间,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来帮助梳理

思考,快与慢


02

3个非理性颤栗瞬间


A、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简单地说,常见的动作会不知不觉地影响我们的想法和感觉”

——《思考,快与慢》

2020初疫情逐步蔓延时,正值中国农历春节。政府部门已要求春节期间不要聚会,避免新冠疫情蔓延。

2月4日哈尔滨市新闻办通报的哈市疫情情况,在通报会上介绍了在春节期间因聚会造成1人传染11人的案例。

2020-1-20 吕某已出现发热、干咳、胸闷等症状未及时就医,仍然于1月24日、1月25日举行聚会、聚餐。1月30日吕某确诊,从1月30日~2月3日与吕某先后聚餐、聚会的11人先后确诊。

这种案例为什么在春节期间频发呢?我们可以用“启动效应”来解释。

春节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举家与亲戚朋友团聚的符号,平时大家都很忙,一般都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


疫情下3个非理性颤栗瞬间,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来帮助梳理

春节是亲朋好友聚会的好时机


但这次春节不同,正好新冠处于传播期间,虽然一直强调为了降低疾病传播,在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不要多人聚会。

这时理性的人可能在想,虽然春节是大家聚会的时刻,但是毕竟病毒在传播,以后有机会再聚吧。

但人不总是理性的,这个案例中的主角,在春节期间,采用了“启动效应”,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是正常的,而传染病毒是出人意料、不太可能的事,于是快速做出聚会的决策,最终导致传染其他11人的后果。

在《思考,快与慢》中,卡尼曼解释了“启动效应”的根源:这是由于我们认知的局限,因为我们头脑里的本能预测了哪些事是正常的,哪些事是不太可能的事,这是我们做出判断活动的根据,这些快速判断都是在我们本能指引毫无意识地完成的。


B、羊群效应

“当考虑其他人的判断,完全理性的人也可能表现出从众行为,即使他们知道其他人的做法也是一种从众行为。虽然就个人而言,这种行为可能是合情合理的,但由此产生的从众行为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繁荣》

在疫情发展期间,网上突然出现一个谣言说“双黄连”能预防新冠疫情,这条消息后来被官方辟谣。但就在短短的几天,实体药店、电商的大多数双黄连药品都脱销。双黄连药品脱销情况下,连双黄莲蓉月饼也售罄。


疫情下3个非理性颤栗瞬间,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来帮助梳理

抢购双黄连月饼


甚至还有一个案例,一位郑州市民听信谣言,相信双黄连能预防肺炎,本来很安全地在家自我隔离。于是走出家门,到药店购买双黄连,但过了几天就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然后被确诊患病。

双黄连现象,我们可以用羊群效应来解释。

有研究显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信息瀑布”(Information Cascade)

信息瀑布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当前人们的选择受到前人信息的影响,放弃自己的爱好,追随前人的选择的一种现象。当前人们可以看到别人的选择,却看不到别人的心理。即便选择不是当前人们所喜爱的,还是会跟随前人。

我们用导致羊群效应的“信息瀑布”原理回顾一下双黄连现象,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信息瀑布”开始:

1月31日某机构称“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仅仅是初步发现,还未经历任何实验,更没有经过临床实验的检验。

第二阶段:“信息瀑布”形成,并导致羊群效应:

这个消息被网友刷屏,许多药店前面顾客深夜排队抢购双黄连药品。

随后,双黄连药品被抢购一空。当双黄连药品都被抢购一空,双黄莲蓉月饼也被抢购。这时人们已经完全丧失理性,只是跟随着前人抢购。

第三阶段:羊群效应结束:

官方发布声明“双黄连口服液并不能预防病毒”,至此闹剧结束。


C、过度自信

“我们只重视自己已知的。却忽视自己未知的,因此我们对自己的信念过度自信”——《思考,快与慢》

疫情发展到现在,国内的确诊增速逐渐下降,基本抑制住了疫情疯狂蔓延的局面。这与政府大力控制、民众配合实施、逆行者勇敢面对是分不开的。

但时至今日国外局势却不容乐观,甚至WHO官员于2月28日宣布将新冠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至“非常高”。

这是为什么呢?原本2月初国外的病例不是很多,怎么一下就失控了?

其实这就与我们所说的“过度自信”有关。

韩国在1月23日仅确诊1例,但在3月4日高达5328例,疫情在韩国爆发。


疫情下3个非理性颤栗瞬间,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来帮助梳理

韩国疫情增长图


据媒体报道,在2月22日,韩国确诊总数达400人次时,这是疫情关键时刻。但是首尔市民举行大规模集会,并且部分人不戴口罩。甚至首尔市长到场劝集会者离开,警告疫情风险。市长还被市民围攻。

韩国疫情爆发的情况,可以用“过度自信”来解释:

过度自信来自于坚实的生理基础,乐观情绪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本能。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每天要面对伤残、死亡。所以人在受伤时会产生一种激素,这种激素既能缓解疼痛又可以产生愉悦感,这种乐观让人类繁衍至今。

但人们的乐观情绪时常把现实想象得很美好,并夸大了预测未来的能力,所以将会掉入过度自信的陷阱,影响到决策。

回到韩国的案例,当时集会的群众肯定不会想到几天以后新冠疫情会飙升,都认为不过就是普通集会而已,新冠病毒不会传染到自己,病毒距离自己还很远,过度自信造成了这个局面。但实际情况却是很糟糕,韩国总统3月4日宣布进入战时状态,要求所有政府机构启动24小时应急机制共同抗疫。

好了,对于以上3种非理性颤栗时刻,我们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可能会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人们恢复理智,减少非理性的行为呢?


03

如何减少非理性行为?


如何减少非理性行为呢?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3步:


1、 首先正确认识人思维模式:

“人的大脑有两套思维模式,即系统1、系统2:

系统1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系统自主状态。

系统2是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思考,快与慢》

卡尼曼把人的大脑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感性脑,一部分是理性脑。感性脑不做任何分析,直接对外界事物快速地反应。如果你看到一个猛兽在前面,肯定会想也不想拔腿就跑,这就是感性脑起作用。另一部分是理性脑,负责把收集到的资料仔细分析,帮人们做出最佳决策。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理性脑占主动,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理性脑是感性脑的跟班。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这是进化的结果。有研究显示,有意识的理性思考系统是20万年前才最后形成,而无意识的感性脑系统已有上亿年的历史了。

经过漫长的进化,人类终于有了理性思考能力,但自然选择并没有放弃快速思考的感性脑。

感性脑处于自动运行状态,反应迅速,省力气。但感性脑的自动、高效,有时候也会让人不知不觉踏入陷阱,甚至让人作出愚蠢的决策。

我们上面说描述的三个效应“启动效应”、“羊群效应”、“过度自信”

,感性脑都在不知不觉中起到决定作用。


疫情下3个非理性颤栗瞬间,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来帮助梳理

认识思维模式


正确认识人的思维方式这是第一步


2、 其次面对不确定性问题,采用“饮水机”策略。

“饮水机旁交谈,其目的就是给读者提供更丰富精确的语言来讨论他人乃至自己在判断和决策的失误,提升发现和理解这些失误的能力” ——《思考,快与慢》

“饮水机”闲谈策略就是在决策以前,决策者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例如在饮水机旁,听听大家的闲聊和批评。尽可能收集不同意见,避免思维偏见造成决策的失误。

在决策前,发动勇气自我批评,发现自己决策的漏洞,对于常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这时感性脑处于优势状态。

正如柏拉图的描述感性,“它有公牛一样的粗脖子,雄狮一样的鼻子,它的耳朵被厚厚一层毛覆盖,已经听不见了,它只向胡萝卜、大棒屈服”。

这时即便自己的理性脑发动自我批评,感性脑也听不到。

但,如果有一个轻松的环境,暂时放松感性脑的警惕,请理性脑出场听听其他人的批评意见,收集别人的不同意见,往往能避免感性脑带来的偏见和失误。

现在想一想我们上面提到的三个案例,如果人们能在轻松的环境下,与其他人聊一聊,听一听其他人的想法,说不定后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疫情下3个非理性颤栗瞬间,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来帮助梳理

饮水机旁交谈


在决策前,采用“饮水机”策略是第二步。


3、 最后刻意冷静,慢思考。


在采用“饮水机”策略,将理性脑引出来之后,就是需要进行慢思考了。

“按部就班的运算过程便是慢思考。计算的过程是脑力工作,需要刻意、努力有序地进行——这也是慢思考的特征” ——《思考,快与慢》

慢思考需要大量计算是第一个特征,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费脑力,因为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这时人就会感到紧张、血压上升、心跳会加快。通常我们进行较长时期的慢思考以后,虽然身体未运动,但也会觉得很累。大脑通常情况

经过大脑的理性思考后,再决策。通常决策的效果会大幅上升。

慢思考就被股神巴菲应用到投资领域,并形成独到的投资秘诀,巴菲特称之为“延迟决策”。巴菲特通常阅读大量财务信息、报表,但很少见他频繁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这就是投资的专业人士着眼于长期,他们不仅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克服短期的冲动。

人们的感性大脑很擅长从过去经历找答案,当遇到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时,感性大脑不知道怎么做。在决策前,我们立即调整平复心情,这种状态叫“刻意冷静”。在刻意冷静之后,让理性大脑集中注意力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所以刻意冷静是调动理性大脑思考的关键。


疫情下3个非理性颤栗瞬间,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来帮助梳理

冷静思考

最后是刻意冷静,慢思考是第三步。


04

总结


好了,我们再总结一下减少非理性行为的步骤:

1、 首先正确认识人思维模式;

2、 其次面对不确定性问题,采用“饮水机”策略;

3、 最后刻意冷静,慢思考;

如果在疫情期间,我们能采用以上步骤,将会大幅降低非理性的行为,为更好打赢这场反“疫”战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