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段话,十本书(7)丨森林共读

我们必须踮起脚尖,

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予阅读。

——梭罗

十段话,十本书(7)丨森林共读

十段话,十本书(7)

来源/森林21天共读

1、花拾叁楼主人 读野夫的《身边的江湖》

野夫的文字带着侠气,和特属于文人的那股子清高气。虽然行文谦逊,但是绝不羸弱,相反极有力量。文字似刀一样锋利,如同庖丁解牛,顿挫抑扬,游刃有余。我以为他必然像个西北汉子,高大,干练。谁知看了照片才知,书生气质更多一些。他写人,并不是做传记来写,只是取其中一二件事,人物就立住了。我喜欢他的书,读起来很痛快,尤其是看到描写被命运被时代被无常玩弄的采薇之士,酣畅淋漓。幸运的是,因为有他,我才得以管中窥豹知晓一点儿那个时代。

2、王明英 读梭罗的《野果》

开篇被译者引用作者的一句话深深触动:“我花费半生方才知晓,该去哪里寻找最早绽放的花”(《梭罗日记》)。《野果》不像《瓦尔登湖》描写作者离群索居,独自生活在湖畔的生活,在此他记录下身边那些勾起我们无限回忆的野果。我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一篇篇读下去,我找到了自己与野果的关系,如此多的共鸣,让我兴奋不已。

“任何一种经历,其价值并不取决于从中获得了多少钱财,而取决于我们从中获得了多少成长。如果一个新英格兰男孩从与橘子、菠萝打交道中获得的成长超过了从采越橘和拔萝卜中获得的成长,那么,他自然而然也理所应当认为前者更有价值;反之则不然,与我们更为紧密相关的,绝不是投机者远道运来的水果,而是你在秋实之季伊始,徒步行走的那些漫长下午,你提着篮子,在略远处的山丘和湿地,自己亲手采摘的,带回家中丢给朋友的那些野果。”读到这里,我的思绪蔓延至小时候,家乡漫山遍野的野果,我们从早采到晚,满头大汗但收获满满。我在想,为什么梭罗可以写出那些勾起我们美好回忆的野果经历,因为那是他最真实的经历。这种经历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在嘈杂的都市里,想起过去时,心中得以一丝宁静。

3、Susan 读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书记员-巴特尔比》

巴特尔比不知来自哪里,年龄几许,父母何人。从事书记员的工作之前,没人知道他从事过什么工作。好在,在“我”的律师事务所做抄写员的工作时,除了不讲话,不吃东西,不挪动位置,不与人交往,一切都很正常。甚至与“我”的其他几个雇员相比,巴特尔比的认真和稳定发挥的气质让“我”一度想解聘其中一个雇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除了抄写的工作,巴特尔比不愿意做任何其他的工作。“我们要校对你抄写的文书,需要你的参与。”“我不愿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巴特尔比“我不愿意”的使用范围应用得更加广泛。“给我讲讲你的故事吧,一点也好。”“我不愿意”…

故事的最后,巴特尔比被房东控告,被警局抓起来关进了监狱。在日复一日的“我不愿意吃饭”“我不愿意挪动位置”“我不愿意…”中,巴特尔比耗尽了青春和生命。

而“我”,也在最后的道听途说中得知,巴特尔比曾经在华盛顿的死信局(专门处理无人认领的信件)工作,在处理那些毫无生机和希望的信件中,一天一天对生活和生命感到绝望,最后,他也终于如那些死信一样,在绝望中死去。看到此,我想到另一本书中的话:这个世界除了你没有别人。当你的心死了,你不再思考,你也就不再存在。

4、梦娜 读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时隔一年有余,第二次看这本书,随着阅历的增加,对书本的认识又更近一层。

许三观以卖血来支撑家庭度过难关的故事,让我想起我的父亲。

我一家六姐妹,当年全靠父亲和母亲节衣缩食、起早贪黑养家,大姐二姐早早辍学干活补贴家用。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虽未卖血,但他对这个家庭的责任感,一如许三观那样,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挽救全家于危难。

十段话,十本书(7)丨森林共读

我想,在无数个平凡的中国家庭中,亦有许许多多个“许三观”式的男人,把家庭抗在肩上。他们老实、善良、纯朴,即便是用最笨拙、最愚蠢的方式,他们也要力挽狂澜,把家庭从命运的泥沼中拉扯出来,没有一句怨言。

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为了那些苦苦与命运抗争的平凡人,为了那个简单而坚强的许三观。

5、Leonya 读 哈代《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女人》

听到这个名字我想的是一个女人的奇思妙想。看完这个短篇小说之后,这不算是想象力丰富,这应该算是一种素未谋面的暗恋。但我觉得这种暗恋是很美好的,唯一不尽人意的大概就是这位女子的身份是有夫之妇和三个孩子的母亲。这样看来感觉挺毁三观的。但这位女子对那位男子的爱慕描绘地很贴切,很让人心动。像是一种懵懂少女的初次暗恋的情感一样。但结局真的很让人意外。前面大篇幅地描写女子对男子的爱慕,后面结局让人意外。

十段话,十本书(7)丨森林共读

哈代

6、眀 读庆山的《夏摩山谷》

我现在十九岁,《夏摩山谷》是我二十九岁三十九岁四十九岁都会一读再读的书。

读书的过程中,遇到和内心的想法相呼应的句子,会标记出来。还有一些很多句子,看完以后眼泪会不受控制的流下来,感觉粗鄙的灵魂有了归途,眼泪会夺眶而出,不由意识主导。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进步,是文字。文字越来越容易读,去掉了很多繁琐的装饰,但不失优美。读起来很舒服。我个人认为佛经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贵极了又素极了。

7、Eureka 读保罗·奥斯特&约翰·库切 的《库切文集·此时此地》

这本书是在网易蜗牛首页看到的推荐,两位大师,保罗奥斯特和库切的书信来往。两位大师的语言都非常克制和理性。应该是很多年没有读过这方面的书了,除了他们在书中提到过的语言、体育等内容引人深思外,更吸引我的是他们之中暗涌的彼此的情感纽带。前言中说,二者都是不善左右逢源的人,甚至到了离群索居的地步。——这样的人,他们会如何交流呢?感动的是,这本书令我想起高中时和好朋友的书信来往,用钢笔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想了又想,尽量使每张纸上的语句都深沉干净,在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响起之前,郑重地交到对方手中。剩下的时间,便是等待。

等待对方的回信,看到来信中的每个段落,依旧是仔细认真的,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有充满了对未来的关切。

这样的日子,已经逝去很久很久了。

这是一本适合黄昏或深夜阅读的书,在字里行间又找回最纯真的交流,而不是白天里机械的回复或者假面。

8、梦娜 读沈复的《浮生六记》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读起来非常亲切,就像在浏览一本清朝书生的日记。

书本中记录了自己与妻子的恩爱日常,回忆孩童时的欢快趣事,还有生活中的坎坷和不如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得以了解那个朝代的生活日常,礼仪、婚嫁、习俗、自然风光等等。

我喜欢作者沈复与妻子陈芸之间相敬如宾、心心相印的感情。两人互为知己,赏花评诗,游山涉水,与月光对酌,凉鞋蕉扇,登舟夜游。

最让我感动的是,两人定下来世的约定。

陈芸道,遗憾今生我是女子,不能陪你看遍名山胜迹,遨游天下;

沈复说,这又何难,来世你做男子,我定为女子相从,不亦快哉!

遗憾两人未能相伴终老,却道是“恩爱夫妻难到头”,我不愿意相信如此,我希望所有恩爱夫妻都能携手至人生尽头,长相厮守,成为神仙眷侣。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好好珍惜身边那个,正用尽全力在爱你的人!

9、糕点师 读杨典的《鹅笼记》

《鹅笼记》是我2019年读到的最好的小说,是近五年来读到的最棒的中文小说。作者杨典,巴蜀鬼才,今世奇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而写起小说来,也是驾轻就熟。这部短篇集子,取材于中国古代志怪笔记或荒诞传说,笔法洒脱自然,意象恣意奇特,兼具博尔赫斯与鲁迅的影子,语言精练,结构精巧,读来大呼过瘾。最爱其中两篇《刹帝利》与《灯火在柴木》。小说书名来自南朝吴均《续齐谐记·壶中人阳羡书生》,正如蒲松龄诗云:“世态渔洋已道尽,人间何事不鹅笼。”

10、Eureka 读 迈克尔·翁达杰的《英国病人》

关于战争的迷人的书。字里行间的文字,是透明、缠绵、诗性而沉重。

沉重中又不失温柔。关于战争的书也读了不少,这本书的美感是无与伦比的一类,语句和架构都很喜欢。据说拍成的电影获得了奥斯卡,但不是很想看,很多东西只能用文字来表达。

愿世上再无战争,伤痛的人都终究逝去。

往期阅读

我的天啊,这也实在是太好看了!

好书推荐

余华 著

合作请咨询微信:s52795313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共读 与森林有约

森林21天共读活动由森林读书会举办,每天认识一本书,连续21天。本期活动报名结束,参与下期活动请留意微信公众号:与森林有约

十段话,十本书(7)丨森林共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