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老师们制定一个绩效工资呢?

用户6396286677043


战士观点:绩效工资是鼓励职工积极进取的一个重要方式,但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来讲,绩效工资可能并不太适用于教师行业 或者说 绩效工资的发放方式应该进行调整。

教师行业是怎么发放绩效工资的?

跟职称挂钩

有朋友在二线城市的大学教授课程,绩效工资是跟职称进行挂钩的。而高校的职称一直是各位老师无法逾越的鸿沟。在大学里面,辛辛苦苦上课的一线教师的职称可能不如一个在行政混的科长的职称高。也就出现了辛苦上课一学期,绩效不如出纳员的现象。

一线教师被平均

还是拿高校举例,有的高校是把教师的辛苦课时平均给了行政人员,导致辛苦上课却没有拿到相应的回报,引起教师的反感。

为什么还要定绩效?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需要有容错机制的。教育改革也是在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如果只是死工资,很多老师可能评完职称后就开始搞自己的挣钱项目,而无心在教书育人或者学术上取得重大的突破。绩效制度的探索是为了更好的激励教师回归初心。

怎样定绩效工资更合理一些?

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实行不同的绩效考核制度。一线教师的考核往课程内容和课程质量上倾斜,与课时量挂钩,与学生成绩挂钩。而行政人员重点考核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重点奖励为教学做出贡献的一线教师。

以上观点并不代表行政人员就不辛苦,但是教育应该往真正教书育人的初心上引领!

作者:职场战士,一个不务正业的计算机毕业生。从事过互联网,受虐于国企,专注分享职场相关

职场战士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实施起了绩效工资。给广大的公办中小学教师制定一个绩效工资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至少要有以下诸多的考量和目的地:

  1. 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这个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原来工资里根本没有这一块工资的,这不就是增加了工资吗?
  2. 通过考核发放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还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也能够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谁的工作量大,业绩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谁的绩效工资就高。
  4.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地位。
  5.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关心。
  6. 实施绩效工资也是为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一项策略。
  7. 希望或者说是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纵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8. 有利于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级政府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
  9. 可以让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学校的教师得到更高的绩效工资。
  10. 为了提高老教师和职称比较高的教师及贡献比较大的教师的工资报酬,也是鼓励并奖励他们。
…………

对于这样的绩效工资,各人自有自己的理解,不过,也是大同小异的。

更加让人欣慰的是,从实施绩效工资以来,我们这里已经有三次上调绩效工资总量。我的这项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已由当初的500多元提高的现在的1900多元。

延伸阅读:

下面是在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绩效工资时各类人员的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图表:




把包括退休人员在内的所有的教育教学人员的绩效工资全部考虑到,确实体现了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中小学教育者


绩效工资是为了弥补职称评定的弊端而进行的改进。但是现在的问题同样比较严重,呼吁废除的声音也很大,也许,教师这个行业,可能不太适合实行绩效工资!

一、教师为什么要实行绩效工资?

“高级教师干后勤,干门卫”,这种怪现象在中小学并不少见。原因就是职称带来的弊端,老师一旦评上高级教师,就失去了工作的动力,虽然现在有正高级职称,但是那寥寥无几的名额和严苛的条件,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一般来说,老师晋级高级职称之后,就有很多老师想尽办法“逃离”一线岗位。

为了弥补这种弊端,激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国家开始实行绩效工资。

二、实行绩效工资后,产生了很多问题

可以说,绩效工资的实施,并没有如愿以偿的解决问题, 而是衍生出很多其他的问题,我听说很多地方的绩效工资已经不再实行,或者名存实亡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1、学校领导和高级教师反对绩效工资!首先反对的就是学校领导,因为根据绩效工资是和工作量挂钩的,很多中层干部早早就评上高级了,然后就不代课了,他们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现在如果实行绩效工资,他们要么选择带一部分课,要么选择少拿一部分钱,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你觉着他们愿意吗?一些不愿意代课的高级教师也是一样。

2、普通教师也反对绩效工资!对于普通老师来说,按说会支持绩效工资,因为他们是干活最多的。但是由于绩效工资不是额外的费用,而是从老师工资中扣发的部分工资作为奖励老师的资金,拿自己的钱奖励自己拼命干活,老师总感觉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3、教学成绩很难用绩效来评价。如果进行绩效考核,代课量和成绩是重要的标准,但是问题也就因此产生,一个人带的班级越多,就越有可能成绩越差,一个是因为精力达不到,一个是因为班与班之间不平衡,而那些带班少的老师反而成绩更好,如果给分个好班,就更无法弥补这种差距了,如此一来,代课多的老师还有可能拿的绩效工资少。

正因为这些原因,我听说有很多学校不再扣发老师的工资了,有的地方是把扣发的工资足额发放,绩效工资成了一种形式了。那么那里的绩效工资是如何发放的?如何才能破解这些难题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赢在高三


比照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根据教师法,比如某地教师平均月工资应该是10000元,按道理就该按月发这10000元工资,但学校本身没有收入,那么教师的加班费丶奖金等就没有来源.于是聪明人就想了个金点子:现在每月只发7000元叫工资,另外3000元放在学校,叫绩效.学校有了这笔钱后,解决了学校公共开支、奖金、加班费等来源,余下部分以绩效工资名义发给老师(人均通常不会达到1500元),那么教师的平均工资实际为8500元.虽然比本应得的工资10000少了,但有考核有激励了,有奖金了,有加班费了.说起来就好听了


梦幻256307568


首先了解一下绩效工资发放:

(一)绩效工资跟职称、职务工资制度是2个不同的概念,实行绩效工资后,废除原来的职务职称工资。
工资总额:基本工资(看学历)+工龄工资(看教龄)+岗位工资(具体的工作岗位)+工作业绩(考核结果)
(二)教师(含职工)举办经学校批准的讲座,每次发给讲座津贴100元。
(三)教师按规定进行早、晚自习辅导,并到班级认真答疑和治理,每辅导1次(早 晚)自习发给津贴10元。
(四)教师(含职工)参加由教务科正式排定的监考,每次发给监考津贴10元。
(五)职工兼课,每学时发给兼课津贴10元。
(六)学校将在教学质量,教书育人、教学治理、第二课堂、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论文撰写、实习、设计的预备和指导、文体活动的辅导和组织等方面设置一些单项奖,以奖励有突出表现和成绩的人员,其奖金额根据具体情况由校长决定。
社会要理解、关爱教师,要监督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做好绩效工资的发放;教师也要经得起绩效的检验,无愧于社会的厚爱与期待。

这是国家大方向,每个市区学校根据学校情况自己安排

我说说我们这边的情况吧,按照领导位置分配不同的基本任务量,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超任务量就是钱,然后本来是班主任津贴补助的也发放在绩效工资里面,其他包括考勤工资,教学成就奖等,还有一些比赛得奖之类,算来算去就是一线老师得到较少,怨恨很深!校长,主任拿的最多!


数学严老师


你们的奖励性绩效都是30%,这让实行50%的大广州情何以堪呀!




羊吃草根


我想制定绩效工资的初衷是好的,激励老师们努力工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是绩效工资的发放政策已经变了味,本来绩效工资是从老师的工资中扣除的,到头来辛辛苦苦工作一年,连属于自己的工资都拿不回,老师们怨声载道。

绩效工资是用来奖励努力工作的老师的,大家没有意见,但是所有的奖励都从绩效出,就不公平。比如说,体育老师早起训练,训练费从绩效工资里出,获得好名次奖励资金从绩效工资里出,讲优质课获得好名次奖金从绩效工资里出,获得区优秀从绩效工资里出……,也就是说,用老师的工资来奖励这些获奖的老师,谁都会心里不舒服。



绩效工资有一部分是班主任补贴,班主任拿第一档,普通老师拿第二档,领导拿平均数,也就是说非班主任老师拿到的补贴是学校最低的,这也让老师们心里堵得慌,班主任补贴怎么能用老师的工资来发放。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这里最近两年,班主任补贴有了专项资金,已经不从绩效工资里出了。


因为老师的工资不完全相同,每个老师扣除的绩效都不一样,年纪大的老师扣除的绩效要比青年教师多的多,但是政策又不允许按职称等级发放,所以扣的多的老师拿到的绩效并不高,这也让一部分老教师不满。


三寸粉笔写人生


绩效工资实行初衷是好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然而,因政策的制定方法是一校一文件,一校一精神,充满了功利。

1、绩效工资发放依据量化考核,量化考核有:工作量、考勤成绩、加权三大块。看似公平公正无私,然而,校长是最高量化分,主任是年级最高量化分,教导员是所管年级班主任量化分的前三分之一……布衣教师这学期第一,与领导持平,然而不可能每学期都第一,晋升高级职称需计算5年量化分,晋升中级职称需3年量化,结果不言而喻。

拼命工作也无晋职称的可能,你还有斗志吗?恐怕只有满腹牢骚满腹心酸。

2、绩效工资原本就是工资的组成部分,扣除半年发一次,无形之中已经损害了教师利益。工务员绩效为啥是工资之外的?不是说好的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吗?公务员有车补餐补,教师有吗?

3、绩效工资本就是个笑话。教育不是工厂,教室不是生产线,班级平均分高一分就一定比低一分工作努力吗?成绩里面有很多不定因素。再者,因要教学成绩滋生了多少暗淡?甚至于考场上给学生提示,监场监外不监内。

要不,绩效工资取消吧!


布衣教师


绩效工资的作用是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当然第一等是校长,二等中层,三等关系户,然后按工作量,成绩排序。当然副科老师全部垫底。

绩效工资严重加剧了中小学课业负担,是减负的拦路虎。


思考中年


1.绩效工资的来龙去脉。

  2009.1.1开始实施。国务院批准,先从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自此各地陆续实施。本意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弥补1994.1.1《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相关规定。

  2、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症结所在)

  开始,大家听到的消息是:国家财政每年拿出120亿元,投入全国1200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人大约年均1000元。大家听了,自然欣喜。毕竟感觉是“多得”的,感觉是“额外”收入,或多或少,大家应该都高兴。

  结果,先是各地沉默了一段时间,并没有马上执行,例如,小王原工资2000,人人扣发30%,小王每月就领不到2000了,只有1700,扣了300,大家开始有怨言。

  3、钱怎样分的问题。(第二症结)

  绩效工资本来是好事,初衷是好的,为了调动在职员工的积极性,但没有切实可行的发放规则。于是,各地大显神通,各校各自为战,制定出五花八门的发放规则来,这种分蛋糕的规则,各校制定,决定了弊端重重。

  有的学校变成了官效工资,有的变成了大锅饭,有的变成了平均主义,有的变成了出勤工资,有的变成了投票工资,五花八门,被老师称之为“讥笑工资”。还是上面的小王,到了年底,小王忙了一年,没收回原数,怨言就更大了。

  4、改良建议。

  一是取消。教育是慢活,譬如你接了个烂班,多忙一年,不出成绩。快餐化、简单化成绩测量,难以准确。

  二是“额外获得感”。有钱就发,没钱不发,让老师感到忙一年,额外获得了一些,或多或少,都是额外收入,多收了三五斗。这样大家可能还有意见,但小些。

  三是发放制度粗线条,易操作,不能由学校订,起码一省一办法。广泛征求意见,最后敲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