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太行山上包圍鬼子,打起來才知道難上加難

打鬼子:系列連載第43期,以當年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照片為線索,全面講述抗日戰爭14年的全過程。許多圖片為第一次展示,極其珍貴。

日軍雖然在武器上有絕對的優勢,但在井陘、娘子關一帶同中國軍隊血戰之後,還是付出了較大代價(日軍統計陣亡人數2362人,傷1322人,失蹤4人)才佔領了這一地區。突破娘子關天險後,日軍又佔領了固關,隨後順著太行山脈直撲山西平定縣。本期拍的就是日軍在太行山脈的固關(也稱新關)至故關(也稱舊關)一帶作戰的情形。下圖為日軍鯉登、森本部隊佔領固關後順利會師。

八路軍太行山上包圍鬼子,打起來才知道難上加難

娘子關失守後,國民黨第22集團軍(川軍,鄧錫侯部)的41軍王志遠364旅24日奉命向七亙、馬山一線進發,阻擊日軍西進。25日,364旅行至東回村與日軍遭遇。日軍先以飛機大炮轟炸,而後由步兵發起衝鋒。守軍將彈藥打光後,輪起大刀與日軍肉搏。但是在日軍飛機、大炮、毒氣彈的攻擊下,全旅傷亡1800人,不得不向平定、昔陽方向撤退。下圖為日軍炮火轟炸後的舊關。

八路軍太行山上包圍鬼子,打起來才知道難上加難

趕來增援的第732團也在半路被日軍截住,惡戰一晚後全部陣亡。再晚些趕到的731團也傷亡過半,不得不撤退,至此娘子西南部防線全線失守,日軍進入山西的大門洞開。下圖:日軍鯉登部隊在大行嶺(日語直譯,應當是太行山山頂,下同)向中方陣地衝鋒。

八路軍太行山上包圍鬼子,打起來才知道難上加難

下圖:突破中方防線後,小林部隊在集結,準備向山西進軍。

八路軍太行山上包圍鬼子,打起來才知道難上加難

下圖:站在高處拍攝影的小林部隊。

八路軍太行山上包圍鬼子,打起來才知道難上加難

下圖:戰鬥後,歡呼勝利的小林部隊。

八路軍太行山上包圍鬼子,打起來才知道難上加難

下圖:在攻克大行嶺戰鬥中負傷的日軍,圖為上等兵遷本在接受記者的採訪。

八路軍太行山上包圍鬼子,打起來才知道難上加難

日軍為突破固關一帶防線,發生了大小二十餘次戰鬥,其中有幾次是八路軍參戰的,這次就介紹其中的兩次經典戰鬥。

娘子關即將守失之際,國民黨第20軍團司令兼第13軍軍長湯恩伯給在七亙一帶活動的129 師劉伯承打電話,說八路的游擊戰不行,勸他趕快撤。但劉伯承決定趁日軍大批輜重通過七亙村運往前線的機會,利用七亙村的有利地形打一場伏擊戰。此任務交由386旅772團3營,兵力部署是:12連埋伏在七亙東口外的山坡上擔任主攻,奪取輜重;11連負責切斷日軍步兵同輜重部隊的聯繫。9、10連為預備隊,防止日軍搶佔有利用地形負隅頑抗,以保證12連順利消滅敵輜重部隊。旅特務連的一個排在石門關阻擊後退之敵。

10月26日清晨,日軍輜重部隊在200多步兵掩護下從測魚鎮向西進犯。9時許,敵人先頭部隊進入伏擊區。八路軍放過日軍的先頭部隊後向敵輜重部隊發動猛攻,日軍毫無防備,被迫向測魚鎮逃竄。隨後又在石門關遭特務連的阻擊,死傷慘重。這次戰鬥僅用了兩個多小時,八路軍以10餘人傷亡的代價,打死日軍300餘人,繳獲騾馬300餘匹。下圖為現在的七亙村地形。

八路軍太行山上包圍鬼子,打起來才知道難上加難

伏擊戰後,由於日軍前線急需物資,劉伯承料定日軍會再次路過七亙村,於是決定再打一次伏擊戰。陳賡根據劉伯承的指示,仍以772團3營為主力,將第一次伏擊時擔任預備隊的第9連擔任主攻,10連實施迂迴、穿插。以11、12兩個連及特務連的一個排負責控制七亙村南側高地,1營作為機動。

27日夜,王近山副團長率第3營在七亙村部署完畢。10月28日,日軍的輜重部隊安排了一個騎兵連和兩個步兵連400餘人為掩護,再次從測魚鎮出發,中午11時許,日軍先頭部隊進入七亙村伏擊區。日軍這次非常警惕,他們拉大距離,緩慢前進。凡可疑之處立即用大炮猛轟。

王近山將日軍先頭部隊放了過去,當敵輜重部隊全部進入伏擊圈時,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集中火力猛攻。

剛剛走出伏擊圈的日軍先頭部隊聽到槍聲趕緊返回增援。八路軍雖然人數有優勢,但火力遠不如日軍,戰鬥進入激烈的拉鋸狀態,雙方甚至半夜在村裡肉搏戰,八路軍的軍事部署被兇猛的日軍全部打散,好在他們熟悉地形,迅速自由組合,在山中同日軍游擊戰。直到29日凌晨,才將日軍打退。

這次戰鬥,八路軍傷亡20餘人,其中,772團1營教導員尹敵斌英勇犧牲。日軍傷亡100多人,八路軍繳獲輕機槍4挺、步槍50餘支、騾馬100多匹,駱駝24峰和大批軍用物資。下圖為現在的七亙戰鬥紀念碑。

八路軍太行山上包圍鬼子,打起來才知道難上加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