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的春詞,這個季節,相思成愁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颭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於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

納蘭容若的春詞,這個季節,相思成愁

品讀

葉嘉瑩先生曾在書中談及過詩與詞的區別。因為詩言志,所以寫詩在動情方面總是或多或少會受到拘束,而詞則不然,詞完全是為了配合曲子演唱的,所以隨意很多,很多,言情也更輕鬆趨於本真。

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說過,詩境闊、詞言長,詞之能言詩之所不能言。可見詩與詞是有區別的。那麼納蘭這首小詞就有著特別明顯的詞的特點,誦讀起來似乎有一種口語化的音樂的節拍感,像是打著板兒,韻味無窮。

先看詞牌,四和香這個詞牌的句式每一句都是奇數字,包括每片的尾句,也是三三的組合,“畢竟是、春迤逗”;“卻更比、春前瘦”。誦讀起來的節奏感偏於舒緩,綿長,不急促,有一點點的哀怨。

這首詞的上下兩篇,上片寫實景,下片入虛境。作者的用字十分講究,首句“麥浪翻晴風颭柳,已過傷春候。”其所有字都是圍繞著這個季節的特點而使用。

納蘭容若的春詞,這個季節,相思成愁

麥浪翻晴,可見是初夏之時節,那個時候天氣熱而晴朗,既沒有了春的涼爽,惱人的雨季也沒有來臨。隨後的“風颭柳”的形容非常貼切。

柳樹的葉子此時已經趨於豐滿了,風兒吹過,並不會如春天般狂舞,而是有些慵懶搖動的感覺,柳與風之間有幾分纏綿兼有幾分熟悉,所以作者說“已過了傷春的時候”。這一方面是指季節的自然變化,另一方面也似乎是在提醒自己有些思念實在是不應當的。

於詩詞而言,春愁是什麼呢?通常指代的是男女間的相思別怨。那麼納蘭這句則似乎是在懷念一個很特殊的女子,他對這個女子一方面很熟悉很喜歡,另一方面理性告訴他似乎不應該再去相思,隱約有一種矛盾的心情在作祟。

再看下面兩句“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就更加篤定了這種感覺。他說這個女子就成為了我的一塊心病,在心中不停攪擾,明明已經成為了過去,可是自己的情思卻還在為其所困。

納蘭容若的春詞,這個季節,相思成愁

到了下片,開始引入回憶,回憶二人之間曾經的甜蜜往事,也進一步表達他對這女子思念。“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於酒。”想起曾經二人相約花圃,也是同樣的時節。

這裡作者使用的詩詞寫作的技巧,他說芍藥花開的季節,仔細一想原來與“麥浪翻晴”時節一樣,同樣是夏初。二人倚靠欄杆,伴著花香,執手相看,情人間的甜言蜜語羞紅了臉頰,濃醉了心扉。

就在這最為美好的時刻,一切都改變了。詩歌全部情感的梗都留在了最後一句,細品十分地耐人尋味。他說“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一個盼字做引領,到底是誰在盼什麼?

看得出來,是在盼一個時間。這個時間應該是一個極盛的時期,花團錦簇、烈火烹油。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是極盛,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或許就是悲涼的開始。

納蘭容若的春詞,這個季節,相思成愁

所以納蘭最後說“卻更比、春前瘦”,反倒不如春天到來之前更美好。春天之前是冬季,這是一種強烈的對比。寒冷的時候,我們還有希望,因為鳥兒總會到來,花兒總會開。

可花開到極盛的是什麼?只能是別離與衰敗。納蘭此處用更比春前瘦,似乎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這“盼”與“卻”體現出來的又是一種矛盾,還有就是對這段感情的終結。

這也讓我不由得想起納蘭與其初戀表妹那段無疾而終的愛情。表妹是旗人女子,時值豆蔻年華,要參加三年一次的皇宮選秀,這選秀也是層層選拔,寄託著整個家族的希望。

表妹也不負眾望,選秀成功。於家人而言這是天大的好事,很有可能一朝選在君王側,整個家族都會因之榮耀,可是這也就意味著他們這對年輕人感情的終結。表妹成為了皇家的女人,納蘭當然沒有資格再去思念和牽掛。所以這邊是矛盾心情的由來。(本文作者:玲瓏翦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