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CPI高达5.2%,通胀阴云何时散去?

3月10日,中国统计局公布2月的通胀数据,其中2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5.2%,预估为5.2%,前值为5.4%。中国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4%,预估为下降0.3%,前值为增长0.1%。

统计局表示:统计局:2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98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1.9%,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45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活食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薯类价格环比上涨16.0%,涨幅扩大8.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上涨9.3%,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9.5%、4.8%和3.0%,涨幅分别回落5.8、0.7和1.5个百分点。

显然,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多个城市的交通和物流受到较大影响,基本生活品包括主要的粮食和蔬菜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也推升了2月的CPI。

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今年的通胀形势到底如何?

我们知道,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9年猪肉价格大涨引发了CPI数据的快速上涨,这对2019年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是一个双刃剑,因为猪肉价格推高通胀数据的同时,也把去年的价格基数做高了。因为CPI是一个同比增长的数据,所以去年的高基数特别是下半年的数据,会使得今年的CPI数据有所下行。

所以,从数据上看,CPI会逐步出现下行的态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家的感受会更好,因为去年猪肉40元每斤,如果今年还是40元每斤,尽管价格涨幅是零,但是大家的感受仍然是很贵,核心的原因是我们的收入涨幅没有超越CPI的涨幅。

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更加恶劣,由于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大头,对于很多人来说,工资高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保住工作。

这种低欲望社会里,会使消费水平和消费量呈现快速下降的走势,进一步使得企业销售困难,造成负反馈,企业利润降低,员工收入进一步降低。

所以,CPI在数据上今年肯定会下行,但是生活水平和生活满意度不一定会上升。

那么工业品相关的通胀数据PPI呢?

实际上,中国的工业品PPI和原油价格走势高度相关,因为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近期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使得国际原油价格动荡,有金融机构认为国际原油价格会跌到20美元每桶的低位。

石油作为工作之母,如何他的价格降低,肯定会把全球的通胀数据拉下来,对于中国来说,影响的核心数据就是PPI。

这意味着很多工业品的上游原材料价格跌了,对下游的化工企业和相关产业链上的行业,都是利好。

所以,在石油价格大跌的时候,很多化工类企业也跟着跌,实际上是不理智的,因为石油价格大跌对石油开采和销售有不利影响,但是对下游是利好的。

国际原油价格大跌,也对应着PPI数据的下行。因为原来市场预期在中国的高基建刺激下,大宗商品价格包括钢铁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会有所上涨,对PPI有上涨预期,现在一切预期都打破了。

所以,对于今年的通胀,不管从CPI上说,还是PPI数据,都有强烈的下行预期。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总体上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掣肘较小,也对债券市场相对有利,但是考虑到目前债券市场已经高位,我们仍然建议规避净值型债券产品,可以考虑预期收益型的产品。


2月CPI高达5.2%,通胀阴云何时散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