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没考好该不该复读,高考复读好不好?

鱼儿自娱


孩子高考没考好该不该复读,高考复读好不好?这个问题值得深究,普遍来说,高考复读受多方因素影响,结果也不尽相同,复读一年,分数提高,进入自己心怡的大学的孩子有之;但复读一年,成绩却不见起色的学生亦有之。

那么高考没考好该不该复读,大概率要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看考生的个人意愿

高考复读是一场残酷持久的恶战,复读生因为经历了一年高考,从高考程序到高考成绩再到填报志愿,经历了太多的变数和人生冷暖,因此要承受比应届生更大的压力,更深的焦虑和更清醒的认知,如果没有强烈的要复读的意愿,没有做好努力拼搏的准备,只是迫于家长的意愿,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复读,那么复读的效果也许并不如想象的那般美好。

二、看高考成绩不好的原因

如果高考成绩不好或者高考成绩远远低于自己平时的成绩,要分析造成此次高考失利的原因:

1、过度紧张造成的高考失利,自己要衡量再复读一年,你是否就可以断定自己不会再紧张了?

小徐老师所在学校的高中校,每年有很多复读生,在临近高考时,要比应届生更容易出现紧张应激反应,比如腹痛,吃不下饭,失眠,焦虑等症状,在这种精神状态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会影响高考时的发挥。

因此,如果考生有极严重的考前焦虑症,小徐老师建议考生要慎选复读。

2、因知识漏洞造成的高考失利,自己要衡量漏洞的大小,再复读一年,能否补齐短板?

一般说来,高考成绩接近一本线的孩子最容易在复读中提分,这类学生知识虽然存在漏洞,但是知识基础还算扎实,再用一年时间来深入知识学习,使各章节的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往往提分的可能性更大。

从小徐老师所在学校的高中部来看,每年招书的复读生都有分数限制,大多要求超过二本线,而低于二本线30分的学生,学校是不接收他们来复读的,因为低于二本线30分,意味着知识基础较差,要补的内容太多,即使复读一年,见效也不是太大,学校为了提高升入名校的学生概率,而不接收较低分数的学生来复读。

3、因突发意外状况而造成的高考失利且分数与平时相关甚多的成绩较好的学生,是适合复读的。

每年虽然家长、老师和考生在考前都万分小心,但因考生生病,或者忘拿准考证,或者其他意外情况仍有发生,如果是因这种不可抗拒的意外情况造成考试失利的,而且平时成绩能超过一本线,此次末超过的考生,可以选择复读。相信,来年考生会收获更多。

三、看复读的外部环境,包括家长是否支持、复读学校的师资力量等。

做任何事都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高考复读也不例外,特别是高考生的心智还不算太成熟,在极强的压力下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因此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复读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否雄厚,管理是否科学成熟等都会对复读生有影响。


看了小徐老师上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对自己应不应该复读都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另外,小徐老师对于真正下定决心要复读的孩子做以下建议:

一、抱着“埋头奋进,不问前程”的心态去复读

高考从来就是一场持久战,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不要因一时的考试成绩好坏而或喜或忧,尽可能在的减少情绪上的内耗和心理上的波动,能集中力量专注的好好学习。

二、顺应环境,为我所用。

很多学校的复读班的管理制度和新生班的管理制度不一样,老师的管理方法可能更简单粗暴,甚至复习套路与自己的想象的完成不一样,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等等,如果个人因复读时的一系列不如意而焦躁、抱怨,相信自己的锐气和热情就会被消磨掉,所以顺应环境,并将学校及老师能提供给自己的一切,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甚至管理方法等平和的接受并为我所用,才是实现成绩的最大提高的最佳出路。

三、选择一所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进行复读。

很多考生选择回本校复读,也有很多考生选择一所新学校进行复读,因为各地高中对复读生的招录都是按分数高低截取的,一个高考分数较高的复读生可以选择学校的余地更多,如果家长也支持的话,选择一所较高水平的学校进行复读,收获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就小徐老师所在地而言,复读学校有县级重点高中,有市级重点高中(如衡一、衡二),每年很多接近一本钱的考生进入更好的高中进行复读,因站在一个经验更丰富的平台,成绩往往提高更多。

四、顺应学校教学进度的同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个性梳理,打通自己的知识漏洞,拓宽知识的广度,加深知识的厚度,做一个有计划有目标的优秀学习者。

今天,离高考还有两天时间,愿考生们金榜题名,前途似锦!复读不复读的事,全力考完再说,加油!


指尖教育帝国


高考是否要复读,对于不同的考生,不同的家庭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毕竟复读一年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够承受的。下面先说说我当年复读的经历吧!

我是1994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当年考了470分,连专科都没有录取。当时非常沮丧,因为那个时候正在实行所谓的双轨制,如果差的不多,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专。但是,当时是在农村,家里穷,没有钱去“买”大学上。于是就选择了复读。应该说是迫不得已的,如果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好点,可能就真的去读大专了。没办法,就选择了复读,复读的时候没有在原来的三中,而是选择一中,这个学校条件较好。后来通过自己努力,复读一年之后考取了重点大学,因该说,这年的复读生涯对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说,对于是否要复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考生的情况

并不是每一个考生复读成绩都会提高。虽然我复读一年提高了将近100分,但是,我周围还是有很多人,复读一年分数并没有多大提高,甚至有的分数下降。我的小舅舅91年开始高考,一共考了四次,每次都差几分,一直到94年与我一同参加高考,他还是连专科都没有考取,最后只有放弃。所以说,考生的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第二,家庭条件

家庭条件对于孩子是否复读也会有影响,有些考生只想考一本。一本以下不考虑。但是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有时候早点去读专科、二本、甚至三本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可以早一点参加工作,早点为家里减轻负担。

第三,分析没考好的原因

每个考生没考好的原因不一样,有的考生可能成绩就是差,基础差,学习能力差,高考没考好就是本质体现。这种考生我觉得复读的必要性不大;有的考生是平时考试很好,但是高考发挥失常,这种考生可以试试;有的考生是心理问题,怕考试,平时做题很好,但是一考试就失常被称为考试焦虑症,这类考生就要先客服这种病症,否则复读效果也不大。

第四,是否各方都尽力了

这个说的是除了考生本身的问题,还有家庭和学校的问题。这个方面我觉得影响也很大,我当年复读的时候,三中的老师希望我在三中复读,因为我在三中其实成绩算是好的。但是我没有选择三中,而是选择了一中,因为到了一中我才发现。在三中成绩优异的我到一中完全泯然众人矣,没有一点骄傲的资本。后来我复读之后,原来在三中复读的同学都没考好,在一中的同学都还不错。所以说,要将天时、地利、人和都发挥好了,才知道是否要复读。如果到了最好的高中,尽最大努力,正常发挥,仍然没有考好,那么复读的必要性就不大。


义哥说教育



一、我的小表妹

答主这个提问,让我想到了我的小表妹yy,00后,今年十七岁,去年夏天初中毕业,很叛逆,不愿意上高中,不顾其父母的劝阻,强行选择就读长沙的一所中专。

那天晚上我在加班,小姑给我打电话说“yy不肯念高中,要读中专,你帮我劝劝她”。

听闻这个消息,人都气得跳起来了,我赶紧打电话给小表妹,我发誓我作为大表哥从来没有这么凶地跟她说过话,“你大表姐没有好好念书,后悔不已;你表哥我没有好好念书,虽说是个本科生,但也后悔不已;现在好了,你跟我说你要念中专?你是要给我们整个家族蒙羞吗?yy啊,我劝你啊,无论如何,哪怕是混也给我把高中混完,以后念个三本哪怕是专科也好。”

“嗯嗯,然后呢?”我明显听出来小表妹的语气里的不耐烦,我意识到我话说得重了点,我强迫自己压制住怒火,放低语速放低音量跟她交流“yy啊,你听表哥一句劝,你妈妈是市人大常委,你爸爸是交警一把手,你爸妈在我们那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好歹你也算是个官二代,你去念中专,不妥,实在是不妥。”

“可是我真的读不进书了”

“我说了,哪怕是混,也混个学历出来,你在国内读完高中,以后让你爸妈送你出国上学,不好吗?国外的教育轻松多了,读书也没那么累”

我知道我是在说谎,这只是缓兵之计,无论如何也要先稳住局面,以后才有操作的余地,以后再慢慢劝她,慢慢教育她。

“那好吧,我再想想。”表妹弱弱地回复我一句。听到这句话,我心头的石头总算是放下来了。

所谓的机会成本——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关键点,一旦错过了,就错过了,这些机会都只有一次,作为过来人,是有必要进行教育和劝导的。

别跟我扯什么西式教育,什么“让孩子健康快乐自由发展”的那一套理论。

我是中国人,孟母三迁的故事,我熟记于心。

有一个长者去指导晚辈、后代的成长方向,哪怕不惜用欺骗乃至强硬的手段都是值得的。

二、学历问题

知乎的文化氛围是崇尚高学历的,所以题主来知乎提问,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会劝你复读,争取更高的学历。

如果题主去其他的某些社区、尤其是段子手云集的平台底下提问,得到的答案可能完全不一样。甚至可能会出现“没上过大学的我资产过亿,正坐在办公室考虑要不要录用从小就很优秀的‘别人家的’博士生孩子”这种段子回答。这就很耽误人了。

根据上图中的数据,如果题主上了专科,那么恭喜你,你在学历上几乎已经是前20%的人了。

(注意:这张图并不是中国人民学历结构,我们姑且认为这张图的数据近似于中国人民学历结构)

不妨粗略估算一下,20%乘14亿,中国大概有接近3亿人有这个学历。

而如果你上了本科呢?那你大概是前10%,中国大概有1.5亿左右的人有这个学历。

学历越高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吗?当然不是绝对的。

但是高学历起码代表更大的晋升潜力,在未来有更强的竞争力。

假设博士生的晋升潜力是5颗星,硕士生是4,本科生是3,那么专科可能就只有2了,专科以下恐怕就只有1颗星了。

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是往“高精尖”方向发展。

那么想问题主一个问题:你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是什么,是要做人上人,还是做个平庸的人?

三、我个人的遗憾

我今年本命年,迄今为止,我最遗憾的事情有三件,

第一件是当年高考完之后面对题主此时此刻同样的问题,没有人劝我复读,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很遗憾,我没有这样的前瞻性,也没有一个长者来教育我,传授人生经验。

结果是我上了一个“双非”(非211非985)“十八本”本科。从我上大学的那一天我就知道我错了。

第二件是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没有选择继续考研,家里也没有钱供我出国深造,于是我选择了就业,现在和一帮大学同学在深圳创业,苦逼搬砖。从就业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错了。

第三件是我大学的时候,没有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以至于现在在工作中时长感觉自己知识水平很低,严重感受到了“吃了没文化(数学基础)的亏”。

很惭愧。

事实上这些遗憾并不是由于历史的进程不得已而为之,相反,这些遗憾都是人力可及的,可以通过自我的奋斗改变的。

四、历史局限性

鉴于题主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我来说说我们业内的事。

我大一的时候,有位来自贵州西南山区的室友,本来和我们一样,都是数学生,大二分专业之后的方向要么是做IT、要么是做金融。

结果他念了一个学期就申请转专业到土木工程去了。原因是那几年国家政策好,中西部地区各种大工程,建筑业、工程业人才短缺。他家里的长辈觉得做IT做金融肯定没做建筑做工程好,结果后来的事你们也知道了。

最近那位老同学打电话给在深圳的我们,询问我们的近况,过得怎么样,收入如何。

“什么?很辛苦?”

“蛤?工资待遇还很低?”

“不好混?想改行做程序员?”

“我们?平均月薪大概是你的三倍吧。”

这时候后悔有什么用,最后我们劝他还是别改行了,即便改行也只少要花半年时间培训才能达到普通应届生的水平,而且目前整个行业对新手的友好程度也不如前两年那时候那么好。

2016年之前的那几年应该是程序员的春天,就深圳而言,以应届生的水平,毕业拿个7-8k的月薪不要太轻松。

而这两年,各种培训机构井喷式地涌现,各路牛鬼蛇神都半路出家转行做IT,市面上速成了大批所谓的“程序员”,人才的数量是上去了,但平均质量却下降了。

现在培训班出身、计算机专业应届生毕业的程序员,普遍只能拿个5-6k的月薪。

鉴于题主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我的建议是,如果你选择了专科,以后的路也不会很好走,这个行业、乃至任何行业,缺的都是高端人才。

我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我们公司招程序员的时候,假设有两应聘者,都是三年工作经验,一个专科,一个本科,那么我们更倾向于选择本科生,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数学基础,本科生的数学基础更好,除非专科生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五、个人局限性

我也不是谦虚,我的回答都是个人的经验之谈,都是主观的判断,都是有个人局限性的。具体怎么选择,题主自己权衡。


石门小运营


肯定是可以的,而且我还能为了提供我身边两个真实的案例供你参考。

第一个案例,他两年分数相差很大,他第一年考了343,是理科,并没有上那年的专科线。

于是他选择了复读,刚开始想着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补习,他去到了一个专门办高考培训的补习学校,在那补习了大概2个周的样子,发现那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来的,上课也讲了一些,他们高中老师没有讲过的内容。

于是他就离开了那学校,回到了他上了3年高中的地方,这学校和问题描述的相似,一年也考不起几个二本,他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开始了我的补习生活,他开始全力抓自己不足的地方,狂练数学和理综,到最后高考考了453分。虽然分数不是很高,但提升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案例,第一年他考了425分,没上当年的二本线,由于家庭原因,没办法供给读三本,所以选择补习,第二年考了429勉强过二本线,只能去了一个很差的二本。

所以说补习有风险,得看自己的状态,不能盲目!


蜗牛造梦


还是要看个人情况。

高中时有个学姐连续复读三年,其实她每年都考上了重本,只是为了冲刺清北而选择复读,不知道后来是心理压力过大还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一个普通的985大学,跟她第一年高考时差不多。我很佩服她的勇气,但又觉得她浪费了大把的青春时光。

的确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一次次经历黑暗的高三,一年365天,三年便是一千多天,在这一千多天自律又部分丧失自我的日子里,我相信她失去的要比她得到的多。毕竟她本可以早早的上大学,了解高中以外的生活;再早早的毕业,在硕士、博士阶段去圆自己的清北梦。

可有些人就真的可以选择复读了。比方说,平时模拟成绩都是重本,高考滑档刚压二本线,虽然也可以不复读,但不同的学校能给出的资源还是有很大不同,在普通大学里,需要学生更大的自制及自控力去掌控自己的未来,而这恰恰是很多人所欠缺的。这也可能是我学姐一次次选择复读的原因。

而复读也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当年的同学已经在大学里玩社团、参加各类竞赛,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时,自己却仍然再啃当年啃剩下的教材,每天5点半起床,早读、刷题……而第二次高考还要看发挥,不见得一定比第一年好……这种种真的很挑战一个人的抗压能力。

所以,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出抉择吧!

请记住,既然选了,就不要再犹疑,要坚定的走下去!


萌发点墨


一位复读生来回答

先从自己说起,本人江苏高考生,高中三年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平时考试年级里倒数前几,因为我数学都是15、20分,语文正常水平,英语中等水平,因此数学是我的死穴,所以我放弃它了,也可以说我放弃学习了……

高考前几天还在玩手机打游戏,上课依然睡觉💤,心里想要好成绩却不知道如何去做,况且安慰自己:打不了不上学了,出去打工。马云.盖茨.乔布斯不都是没上完学嘛!

但那是我的年少轻狂和无知啊,最终我没有付出,也就没有任何回报,江苏高考考了216。我和家人商量要不去当兵或者打工吧,爸爸在成绩出来的那一天在我面前哭了,骂着高考太难,我自认为对不起他 ,因为是我自己没有努力

回到老家,经过家长们的商量,决定让我去复读一年,一开始有点抵触,后来想通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于是交了一万学费,进了县一中复习班

摸底考试我居然全班第15!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一个平时只能班级倒数的甚至一直年级倒数的我居然可以考那么好?我不知道怀疑还是相信自己,但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自信和希望



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习,因为我觉得我有希望,我开始听数学课,记笔记,甚至整理了数学错题本,文科生主要的是记忆和理解,我开始背以前不屑于背的政治历史和地理


中间一段时间手机被没收了还是很关键的,那时候无聊没时间也没精力去玩手机,就知道看书背书做作业。所以啊,复读千万别玩手机啦😈

我的成绩逐渐在月考中获得前进,虽然有两次下降,好在班主任找我谈话,然后我又重回正轨,从班级15下降到20左右又升到了11-12名。第二学期开始,开学只有100天的时间了,我觉得真的不能再不认真了,应该要比以前更认真才对。所以付出了比上学期更多的心血,每天睡觉时间只有6小时,中午午休可以睡20分钟左右

就这样一直到了高考,我非常紧张,语数英和文综四门考试,最后几分钟我全是手抖着放下笔的。

高考很快结束了,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激动,有的只是我的失落,考完试没见到我喜欢的ta……不过都过去了!

高考查分那天,我放了大悲咒……保佑我考好,我只求付出能有回报,终于我成功了

这个成绩在安徽不算高,是个二三本,但相对于去年大专都没有,我还是很满意的,我看见成绩的瞬间,眼泪夺眶而出,立马打了电话报喜,至此,一年的复读生涯也结束了🔚

还有几点应该说明一下👉🏻

1⃣️原江苏高考生,所以试卷是不一样的,分数也不一样江苏高考满分480。安徽用全国卷1,满分750

2⃣️江苏和安徽的教育资源不一样,师资力量也不一样,江苏的我英语中等水平,考全国卷1大概是中上等一些的水平

3⃣️以上全由本人亲自手写,纯天然,绝无任何虚假和捏造,这不是鸡汤,也不是其他,只是自己对高考复读的总结和一些拙见,欢迎大家关注和支持,一并提出意见🙏


ksshaka


看到和高考复读有关的题目,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软肋,第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却没有再复习一年,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的分数不高不低,上好学校不够,去差学校又觉得很浪费。这个分数和我平时考试的分数相去甚远,完全代表不了我的真实水平,我一下子陷入了两难境地。当时特别的纠结,何去何从,一时真拿不定主意。

学校老师对我的选择也是分成了两派,因为平时成绩不错,老师们曾经都对我寄予了厚望,没想到高考会考砸。建议我复习的老师说,因为我的成绩他们心里有数,这绝对是我没有发挥好,如果肯再复习一年的话,一定会增加不少,如果就像这样走了实在太可惜。



我至今记得老师当时苦口婆心劝我时的情景,并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当你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站在原地多想一会儿没关系,可是如果你那一步迈出去了,就收不回来了。”这句话当时对我的触动很深,我几乎决定要复读一年了。

可是支持我这样就走的老师却劝我说:“女生高考能考上就很不错了,复读一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明年你的成绩还不如今年怎么办?再接着复读吗?”这话又让我感到一惊,很害怕复读一年还不如今年,到时候什么也没考上怎么办?刚刚燃起的想复读的想法又动摇了。

后来我把老师们的建议都告诉了家长,出于对我的信心不足,以及我自己的没有主见任由家长安排,那年我还是走了。后来的经历和现实的打击证明,我的选择是错误的。差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和生源质量都不好,窝窝囊囊上了两年就毕业了,个人能力和眼界没有提升,限制了以后的人生发展。

那些平时就不如我成绩好的同学在复读了一年之后,基本上都考得比我好,其实那时候我就后悔了,但却没有退学回去的勇气。我现在经常会想,如果我当时复读一年的话,人生可能会完全不一样。其实只要孩子自己知道学,我觉得还是再给他一次机会吧,毕竟老师说的对,那一步迈出去就收不回来了,在迈之前,还是要慎重些。


依窗看风景


可以。

请听我的故事。

2015年我考了四川省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套试卷,可惜,因为最后一段时间情感的意外,学习的懈怠,天不遂人愿,勉强上了二本线,当时那个夏天真的意志低沉,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水平,报的学校也不好,于是准备复读。

2016年,去了另一个区的一所不错的中学,前女友也跟着来了,开始了复读生涯,那段时间是很痛苦的,为了各自,不得已和前女友分手了,但仍然在一个班上,低头不见抬头见,有谁能体会那种感觉。我渴望成功,压力很大,半夜起来听大悲咒才能勉强镇定自己,我们这儿并不怎么下雪,但是那年1月份下雪了,感觉很悲壮,我告诉自己今年一定要考好。六月份,考了全国三卷四川特供卷,到如今大三,感觉过去很久了。


皇叔与世无争


高考没考好,到底要不要重来?

其实我身边有好多同学第一次高考没考好,他们选择了重来,甚至有好几个同学还读了高五,当然,我也是读过高四的。你问我为什么读高四,我想给你说,因为“不甘心”,是的,就是因为“不甘心”,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我在高一高二甚至高三时候的成绩都算处于中上等,唯独高考,考的特别的差。记得成绩快要出来的那天晚上,我的语文老师在扣扣空间还艾特了我们班所有同学,给我们说让我们给他最后一次陪我们熬夜等成绩的机会,那个时候,内心真的很心疼。当看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已经是凌晨2点左右了,还接到了同学的一个电话,说她考了多少多少,当时我就心慌了,一个平时从来考试都没有超过我的人,高考比我多考了11分,后来陆续知道了好多同学的成绩,他们都比我考得好,我那个时候头真的很疼。接下来的下半夜,我都没有睡好觉,光是闭着眼睛,那种感觉就像平时没有午休,就直接进行下午的工作一样难受的感觉,头脑里一片空白,渐渐的,眼泪模糊了双眼,我没有哭出声。第二天中午,语文老师问我考了多少,我当时就哭了,哭了好久好久,因为我被老师感动了,他一直关心着我们,但是我的成绩真的很对不起他。因为我的成绩上一个普通的二本都有危险。后来我告诉妈妈,我要重读高三,可是爸妈怎么都不愿意,可能是因为他们怕我承受不住压力。在我执意要求下,他们同意了。我选择复读,是因为我觉得我可以考出更好的成绩,因为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尽力,也很努力,而且高三的日子让我感觉很充实,就算每天早起晚睡也不觉得累,并且也习惯了学校寝室,寝室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别人口中高三压力大的说法,对于我来说根本不存在。我心里也相信,如果重来,我会考一个更好的分数,去一个好的一本学校。可是,当我来到了补习班的教室,我发现我已经没有了应届时的学习氛围,更多的是学不进去,压力特别大,也没有像曾经那样早起晚睡,而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没有了应届时的勤奋。直到第二次高考结束,我还是没有考到我想要的分数,我去的学校还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当我来到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大学我学习的专业和高中阶段学习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不挂钩的。那个时候我开始后悔补习了。可是当我重新审视我补习的意义时,我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如果不是补习,我不会认识那些和我一样,高考失败后还敢勇敢站起来的同学们。如果没有补习,我永远不会理解“没有补习的人生是不完美的”这句话。因为自己深知补习的痛苦,所以,高考失败,到底要不要重来,我觉得如果你没有下定补习的决心,没有一颗真正想补习的心,就不要重来了,真的很痛苦,应该把高考复读的勇气留给考研。


酒家故事


没必要复读,复读之后有什么结果很不好说,更何况现在很多省份要实行新高考。规则都不一样了。而且从未来发展说,也会有太大影响,除非复读能考到985名校,否则都是一样的。倒是你可以上大学后保研或者考研进入名校,这个机会还是很大的。有很多人都是本科很一般,最后上了很不错的大学研究生。



我们根据录取大数据智能计算,以及和专家咨询结合的方式给出填报方案,按照风险大、中、小和适合填报的大学专业给出全面解决方案。保证考生上到性价比最好的大学,下面仅供参考,添加微信号wendao_career进行咨询服务。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学长来支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