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赏析辛弃疾元宵节宋词《青玉案·元夕》?

文学妙语


前180年,吕后归天,诸吕作乱。刘氏宗亲于正月十五杀尽诸吕,举代王刘恒为新帝,史称汉文帝。文帝感念天下,定正月十五为元霄节,是夜开放霄禁,张灯结彩,欢庆至今。

元宵节那天晚上,月光明朗清辉,浮照古都。正是赏灯的好时节。人们三三两两,挑着风灯,都往市集而来。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那些树枝上缠绕的彩灯,让人误以为一夜东风,催放了万千树花。烟花盛放后弧形坠落,如吹落银河漫天星。一路宝马香车络绎不绝,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悠扬的音乐四处欢唱,空中的明月玉壶一样熠熠生辉,人们提着各种各样形状的彩灯,欢歌曼舞,笑语喧哗。

那些出游的少女们啊,精心打扮,头上戴着奇特的装饰,有粉彩,有雪白,还有黄金缕。叽叽喳喳地互相说话,掠过身旁引来暗香浮动。约我来的人儿呢?怎么还没到?不是说好了在街口等么。左寻右找,总是不见,无意间回首,她却在光影昏暗的地方看着我微笑。

一首好的古诗词为什么到如今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营造的意境穿越了时空。便是全用现代的人和物代入进去,也丝毫不违和,不影响读者的感受,让你在无意中觉得,嗯,确实,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这就是——通感。好的作品要反应时代精神,但也有一类作品跨越了时代,亘穿所有人的心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有所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逢不在。站在灯火辉煌处的你,再回首,阑珊处是否她还在?

当然,这首词更有一些高意。辛弃疾其实从出生地域上来讲是个金人,但是一心为南宋复国。一来朝廷绥靖,不思进取;二来作为降官并得不到信任,不可多言,所以把自己复国的梦想当做灯火阑珊处孤独的人来反衬烟花绽放的虚假和平盛世。一腔热血,只有在词作中曲折浸透,化作千古悲声。这是人世间最大的孤独。

这首词,领悟一层,感受那些绝美的景色描写和与爱人灯下相望的小确幸的人是幸福的。

领悟到另一层,和辛弃疾以及历史上所有清醒的人一样,是孤独痛苦的。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


梧桐树边羽


这首《青玉案·元夕》通常有两种解读思路:

●其一是纯粹的依据词的意境来进行的文学赏析。

●二是从它的精神境界上来解读,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观点。(大家若有兴趣,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关于王国维的“三层境界”的文章,欢迎关注阅读共赏。)

在这里不做它说,专从这首词的文学意义和意境上来赏析。


附丽华词下的悲哀和愤恨

辛弃疾的词以豪迈见长,其意境上多洋溢着指点江山与驰骋沙场的慷慨气昂乃至豪迈洒脱,然而这首《青玉案·元夕》却以大量“宝马香车”式的华丽艳词弥漫通篇,整首词的意境自不必说,“众里寻他”之前的词意实则不过是平淡无奇的一副节日氛围。

实难可说有意境可言,反而倒像是在用大量的“花千树”、“宝马雕车”、“风萧”、“玉壶”、“鱼龙舞”、“雪柳黄金缕”、“暗香”等等色彩华丽和气氛踊跃的词语在烘托某种意境,但这种意境在“众里寻他”之前的词境中是无可捉摸的。

细细品味中看似热络非常,照应了“元夕”这一节日主题,但实质上却又全无“元夕之喜悦”和“元夕之意境”,反倒像是在描绘一幅才子佳人偶遇的“以笑留情”的戏码。

于是在热络和艳丽的氛围中又透露出一丝暧昧和轻佻的意味,词的意境至此也大打折扣,在华丽中展现出一丝俗气,然则此“俗”非贬义之说,自然是指词境上的平淡和通俗,缺少了新奇和别出心裁之处。

不过这倒也难为了辛弃疾,他擅长营造辽阔苍茫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处处洋溢着豪迈和洒脱,而这首词的空间是狭小而又局促的,辛弃疾显然难以在这方局促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特长,其窘境倒似有让舞刀弄墨之人转做针织缎锈之功。

然而何以说这首词的上半部分洋溢着一种悲哀和愤恨呢?其缘由在于辛弃疾对南宋小朝廷的偷安一时与沉浸在短暂太平中的软弱表现出来的不满。对于当时的南宋小朝廷来说,金人的军队不断朝着南方靠近,而南宋统治者一味的以求和来换取一时的平安,像岳飞、辛弃疾这些主张北伐收复中原的战将都遭到排挤和打压。

所谓“国将不国”,然此热络和太平景象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对当时的辛弃疾来说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深深痛楚。


遍尽繁华后的凄然和落寞

在经过上文大量的铺垫之后,辛弃疾写下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自此,这首词的意境顿时由局促变得豁然开朗,由俗气中朝着一个深邃而又复杂的境界飞升,可谓是起到画龙点睛之用,升华全词之功,这一句词就像一扇开在整篇词中的小小窗口,通过这一扇窗口得以让另一片广阔而深邃的空间与上半部分局促的空间相互连接在一起。

其自是一种“峰回路转”与“柳暗花明”,在经历一番曲折乃至拥挤繁杂的寻找后,犹如拨云见日般进入另一个全然不同的辽阔世界里,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无尽想象和人生智慧,或者说无奈。

这其中的“他”显然有两种形象指代:

●南宋朝廷中的官僚群体,或当时的皇帝宋孝宗。

●更高级意义上的一种理想或者愿望形象,“他”是抽象的一种事物,既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精神诉求,依照词意来解释应当理解为伯乐难遇。

辛弃疾一生在政治上历经沉浮,他力主北伐抗金,但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中用,反而因为政治上的斗争被排斥出朝廷,这真真可谓是“圣主难遇,众里寻他不得”。

“灯火阑珊处”是一种极妙的讽刺,辛弃疾一生忠心耿耿,胸怀远大抱负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如果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和信任,那么收复中原也不是痴人说梦,然而整个苟延残喘的南宋朝廷里一味的只想偏安一隅,以不断的妥协来换取一时的平安。

对于像辛弃疾和岳飞这类的能人贤士来说,也真可谓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了,那所谓的“人”自然是暗指掌控权力的最高统治者,“灯火阑珊处”也自然是指那短暂的太平幻梦和荣华富贵了。


文化十分钟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赞析]

这是一首深有寄托的词,词作通过对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的极力渲染,反衬出一个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上片写元宵之夜的盛况,灯火辉煌、歌舞腾欢。一片繁华热闹。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灯火之繁多,如在目前。这样热闹的夜晚,自然是游人如织,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走出家门,涌上街头,共庆佳节,真正是车如流水马如龙。

下片重在描述一个具体的人。前两句写观灯的女子,她们无不身着盛装,头戴金翠,打扮得花枝招展,但词人苦苦追寻的人却不在其中。

最后四句为全篇警句,左倾城狂欢之中,词人等待着意中人的到来,却久望不至,心中的怅然和失落可想而知。可是猛然间转头一望,却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群笑语盈盈的女子不过是词人意中人的陪衬,衬托"那人"的孤高淡泊。

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词人在他闲居期间作下此词,他以那个独立于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自喻,寄托了他不甘流俗的怀抱。

赏读这首古诗词


刘楚云817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白话】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词题“元夕”,即旧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佳节,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而且留下了大量风格各异的优美篇章。辛弃疾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又有不同,全词通过灯火之夜的景象描写,显示出婉约情深的独特风采。


词的上片多层次地展现了元宵灯节的热闹场景。起句是化用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构成新的境界。“花千树”、“星如雨”,都是形容巧夺天工的各种式样的明灯。这些名目繁多、争奇斗艳的彩灯,挂满了大街小巷,犹如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火花,又好似满天绚烂的焰火随风洒落,汇成了一片灯的海洋。


“宝马雕车”以下四句,进一层描绘欢度元宵之夜的群体活动。在观灯的人潮中,有的贵族之家乘坐“宝马雕车,”一路上飘散着浓郁的香味。这时灯月辉映,悠扬悦耳的凤箫乐声,更令游人心醉神迷。“玉壶光转,” 比喻月亮西沉。“鱼龙舞,”指人们舞动着扎成鱼和龙形状的彩灯。尽管时已深夜,但是观灯的人群依然在纵情狂欢。这里词人极力渲染元宵灯节人流如潮、热闹非凡的氛围,然而在欢腾的人群里却寻找不到心中的“那人”。这就为下片抒写主要人物形象作了有力的映衬铺垫。


下片由全景转写人事。“蛾儿”、“雪柳”,都是当时盛行的女子头戴的金首饰。这些打扮入时的美女,一个个风姿绰约,香气袭人。她们边说边笑地挤在人群中观灯,并且一一从词人的眼光中掠过,但都不是反复寻找的意中人。“众里寻他千百度”以下四句,这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精采笔墨。当诗人在熙攘的人群中东寻西觅,终不见倩影时,偶然回头,却在无意之中发现了“那人”站在灯火冷落稀少的地方。这里词人赞美一位孤高自赏、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而以和婉、优美的笔调收结,读来倍觉情韵深长,回味不尽。


这种深层的意蕴,折射出词人在政治上遭受排挤而又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梁启超评论此词说: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艺蘅馆词选》引)。可谓一语破的。这首抒发“别有怀抱”的婉约词作,反映了辛弃疾的审美情趣和对多样化词风的艺术追求。


你喜欢辛弃疾哪些诗歌?喜欢哪些元宵的诗词?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文学妙语


一提起辛弃疾的词,大家脑海中自动浮现出金戈铁马,挑灯看剑的豪情。或刚强、或悲壮,所以他毫无疑问是宋朝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但其实,硬汉子的内心也有柔情似水的时候,填起婉约缠绵的词来,一点不逊色于柳永、秦观等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首辛弃疾的婉约词《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诗词,我们首先从题目入手。从这首词的题目,我们很明显便可以看出来,这是描写元宵节盛况的作品。

在古时候,元宵节是相当盛大的节日。为了彰显天下太平、盛世繁荣,连皇帝都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与民同乐。宫里宫外,花灯似海,烟火齐发,好一派流光溢彩的景象。

而对于平日里深藏闺阁的小姐们来说,这样的日子更值得期待。因为只有这一天,她们可以不必顾虑太多的繁文缛节,尽兴而游。说不定彼此钟情的青年男女,还可借此机会一吐相思之苦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想想都令人陶醉呀。

接下来,品味文章的内容。词的上阙,极力描写元宵节的盛况:一条长街,仿佛就像春风吹拂,突然催开了无数的花朵。当然,那并不是真的花,而是璀璨的花灯。

紧接着,无数的烟花射向夜空,就像那流星雨似的,将天空点染得灿烂辉煌。火树银花不夜天,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直看得人眼花缭乱。

面对如此热闹的场景,自然是万人空巷了。你看,大街上,车如流水马如龙。富贵人家乘坐着装饰精美的豪华马车,举家出游。车子所行之处,撒下一路芬芳,香气氤氲,久久不散。真让人疑心是身在仙境了。

是谁在吹奏着凤箫,那悠扬的韵律四处回荡,让人痴迷。欢乐的时光总是太短暂。不经意中,如美玉般洁白的月亮已在悄悄地流转,但人们依然不舍得散去,鱼龙灯飞舞,似乎还未尽兴。

下阙,好似相机的镜头,将景物由远拉近,专注的刻画起身边的人。

你看,那些青春靓丽的女孩子,怎么舍得错过这么一个展现自我美丽的时刻呢。她们身穿节日的盛装,云鬓间插满了珠钗玉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举手一投足,摇曳生姿。她们从词人身边走过,身上的脂粉香气在空中飘洒。

可是,这如云的美女,竟没有一个是“我”心目中的伊人的模样。“我”痴痴地张望,苦苦地追寻。一次次的满怀希望,却换回一次次的失望,纵然身处闹市,内心却是一片孤寂。

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不经意间一回头,却蓦然发现,自己心中千呼万唤不出来的,那个超尘拔俗、不施粉黛的女孩,原来正站在灯火即将暗淡的角落里,对着“我”嫣然一笑。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这一刻,心动、欢喜,心的原野上,于静默中开出感动的花。

这首《青玉案》,通过赏花灯、觅佳人,展现了一段曲折、感人的情感故事。唯美的文字,让人深深的喜欢。这是属于直接抒情。

接下来更深一层,我们必须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该词作于1174年,正是南宋国力日衰,强敌逼境之时。作为一名身怀家国天下的文人士子,辛弃疾眼看着统治者不思收复,甘心偏安一隅,以歌舞粉饰太平,内心的愤懑与忧虑自不必说。

自赴临安后,辛弃疾一直担任小官。因为是北人南归,他备受猜忌,不得重用。欲救国家于危难,挽人民于水火,却是孤掌难鸣,空有一腔抱负而无处施展。

此时,那灯火阑珊处的女子,或许正是作者本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孤芳自赏,孑然独立,决不与懦弱无能、贪图苟安的主流社会同流合污。他渴望着,能有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出现,早日实现复国大业。

借景抒情,让文章的立意,明显得到提升。作者的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由此可见一斑。

好作品,还能借助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提升作品的内涵,这就是托物言志。

对于这首词,王国维先生就曾做过深刻的阐释。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人生有三重境界,而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代表着人生的最高境界。

为了心目中的理想,人们在苦苦的追寻。大部分人或许都没能坚持到最后,唯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不懈的努力。

这个过程或许很漫长,或许会让你精疲力尽,但只要方向正确,咬牙坚持,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其实成功不知何时已降临在你身边。

这句话的确极富哲理性,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最后,有书君认为,如果能稍微掌握些诗词赏析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深一步的体会诗词的立意与格调,更深入地感受诗词之美。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此词是元宵词的名篇,特别是后三句,超越了原词所要表达的涵义,上升到对某种认知境界的比拟。
此词上片从大处入手,写南宋都市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下阕转写元宵节背景下的一段美好遇见。情调由热闹转温馨,继而又带上些萧瑟微凉的气息,足见词人心思的细腻多情。

首句刻画了火树银花的热烈壮观场面,这是传统元宵节特有的景象,读之令人感奋欣喜。次句用了一个递进式手法,使情境更显浪漫梦幻,让人留连不止。为下阕写情营造了一个故事氛围。

东风像送美的使者,把这元宵夜晚打扮得灿烂美好,暖意融融。

后四句将如梦如幻的情境带入人间气息,“宝马雕车”的细节描写使画面变得更加精致华丽,也喻指不分阶层全民同乐的太平气象。

“香满路”三字则再一次将感受进行扩张,女性在元宵节因为有出游的特权,所以路上弥漫着脂粉味。

难得的逛街,让她们兴奋异常,自然会往最热闹的地方去,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市井里的鱼龙百戏,伴着箫鼓声舞了个通宵达旦,月落西隅。

周密的《武林旧事》载南宋都城杭州的元宵盛况:

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每夕楼灯初上,则箫鼓已纷然自献于下。…。往往至四鼓乃还。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

可见,在南宋时元宵节的热闹不息,官民同乐,盛况空前。

上片写游人之来,下片写游人之去,作者重点突出了一群女子的形象,她们头上带着胜饰。《武林旧事》载宋代元宵女子的盛装打扮:

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宋刻“貉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

也许,一年只有一日,年轻女性们才有如此的自由时光,所以她们极力的扮美自己,头上插着各式各样新巧的首饰,穿着白色的衣衫,在月光的照耀下犹如仙子般绰约多姿。

她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笑语盈盈的青春气息给深夜的街头增添了最后的光彩。

“暗香去”恰 与“香满路”形成完整的元宵夜的时间流程,她们来时,香风四溢,节日的氛围也为之浓郁。她们归去,香氛消散,不留痕迹。

到了后三句,节日氛围意兴阑珊,与片头形成反差。读者也终于从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来,词人的形象浮现了出来。

原来我们跟着词人的感觉体味了一个热闹的元宵之夜。

词人穿梭在灯市中,在耀眼的灯盏下流连;他看到有香车经过他的身旁停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个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她们打扮得娇俏可爱,容光焕发,她们兴奋地迅速融入到了热闹的街市中。词人的目光追逐着众美中的那人,她在人群中时隐时现的身影。

直到热闹散去。他还在离去的人群中不断地追寻。

他千寻万看,不甘于她就此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

他蓦然转身时,发现她已远在那渐远渐暗的灯火深处。

她从未知这一个夜晚她悄然走进过一个人的心里,她是他惊鸿一瞥中的白月光,照亮了他落寞的心灵,慰藉了他孤独的灵魂。

但她最终还是变成他生命里的一抹挥之不去的记忆。

辛弃疾南归宋廷,13年间被朝廷调换了14次官职,他一生的理想就是收复中原,恢复河山。

但他从未得到征战前线的机会,加之繁频的调任使他无法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还曾一度被谗言所伤,被迫归隐。

而这些年间,因为金国内政问题,金兵无力南进,南宋出现了偏安局面,统治者只顾寻欢做乐,恢复中原的志向早就在享乐中被消磨掉了。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

政治上,主和派占据上风,主战的辛弃疾也因之没有了用武之地。

因此,行进在热闹的街头,看到的是一派承平气象,但在词人看来,这种太平气象就犹如眼前的花灯一样如梦如幻,皆是虚妄,不能北定中原,家国始终危机重重。

人们只知沉浸在当下的快乐中,没有人去忧虑未来将会发生什么。独自看灯的词人与这热闹的氛围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而他众里所寻的“那人”象征着他的理想,他想这天下永远太平,想这元宵年年热闹,但偃旗息鼓的节日尾声还是猛地让他悲哀地发现,他的理想就犹如这元宵的灯火一样再美也终归如流星般消逝,一如“那人”终将是他心中永远的美梦,可望而不可及,也许,最终,连望都不可望了。


茶香炖鱼


辛弃疾在我们的映像中是豪放的,是旷达的,即使不是粗汉子,也是一个一心收复中原的志士豪杰,他的词中,尽是铁马金戈之声,豪气干去。不过,他也写过很柔情的词。

这首《青玉案·元夕》,就是辛弃疾最深情的一首词。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作,此时辛弃疾来到了南方朝廷,却得不到重用,内心非常苦闷,因此,解词的人都认为词中是借追寻女子来表达自己希望找到跟自己一样想收复中原的知音。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解释虽然符合词人当时的情境,但却少了一些味道,不如回归词的本来面目,就将它当成一首深情的爱情词读,更加深婉动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节的这天夜里,东风将灯火吹得四处飘落,像千树花开,又像万点流星,分外绚丽。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大街上,到处都是华丽的马车,马车里散发出阵阵香气,飘入临安城的大街小巷。凤箫吹奏出美妙的乐曲,月光在人影之中流转交错,整个晚上,到处都是鱼龙花灯在飞舞着。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有一群美女,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她们语笑嫣然,带着淡淡的香气从我面前经过,她们中间有我要找的那个人吗?没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在这喧嚣的人群中,千百次地寻找,渴望能看到她的身影,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她,夜将尽,灯火也变得稀疏了,就在我灰心失望之际,一回头,看到她,站在那稀疏的灯火之下。

这首词,写的是通过苦苦追寻,终于找到自己内心的所求的人生幸福。全词通过种种铺垫,将所有的情感凝聚在最后那一瞬间释放,让人体验到了得偿所愿那一瞬间的无限美好。

词人先是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在这个繁华喧嚣的元宵夜里,词人并没有融入这个热闹的氛围中,而是在寻找,找什么呢?是一个人太孤独了,想随便找个人陪陪吗?

不,不是,前面就有一群漂亮的女子,可是却不是他要找的人,他要找的,是一个自己内心笃定的人。

在这繁华喧嚣的俗世中,在这万紫千红的红尘中,他要找的,是他自己内心里那个独一无二的人。

找到了她,人生就不在寂寞孤独了!

找到了她,人生也就完满了!

找到了她,人生也就幸福了!

所以,当他经过无数次寻找,无数次失望,终于,不经意的一回头,在那灯火阑珊的地方,看到了自己心念念的人,那一瞬间,是无限的幸福与美好!


谢小楼


近代著名诗词评论家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出了人生三大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元夕》为什么会被王国维先生评为最高的境界?它是理想的追求,在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后,猛的回头一看,原来理想离你这么近,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你身边。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有经历了千百度,或许我们才会体会梦想的内涵。

看全词,上阙描绘了元夕时节城中百姓欢度元宵的热闹景象。下阕一位美丽的女子欢笑言言,在寻找自己的如意郎君,却没有想到在昏暗的角落看到了他。

这首词看似普通,实质内涵深刻。元夕的热闹与灯火阑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想到了一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参考辛弃疾的人生,一生致力于北伐而追不可得,而南宋朝廷却沉浸于江南的风花雪月中,忘记了深沉大恨。他多么盼望能像那位美丽的女子找到自己的郎君一样实现自己北伐的理想,但繁荣的浮华已不允许他梦想的实现。他渴求君主的赏识,但灯火阑珊处又会有几人可以看到呢?

或许那位美丽的女子能找到自己的理想郎君,但经济繁荣的南宋却容不下辛弃疾这样的另类了。


涑水司马


《青玉案》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的夜晚,春风吹拂着悬掛在树梢上的彩灯,像吹开了千树万树的花朵,又仿佛吹落了满天的星星。大路上,来往观灯的人乘坐华丽的车马川流不息,飘洒出阵阵香气。笙箫演奏着动人的乐声,皎洁的月亮在空中慢慢移动,人们狂舞着鱼灯和龙灯,通肖达旦。女子们身着盛装,头戴娥儿、雪柳、黄金缕等美丽的装饰品,有说有笑,轻盈柔美地从我眼前飘然而过。大海茫茫,我千百次的寻找那心上人,竟不见踪影。忽然我回头一瞥,发现她却娉娉婷婷地站在灯火稀落,寂静冷清的地方。


陈年往事1222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中,垒砌沉淀了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石砾珠贝流沙以及川流不息的水媚,而在众多的兴盛勃发中,诗词所赋予的历史厚度、硬度和宽度,结出的硕果,有的如佩珊般的玲珑、清越;有的似高阁中擎起的明珠灿烂、夺目;有的可比肩黄河奔腾时的浑厚、蓬勃;有的就是一枚江南采莲调,暖洋洋地甜腻、清爽。

诗词的美好和雅韵,有说不完的话题。就如人世间的爱情一样,没有同样的一个故事情节,没有同样的一个模板刻痕,没有谁不怀揣着一颗春情的梦,“只愿君心似我心”的共同祈愿,乃是天下有情人追寻的最终。

爱情蠢蠢欲动好,爱情凄凄切切亦是好,浪漫炫丽的爱情同好。爱情可奔跑,爱情亦或静美,走走停停也谈情说爱,爱情是一卷未曾启封的万花筒,谁都别自作主张地去猜想赤橙青蓝紫调谐与搭配,跟着初始的感觉亦步亦趋坚定向前去,纵然离别分合终难料,人生际遇偶相逢,不如陪君走一回,“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说到情爱,宋词中传世佳作颇多,以婉约、清丽、转承的风骨为基石,更让宋词在情感的把控、节奏和铺垫上多了一份“九曲回肠”的代入感,这类风格占了较大的比例。线条的柔美珠滑,有时在遒健豪放的诗词中也可锲入生香。而大气雄壮的词人代表,苏轼乃其一,称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也在其列中,他们引领的词风,洋溢热烈,沉雄刚劲,悲壮激越,深受老百姓的喜欢。此风作爱情诗词,更有一种难以媲美的儿男气息。

《青玉案·元夕》当属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别有风味的爱情词阙。全诗浓墨重彩一种氛围的积极酝酿,“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是一个夜色里的写意,似乎不是一个普通平常的夜,从题目中可揭晓,这是元夕夜,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令佳节。这一天,东风来了,它没有将花儿吹来或吹落,也没有将伏草吹得抑或扬,它只吹散了漫天空的火树银花,一朵朵地在开,一朵朵地又坠下,幻作星星点点的似雨点般稠密的残落火花,好不美好的一幕。诗人在这样的热闹非凡里,必是随众逐流而行。“花千树”、“星如雨”,不甚美妙的形容。如果这样的描绘广角还不够,那么诗人用心地一点点地引入,将让人大开眼界了。“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宝马”、“雕车”、“凤箫”、“玉壶”,一派豪华、盛大的聚会,可想而知的人山人海里,各种琳琅满目的节目应接不暇,谁在吼,谁在吹,谁又舞动着火火的日子,林林总总的在街头结尾游动,好不气派的招展。诗人用笔大气,不缩头缩尾藏了揶了,却似乎只在一种情景和环境的描摹铺垫中,他寓意为何?这或许才是这首《《青玉案·元夕》的重点和落脚点。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市井里其实不光有现成直的节目,看客和“观众”是如何的姿态呢?从梳妆打扮,从精神气色,从明眸谈吐,从一抹暗香中,可窥见到一位位美丽的人儿款款地随人浪而去,穿梭着,欢笑着,那么的一时好光景,烦恼皆无。这就是诗人要的结果吗?写了一大杆子人行如流水,擦肩而过。他有没有心内一丝暗涌的期待呢?诗人的排版布局工于精巧,完美妙哉。

一千古名句就这么呼之欲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来,诗人带着一份寻思和期盼来夜市,为了那心上人,他不辞辛劳地寻了“一夜”,在人头攒动中百度千回转,却在一次无意回首间,发现心中的她在灯火的深处,她在等待吗?

好美妙的一刻,诗人“烹饪之功”火候自成一派,多一点则有臃肿的病态,少一点却嫌清瘦略减,肥而不腻,环瘦处也丰盈十分。《青玉案·元夕》,难得的情爱诗篇却不露半点诉说之痕,却真真地是写了一场浪漫的烟花会上一次千古都爱了的美妙邂逅。

“人约黄昏后”的赴约很美。“灯火阑珊处”的不经意遇见,美丽动人。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王国维虽不是就事论事品头论足诗词的境界,却胜过一次品评的要义。人生境界,皆能在“蓦然回首”中寻找到心内的本真,或许这才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没有丢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