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段話,十本書(7)丨森林共讀

我們必須踮起腳尖,

把我們最靈敏、最清醒的時刻獻予閱讀。

——梭羅

十段话,十本书(7)丨森林共读

十段話,十本書(7)

來源/森林21天共讀

1、花拾叄樓主人 讀野夫的《身邊的江湖》

野夫的文字帶著俠氣,和特屬於文人的那股子清高氣。雖然行文謙遜,但是絕不羸弱,相反極有力量。文字似刀一樣鋒利,如同庖丁解牛,頓挫抑揚,遊刃有餘。我以為他必然像個西北漢子,高大,幹練。誰知看了照片才知,書生氣質更多一些。他寫人,並不是做傳記來寫,只是取其中一二件事,人物就立住了。我喜歡他的書,讀起來很痛快,尤其是看到描寫被命運被時代被無常玩弄的采薇之士,酣暢淋漓。幸運的是,因為有他,我才得以管中窺豹知曉一點兒那個時代。

2、王明英 讀梭羅的《野果》

開篇被譯者引用作者的一句話深深觸動:“我花費半生方才知曉,該去哪裡尋找最早綻放的花”(《梭羅日記》)。《野果》不像《瓦爾登湖》描寫作者離群索居,獨自生活在湖畔的生活,在此他記錄下身邊那些勾起我們無限回憶的野果。我是一個自然主義者,一篇篇讀下去,我找到了自己與野果的關係,如此多的共鳴,讓我興奮不已。

“任何一種經歷,其價值並不取決於從中獲得了多少錢財,而取決於我們從中獲得了多少成長。如果一個新英格蘭男孩從與橘子、菠蘿打交道中獲得的成長超過了從採越橘和拔蘿蔔中獲得的成長,那麼,他自然而然也理所應當認為前者更有價值;反之則不然,與我們更為緊密相關的,絕不是投機者遠道運來的水果,而是你在秋實之季伊始,徒步行走的那些漫長下午,你提著籃子,在略遠處的山丘和溼地,自己親手採摘的,帶回家中丟給朋友的那些野果。”讀到這裡,我的思緒蔓延至小時候,家鄉漫山遍野的野果,我們從早採到晚,滿頭大汗但收穫滿滿。我在想,為什麼梭羅可以寫出那些勾起我們美好回憶的野果經歷,因為那是他最真實的經歷。這種經歷觸動著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在嘈雜的都市裡,想起過去時,心中得以一絲寧靜。

3、Susan 讀赫爾曼·梅爾維爾的《書記員-巴特爾比》

巴特爾比不知來自哪裡,年齡幾許,父母何人。從事書記員的工作之前,沒人知道他從事過什麼工作。好在,在“我”的律師事務所做抄寫員的工作時,除了不講話,不吃東西,不挪動位置,不與人交往,一切都很正常。甚至與“我”的其他幾個僱員相比,巴特爾比的認真和穩定發揮的氣質讓“我”一度想解聘其中一個僱員。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除了抄寫的工作,巴特爾比不願意做任何其他的工作。“我們要校對你抄寫的文書,需要你的參與。”“我不願意”……隨著時間的推移,巴特爾比“我不願意”的使用範圍應用得更加廣泛。“給我講講你的故事吧,一點也好。”“我不願意”…

故事的最後,巴特爾比被房東控告,被警局抓起來關進了監獄。在日復一日的“我不願意吃飯”“我不願意挪動位置”“我不願意…”中,巴特爾比耗盡了青春和生命。

而“我”,也在最後的道聽途說中得知,巴特爾比曾經在華盛頓的死信局(專門處理無人認領的信件)工作,在處理那些毫無生機和希望的信件中,一天一天對生活和生命感到絕望,最後,他也終於如那些死信一樣,在絕望中死去。看到此,我想到另一本書中的話:這個世界除了你沒有別人。當你的心死了,你不再思考,你也就不再存在。

4、夢娜 讀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

時隔一年有餘,第二次看這本書,隨著閱歷的增加,對書本的認識又更近一層。

許三觀以賣血來支撐家庭度過難關的故事,讓我想起我的父親。

我一家六姐妹,當年全靠父親和母親節衣縮食、起早貪黑養家,大姐二姐早早輟學幹活補貼家用。父親是家裡的頂樑柱,雖未賣血,但他對這個家庭的責任感,一如許三觀那樣,在家庭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犧牲自己,挽救全家於危難。

十段话,十本书(7)丨森林共读

我想,在無數個平凡的中國家庭中,亦有許許多多個“許三觀”式的男人,把家庭抗在肩上。他們老實、善良、純樸,即便是用最笨拙、最愚蠢的方式,他們也要力挽狂瀾,把家庭從命運的泥沼中拉扯出來,沒有一句怨言。

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為了那些苦苦與命運抗爭的平凡人,為了那個簡單而堅強的許三觀。

5、Leonya 讀 哈代《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女人》

聽到這個名字我想的是一個女人的奇思妙想。看完這個短篇小說之後,這不算是想象力豐富,這應該算是一種素未謀面的暗戀。但我覺得這種暗戀是很美好的,唯一不盡人意的大概就是這位女子的身份是有夫之婦和三個孩子的母親。這樣看來感覺挺毀三觀的。但這位女子對那位男子的愛慕描繪地很貼切,很讓人心動。像是一種懵懂少女的初次暗戀的情感一樣。但結局真的很讓人意外。前面大篇幅地描寫女子對男子的愛慕,後面結局讓人意外。

十段话,十本书(7)丨森林共读

哈代

6、眀 讀慶山的《夏摩山谷》

我現在十九歲,《夏摩山谷》是我二十九歲三十九歲四十九歲都會一讀再讀的書。

讀書的過程中,遇到和內心的想法相呼應的句子,會標記出來。還有一些很多句子,看完以後眼淚會不受控制的流下來,感覺粗鄙的靈魂有了歸途,眼淚會奪眶而出,不由意識主導。

這本書的另外一個進步,是文字。文字越來越容易讀,去掉了很多繁瑣的裝飾,但不失優美。讀起來很舒服。我個人認為佛經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貴極了又素極了。

7、Eureka 讀保羅·奧斯特&約翰·庫切 的《庫切文集·此時此地》

這本書是在網易蝸牛首頁看到的推薦,兩位大師,保羅奧斯特和庫切的書信來往。兩位大師的語言都非常剋制和理性。應該是很多年沒有讀過這方面的書了,除了他們在書中提到過的語言、體育等內容引人深思外,更吸引我的是他們之中暗湧的彼此的情感紐帶。前言中說,二者都是不善左右逢源的人,甚至到了離群索居的地步。——這樣的人,他們會如何交流呢?感動的是,這本書令我想起高中時和好朋友的書信來往,用鋼筆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想了又想,儘量使每張紙上的語句都深沉乾淨,在下一節課的上課鈴響起之前,鄭重地交到對方手中。剩下的時間,便是等待。

等待對方的回信,看到來信中的每個段落,依舊是仔細認真的,回答了自己的問題,有充滿了對未來的關切。

這樣的日子,已經逝去很久很久了。

這是一本適合黃昏或深夜閱讀的書,在字裡行間又找回最純真的交流,而不是白天裡機械的回覆或者假面。

8、夢娜 讀沈復的《浮生六記》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讀起來非常親切,就像在瀏覽一本清朝書生的日記。

書本中記錄了自己與妻子的恩愛日常,回憶孩童時的歡快趣事,還有生活中的坎坷和不如意。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得以瞭解那個朝代的生活日常,禮儀、婚嫁、習俗、自然風光等等。

我喜歡作者沈復與妻子陳芸之間相敬如賓、心心相印的感情。兩人互為知己,賞花評詩,遊山涉水,與月光對酌,涼鞋蕉扇,登舟夜遊。

最讓我感動的是,兩人定下來世的約定。

陳芸道,遺憾今生我是女子,不能陪你看遍名山勝蹟,遨遊天下;

沈復說,這又何難,來世你做男子,我定為女子相從,不亦快哉!

遺憾兩人未能相伴終老,卻道是“恩愛夫妻難到頭”,我不願意相信如此,我希望所有恩愛夫妻都能攜手至人生盡頭,長相廝守,成為神仙眷侶。

“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

好好珍惜身邊那個,正用盡全力在愛你的人!

9、糕點師 讀楊典的《鵝籠記》

《鵝籠記》是我2019年讀到的最好的小說,是近五年來讀到的最棒的中文小說。作者楊典,巴蜀鬼才,今世奇人,琴棋書畫,無一不精,而寫起小說來,也是駕輕就熟。這部短篇集子,取材於中國古代志怪筆記或荒誕傳說,筆法灑脫自然,意象恣意奇特,兼具博爾赫斯與魯迅的影子,語言精練,結構精巧,讀來大呼過癮。最愛其中兩篇《剎帝利》與《燈火在柴木》。小說書名來自南朝吳均《續齊諧記·壺中人陽羨書生》,正如蒲松齡詩云:“世態漁洋已道盡,人間何事不鵝籠。”

10、Eureka 讀 邁克爾·翁達傑的《英國病人》

關於戰爭的迷人的書。字裡行間的文字,是透明、纏綿、詩性而沉重。

沉重中又不失溫柔。關於戰爭的書也讀了不少,這本書的美感是無與倫比的一類,語句和架構都很喜歡。據說拍成的電影獲得了奧斯卡,但不是很想看,很多東西只能用文字來表達。

願世上再無戰爭,傷痛的人都終究逝去。

往期閱讀

我的天啊,這也實在是太好看了!

好書推薦

餘華 著

合作請諮詢微信:s52795313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於共讀 與森林有約

森林21天共讀活動由森林讀書會舉辦,每天認識一本書,連續21天。本期活動報名結束,參與下期活動請留意微信公眾號:與森林有約

十段话,十本书(7)丨森林共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