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由於肺炎疫情的侵襲,你已經兩週沒出門了。你打開手機,你爸先在群裡發了這樣一篇文章: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你剛剛強行嚥下一口老血,你媽又發了朋友圈:“鍾南山建議用鹽水漱口防病毒”。

怎麼才能消滅這些無窮無盡的謠言呢?


問題一:我們要搞清楚,謠言是什麼?


由於人天生厭惡風險,壞消息總會更容易引起關注和轉發,即便它可能是假的。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麻省理工學院“社交機器實驗室”研究了2006年至2017年推特上超過450萬條發送和轉發的推文,發現真消息傳到1500名用戶手中花費的時間,是假新聞的6倍,而綜合所有數據來看,假新聞被轉發的機率比真新聞高70%左右。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這項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以嚴謹數字,證實了馬克·吐溫的那句話: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已經跑遍了半個世界。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自來水需靜置兩小時才能使用是謠言,燻艾能殺冠狀病毒是謠言,成都市民在家用酒精消毒引起爆炸也是謠言。

這是典型的虛假信息,很容易識別。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科學家用SHC014病毒的S蛋白基因替換掉了一個冠狀病毒中的S蛋白基因,從而構建了一個能傳染人的“嵌合”病毒,也就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元兇。這也是一個謠言,但因為專業度看上去很高,大多數人無法判斷。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1月24日,網傳襄陽25日0點封城。這也是一個謠言,並且有該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闢謠。但闢謠後,襄陽也確實停止公路、民航客運,關閉火車站。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稍微深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常說的謠言,很多時候是一種不確定的流言,可能被證實,可能被闢謠,也可能被闢辟謠。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在坍縮到確定的狀態之前,我們無法說它是真的或假的,流言客觀存在,無對無錯。只有事後證實它是故意捏造,我們才能稱之為謠言。


問題二:謠言為什麼會產生?


二戰期間謠言的泛濫,使它獲得了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系統研究。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通過對戰時流言的研究,得出了一個文科生也看得懂的謠言控制公式:

謠言=重要性×含糊性

(R(Rumor)=I(Importance)×A(Ambiguity))

之後,這個公式經過了一系列改造,變成了這樣: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相關性是指一個群體與這條信息的關係程度,不同的相關性會產生不同的謠言形態。“雙黃連預防新冠病毒”傳遍了祖國大地,而美國人更擔心,喝Corona啤酒會不會染上新冠病毒(coronavirus)。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不安是指社會群體處於易受刺激的心理狀態,尤其是重大災難或歷史事件前後。

不確定性很好理解,而個人判斷力則包含了性格、價值觀、受教育水平、社會經濟水平、心理健康程度以及社會參與度等種種複雜因素。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這就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清晰的事實:當重大事情發生,人們感到不安,但可靠信息的供給遠遠無法滿足人們需要時,謠言就會滋生和蔓延。只有提供充足的、可靠的信息,才能增加確定性的供給,減少謠言。

而僅僅是讓謠言或者不確定的流言消失,反而會增加整個系統的不確定性。不僅不能阻止謠言,反而會讓謠言越來越多。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回到我們前面提到的謠言案例。

自來水要靜置兩小時、燻艾可以殺新冠病毒,這種謠言科學家很容易闢謠,普通人只要有基本的科學常識,也很容易判斷它是假的。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新冠病毒來自科學家合成的謠言,因為涉及到病毒測序、基因片段拼接等複雜的專業背景知識,普通人看不懂,專家也很難讓普通人看懂,這就意味著可靠信息供給不足,謠言就難以破除。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那麼,普通人該怎麼辦呢?

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出的鑑定假新聞和虛假信息的教學手冊的一個章節——事實核查101。它給我們提供了三個步驟:

1. 尋找可以被核查的說法。也就是事實。比如一條信息中的時間、地點、涉及的人物和數據。

2. 從能夠找到的最佳信源尋找相關證據。最佳信源可以是有關部門的公告,可以是事件最核心的人,也可以是可靠的媒體。

3. 用找到的證據來對比,做出判斷。


按照這個方法去核查謠言,就能讓更多人提高判斷力,降低謠言的傳播。

但是即便是這個簡單明瞭的操作指南,對普通人來說也不容易。如果每一條非官方或權威媒體發佈的信息都要這樣核查,我們的交流成本就太高了。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這就需要了解下面這個問題。


問題三:謠言是怎麼傳播的?


謠言的傳播方式和傳染病十分相似。

這是一個經典的傳染病SIR模型。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其中,NS是謠言易感人群,NI是被謠言感染從而參與謠言傳播的人,NR是聽到謠言之後能分辨虛假信息,或者失去傳播興趣的免疫者。隨著謠言在人群中的傳播,人群最終會被分化成兩個部分:感染後免疫的人群,和從未接觸過謠言的人群。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如果人群足夠大,那麼最終被謠言感染之後獲得免疫的人群將佔總人數的79.6%,有20%的人從來沒有被謠言所沾染。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但這個模型基於一個均勻的網絡。而實際的情況是,信息網絡不是平均的。

有的點,比如意見領袖、新聞媒體,連接的點很多,有的點,比如你爸媽,連接的點很少。這種網絡被稱為“無標度網絡”,而點與點連接的程度,叫做“聚類係數”。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通過對這種複雜網絡中謠言傳播的進一步模擬,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曲線圖。

圖中pt是這個信息網絡中點與點連接的概率,α是人們感染謠言之後成為免疫者的概率,四條曲線是謠言在不同情況下傳播的峰值。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最終我們會發現,如果一個網絡中聚類係數越高,也就是點與點之間的連接程度越高,謠言傳播的峰值就越低。

換句話說,一個社會的資訊越透明、信息流通越沒有障礙,謠言傳播範圍就會越小,帶來的影響就會越低。

讓我們再次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

我們通常說的謠言是什麼?

如果它事後被證實是被故意捏造的,那就是謠言。

否則,它只是一個等待被證實或闢謠的不確定消息。除了擺事實講證據之外,沒有誰天然擁有裁定謠言的權力。否則我們就會看到這樣可怕的場景:在感染者求助的微博下面,是成百上千類似“造謠死全家”這樣冷血的回覆。

科學拆解,疫情危機中我們怎麼打敗謠言丨視知·回答COVID-19

或者,錯過了某些你不愛聽的,卻關乎公眾利益的專業預警。

不確定的消息,是社會正常運轉的一部分,而且往往是在不斷澄清和修正的過程中,我們才能抵達真相和真理的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